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7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A)改进教学(B)了解学生(C)评定成绩(D)分班分组2 大盂鼎记载“ 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 ,记录的是周康王之子入小学的事。这是我国的(A)夏(B)商(C)西周(D)东周3 抗战时期,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长沙,迁往昆明,组成了(A)国立西南联合大学(B)国立西北联合大学(C)国立北平大学(D)国立北平师范大学4 要求每个乡必须设立一所初等小学,每个城市设立一所高等小学;地方有权征收特别教育税款作为教育
2、经费;坚持所有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的训练,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薪俸的法案是(A)基佐法案(B) 费里法案(C) 费舍法案(D)福斯特法5 为提高美国教育质量,提出:(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2)为提高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师资的质量;(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4)强调“天才教育”;(5)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以便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 ”教学;(6)资助高等学校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7)发放大学生学习贷款,建立“ 国防奖学金”,以鼓励清寒子弟努力学习和优秀学生从事科
3、学研究的法案是(A)史密斯休斯法案(B) 国防教育法(C) 莫雷尔法案(D)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6 下列著作中“ 强调教学计划应授予学生基本知识,教学大纲应体现出教学的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教科书应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的是(A)凯洛夫.教育学(B)布鲁纳.教育过程(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问题7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的阶段是(A)婴儿阶段(B)幼儿阶段(C)小学阶段(D)青少年阶段8 什么是内部学习动机?9 提出的理论能够解释道德行为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班杜拉(B)皮亚杰(C)科
4、尔伯格(D)弗洛伊德10 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 (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习水平的优劣11 ( )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A)情感教学理论 (B)认知教学理论 (C)行为主义教学理论(D)以上都不是12 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属于( )。(A)心理压力源(B)文化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躯体性压力源13 人性如素丝,“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提出这种思想的学派是( )(A)墨家(B)道
5、家(C)法家(D)儒家14 深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和( )。(A)课程内容(B)评价标准(C)课程结构(D)教学活动15 陶行知 1 932 年在上海郊区创办了( )。(A)晓庄师范学校(B)山海工学团(C)中华半民教育促进会(D)生活教育社16 夸美纽斯的直观原则不包括( )。(A)一切知识是从感官开始的(B)教育应遵循自然后果(C)实务真实性和准确性有赖于感官的检验(D)感官也是记忆可靠的源泉17 观察学习理论是下面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奥苏贝尔 (B)班杜拉(C)杜威 (D)斯金纳18 苏格拉底认为( ) 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A)情感教育(
6、B)自然教育(C)知识教育(D)宗教教育19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爱尔维修提出了( )。(A)教育无用论(B)教育独立论(C)教育世俗化(D)教育万能论20 提出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体制的是( )。 (A)1951 年学制颁布 (B) 1958 年学制改革(C) 1985 年教育体制改革 (D)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1 洋务学堂的课程体系贯穿着( )的方针。 (A)中西并重 (B)固守中学(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22 下列哪个不是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 )。 (A)思维可逆性 (B)自我中心(C)多维思维 (D)具体逻辑思维23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7、 )。 (A)加涅 (B)布鲁纳(C)桑代克 (D)皮亚杰24 ( )是美国教育管理普遍采用的基层管理形式。(A)地方分权制(B)州教育领导制(C)集权制(D)学区制25 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26 下列哪个不是永恒主义的代表人物? ( ) (A)美国的哈钦斯 (B)法国的阿兰(C)法国的马里坦 (D)英国的利文斯通27 根据动作技能能力倾向测验的原理,测量手指的灵活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 _ 技能的学习。 ( ) (A)编织 (B)射箭(C)铅球 (D)画画28 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
8、 ( ) (A)1315 岁 (B) 1013 岁(C) 1518 岁 (D)1822 岁29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存在的三种教育势力,不包括 ( ) (A)人文主义教育 (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 (D)基督教教育30 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 (D)精加工策略31 按照操作的控制机制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 ( ) (A)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B)闭合型操作技能和开放型操作技能(C)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D)细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32 在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等要素
9、构成的教育环境也称为 (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33 苏联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片面强调 ( ) (A)系统科学知识的教学 (B)生产劳动教育(C)思想品德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34 1923 年,在实施综合教学大纲的同时,苏联的学校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 )(A)劳动教学法(B)讨论法(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35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成果采取的复述策略是( )(A)分散复习(B)及时复习 (C)部分与整体相结合(D)尝试背诵36 以下不属于教学评价的是(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内容评价(D)终结性评价37 下列说法
10、中,正确的是( )(A)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 ”和“内化说”(B)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的主张(C)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D)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从做中学” 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8 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兄弟(B)君臣、父子、夫妇(C)君臣、父子、朋友(D)父子、兄弟、夫妇39 1886 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中,将中学分
11、为( )(A)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B)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C)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D)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40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模式(C)教学目标(D)教学设计41 在学习“gas 一煤气” 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42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 X 和选项 Y 的被选率都是 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 X 表述为 “高达 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
12、Y 表述为“ 仅占 35” 。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公共性原则(D)伦理原则43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A)教学跟随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44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4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A)人艾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两个学习情
13、境存在相同的成分。47 教育只有正向功能,没有负向功能。48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三、简答题49 如何坚持教育研究的伦理性原则?50 简述分科课程的优缺点。51 简要分析德育过程。52 简述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53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及根据。必答题54 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材料一:“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 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 ?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样内容犀利的言辞,不是出现在辩论赛上,而是一名中学生在 3000 多名师生众目睽睽之下的
14、激情演讲。4 月 9 日,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 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 ”,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昨天晚上,该校领导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 言论不当,用词过激 ”,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材料二:“我们一天是怎么过的呢? 早晨到学校早自习,上半天课,中午吃完饭,然后午自习,下午上半天课,如果是住宿生晚上要晚自习,如果是走读生,回
15、家先写作业,然后复习复习,十点十一点睡觉,第二天还是老样子。”北京市一位高二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学习状态。“ 在高考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给的压力太大了,根本不给我们一个缓解压力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天天泡在网络世界里沉迷不能自拔的原因。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不知道这种教育制度能不能培育出能力比较全面的人;但是如果是想培养一个在精神上很坚强,可以正视现实的人来说,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失败吧。”这位名叫权心(化名)的男孩呼吁,“ 如果可以的话,如果教育可以改革的话,那我希望代表广大学生说,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就是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哪怕是多一点休息时间。”“作为北京首
16、次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个实验者,我认为课改的优点在于培养了我们的探究能力;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贴近时代步伐,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但也存在着问题:第一,学分制影响下,考试不仅数量多了,也重要多了,教材量猛增,半个学期就10 本书,一个学期将近 20 本书,因为教材猛增,疯狂地赶进度使我们的学习质量很难有保障;第二,课改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内容不连贯;第三,一些必修课本词句烦琐、晦涩,不容易懂;第四,在我们的学习进程中某些学分的设置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负担。” 对于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改,另外一位正在读高二的女生如是评价,“ 虽然课改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去培养创新精神,但是在这样的课业负担下,
17、似乎这些东西意义也不太大了。”“ 就农村教育而言,加大教育投入并没有解决农村孩子辍学率越来越低、孩子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现在的教材不适合农村,越来越多的教材只是关注到物质的层面,图片、文字可能增多了一些农村的题材,但是关于农村真实的命运没有明确的阐述。就流动儿童教育而言,有的流动儿童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给孩子很高的成绩、家长很满意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并不能如实反映这些孩子所受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吴金爱以自己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的实践调研经验,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师从春侠则展示了她女儿周末要完成的作业:读三篇文章,写三篇读书笔记,每篇需要 30 分
18、钟;语文练习册共 6 页,需 40 分钟;写字练习 2 页,需 20 分钟;一篇日记,需一小时;数学习题、数学测试卡、口算 300 道。从春侠算了算,“以上作业共需四小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这样让孩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成长的,学校教育就是在训练孩子做题!”“中国的教育教会学生考试,而美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生活。”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通过对女儿在中美两国所接受的教育进行比较后得出如上结论。他认为,我国学校教育应该降低基础教育的难度,重视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给孩子报很多的音乐班、绘画班,却忽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55 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
19、程改革,谈谈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选答题56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近年来,关于专家新手的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少研究者们的注意。认知心理学家们在专家新手的比较研究中获得了不少发现。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相关发现来分析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不同点。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7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种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评价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诊断性评价
20、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正确答案为 B,教师要想形成一套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选项 A,改进教学是形成性评价的目的。选项 C,评定成绩是终结性评价的目的。选项 D,利用诊断性评价分班在教育实践中确实存在,是应该给予批判的做法。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剋余乃辟一人”记录的是周康王之子周昭王幼年入小学的事。出自周康王时的大盂鼎。【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教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遵循战时教育方针,日军进犯、国土沦
21、丧,学校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大批高校迁西南西北,调整重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辗转长沙、迁往昆明,组成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制定的“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和与之相应的“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重建和发展服务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现代教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目所述为基佐法案的主要内容。福斯特法和费舍法案都是英国的教育法案,其中福斯特法又称初等教育法,
22、颁布于 1870 年,强调国家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立公立学校;各学区有权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初等教育。该法案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而费舍法案颁布于 1918 年,主张免除小学学费,禁止 12 岁前的童工为 25 岁的儿童开办幼儿学校,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 14 岁,从而使初等教育进一步普及。费里法案是 1881 年和 1882 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先后提出的两个教育法案。该法案规定:建立“母育学校”,免除公立的“母育学校”和初等学校的学费和书杂费;613 岁为义务教育期;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取消公立小学里的宗教课等。费里法案奠定了法国初等教育的免费、义务、世俗化
23、的三个原则。因此,答案为A。【知识模块】 外国近代教育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批评的焦点是美国教育质量差。1957 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1958 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为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紧急措施”:(1)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2)为提高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
24、学中心,提高师资的质量。(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4)强调“天才教育 ”;(5)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以便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教学;(6)资助高等学校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7)发放大学生学习贷款,建立“国防奖学金”,以鼓励清寒子弟努力学习和优秀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对美国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答案为 B。【知识模块】 外国现代教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凯洛夫的教育学。教学论是凯洛夫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论中,凯洛夫阐释了教学过程本质、教学原则、教养和教学的内容、教学工作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其中,在教养
25、和教学的内容部分,凯洛夫强调教养和教学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其中,教学大纲在有系统的形式中包括着一切构成教学科目内容的问题和题目的纲要,是教师的基本指导文件,必须体现教学的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接受性、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等;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答案为 A。【知识模块】 外国现代教育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 8 个阶段,18 岁前有 5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0 1 岁) 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的阶段,体验希望的实现。第二个阶段(13 岁 )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的阶段,体验意志的实现。第三个阶段(36岁,即幼儿
26、园阶段)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的阶段,体现目的的实现。第四个阶段(6 12 岁,即小学阶段)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的阶段,体验能力的实现。第五个阶段(1218 岁,即中学阶段)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的阶段,体验忠诚的实现。因此,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8 【正确答案】 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的含义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被划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个类型。学习的外部动机是指由于以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
27、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得到满足。【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强调榜样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该理论对于道德行为发展具有解释力。【知识模块】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10 【正确答案】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认知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墨家提出“人性如素丝”的观点,在先秦人性论中独树一帜。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人。14 【正确答案】 A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B1
28、8 【正确答案】 C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D21 【正确答案】 C22 【正确答案】 B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D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C27 【正确答案】 A28 【正确答案】 D29 【正确答案】 D30 【正确答案】 B31 【正确答案】 B32 【正确答案】 D33 【正确答案】 A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从根本上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9211925 年苏联公布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通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该大纲完全取消学科界限,将学生学习的全部知识按自然、劳动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来排列,以
29、劳动为中心。同时,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所谓“劳动教学法”,即在自然环境中,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进行教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遗忘的速率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是避免遗忘的一种有效手段。36 【正确答案】 C3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为综合试题,旨在考查罗杰斯、杜威、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的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依据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以患者为中心”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提出了“内化说”和“最近发展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
30、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3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尤其是对董仲舒所强调的三种人伦关系的掌握程度。在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中,“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可见,君臣、父子、夫妇是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人伦关系。“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日本近代中等学校发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日本明治政府于 1886 年颁布的中学校令中规定,中学应承担两大任务:开展实业教育及为学生升
31、入高等学校作准备而实施的基础教育;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4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几个相关教学概念基本内涵之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策略通常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和师生互动的规范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
32、程,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么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进行计划、选择与安排。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4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种学习策略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添加、构建和生成,以便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包括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等记忆术;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主要有画线、复习策略等;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主要有列提纲、系统结构图、网络关系
33、图和列表格等;计划监控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4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教育研究通常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伦理原则等。其中,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则,应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应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的价值,既不能任意夸大,也不能贬低研究结论的价值。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4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
34、查考生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认识的掌握情况。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展。至于“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4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的掌握程度。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于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时期,其中规定,在初等教育阶段不分设男校和女校,初步确立男女同校制度;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05 年,清政府在中央建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事务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
35、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特点的把握程度。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贵族性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天主教教育及耶稣会为了天主教会的复兴,积极进行传教活动,广泛兴办学校,力争使学校成为反宗教改革的阵地,但都以创办中、高等教育机构为主,其教育并不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以路德派和加尔文派为主的新教教育主张兴办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对贫苦儿童免费等,其教育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46 【正确答案】 错误。学习迁移
36、的共同要素说认为,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即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实质就足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而概括化理论则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4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其主要涵盖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教育通过传授、训练、陶冶、评价等方式对个体和群体各方面的发展发挥激发、导向、奠基、重构、提高、矫正、完善、增值和选择等功能。教育所培养的具
37、有一定素质的人走进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公民,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发挥适应、改革和改造的功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根本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延伸和转化。(2)教育功能不总是正向的。由于目的不正确,指导思想48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培养什么人或如何塑造人不是从个体的愿望出发的,而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的。当然,合理的教育应该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一致。【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以及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一)条“教育目的”之第 2 点“关于教育目的的
38、主要理论”。本题旨在综合考查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教育的对象是人,培养人当然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但是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双重统一体。教育就是要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性的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三、简答题49 【正确答案】 (1)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2)审慎解释研究成果。(3)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50 【正确答案】 分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分科课榭的缺点:过分注重 f然科学各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
39、,过早地或不适当地强调各学科间的区别、概念和原理的阐述,未能体现出科学在本质上的统一性,相关学科之间也缺乏应有的横向联系,又由于知识分割过细,某学科之间还存在不必要的重复。51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还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外部的教育影响向学生内
40、在的品德转化,只能在学生与外在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实现,而不可能在他们处于52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是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可分为三大部分:管理、教学、训育。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就无从谈起。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首先对儿童进行管理,如果不首先通过管理将儿童天生的粗野倔强的性格压下去,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无法进行。其儿童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管理的含义及目的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管理本身不是教育,而只是为了约束儿童自发的“野性” 和盲目冲动,使之遵守纪律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儿童管理的目的是多方面53 【正确答案】
4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其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最后,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试题解析】 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条“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本题主要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之所以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
42、教师。必答题54 【正确答案】 (1)材料所反映的教育问题主要是教育的“应试取向” ,即通常所说的以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的“应试教育 ”。其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在教育对象方面,“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地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 的原则。在教育内容方面,“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方法方面,“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
43、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在教育评价方面,“应试教育 ”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为了应付各种统测统考,领导卡教师,教师又卡学生。学生一旦考不好,教师待遇立即受影响:在“末位淘汰” 的变态考评模式下,不但职称泡汤,还可能发配到偏乡僻野。于是教师“死教” 学生“死学”,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没了,每天要“摧残” 到夜里十一二点违规补课屡禁不止,恶性循环。在教育结果方面,在“应试教育” 下,多数
44、学生被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2)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教育应该重新审视其人才培养目标,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21 世纪的中国公民 ”。20 世纪 30 年代,老一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来自清华大学的李楯教授也提出,要“ 培养 21 世纪多元一体、合而不同格局下开放世界中的中华人” 。“能过人的正常生活的人” 。今天的中国需要建立人性的自觉和有限生活世界的意义,需要的是“能过人的正常生活的人” 。教育要人清醒而不是迷信,对教育的方向给予信心,坚守人性纯正的力量和真诚的气概,描绘社会未来图景,
45、达成有限条件下的最积极尝试和最大努力,他的眼界和胸怀,他的尺度和责任感标注和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终极价值。一个人的成长不可以、也不可能是一种设计和操作,首要的是一种态度,相信人,信任人,破除一切有关人的外在形式的枷锁,破除一切心理上的不成熟和依赖,关于教育的思考需要高度。“人格健康并富有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首先,要把健康人格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一个核心凸显出来。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人的一种解放,它培养的是一种基本的习惯,所有这些基本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用一句话来表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格健康并富有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的现代公民。因此,可以建议国家强
46、制地命令小学生只能上半天课,下午就应该玩,做各种游戏、娱乐活动;中学生有一个月社会实践课,必须排进课表,军训也必须排在课表里。“自由人” 。首先,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学生犯错的自由,给学生改错的空间,才能够培养自由人。其次,谁去培养自由人?自由人才能培养自由人。所以,要给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一个具备批判和反思能力的人,可能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尊严的唤醒和张扬,我们都应该具有独立的意识和批判的精神,一种能够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是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而且能够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敢于追求,并且坚持真理。教育应当具备批判和反思的功能,而且它的对象就是当代的特征和各种体制,从而避免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的盲虫,要具
47、备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充分地享有了解现实真相的权利。【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综合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应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材料反映的主要教育问题,指出这些错误做法的危害,找到并分析这些错误做法产生的根源,即这些错误做法违背的相关教育理论,最后,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55 【正确答案】 2001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揭开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本次课程改革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背景下进行的。课程改革一般要受到
48、以下因素的影响:(1)政治因素。首先,政治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制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对课程目标的政治选择和规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政治性实际上也体现着课程目标的政治制约性。其次,政治制约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课程渗透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最后,政治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否则统治阶级就不能顺应潮流,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经济因素。首先,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客观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其次,经济的地区差异制约着课程变革。课程变革既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总体相适应,也要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
49、,因地制宜,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市场经济对课程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和课程结构的优化等多个方面。(3)文化因素。首先,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民族文化的基本模式要求学校变革课程时,要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设置与不同民族文化相适应的课程,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也要考虑和体现民族特色。其次,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学校课程作为传递、传播和创造文化的载体,应随着文化的变迁作相应的调整。在科技突飞猛进、文化变迁较为激烈的时期,学校课程应进行较大的变革,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等方面都要调整,如大量增减科目。最后,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现代社会的文化日益呈现多元的趋势。学校课程如何体现文化问的差异,在尊重各少数民族、各社会阶层文化的同时,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