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实验研究)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教育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B)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2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总体效度(D)生态效度3 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 )(A)前实验(B)真实验(C)验证实验(
2、D)准实验4 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被试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这种实验设计是( )(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单组设计(D)同组设计5 在科学史上,首先提出“实验科学” 概念的是( )(A)达.芬奇(B)罗吉尔.培根(C)伽利略(D)弗兰西斯.培根6 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而形成理论,这一过程实际存在着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即( )(A)探索一验证一确认(B)确认一验证探索(C)确认 探索一验证(D)探索一确认一验证7 既不能随机分派被试者,也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是( )(A)准实验(B)真实验(C)前实验(D)化学实验8 教育实
3、验研究首先是一种( )(A)科学教育(B)特殊实验(C)特殊教育(D)科学实验9 若按实验研究的目的划分,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10 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但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的实验是( )(A)准实验(B)真实验(C)前实验(D)假实验11 从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看,大多数教育实验课题属于( )(A)基础性课题(B)描述性课题(C)应用性课题(D)推论性课题12 一个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首要检验标准是( )(A)价值判断(B)科学性分析(C)有效性评价(D)可操作
4、性评价13 “教育程度 ”属于( )(A)类别变量(B)中介变量(C)属性变量(D)主动变量14 下列不属于假设的特征的是( )(A)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B)具有一定的猜测性(C)具有多样性(D)具有确定性15 下列诸因素中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是( )(A)多重实验排除了干扰(B)统计回归(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D)测量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16 1901 年,教育家( )第一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A)费舍(B)赖斯(C)肯德尔(D)梅伊曼17 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
5、验(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18 实验过程中,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唯一区别是控制组( )(A)引入实验因子(B)不引入实验因子(C)学习条件不同(D)学习内容不同19 下列不属于教育实验研究评价主要内容的是( )(A)目标评价(B)研究团体评价(C)过程评价(D)结果评价20 下列不属于各类教育科学实验共同特点的是( )(A)有明确的研究假设(B)对自变量进行操作,即要有实验处理(C)合理地控制无关变量(D)要建立实验的特质目标(测评目标体系)并实施测评21 自变量的操作方式,不正确的是( )(A)A 对非 A(B)一点 A 对许多 A(C)不做任何自变量的操作(D)A 对 B 22 下面
6、哪一个不是教育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A)表明白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B)确定实验的理论框架(C)进行统计分析(D)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23 以下几种实验中,哪一种是有预测作用的超前实验?( )(A)探索性实验(B)确认性实验(C)验证性实验(D)对比性试验24 以下几种实验,哪一个最能控制内外无效因素?( )(A)前实验(B)准实验(C)超实验 (D)真实验25 “你的这个实验很成功,但是不知道换一个环境能否得出相同的结果。” 这个人是在怀疑这一实验的( )(A)信度(B)内在效度(C)外在效度(D)敏度26 实验结果从研究者创设的实黼境推广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范围,这是实验的( )(A)
7、生态效度(B)总体效度(C)内在效度(D)信度27 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这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称为( )(A)盲法(B)均衡(C)消除(D)抵消28 当一个实验的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实验时,我们可以说实验者采用了( )来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A)随机(B)盲法(C)抵消(D)消除29 关于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内在效度越充分,外在效度越大,研究越有价值。(B)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没有内在效度便无所谓外在效度。(C)内在效度高的实验一定具有较高的外在效度,(D)在具体实验中,有时确保了一种
8、效度,就会削弱另一种效度。30 关于教育实验设计的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是一种真实验设计(B)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是一种真实验设计(C)单组前后测设计是一种准实验设计(D)所罗门四组设计是一种前实验设计31 影响一个实验是否有效及有效程度的关键因素是( )(A)问卷设计(B)实验设计(C)数据分析(D)问卷调查32 将教育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这是根据( )做出的分类。(A)教育实验的目的和功能(B)教育实验的控制程度(C)教育实验的内外在效度的高低(D)教育实验的情境33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 )(A)霍桑效应(B)马太效应(C)消散效应
9、(D)皮格马利翁效应二、简答题34 试述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35 影响教育研究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36 影响教育研究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37 简述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必答题38 在教育研究中,往往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试论述应如何控制这些无关变量。(或提高教育实验效度的措施有哪些。)39 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实验研究)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
10、【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
11、验研究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1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8 【正确答案】
12、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2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二、简答题34 【正确答案】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 (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在整个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实验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实验设计,其一般步骤是:陈述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确定实验处理。处理即教育实验中所要操纵的自变
13、量的变化。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判定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制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并提出相应的统计假设。(2)实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认识的相对性的具体表现。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区分什么是实验应该消除的误差,什么是实验应有的结果。只有同时给出实验误差范围的估
14、计,才能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结果。同时,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并对实验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扩大使用范围。【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5 【正确答案】 埃贝尔、斯坦利认为有八种内在效度的威胁因素:(1)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偶然事件(历史) :一般来说,实验时间越长,实验处理以外的其他事件的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2)被试身心的成熟程度:受试者在实验期间,不论生理或心理的都会产生变化。例如,变得更成熟、健壮、疲劳、饥饿、分心或没有兴趣等,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实验结果。(3)前测效应:指前一次测验对随后另一次测验的影响。(4)测量手段、工具缺乏一致性: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工具(例如,试卷、仪器
15、等)不同,评价者身心发生变化(例如,评卷者在评价后测时,变得比前测时较为疲劳、粗心或严格),也可能改变实验的结果。(5)统计回归效应:统计回归现象指受试者的测量分数在第二次测量时,有向团体平均数回归(趋近) 的倾向。换言之,高分组的受试者在第二次测量时,其分数由于向平均数回归而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低分的受试者,其分数却有升高的趋势。(6)被试选择的偏差:由于为用随即抽样和随即分派之故,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用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能力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两组成绩不同,就不能说这种差异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7)被试的流失:研究样本在实验期间的流失(例如,迁居、退学、死
16、亡等),有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8)多种研究因素和条件的交互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6 【正确答案】 (1)测验的敏感性作用。前测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并导致结果不能推广到未经过前测的群体中。(2)被试取样不具代表性。表现为取样偏差,被试取样没有代表性。(3)实验安排的副效应。指实验情境措施对被试的影响,比如霍桑效应。(4)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7 【正确答案】 消除法; 平衡法;抵消法;恒定法; 随机法。【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必答题38 【正确答案】 控制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内容。为了避免研究过程中变量的相互混淆,必须对无关
17、变量进行控制。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干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消除。控制无关变量的最彻底的方式是不让无关变量介入到研究情境中去,完全排斥在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之外。(2)恒定。有些无法排除的无关变量,可以采取使这些变量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即所有的被试都接受相同的无关变量,把变量变为常量。采用恒定方式控制无关变量通常采用: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主试进行;对研究对象的控制,选择智力、性别、年龄、程度相同的被试进行;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按照同一的研究程序、同一的研究步骤进行。(3)均衡。当无关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采取
18、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采用设控制组的方法是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控制很多无关变量,而且简单、方便。均衡控制与恒定控制有相似之处,只是控制手段不同,采用恒定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都没有变化;采用均衡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有变化,但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在各组间是相等的。(4)抵消。有些实验研究,被试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重复测量,由于重复测量,练习、迁移、干扰、疲劳、热身等作用会影响因变
19、量的测量效果,研究者可以采用抵消的方式来控制这类无关变量。例如在一项关于比较 A、B 两种训练方法效果哪个更好的实验研究中,A、B 两种训练方法无论哪个先做,都会对后做的效果产生影响。研究者可以采用一组按照 A、B 顺序安排实验,另一组则按照 B、A 顺序安排实验,最后将两组 A 的实验结果相加,两组 B 的实验结果也相加,再对 A、B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通过轮组设计可以抵消实验顺序的影响。(5)随机。随机是科学研究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随机化控制是研究者最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6)盲法。被试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当然要严格控制。
20、有时,被试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了解实验真实意图,有可能做出反常行为。有时主试也是无关变量,也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盲法是指采用隐蔽手段,控制实验参与者的偏差或期待的一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在实验中,如果被试不知道自己在参与实验或正在接受某种实验处理,称之为单盲。如果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些人接受实验处理,哪些人没有接受实验处理,也不知道实验设计者真实意图,称之为双盲。(7)统计控制法。是指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来排除或削弱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无关变量的控制还有很多方法。总之,从无关变量的来源上,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研究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控制;二是对被试的个
21、体差异进行控制;三是对研究者或主试在实施研究中可能产生的实验者效应进行控制。【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39 【正确答案】 (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单组前后测设计:只有一组非随机选择的被试,无对照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异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其格式为:C:01 X 02优点:有前测,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被试的某些信息;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被试兼作控制组,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缺点:没有控制组,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前测可能影响后测产生实验误差。(2)非随机分派控制
22、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有实验组和控制组,但非随机取样;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都有前后测。这是应用最普遍的设计。其格式为:G1:01 X 03G2:02 C 04优点:有控制组,有前后测,可以控制成熟、历史、练习效应、工具等因素影响。缺点:不是随机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会降低实验效度;前后测交互作用。(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其格式为:RGl:X 01RG2:C 02优点: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高。可以控制历史、成熟、练习与统计回归的影响
23、。缺点:不能对被试缺失加以控制。(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其基本格式为:RGl:01 X 03RG2:02 C 04优点:因为是随机分配,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有控制组,可以控制成熟、练习、统计回归等因素。缺点:前测与实验处理产生交互影响。(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所罗门四组设计: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两组有前测,两组无前测,一前测组和一无前测组接受实验处理,四个组均有后测。把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是较理想的设计。其基本格式为:RGl:01 X 02RG2:03 C 04RG3:X 05RG4:C 06优点:可以将前测的反复效分离出来,克服了实验组、控制组仅施后测设计和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两种设计的缺点;实验者可以对四个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多种比较; 实验者还可以运用 22 方差分析来处理四个组的实验数据。缺点:它需要更多的组来完成实验,而往往比较难找到四个等组的儿童。【知识模块】 教育实验研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