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1 简要解释苏格拉底的“ 精神助产术 ”。2 简述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及其教学内容。3 古代阿拉伯的教育有何特色?对世界文化教育有何影响?4 简述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5 简述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6 简述美国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影响。7 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8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9 什么是教育性教学原则?10 简述凯兴斯泰纳的“ 公民教育理论 ”。11 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理论。12 简述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13 学园14 雄辩术原理15 骑士教育16
2、 弗吉里奥17 泛爱学校18 实科中学19 白板说20 设计教学法21 (苏霍姆林斯基的) 个性全面发展22 评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23 论述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基督教教育三者的冲突与融合。24 评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改革的进程及其启示。25 述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26 论述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27 试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与美国进步教育运动。28 请评析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29 论述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理论。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 精神助产术 ”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
3、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通过不断提出追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独特方法,也称“苏格拉底方法 ”“产婆术”或问答法。(1)“精神助产术”的含义: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其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 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2)“精神助产术”的意义:“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 ”的主要
4、特点是通过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3)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4)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套用于幼年儿童。【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1)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大批不是基督教的人也开始涌进教堂,如何把申请人教和刚刚入教的人训练成为合格的教会人员成为教会的一项教育任务
5、,因此,早期基督教教会学校随之发展起来。教会学校一直是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入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或世俗封建主贵族子弟。(2)基督教教育的主要机构: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堂区学校) 。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主教学校,设在主教座堂所在地,又叫座堂学校,主教学校性质和水平与僧院学校差不多。教区学校,办在堂区教士所在村落或教堂里面,也叫堂区学校,是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3)教学内容已经神学化,主要课程是神学和“ 七艺” 。神学包括圣经、祈祷文、教会的礼仪等;“ 七艺” 是从古希腊教育内容演变而来的,经基督教改造,为神
6、学服务。【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1)古代阿拉伯教育的特色。阿拉伯的教育具有尊师重教、教育机会均等的特点;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多方筹集教育资金以保证发展教育的物质条件等;开明的文化教育政策。(2)影响:阿拉伯人在 7 世纪兴起之初,其文化教育是非常落后的。但是在历史上比较短的时间里,竟然后来居上,建立起“一种融合了犹太文化、古希腊一古罗马文化和波斯一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传统的混合文明”,使自己在文化科学上的成就达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拉伯国家推行了一种比较开明的文化教育政策。他们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教育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
7、学术研究。因此,阿拉伯人就能在集成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阿拉伯人教育发展迅速,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阿拉伯的伟大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即花刺子密,约 780850 年)创立了代数。他编写的积分方程计算法于 12 世纪传到西欧,一直到 16 世纪还是大学使用的教材。通过他的著作,西方才懂得了使用阿拉伯数字等。【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人受中等教育” 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英国的实际与此有较大差距,中等教育继续改革。国家颁布了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 年教育法。主要内容: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
8、,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实施 5 一 15 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影响和意义: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地方为主的管理方式;也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相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的十几年间,联邦德国主要是恢复教育事业,根本无
9、法采取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措施。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联邦德国才开始实施重大的教育改革。1959 年,联邦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公布了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简称总纲计划。总纲计划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问题,没有涉及高等教育。在初等教育上,建议所有儿童均应接受四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在中等教育上,建议设置三种中学: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分别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总纲计划既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又适应了战后德国社会劳动分工对学校培养人才规格和档次的不同要求。【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20 世纪 80
10、 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1983 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这个报告也是美国战后第三次课程改革的开端,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影响:该报告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恢复和确立了学术性学科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加强了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对所有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共同要求;第三,增强了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重新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但是,该运动又引起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因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测试成绩,导致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教学要求过于统一,导致缺乏灵活性,因强调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
11、,使潜在的辍学人数迅速增加。【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第一,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这一见解是有意义的,但是他把教育当作“人类得救” 的主要手段,则又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第二,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第三,不同等级的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同;第四,教育对宗教有很大的作用。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步人天堂。【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确信存在一种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
12、心理学化就是要找到这种规律,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专制主义、经院主义的弊端就在于不符合儿童的本性,用不合适的灌输法,应当根除。教育心理学化具体要求是:(1)教育目的心理学化。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教学内容心理学化。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据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程序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协调,循序渐进。(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对 19
13、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教育性教学原则是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来的,依据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研究,他认为,知识与道德有内在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因而教育性教学的含义就是教育(道德教育)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对于如何做到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呢?赫尔巴特认为,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其次,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的目标,即培养“ 多方面的兴趣 ”。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往往把教学
14、和德育分开,规定各自不同的任务,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阐明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德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具有机械论倾向。【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和推动者。关于国家职能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国家有着双重任务:维护国家内在与外在的安全以及公民的身心健康;向伦理化社会发展,逐步实现人道的国家理想。他认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他认为是“ 所有阶级都需要这样的公民教育
15、”,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即生长” ,也叫作教育无目的论。(1)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 ,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 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
16、的。(2)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杜威认为,过程以内的目的并不否定教育的社会作用和社会目的。相反,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而教育的社会目的就是改造社会、完善民主。民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要求。【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皮亚杰。20 世纪 60 年代,布鲁纳把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1)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2)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3)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4)提倡发现
17、学习法。(5)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他把认知发展与教育统一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互相协作提供了一个范例。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对西方课程论影响很大。【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学园是柏拉图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学园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影响深远,也成为后世学术机构的统称。学园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学科,并实行教学与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古希腊的哲学和科学研究中心。【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昆体良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演说家,也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他二十多
18、年教学工作的总结,这本书是西方最早的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其中,就如何培养雄辩家,从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也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培养当时封建制度中骑士阶层的人员为目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无专设的教育机构,无专职的教育人员。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各种本领,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保卫者,对文化知识并不重视。这种状况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低
19、下以及西欧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弗吉里奥是率先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他的主要观点是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方法上,他认为必须使所学的科目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在教育内容方面,他推崇三门科目,分别是历史、伦理学(道德哲学) 和雄辩术,认为这三门学科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泛爱学校的创始人是巴西多,泛爱学校采用“适应自然” 的教学方式,还儿童以本来面目。教学中注重直观,学生常在游戏、表演、诵读、交谈、
20、心算等活动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本族语和实科知识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外语、体育、音乐、舞蹈和农业劳动、手工劳动等。巴西多还为泛爱学校编出包括多种基础科学知识的初级读本。【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实科中学产生于 18 世纪初的德国,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日渐丰富,使得实科教育兴起,出现了少数的实科中学。在 19 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中,实科中学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职责在于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 年得到了政府认可。实科学校为平民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大学对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却有一定的限制,阻碍了
21、它向高层次延伸。【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之上的。白板说是洛克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设计教学法是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他将“ 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和道德因素。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的、自发的、有目的地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设计教学法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将设计教学法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生
22、产者的设计;第二,消费者的设计;第三,问题的设计;第四,练习的设计。设计教学法有四个步骤: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判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决定作用,但实行则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法实施的结果必然导致系统知识学习的削弱。【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是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他的全部教育理论
23、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由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组成。【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总的看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吕克昂: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 335 年创办的哲学学校。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以及相应的实验和训练,并建有图书馆、实验室和博物馆,是实践亚里士多德教育观念的主要机构。后与学园等合并为雅典大学。(2)灵魂论:亚里士多德根据其灵魂论提出教育应当包含体育、智育和德育。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的部分又包括
24、两种成分。所以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生的灵魂。这三个部分相对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生命。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如果它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如果它既是营养的,也是感觉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在灵魂的三部分中,植物的灵魂与理性不相干,动物的灵魂即感觉,只有灵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才成为人。灵魂论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它们与生俱来,否认它是违反人的本性的,也是做不到的;其次,人又不同于动物,人具有理性,因而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
25、的标志。但是他认为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这在当时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3)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是由亚里士多德总结的古希腊教育传统。它是指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其教学内容为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的自由知识,也称为自由学科(七艺),包括音乐、文法、修辞、几何、算术、天文、逻辑(辩证法)等。自由教育成了西方经典的教育模式之一,对西方教育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较前人更加系统,并且提出许多重要的议题,在世界教育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
26、没有把理论停留在纸上,而是结合到自己的实践中。亚里士多德不同于柏拉图,他认为身体的训练应在智育之前,强调儿童的体育应柔和,避免使孩子变残忍,并要求把音乐列入必修的课程当中;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倡教学与科研结合,研究与实验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结合,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家庭的教育作用,积累了完善的教育经验。【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基督教教育三种教育势力之间既冲突又相互融会吸收。相同之中蕴含不同。相同点:(1)宗教性。都信仰上帝,但是程度不同,人文主义教育有宗教性,也同时带有异教因素,新教教育和基督教教育都是宗教教育,都反对人文主义教育中的一些异教倾向,宗教改革
27、运动带有宗教性和世俗性的双重目的,也同时“压制了人文主义运动的种种世俗倾向” ,而基督教教育则是希望恢复到宗教性更强的中世纪。(2)重视古典人文学科。各个教育都以古典人文学科作为课程的主干。(3)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都逐渐取消体罚,注意身心的全面发展,都出现并逐步完善班级年级制。(4)世俗性增强。人文主义教育倡导的是一种肤浅的世俗性,局限于社会上层,并未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对宗教腐败但赞同基督教。新教改革压制人文主义运动的世俗倾向,客观上却是世俗精神的大弘扬,教育与世俗生活结合紧密,世俗性知识比重加大,自然科学进入课堂。可以说宗教改革带来的世俗性是一种深刻的、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世俗性。在这种
28、基础上建立起的教育是一种真正充溢着近代世俗精神的新教育。不同点:(1)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新教教育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基督教也具有贵族性,但是出于控制社会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而人文主义者将古典知识作为贵族阶级自身的高级享受。(2)这三种教育的根本差异在于他们所服务的目的不同,新教教育为新教服务,基督教教育为基督教服务。影响:(1)尽管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引发的,但是宗教改革对近代教育转折的历史意义远远高于人文主义,为西方教育近代化走向国家化、世俗化和普及化历程拉开了序幕。(2)教育的总体发展产生了重大变化,这种转折标志着世俗性近代教育从根本上取代了宗教性的中世纪教育
29、,标志着教育迈进近代化。【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先后进入了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美国意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频繁的教育改革恰恰表现了美国对教育给予的厚望。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下。(1)国防教育法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又面临改革,1957 年,苏联卫星上天后,改革教育的呼声就更为强烈。1958 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
30、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2)中小学教育法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集中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上。1965 年,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了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指出小学生更应加强文化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的目标则应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基础,学会钻研科学的方法;要求政府拨款奖励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合校的工作,规定凡自动而认真合并的学校可以领取大量的补助费;制定了一系列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和帮助政策。该法案对于
31、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3)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教育运动: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教育暴露出中小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普通教育缺乏基础训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了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 教育运动。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 1971 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中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生计教育是美国社会失业率较高、人们对自己的就业问题忧心忡忡的心态在教育制度上的反映。这种教育不可能解决社会制度固有的弊端,只能是一种安慰人们适应社会
32、现实的生存措施,并不鼓励人们奋起改造社会。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公众对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普遍不满,美国掀起“返回基础”教育运动。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的问题。返回基础学科运动曾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提倡者和赞同者甚至把这场运动视为拯救美国基础教育的灵丹妙药,也有许多人严厉地指责。这场运动从实质上讲是恢复传统教育。(4)国家在危机中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1983 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这个报告也是美国战后第三次课程改革的开端。报告的内容是:建议加强中
33、学五门 “新基础课 ”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强课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施。这些内容旨在提高教育质量。该报告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恢复和确立了学术性学科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加强了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对所有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共同要求。第三,增强了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重新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但是,该运动又引起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因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测试成绩,导致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
34、因教学要求过于统一,导致缺乏灵活性,因强调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使潜在的辍学人数迅速增加。(5)美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启示:美国的改革是在杜威倡导的现代教育与赫尔巴特倡导的传统教育之间反复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选择了杜威的改革路径;“二战”后,美国在逐渐地加重传统教育的优势,但是美国的各项改革都没有真正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总是走二者的极端。不断的教育改革依然推动着美国教育前行,但我们从中能够得到许多启示。教育改革要从本国实际出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教育质量下滑、教育不平等的症结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通过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国防教育法和中
35、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返回基础教育运动以及国家在危机中等法案和运动都是在不断地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以此来期望提高教育质量。中小学教育法力图推进黑白人合校,实现教育平等,过程虽然艰难,但是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 世纪 70 年代的生计教育,也是针对美国就业率低的情况而提出的。所有这些都说明,美国的改革紧紧围绕着本国的实际情况,使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应该发扬中庸之道。20 世纪上半叶,风靡全球的杜威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为美国的教育质量做出贡献。在国防教育法后美国开始回归传统,之后的各项改革都在不断地改变美国基础教育质量滑坡的问题。我国在教育改革中,应该继续发挥重要的思想,取二者教育思想之长,
36、并融于现代教育之中。积极向美国学习。美国的各项改革都没有照搬他国的模式,都是在美国的国情之上做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各项方案对其他国家却有指导作用。我国也要结合自己的国情,积极向美国学习,学习他们的优长之处。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美国实行返回基础、生计教育等措施,其实就是在实践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是各国教育共同发展的趋势。美国正在积极地实践。我们也要重视终身教育,大力发展终身教育。注意美国教育的缺陷。美国的教育改革有急功近利的色彩,大概是因为受本国实用主义之风的影响。美国的各项改革太过频繁,造成一些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育具有滞后性。所以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应该少些浮躁,不要一味地求快,
37、要结合本国人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在稳妥中前行。【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自然教育的核心是“ 归于自然 ”,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将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所说的“ 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
38、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因而他常提及“ 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 ”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 (等级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的率性发展。(4)自然教
39、育的实施。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第一阶段,在婴儿期(02 岁),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条件。第二阶段,儿童期的教育(212 岁),又称“ 理智睡眠期” ,主要进行儿童感官的训练并继续发展身体。要求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训练。可以用“自然后果法 ”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第三阶段,在少年期(1215 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第四阶段,在青年期(1520 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5)对自然教育的评价: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
40、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提倡行善论,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他还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论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人民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提倡启发式的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这些观点在前人的
41、基础上有所发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卢梭的教育学说包含着相当激进的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具有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人称,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为儿童提供的优良环境,使这种可能性的实现更有希望。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说卢梭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他本身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儿童的天性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
42、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张:(1)第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经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但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分散、杂乱的,需要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反映在教材中则为直观教材。兴趣:兴趣存在于经验之中。因此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它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兴趣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
43、;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各种经验、兴趣对应开设的课程,如对应经验的兴趣,应该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2)第二个基本主张是根据统觉的研究得出的。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从这里推理出,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步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相关” 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3)第三个主张则是:课程应与儿童的发展相呼应。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与课程维度设计选择课程的基础。文化纪元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感觉在人的认识中起主导地位。以后,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人类的想象力在诗与神话
44、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最后,当理性发展起来时,人类就进入到成年。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 新教育运动 ”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进步教育运动是 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成型、转折和衰落。欧洲的新教育运动与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相比,二者的发生发展既存在共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的
45、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要求的结果,是对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他们首先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 世纪末欧美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迅速,新的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人们以乐观主义态度寄希望于教育,试图通过教育的改进来解决各种社会的矛盾,实现社会重建。同时,随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关注教育的意识提高,为此开始重视研究儿童的特性。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46、为教育革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论的基础。人们热心地开展各种教育研究与实验,力图建立科学的教育学。都强调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与保护。卢梭及其追随者们的教育主张成为教育革新运动的主要思想渊源。他们抨击旧教育的不切实际,主张一种与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新教育。这些成为教育改革家们的重要思想养料。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都非常重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儿童先天具有善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而不再把儿童视为强制的行为对象;重视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思辨与经验结合,以及比较和测量等新方法,力图使教育研究科学化;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合作活动和劳动在儿
47、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最初形态。(2)二者的不同特征。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更强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欧洲的新教育运动相比,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更加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强调教育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进步教育是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 19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他们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的新的需要。而新教育运动思想则更加侧重儿童个人的发展。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更具有民主化的特征。相对于欧洲新教育运动中建立
48、的新学校而言,进步教育运动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开始。这所学校被视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之后,许多教育家纷纷效仿,开办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运动的实验室。这些乡村寄宿学校的共同特点是费用昂贵,主要以有激进思想的上层社会和高收入阶层的少数学龄儿童为对象,因而规模一般很小,并且独立于国家教育制度之外。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以公立学校为实验室,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实践中学习,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知识模块】 外国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
49、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的本质。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使教育成为一种“ 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 ,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 “学校即社会 ”,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