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属于的学习动机是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利己的动机(D)内部动机2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其中不包括( )。(A)生理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发展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3 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都属于( )。(A)外部动机(B)内部动机(C)积极动机(D)消极动机4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被称为(
2、 )。(A)成就动机(B)成败归因(C)动机水平(D)自我效能感5 “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机” 是( )的要旨。(A)成就动机理论(B)成败归因理论(C)自我价值理论(D)期望一价值理论6 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扩大关键特征的方法不包括(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挂图、电影、幻灯(D)想象7 陈述性知识的运用不包括( )。(A)再认(B)回忆(C)知识理解(D)知识迁移8 学习乒乓球会影响到学习网球的效果,这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近迁移(D)远迁移9 学生在翻译“ 他们在教室 ”这句话时,受汉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容易译成 “They in the
3、classroom”而英语则必须要有表示存在的 be 动词 are。正确译文是:“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这属于( )。(A)积极定势(B)功能固着(C)消极定势(D)功能消散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0 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努力学习,是一种高尚的外部动机。1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不能逾越,必须在低层级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一层级的需要。12 新知识与旧知识没有共通之处。三、简答题13 简述学习动机的不同分类。14 学习动机的作用有哪些?15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16 简述需要层次理论。17 简述学习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18 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1
4、9 举例说明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20 结合实际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21 简述知识的分类。22 简述知识理解的类型。23 简述知识理解同化过程的三种不同形式。24 迁移的类型有哪些?必答题25 试述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观点。26 试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27 试述影响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因素。28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有哪些?29 结合实际论述促进知识应用与迂移的措施。30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这一考点。
5、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与情境动机。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本主义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一考点。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
6、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败归因理论这一考点。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我效能感这一考点。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紊与先行因素的影响。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
7、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败归因理论这一考点。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
8、,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机。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概念掌握的理解过程。实验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特征越多、越明显,学习越难。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定义的特征)的方法,促进概念的学习。扩大关键特征可采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挂图、电影、幻灯等手段,使关键特征明显化,从而使获得的概念精确化。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9、】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陈述性知识的运用。陈述性知识的运用是指知识能够被学习者提取出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包括: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一次出现时,还能再认识的过程。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还能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智慧技能是对外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认知策略是对内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既有先前的知识对后续知识学习的影响,也有后续学习的知识对先前知识的影响。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迁移的类型。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
10、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或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定势也称心向,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条件。定势的作用有
11、双重性,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文中属于消极的定势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提高迁移的效果。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0 【正确答案】 这一说法错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努力学习,是一种高尚的内部动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这一说法错误。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但是这不是绝对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新知识与旧知识具有有机的联系。新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知识、旧经验为
12、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认识和理解目前的事物。如小学生学习乘法总是从同数连加入手,因为有关加法的知识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13 【正确答案】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错误的或低级的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所谓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所谓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
13、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4)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对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其一,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进行。其二,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其三
14、,激发和维持某种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其四,提高学习者的信息加工的水平。(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倾向采取多种途径完成任务;研究还表明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不是停在机械的水平上。)其五,学动机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如果学生的动机是取悦家长,那家长的表扬就可以强化他的积极学习性的行为。)其六,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 SR 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
15、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的可能性。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些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此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学习动机的强化理沦注意到了强化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它忽视其至否定了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 ,因而这一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
16、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麦克利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基本主张是:个体力求成功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奖励的期望。在学习动机方面,成就动机对人的影响最大,个人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7、,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量的失败,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愿望;而另一方面,如果太容易成功,反而会减低学生的动机,这种人属于高成就动机者。动机(Ms)=成功的主观可能性(Ps) 成功的诱因价值 (Is)观点: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对成功的可能性的估计以及他所认为的成功的价值大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念度、性格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
18、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后来罗特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指控点概念,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韦纳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观点,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
19、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机。学生试图去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他们试图去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例如,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设置榜样、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
20、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等,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3)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帮助措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教学生学会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有六种策略: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第三,充分利用反
21、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恰当的评定。第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第五,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第六,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1)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2)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具体知识指具体而有形的、可以直接观察获得的信息;抽象知识指不能直接观察的,只能通过定义来获取的知识。(3)根据不同状态和表述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
22、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也称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4)布鲁姆的分类:具体知识、方式方法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具体知识,足指具体的、独立的信息,主要指具体指称物的符号。具体知识义包括两类:一是术语的知识;二是具体事实的知识,如日期、地点。方式方法知识,是有关组织、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介于具体知识和普遍原理之间的中等抽象水平。含有五个子类别:惯例、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分类与类别、准则、方法论。普遍原理知识,是把各种
23、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模式的知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1)由于学习的对象及其特点不同,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对言语的理解。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对事物类型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2)按照理解的层次,可以分为:符号表征理解: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理解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及观点。概念理解: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命题理解:理解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1)下位学习。指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又称类属学习。其有
24、两类具体形式。派生下位学习:所要学习的新材料蕴含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或者可直接从认知结构原有的具有更高包摄性和概括性的观念衍生出来。相关下位学习:新的学习材料隶属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概括性较高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时所产生的学习。(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具备一些具体观念的基础上,学习包容程度、概括程度更高的观念时所产生的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没产生总括关系时,则可能产生并列结合学习,这种学习又称组合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1)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即一种学
25、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或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2)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 (竖向)迁移。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两种。横向迁移,是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
26、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而纵向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种是已有的较容易的学习对难度较高的学习的影响,往往是对已有的学习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形成更一般性的方法或原理的结果。(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即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的,即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4)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这是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所进行的划分。如果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境中的任务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景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果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用剑与原来情境极不相似的情境中,即产生了远迁移
27、。【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1)知识观。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理解、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 掉,并随着出现新的假设。关于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凋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人类知识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学生的书本知识
28、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关于知识的应用,认知心理学强调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应用的情境性。人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仪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组、重组甚至创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尽管过于激进,但它向传统的教学和理论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值得我们深思。按照这种观点,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前,对个体而言毫无权威可言,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闩己的建构来完成。
29、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3)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学生的看法,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并在此过
30、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学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他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学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呈现,而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处理、转换和应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期待就是班杜拉所说
31、的先行因素,但有别于传统的期待概念。他认为除了传统的对行为结果的期待还有一种效能期待。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1)内部条件。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
32、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在社会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反映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和求知需要也多种多样。由于每个人在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不尽相同,反映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在课堂上,学生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注:有人也称为学习目标,我们为避免与
33、一般常说的学习目标混淆,采用掌握目标)和以成绩为定向的成绩目标。拥有掌握目标的学生,不管他们犯多少错误或遇到多大的困难,仍能坚持学习、钻研,他们往往主动地寻求挑战,不断地提高。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不在意他们的得分及与班上其他人的比较。而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时,不是在意自己学到了什么或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意他人怎样看待他们,他们的分数在班上的位置。这类学生往往尽量避免出错,避免挑战,不敢冒险,知难而退。对这两类学生,尼哥斯和米勒把前者称为专注于任务的学习者,后者则称为专注于自我的学习者。因此,如何使指向成
34、绩目标的、专注于自我的学生朝着指向掌握目标、专注于任务的学习者转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两种目标指向者在归因和坚持性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掌握目标指向者在完成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坚持性,而成绩目标指向者的坚持性较差。在归因方面,掌握目标指向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学习方法,成绩目标指向者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运气、能力和课题,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和运气。所以,掌握目标指向的学生具有内归因的倾向,成绩目标指向的学生具有外归因的倾向。成熟与年龄特点。在各种动机表现中可见,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
35、望等比较在意。比如,刚入学的孩子会产生对小学生地位和外表的羡慕,而对于教师的眼神却不会多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的动机作用才增长,如注意到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渐渐地学会与其他同学比较等。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比如交往性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讲可能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有的学生可能以竞争中得首位、得到别人尊重的威信性动机作为其第一位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
36、,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大量的调查表明,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的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由于动机与学习相互影响,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焦虑对动机的影响也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2)外部条件。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普遍具有
37、追求功名富贵的学习动机;工业社会人们以劳动市场的需求确定自己学什么专业。这些无不反映了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国外有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家长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凯尔和赫尔赛对两组打算上大学的男孩进行了调查研究和互相比较,目的在于找出两组学生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及其与父母态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父母的期望与管教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有一篇博士生论文研究不
38、同文化背景、家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其主要研究了在美国的墨西哥家庭、华人家庭和美国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华人影响最好,美国人次之,墨西哥人的家庭影响最差。教师的榜样作用。动机是有感染力的。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教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教帅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教师对不同
39、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如果这种对待方式持续下去的话,便会对学生产生固定的影响,高期望的学生产生了高水平的动机,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高水平的行为,低期望的学生则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行为和成就与当初的期望值越来越接近。此外,教师不仅有榜样作用,他还是沟通社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配合各方面力量去完成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1)有关的经验和感性材料。为了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帮助其理解,必
40、须丰富学生的经验和感性材料。有人发现概念的形成与有关经验的丰富程度是相关的。(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是以旧知识、旧经验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认识和理解目前的事物。如小学生学习乘法总是从同数连加入手,因为有关加法的知识是学习乘法的基础。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3)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来寻求了解,发现要点,获得知识。知识的掌握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知识理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4)扩大关键特征。实验研究和
41、教学经验证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特征越多、越明显,学习越难。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定义的特征)的方法,促进概念的学习。扩大关键特征可采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挂图、电影、幻灯等手段,使关键特征明显化,从而使获得的概念精确化。【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1)创设多种促进知识的迁移条件。教师应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提供给学生引导性知识,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联系点或者促进对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辨别。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能充分利用奥苏贝尔的“ 不断分化 ”和“综合贯通”两个原则,则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深化
42、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合理而牢固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知识越抽象,其潜在的应用范围(逻辑处延)就越大,适用范围就越广泛,迁移效果就越明显。定势也称心向,也是影响知识辽移的条件。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例如,学生在翻译“他们在教室” 这句话时,受汉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容易译成“They in the classroom” 而英语则必须要有表示存在的 be 动词 are,正确译文是:“They are in the
43、classroom”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提高迁移的效果。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会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所学材料细节,对新材料从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感知,对其进行深加工。(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人是发展变化的,方法也必须变化,原来有效的方法如果永不变化,也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成为无效的方法。知识迁移离不开主体人的参与,知识学习离不开人的主动建构。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激发起来,那么,所学的知识迁移就无从谈起;况且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因此,要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学生多种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3)课内、课外结合培养
44、迁移能力。知识的建构总是伴随着对知识应用范围的建构,知识的抽象水平与心理上的应用范围共同决定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也就是说“知识的意义与其应用范围是二位一体的,理解知识的意义离不开对知识的应用。知识被应用得越多,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地变为心理外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也就越能灵活地应用知识”,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多情境、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课堂提问、讨论、练习、作业等。要让学生在各种接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从多种角度反复运用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保持效果,促进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应用还应与社会情境相联系,
45、使学生与社会生活直接接触,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赋予知识以生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增长见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知识迁移。(4)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手段,促进知识迁移。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知识迁移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广阔空间。只要掌握该方面的操作规程就可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了教室所不能提供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并且可以模拟现实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46、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境界,使知识能更有效地获得广泛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根据知识的不同状态和表述形式进行的分类。(1)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指“是什么”“怎么样”,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因此,也称作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主要有:陈述性知识是 “是什么 ”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陈述性知识的激活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程序性知识的激活速度很快。在很多活动中,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