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被认为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华生(C)桑代克(D)赫尔巴特2 韦克斯勒提出了( ) ,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A)智力(B)离差智商(C)比例智商(D)能力3 最早提出“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马斯洛(D)班杜拉4 桑代克超越巴普洛夫之处在于( )。(A)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B)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反应影响了未来的行为(C)他把大多数
2、行为看作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D)他把少数行为看作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5 适合系列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 )。(A)儿童背诗词(B)记住中国各省份名称(C)记电话号码(D)记数学公式6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D)发现学习7 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 )。(A)支架式教学(B)情景教学(C)探索学习(D)合作学习8 “诱因对比效应 ”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 )(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9 将原有认知经验用于新情境中
3、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A)顺应性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一般性迁移10 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 )。(A)心智技能(B)动作技能(C)策略技能(D)运动技能11 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 年 5 月 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编码和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2 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编码与组织策略(B)精细
4、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13 当人们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称为(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表征方式(D)酝酿效应14 ( )是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A)品德(B)社会规范(C)气质(D)人格15 在领会过程中容易产生( ),即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心理因素,阻碍了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接受。(A)观念阻碍(B)理解障碍(C)意义障碍(D)态度转变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6 埃里克森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17 心智技能又称
5、为操作技能。18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为酝酿期、准备期、验证期、明朗期四个阶段。19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自身的认识状况。三、简答题20 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什么?21 布鲁纳所说的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22 简要回答乔纳森提出的知识获得的三阶段。23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如何?24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必答题25 分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派别及其特点。26 试述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27 分析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的启示。28 阐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及学习动机的种类。四、多项选择题29 教育心
6、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 )。(A)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B)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特点(C)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类型(D)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30 讲授学习的原则为( )。(A)逐渐分化原则(B)普雷马克原则(C)整合协调原则(D)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A
7、【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6 【正确答案】 正确。艾里克森的发展理
8、论对心理学研究及教育实践都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艾里克森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从整体上,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等的形成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的发展历程;埃里克森的理论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比较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错误。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是借助相应的神经过程所支配的骨骼肌肉运动来实现的一系列外显的动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方
9、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错误。顺序错误,我们可以把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准备期:即收集资料并提取记忆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所掌握的资料与确立的目标之间的关系的阶段;酝酿期:即发挥想象,运用形象思维,建立与问题相符的情景的阶段;明朗期:即根据问题的特征和以往处理问题的经验,凭直觉进行非逻辑的、跳跃式的思维,出现灵感的阶段;验证期:即运用逻辑论证,并得出科学结论的阶段。在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中,逻辑使我们找到了思维的起点,并确保了论断的科学性,直觉则拓宽了我们思维的时空,避免了思维活动中的许多曲折道路,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提高了思维的效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
10、学19 【正确答案】 错误。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形成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取决以下几个条件:环境教育对评价能力的影响;道德情境与评价的对象;个人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对道德情境的理解水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其联结公式为 SR。桑代克认为,情境和反应之间是直接联系的,二者不需要任何中介。第二,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一错误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桑代克称之为尝试一错误学习。他指出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桑代克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1)练习本身并不促进学习,只有在
11、个体了解练习结果的情况下,练习才会起作用。(2)惩罚只能暂时抑制一个联结,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一个联结。【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一是指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二是指掌握学习该学科的态度和方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知识获得三阶段:在初级阶段,学生往往还缺少可以直接迁移的关于某领域的知识,这时的理解多靠简单的字面编码。在教学中,此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大量的通过练习和反馈而熟悉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开始涉及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学徒式的引导而进行。学习者要解决具体领域的情
12、境性问题必须掌握高级的知识。在专门知识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问题则更加复杂和丰富。这时,学习者已有大量的图式化的模式,而且其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因而可以灵活地对问题进行表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渭诱因是指能够
13、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学生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不会诱发某种特定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知识。(1)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具体包括:在安排复述时,排除干扰,尽量考虑抑制和促进的作用,把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学习时间的首尾。复习最
14、好及时并且分散,同时,将长的学习内容分成许多部分,都有助于记忆。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问答或尝试背诵,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印象会深刻。在达到掌握水平之后,继续进行过度学习,有助于加强记忆的保持。将较低水平的过程达到自动化,对较高水平的学习极其重要。回忆与学习之间具有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或持积极态度,记忆都会深刻一些。(2)精细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它是通过有所学各项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具体包括:位置记忆法,首
15、字联词法,限定词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实际生活,以及充分利用背景知识。(3)编码与组织策略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列提纲,做关系图,以及运用理论模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在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个主要派别,即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以及人本主义学派。(1)联结派联结派坚持对教育心理学问题作客观研究,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等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提出了一系列的学说,在教育心
16、理学的发展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尤其是斯金纳,他把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系统用于教学,提出以程序教学及机器教学来改革传统教学,曾在 20 世纪的 60 年代成为许多国家的注意中心。由于联结派本身所固有的机械主义的局限性,忽视对学习的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探讨,使许多现象难以用他们的联结理论去解释。白 20 世纪的 60 年代以来,联结派的优势开始动摇,而与之相对立的认知派取代了其主导地位。(2)认知派认知派是美国教育心理学中与联结派相对立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完形说认为,学习并非像桑代克所说,是通过盲目、机械的试误及强化而确立起一种情境与反应的联结而实现的,而是通过
17、有目的的、主动的了解及“顿悟”,从而建立起一种 “完形”而实现的。认知派突出的长处在于肯定意识及主观的能动作用。他们的学说含有较多的辩证的合理因素,因而在反对联结理论的机械主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他们在意识及主观能动作用的实质的问题上,拒绝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因而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3)联结认知派联结认知派的特点,首先在于,他们虽然一般并不否认刺激反应间的联结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机制与解释原则,但他们认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在着被称为“有机体的内部状态” 的中介环节。于是,他们以 S0R 这一公式代替联结派的 SR 这个公式。其次,他们认为,
18、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此外,在学习问题的研究上,他们强调不仅要注意外部反应与外在条件,同时要注意内部的过程与内在的条件。联结认知派虽然力图吸收认知派的某些观点以摆脱联结派所固有的局限性,因而看来他们的理论似乎比较全面。但是,他们未能从方法论上纠正联结派与认知派所固有的题。由此,这一派的主张,被认为是折衷的。(4)人本主义学派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其自然人性论出发,主张人或人格的自我实现说,认为人或人格的成长源于个体的自我实现趋向。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撩冬深入的学习,大量的经验是通过做学得的。在教学法方面,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
19、法也叫非指导性教学法,或开放性教学。【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而联结的建立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即由于某种操作反应的结果得到了强化,从而改变这种反应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概率。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能否形成关键是强化。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学和掌握知识也就是在强化作用下形成一系列情境与反应的联系的过程。只要安排好强化的形式,就会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任何知识。斯金纳还把他的操作性学习理论应用于程序性学,提出了一系列程序教学的思想和主张。(2)评价: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不仅推动了学习理论
20、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而且由于它强调学习中的程序、操作、强化和反馈等,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有效地控制人类的学习行为和提高人类学习效率。但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依然没有摆脱旧行为主义把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等同,不承认两者有本质区别的缺陷,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与条件。此外,程序教学具有刻板、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的缺陷。【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一)建构主义的发展线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即认为事物及其意义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与行为主义相一致,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基本
21、也是与客观主义传统相一致的。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刺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从现实缘起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传统弊端:(1)不完整;(2)惰性;(3)不灵活。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是建构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1知识观:按照客观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客观存在
22、的,而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然而,建构主义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首先,建构主义者(特别是其中的激进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被“ 革命” 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因此,教师并不是什么知识权威,课本也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其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
23、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个体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总之,尽管建构主义有不同倾向,但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确定性提出了怀疑,这种知识观尽管不免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值得我们深思。2学生观:怎样看待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怎样看待他们的经验世界?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其次,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
24、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学习社群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充分沟通,形成对问题的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学习者的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什么是建构呢? 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
25、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比如学生有大量的经验表明:轻物体比重物体落地慢,而现在要教给他们同时落地的原理,这两者是相互冲突的,这时即使儿童理解了课本所描述的定理的含义,他也很可能想不通,并不相信它。尽管考试按此作答,但他并不能真正把它变成自己的经验结构的一部分,在实际情况
26、面前,他还是按自己的经验行事,这能说明新知识被同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了吗?可见,同化固然不是机械记忆,但也不是简单的理解性记忆。也需要内部知识结构的改变。因此,学习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要分析它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习不仅是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还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改造。顺应要以同化为前提,而离开顺应的一面,新知识的同化也是很难真正完成的。只有将同化和顺应统一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学习的实质,同化和顺应的统一就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四)教学观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
27、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化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路,如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以及合作学习等,这些教学模式对数学、科学和语言等领域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简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应用,这些观点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28、基于这些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设想。(1)建构性学习和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真正的、深刻的、灵活的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就学习内容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检验等思维活动,来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状况以及见解的合理性等进行监视和调节。(2)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教师要耐心的聆听学生的想法,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
29、要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有力的建构工具来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活动。当然,建构主义尚在发展和完善之中,还存在着分歧。缺点: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对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色彩。【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通常是一致的。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一般来讲,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高,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现象并不否认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是说明动机毕竟不能代替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人认
30、知过程而只能是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 耶基斯一多德森法则 ”表明,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适当,一定要注意防止给
31、学生提出的目标过高,或给学生加的压力太大。过高的目标、过份的压力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带来延误儿童终身的心理障碍。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内在动机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外来动机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的目标由学习的结果和意义决定,学习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多项选择题29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A,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