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8KB ,
资源ID:84278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27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品德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3 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有哪些?4 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要经过哪几个阶段?5 简述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划分。6 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7 怎样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8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9 中小学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10 简述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11 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12 西周官学的基本特点。13 国学与乡学。大学与小学的区别是什么?14 简述“学在官府 ”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15 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16 简述

2、孟子的人格理想。17 简述孟子深造自得的教育思想。18 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是指什么?19 简析荀子的人性论和相应的教育观点。20 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21 简述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22 孔子关于教育作用和地位的观点。23 简述孔子“ 有教无类“的思想。必答题24 论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影响因素。25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26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二、名词解释27 社会规范学习28 心理健康29 六艺30 西周家庭教育31 稷下学宫32 素丝说33 性善论34 启发诱导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

3、确答案】 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因,又称为德性。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品德形成发展的实质:通过接受社会规范,执行社会规范,并从行为结果的反馈中强化个体对规范的必要性认识,获得执行规范行为的体验,确立自觉执行规范的动机,从而使品德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就是品德发展的实质。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点:品德发展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过程。品德发展过程就是把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进而依据个人的道德价值取向,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品德发展是在内部矛盾的推动下,由内外因共同

4、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品德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指教育者依据社会道德向儿童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儿童道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推动了儿童品德的发展。品德发展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心理特征。品德发展是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统一的合力发展,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识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也是个体品德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2 【正确答案】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能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们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学生道德情感的

5、培养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来。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论,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品德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加以消除。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教师应创造一种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可以真诚而坦率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决策。真诚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此外,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必须自己具有这种情感,用

6、自己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3 【正确答案】 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1)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方法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第一,养而不教,重养轻教;第二,宠严失度,方法不当;第三,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第四,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

7、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只抓升学率。第二,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第三,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对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总体来看,我们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健康成长的,但是,对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2)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

8、、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情感、意志开始的,有的则是从行动开始的。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是爱憎不分、好恶颠倒。例如,某些学生认为给他们一点便宜的人是“好人” ,认为严格要求和管束他们的人可恶。他们同教师、父母和其他一些关心他们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而与他们的“ 伙伴”却情感相投。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4 【正确答案】 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醒悟、转变与自新三个阶段。(1)醒悟阶段: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开始

9、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这一时期,鼓励和支持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精神良药,教师和家长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2)转变阶段: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有了改过自新的意向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仅仅是开始,在整个转变阶段必然要经过不断的矛盾运动才能最终完成转变,成为一个新人,在不断的矛盾斗争中,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即重犯以前的过错。反复的情况也有两种:二是前进中的暂时后退;另一种是教育失败出现的大倒退。(3)自新阶段:这是指不良品德的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转变之后,不再出现反复,而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对那些已经开始转变的青少年要倍加关心和爱护,充分

10、的信任:热情地鼓励,逐步提高要求、不断引导前进,任何歧视与翻旧账的言行都是极为有害的。【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5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皮亚杰认为,道德在 5 岁以前是“无律期” ,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还谈不上道德发展。(2)他律道德阶段:他律期,即接受外部支配的时期,大约 58 岁。该时期的儿童只注重行为规则;注重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和动机。也称为道德现实主义。(3)自律道德阶段: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 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个体不再盲目服从权威,认识道德规范的相对性;既考虑行为结果,又考

11、虑行为动机。也称道德相对主义。【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6 【正确答案】 道德行为是由一定的道德情境因素引起的,是与个体的道德意识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意志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 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要使学生通过有意练习来有效地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 创设按规定的方式统一行动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

12、使学生了解练习的进步情况和行为的结果,并及时给予强化;依靠集体舆论或其他教育措施,防止练习中出现不耐烦和偏离目标的现象;克服不良习惯,在根除学生的不良习惯时要使他们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增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还可以用一些巧妙而机智的方法,如活动替代、合理奖惩、矛盾反应法(在出现引起不合需要的反应的刺激的同时,出现合需要的与前者矛盾的刺激,使之转移到引起合需要的反应)等等;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让学生坚持有意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 合理慎重地使用惩罚;使学生远离犯错误的情境。【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7 【正确答案】 (1)消除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只有师生间的

13、关系好转,互相信任,才能有效地矫正学生不良的道德行为。这是矫正不良品德工作中首要的心理学问题。(2)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3)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点,增强是非感。(4)增强与诱因做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6)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总之,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是多种多样的。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教育机制。教师应当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情况,根据特点,耐心教育。【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8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

14、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有多种指标,而这些指标使心理健康的概念得以具体化。虽然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可以归纳出六条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自我调控能力;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9 【正确答案】 (1)学习问题,包括厌学、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2)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等问题。(3)学校生活适应,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不适应等问题。(4)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

15、膨胀等问题。(5)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的问题,包括青春期发育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性困惑等。【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10 【正确答案】 (1)从根本上说,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都是人的心理现象,但二者处在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层面。心理素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而心理健康则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2)从心理素质的功能来看,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理健康的水平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心理素质健全且水平高的人,较少产生心理问题,其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相反,心理素质不健全或水平低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其心理极有可能处于不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健全的功能状态和外显标志

16、之一。(3)从心理测量和评定的角度看,心理素质的测量常常包含许多心理健康的指标;而心理健康的测量标准也包含许多心理素质的成分。(4)从心理素质的内容要素与功能作用的统一性意义来看,心理健康只是心理素质的表现层面,即功能性层面。大多数研究者都把心理健康看作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总体上看,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本” 与 “标”的关系。心理素质包含从稳定的内源性心理品质到外显的行为习惯的多层面的组织系统。而心理健康作为外显的表现和心理状态,是心理素质的一种功能性反映。同时,也可通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去了解人的心理素质。【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11 【正确答案】 西周已形成这种“学在官府

17、”“官守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 ”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西周建立了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 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设在王宫内。大学设在都城近郊,天子所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 六艺 ”为基本内容。【知识模块】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2 【正确答案】 夏代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

18、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 。教师都由官吏兼任,亦即“官师合一” 。西周已建立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为基本内容。【知识模块】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3 【正确答案】 “ 国学” 是由中央政府办理,设在天子、诸侯的王都内,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由大司乐主持,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乡学是设在王都郊外地方行政区内的学校,人学对象是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由司徒负责领导,教育内容是“乡三物”“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

19、数”,只有小学一级,但是学习优秀者可选拔到国学中的大学学习。“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国学的小学设在王宫内,入学年龄与家庭身份等级有关,贵族子弟入学年龄早于平民子弟,平民子弟所进入的小学学习年限是 7 年,小学的学习内容是德、行、艺、仪,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知识模块】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4 【正确答案】 “ 学在官府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

20、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西周的社会制度。其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礼器,乐器)。唯官有学,而民无学。【知识模块】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5 【正确答案】 (1)私学兴起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封建私有制逐渐地代替了井田制,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诸侯国林立,促进了奴隶制解体,“经济下移” 与“政治下移”导致官学失去政权的依托,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的局面,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为私学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官学衰落,学术下移:世袭制造成贵族不重

21、视教育;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战争动乱,使得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职守,为了谋生,依靠“ 六艺” 知识教书,还把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等学习器具带到民间,这样就打破了旧的文化垄断,出现了“学术下移” 的现象。“士” 阶层的出现:私学到春秋末期进入初步繁荣的阶段,与养士之风盛行有密切关系。士阶层本是奴隶制度贵族的下层,在封建制度兴起时转化为平民阶级的上层。各诸侯国为了扩张争相养士来搜罗人才,所以大批自由民要想成为士,就必须学习文化知识,于是出现了培养士的私学机构,私学随之兴盛。一些思想家的办学活动直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2)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打破了“ 学

22、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使政教分设、官师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成为独立的活动;教育内容新,不局限于六艺,培养各类人才。教育方式新,场所不固定,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学校向平民开放,进一步促进学术下移;私学促进百家争鸣,各家各派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私学讲求自由原则,各家私学不必有统一的思想,自由讲学,自由就学,自由办学,自由竞争,发展教育事业,符合历史潮流,开辟教育史新纪元。【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6 【正确答案】 (1)孟子认为理想的人格特点是:“大丈夫” 的理想人格。

23、他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首先, “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他们绝不像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的顺从。其次,“大丈夫 ”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具有高度自觉性。(2)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培养“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靠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持志养气。孟子所说的,“ 持志”就是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 气” 精神状态,志、气是互为因果的。动心忍性。就是指意志锻炼,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炼。存心养性。孟子指出,虽然人人都有仁义礼

24、智的善端,但善端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善性善行要靠存养和扩充。存养的障碍来自人的耳目之欲。要扩充善端就要寡欲,要发挥理性的作用。反求诸已。当你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的回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凡事必须严于律己,时时反省。【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7 【正确答案】 孟子扩充善性的思想,蕴含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要体现人的理性特点,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他特别强调个体认知中的自觉性,他将此归结为深造自得。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

25、自如。他认为要达到深造自得的基本要求要有正确的办法,深入学习和钻研,尤其主张独立思考和独自见解,不轻信,不盲从,要求读书不拘于文字表层意思,而应通过思考,去体会深层意蕴,总之,学习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转化,孟子强调理性思维。【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8 【正确答案】 大学是我国战国时期论述大学之道的重要文章,其中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 三纲领”。所谓“明明德” ,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 ,是指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所

26、谓“ 止于至善 ”,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 ,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所格的“物” 和所致的“ 知”都是指伦理和道德原则,是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其实就是指学习儒家经典,提高自身素质。所谓“诚意 ”,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所谓“ 正心” ,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向。“修身”是“ 八条目”的基本,

27、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把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也是大学中所讲的培养人的最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9 【正确答案】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人性论上,他主张“性恶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以“化性起伪”的教育作用观著称,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1)荀子的人性论。荀子的学说中最突出的就是与孟子的“性善论” 相对立的 “性恶论”。孔子说:“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强调 “性相近”,后发展为“性善论” ;荀子则强调“习相远”而发展为“性恶论 ”。他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

28、努力,“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荀子的教育观。基于“性本恶 ”的人性观,荀子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他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这其中包括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也包括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荀子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 的作用。此外,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20 【正确答案】 (1)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苟子看来,“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 “礼”、实行 “礼”的榜样,是“ 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

29、于绝对的主导地位。(2)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3)荀子也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21 【正确答案】 孟子从“施仁政” 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 。“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 “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

30、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22 【正确答案】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教育对个人的作用两方面论述了教育作用问题。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庶、富、教”。孔子阐述了他的“ 庶、富、教 ”的施政大纲。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这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问题;最后,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

31、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孔子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家。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首次论述教育与人的关系。性,指先天素质;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认为人们的先天素质是很接近的,但是之所以人们在成长中千差万别,是后天“ 习染” 的结果,这一观点肯定了人不论等级贵贱,生来在天赋素质上平等,这就说明教育是人们成长中的一种特殊的环境,要承认教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从“习相远 ”的观点出发,孔子强调人的一生都要受教育,还要重视居住环境的选择和社会交往的选择。“性相近,习相远” 的思想是孔子人性论的组成部分

32、,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和应该受教育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23 【正确答案】 孔子对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是“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的本意主要是指教育对象,不分贫富贵贱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 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是历史性的进步。孔子躬亲实践这一办学方针,广收弟子,“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最能表现孔子收徒思想,即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奉送 10 条干肉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开放性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

33、愿望,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必答题24 【正确答案】 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其过程是:(1)社会规范的遵从。社会规范的遵从一般指行为主体在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现象。遵从是规范内化的

34、初级阶段,也是进一步内化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影响社会规范遵从的因素有:群体特征的影响。导致社会规范遵从的群体特征主要包括群体的规范、群体舆论和群体凝聚力等。一个群体的规范越标准、越集中、越明确,群体成员的认同感就越强。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就会感到强大的群体压力而产生社会遵从。外界压力的影响。外界压力是诱发个体社会规范遵从的主要外因。外界压力有直接的外部压力,也有间接的外部压力。直接的外部压力指团体或个人为了使别人服从期望中的行为而直接施加的一种外在压力,即一般的奖励与惩罚。间接的外部压力指情境压力,是指当个体处于一个井然有序、循规蹈矩的情

35、境中时所产生的不得不服从的潜在压力。个性特征的影响。由于个性的差异,不同个体在相同的群体中,面对相同情境会有不同的表现。一般说来,缺乏主见、独立性差、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更容易表现出遵从。另外,不同国籍和种族的人,其文化背景不同,遵从性也不同。(2)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与规范趋于一致,从而自愿接受社会规范的现象。影响社会规范认同的因素有:榜样的特点。榜样是主体认同的对象,是主体心中的范例,是主体认为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只有能够引起主体注意,激起主体认同需求和趋同情感的人或事,才能成为榜样。规范本身的特性。主体产生价值认同

36、的前提是能认识到规范本身的含义和价值,所以,规范本身的特性同样会影响到主体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社会规范的抽象性程度、社会规范的实践意义和社会规范的使用频率是影响主体价值认同的主要因素。强化方式。强化对社会规范认同产生的影响。如果认同行为受到奖励,可以促进社会规范认同;如果认同行为受到惩罚,则会降低社会规范认同。另外,其他主体类似的社会规范认同行为带来的结果同样影响观察主体的认同。(3)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规范内化是规范的一种高级接受水平或高度遵从态度,是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影响社会规范

37、内化的因素:对规范价值的认知。规范价值的认知是在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伦理学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关于规范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个体的认知能力、社会实践机会、社会阅历、立场、态度以及所处的历史条件或情境都会直接影响到其规范价值的认知。对规范价值的情感体验。对规范价值的情感体验是主体对规范价值的社会意义和作用的一种唤醒或激活状态的反馈感受,这种感受是主体规范学习的内部动力。对规范价值的情感体验既在自我强化着自身的规范行为,也在间接强化着他人的规范学习。【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25 【正确答案】 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三

38、个阶段。(1)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在丰富的道德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而形成的。道德概念的掌握对道德认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只有掌握了道德蠢念。才能摆脱行为规范的具体情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适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要求。同时,学生掌握道德知识,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实现的。掌握道德概念的条件:第一,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形象的事件和感性的经验。第二,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概括能力的发展。第三,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理解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2)道德信念的确立。道

39、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不是单纯的一种道德认识,它是坚定的道德观点、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合金” 。它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地改变。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可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道德行动,使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因此,它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3)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道德评价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在评价中不断地深化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确定合理的行动,为道德行为定向。道德评价起着道德裁判

40、的作用,它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通过道德评价谴责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褒奖合乎道德的思想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强对道德概念及其意义的理解,使道德认识成为个人行动的自觉力量。【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26 【正确答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之间的紧密配

41、合。(1)专题训练。专题训练过程一般由“ 判断鉴别一训练策略一反思体验“三个彼此衔接的基本环节构成。判断鉴别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检测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某方面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以此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或缺失感唤起情感共鸣或震撼。激活心理能量,思考问题根源,进而体会、感受该种心理素质对自己学习、生活、交往及成长的意义激发接受训练的积极动机。训练策略就是针对该课主题和在判断鉴别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该问题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活动来感受、理解。进而选择。反思体验就是对训练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及效果等进行反思、强化和内化,强化训练效果,促进自

42、我认知与评价。反思环节一定要强调“三自” 。即自觉、自发、自控。(2)咨询与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是为了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上的助人活动,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合乎需要的心理上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发展其未能充分利用的潜能与机遇。进而使其获得自助的意愿与能力,克服成长中的障碍。维持与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以便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作出良好适应。心理辅导的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者自助” 。(3)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

43、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及其他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二、名词解释27 【正确答案】 社会规范学习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构建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社会规范学习具有情感性、约束性和延迟性等特点。【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28 【正确答案】 心理

44、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29 【正确答案】 “ 六艺” ,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六艺”教育的特征: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45、;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知识模块】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30 【正确答案】 西周时期贵族子弟训练过程是先家庭教育,再学校教育。父母就是幼儿最初的教师。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与习惯教育、初步的礼仪规则以及确立初级的数的观念。孩子从 7 岁起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女子只在家庭中接受女德的教育,而男子将来可继续接受学校教育。西周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重男轻女,并具有明显的计划性。【知识模块】 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31 【正确答案】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齐桓公在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创办的一所著名学府,它是战国百家争鸣的

46、中心与缩影,也是东方文化教育和学术的中心,是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的办学性质是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而且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其特点是学术自由、尊师重道、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而且管理规范上有了我国第一个学术守则弟子职)。稷下学宫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促进了思想学术的发展,也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32 【正确答案】 墨子的贡献是“素丝说” ,他以染丝为例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人

47、性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墨子认为,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样的颜色,来比喻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墨子的素丝说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较孔子的人性观有明显进步。【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33 【正确答案】 性善论是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34 【正确答案】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这一原则主要是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间的矛盾的,孔子认为不论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育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知识模块】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