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1KB ,
资源ID:84304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30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教育心理学2 心理发展3 图式4 学习5 支架式教学6 自我强化7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8 顺应9 元认知策略10 功能固着11 什么是高级心理机能?它是如何产生的?12 从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教育谈谈认知差异。13 比较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与奖励之间的异同。14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包含哪些过程?15 激进建构主义的原则是什么?16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7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是什么?18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19 认知策略学习的特殊性是什么?20 流体、晶体智力说是谁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

2、什么?21 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有哪些?22 比较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23 归因理论是如何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的?24 如何理解知识的建构过程。25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6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有双重任务,理论上,教育心理学承担着心理学科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3、的任务。实践上,教育心理学承担着根据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等的功能。【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稳定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皮亚杰提出了人们积极建构知识的途径,即同化和顺应。首先,人们以图式的方式储存知识,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人们在先天已有的简单的图式上,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之下又不断地增

4、加和丰富自己的图式。一般来说,人们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完善图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长期以来心理学对学习的含义有种种界说,但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学习是凭借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较为持久的适应性变化。狭义的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支架式教学是社会建构主义者提出的一种教学应用。指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

5、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提供某种外部支持,以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直到最后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止。【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自我强化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的重要理论,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去学习;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或者为了取悦家长教师等。内

6、部动机可以使学生有效、长期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质变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观念与原有知识可以融洽相处时,新观念的进入可以丰富和充实原有知识。有时,新观念与原有观念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新观念的进入会使原有的观念发生一定的调整,以顺应新知识的接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它使学生警觉自己在

7、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主要有自我计划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调节策略、自我评价策略和自我指导策略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高级心理机能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他在其“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中说明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维果斯基区分了人的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

8、这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正是高级心理机能,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是依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所做的分类。(1)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认知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

9、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2)在学习内容上,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型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于外在反馈,他们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独立型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型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他们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区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3)在学习方法上,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偏好。场独立型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

10、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反之,场依存型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因为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外来结构,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与讲解,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斯金纳强调强化的概念。强化是指增强反应率的效果,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将强化划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或称为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令人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反应频率的过程,其中令人愉快的刺激包括给予奖励、表扬等;而负强化则是指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的过程。不论是呈现令人愉快的刺激还是令人厌恶的刺激(即强化物),强化的结果是反应频率的增加。惩罚是给予反应者厌恶刺激或消除愉悦刺

11、激,以降低行为发生频率的过程。惩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其结果会导致行为频率在短期内降低。由此可见,正强化和负强化都会导致行为频率的变化,不同的是,二者使用的手段不同,正强化是给予愉悦刺激,而负强化则是消除厌恶刺激。奖励是正强化物的一种;惩罚是强化的对立,目的是降低行为的发生率,手段可以是给予厌恶刺激或消除愉悦刺激。【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常常需要经过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过程,这种新知识可能是学生以前知识的精炼,

12、或者和学生以前的知识相违背。不管新旧知识的关系如何,通过新知识的获得都会使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提高。(2)知识的转化。学习涉及知识的转化,通过转化,新获得的知识以不同的方式转化为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3)知识的评价。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得是否合理。因此,知识的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这种建构通过新旧经验互相作用而实现;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

13、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成就动机理论,问题的难度系数为 50时,挑战性与胜任力同在,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是总成正比的,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对于简单、容易的任务,尽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张一些;对于复杂、困难的任务,则要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气氛。(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和反馈。一方面可以调整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不恰当的评定会有消极的作用,如使学生过分关注结果

14、、抑制内在动机等。因此,在评定时应该注意:要用评定表示进步的快慢,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上恰当的评语。(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在使用中应注意三条原理:奖励能激发动机,惩罚则不能;滥用外部奖励会破坏内部动机;奖惩影响成就目标的形成。表扬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整个人;态度要真诚;要强调学生的努力。(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6)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7)适当地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成败归因,有时候积极比正确更重要,尤其是差生,引导其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足,而不是能力不足。(8)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15、9)注意内外部动机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10)加强自我效能感。引起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习动机,我们要做好三方面:直接经验训练;间接经验训练;说服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现代认知心理学运用产生式理论来解释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产生式术语来自计算机,美国心理学创始人西蒙和纽厄尔首次将其用来说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和获得机制。他们认为,人和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信号系统,其功能都是操作符号。计算机之所以具有智能,能完成各种运算和解决问题,是由于它储存了一系列以“ 如果 那么” 形式的编码规则。人经过学习,头脑中也储存了一系列的“ 如果那么 ”形式表示的规则,

16、这种规则就是产生式。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产生式的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是 A,那么实施行动 B”。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需一个产生式,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就需要若干个产生式,这些产生式组成产生式系统。所谓产生式系统,就是人所能执行的一组内隐的智力活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本质就是掌握一个程序。即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就按这个产生式系统来行动。产生式的提出为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便于操作的科学依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有:(1)形成条件化知识。即在头脑中

17、储存大量的“ 如果那么” 的产生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产生式知识必须通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言语活动有利于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到新的更佳思路,能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的因素。促使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更高。(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心智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认知策略的学习具有

18、不同于一般智慧技能学习的特点:第一,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支配智慧技能的规则是对外的,而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则是对内的。对外办事的规则易于通过实物或其他媒体进行演示。而由于人的认知获得潜藏于人脑内部,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难以把支配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则用演示的方法告诉学生。第二,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学生要学习的认知策略的规则主要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支配这些策略的规则一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的高度概括性也给它带来模糊性。第三,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由于这些特点,认知策略的学习一般比智慧技能的学习更加困难,需要接触的例

19、子更多,需要变式练习的机会更多,需要从外界得到更具体的反馈和纠正,需要反省认知的参与。【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流体、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类。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晶体智力则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从时间上看,流体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导致学生品

20、德不良的原因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1)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方法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第一,养而不教,重养轻教;第二,宠严失度,方法不当;第三,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第四,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

21、突出的问题。第一,只抓升学率;第二,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第三,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对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总体来看,我们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健康成长的,但是对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2)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薄。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情感、意志开始的,有的则是从

22、行动开始的。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是爱憎不分、好恶颠倒。例如,某些学生认为给他们一点便宜的人是“好人” ,认为严格要求和管束他们的人可恶。他们同教师、父母和其他一些关心他们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而与他们的“ 伙伴 ”却情感相投。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1)布鲁纳认知一发现说的主要观点:认知学习观。a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起他的知识体系。所谓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

23、感知的类目”。 b学习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即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以后,运用各种方法将其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后对知识的转换进行检查。结构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结构是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后,就能很好地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记忆学科知识、促进迁移、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b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内在

24、动机是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教师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再现三种形式来呈现知识结构,但必须采用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反馈,强化学生的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学习法。所谓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他们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究、主动思考并获得知识。(2)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说的主要观点:强调有意义学

25、习。a有意义学习的定义。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的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非人为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b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由学生眼下能回忆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学生能否习得新

26、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c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意义学习包括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此外,还有发现学习。表征学习是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意义的学习;概念学习是掌握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来习得概念;命题学习是对概念间关系的学习。强调接受学习。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认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而不是发现。接受学习是学生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内化,即将教学内容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便

27、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而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最终结果并人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织和转换。教学原则。a逐渐分化原则。首先应该传授一般的、概括性的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b整合协调原则。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c序列原则。先出现的知识应为后面出现的知识提供基础。d巩固原则。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必须掌握刚学过的内容,确保学生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为新的学习奠定基础。e先行组织者策略。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其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学习任务相关

28、,从而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促进学习的迁移。(3)两种观点的比较:不同点:a强调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强调接受学习;b强调的学习过程不同。布鲁纳主张从特殊到一般,而奥苏伯尔强调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相同点: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新知识,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强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事实上,学生发现新知识,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而是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同化新知识,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头脑积极主动的反映才实现的。因此,两个理论虽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强调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

29、,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韦纳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观点,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点” 这一维度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 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根据“控制点” 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

30、表性的原因。在这四个代表性原因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学生最终将成败归因为何种因素,受以下几种变量影响:(1)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的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如班上大部分人得高分,则易产生外部归因(老师判卷松);少数人得高分,则产生内部归因(能力、刻苦)。(2)先前的观念,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如果去努力后成功了

31、,则归因为稳定因素;经过努力还是失败,则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佳。(3)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自认为有能力者,易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将失败归因为老师的不公、偏见。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

32、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个体获得知识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从外到内的传送转移过程,也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观念与原有知识之间可以融洽相处时,新观念的进入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知识。有时,新观念与原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这时,新观念的进入会使原有观念发

33、生轻微的调整;有时新观念会与原有观念之间完全对立,这时,学习者需要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使原有观念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知识建构一方面表现为新知识的理解和获得,同时又表现为原有知识的调整改变,同化和顺应作为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综上所述,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者不是在记忆别人的知识,而是在作为一个思考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创造性是个体

34、利用一定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与相应的人格特征相整合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线形的,而是多维的,它包括与创造活动密切联系的认知品质、人格品质和适应性品质。创造性包括创造性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地实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创造性是学校不应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具体来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几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其次,应改

35、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再次,应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最后,应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人物的榜样。(2)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需要创造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能够多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其次,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最后,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3)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要素。因此,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将有助于他们创造性的提高,具体的培养策略有:类比推理能力。根据两个对象间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而推断他们在其他方面

36、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思考方法;对立思考策略。指从和已有事物或问题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路思维策略。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思考者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开放地面对问题,以期获得创造性发展的成果;综合运用多项思维机制。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就在于通过多种不同思维机制的综合运用,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开设创造课程,教授创造技法。设置专门的创造性课程,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如:发散性思维训练课。由于发散性思维在创造力的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在课程计划中设置专门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课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计划的一部分;自我设计课。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

37、完成自己的设计,可以充分满足他们异想天开的愿望;创造发明课。在课堂上,学生像发明家一样动手从事创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发展。(5)塑造创造性人格。创造力仅仅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特征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研究表明,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密切相关;解除学生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与创造性比较高的人接触;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三个阶段。

38、(1)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在丰富的道德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而形成的。道德概念的掌握对道德认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只有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摆脱行为规范的具体情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适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要求。同时,学生掌握道德知识,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实现的。掌握道德概念的条件:第一,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形象的事件和感性的经验。第二,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概括能力的发展。第三,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理解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2)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信念指

39、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不是单纯的一种道德认识,它是坚定的道德观点、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合金” 。它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地改变。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可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道德行动,使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因此,它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3)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道德评价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过程,在评价中不断地深化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的体验,确定合理的行动,为道德行为定向。道德评价起着道德裁判的作用,它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通过道德评价谴责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褒奖合乎道德的思想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强对道德概念及其意义的理解,使道德认识成为个人行动的自觉力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