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46KB ,
资源ID:84304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30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1 认知发展的理论很多,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以及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不管是怎样的理论,都说明了认知发展与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请谈谈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2 论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呢?试述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几点建议。4 社会性发展5 场独立型6 移情理解7 发现法8 学习动机9 知识表征10 操作技能11 注意策略12 问题解决13 社会规范的认同1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15 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6 巴甫洛夫在其

2、经典性条件作用说中提出了哪些学习规律?17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的异同。18 简述行为矫正的原理和基本程序。19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对学习动机的解释。20 附属内驱力具有的条件是什么?21 请用三种理论来解释遗忘的原因。22 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23 如何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24 简述什么是原型启发。25 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26 中小学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主要有:(1)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要考虑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特点

3、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一方面,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具体、直觉水平进行教学。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局限性使他们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来理解定义性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运用适合他们特点的语言来描述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便于他们理解;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抽象水平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教学。这一阶段,学生可以省去具体的实践经验而直接理解新的抽象概念,因此教师可以主要用定义性概念的方式进行教学。当然,必要的时候也要辅以适当的具体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2)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虽然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和规律,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但是,教学

4、不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它可以主动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的概念,恰恰阐明了这种可能性,即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将儿童的最佳发展区水平转化为儿童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再开辟新的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 ,其含义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往复,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教给学生有组织的、结构化的陈述性知识,自动化的智慧技能以及高效的认知策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3)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我们要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自

5、身也要积极地参加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对于理解人类的学习,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依据这一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模式,对于如何安排教学以及进行教学设计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加涅对这三大系统的分别论述:信息的三级加工 (信息流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首先到达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 ,从

6、而推动感受器并把它转化为神经信息,这种信息就可能进入感觉登记。这一阶段由于是对信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也是对信息最初和最简单的加工,往往被称为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在这个阶段,信息的加工只需百分之几秒。被我们注意或知觉选择的信息就可能经过这种加工或贮存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而没有被登记的信息就可能消失。被知觉登记的信息很快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这种信息主要是视觉的或听觉的。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持续二三十秒钟,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只能贮存七个左右的信息组块,新信息的进入会挤走原有的信息,因此,要想使某种信息得到保持就需要采用复述策略,复述就成为促进信息保持并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的重要前提条件。关于

7、复述策略,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策略中进一步论述。短时记忆是信息的第二级加工,也是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复述的信息就能够进入第三级加工,即长时记忆。长时记忆被认为是一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其信息的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后,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信息经过了编码的过程。所谓编码,就是对信息以各种方式进行组织,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收集在一起。信息正是通过编码形式储存在我们的长时记忆中的,就好比一个经过分门别类、精心设计的图书馆一样。经过三级加工,信息被储存到我们的长时记忆中,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储存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各种问题。当使用信息时,我们就会到长时记忆中去

8、搜寻,这一过程称为提取。而提取的关键是检索,就是先要找到信息储存的线索,就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一样,找到了线索,才能够提取信息。被提取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控制结构) 。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是信息加工过程另外两个重要的系统,它们主要说明人对信息的加工是和电子计算机不一样的,人除了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各种内部加工以外,期望和对加工过程的控制都会影响到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期望事项是指人对信息加工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指动机系统,正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他才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才能够进行学习,来自于教师的各种反馈才具有强化作用,而反馈又进一步肯定和增强了学

9、生的期望。执行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如何通过复述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采用何种信息提取的策略等,相当于加涅所说的认知策略。期望和控制的作用体现在整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当中,所以加涅没有把它们与其他结构联系起来,而且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也还不清楚。(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加涅把学习看成一个精确的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与教学相互独立又相互对应,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这八个阶段的系列组成的。其中,在每一个

10、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做出反应为止。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的内部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做出很透彻的分析和指导,对现代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加涅的理论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只单纯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在新信息的编码表征中的作用,忽略了新经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课堂教学始于良好的开端,教师在导人新课以前,重要的是先使学生对新

11、课内容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常常运用各种方法来进一步唤醒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心。(3)运用多种有趣的方式呈现知识。如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幻灯片、录像、演示、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补充教学,往往能起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计算机的使用也被证明是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有效方法。(4)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可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学应该将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系统,使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此目标系统中找到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5)设法满足学生的各种缺失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

12、层次理论,个人的认知需要是在各种缺失需要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所处的需要层次,并设法使其缺失性需要得以满足,以促进其较高级的求知和理解的认知需要的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个性和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以便适应社会,或者说适应群体生活的特性。所谓社会性发展即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个体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个体从而更好地习得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性的发展

13、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这两个概念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这是依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所做的分类。场独立型的人,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方面更为擅长;场独立型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咨询者要能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体验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把体验到的这种情感、价值传达给被咨询者,使被咨询者意识到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受到咨询者的关注,使咨询者有被人听到和理解之感。罗杰斯将此称为“移情

14、理解”。【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法就是“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寻找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研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知

15、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存储和转化的方式。现代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等方式在头脑中表征的。命题和命题网络是知识表征的重要方式,而且这些命题通常是按一定层次结构进行存储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操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即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它主要具有三个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会与掌握将注意指向或集中在所需要的信息上的方法、技巧或规则。它指向学习活动的各

16、个阶段,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觉意向,实行自我控制,促进有意义学习。诸如,注意的广阔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注意分配训练和注意转换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提高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优化他们的注意品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即利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使个人从初始状态的情境达到目标状态的情境的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社会规范的认同比遵从深入了一层,简单说,它是对自己所认可、仰慕的榜样的遵从、模仿,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

17、了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这已不单是因为外部压力。认同是规范内化的深入阶段。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其研究任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同时承担着整个心理学科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的任务。其次,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体

18、制、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这两个任务中一个是理论建设任务,一个是实践指导任务。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是彼此统一、互相促进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的关于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做出的划分。他向我们勾画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的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关于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超习俗水平的阶段。该理论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

19、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通过狗分泌唾液的实验,他得出条件反射作用的一些重要规律,并引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可将其学习规律归纳如下:(1)习得、强化、消退。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该阶段必须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习得。这种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就称为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如果反应

20、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的条件反射也将会减弱并且消失,这被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2)泛化: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被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3)分化(辨别):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4)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作高级条件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后,认为强化分为正、负强化,负强化包括两种形式,逃避条件作用

21、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二者的异同:两者都是消极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但是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别。在逃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已经发生了,个体已经遭受到这种痛苦;在回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还没发生,有机体事先做出反应回避了它的发生,所以并没有遭到厌恶刺激的攻击。“ 防患于未然 ”就属于回避条件作用。回避条

22、件作用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1)原理:有机体自发做出的操作性行为与其随后出现的行为结果之间的相倚关系,控制着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即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或消退的原理来消除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不适当行为或不良习惯。(2)基本程序:确定目标行为;建立目标行为的基线水平;选择强化物;必要时,确定惩罚与惩罚标准;实施行为矫正程序,观察目标行为并与基线水平作比较;减少强化频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

23、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级的需要,有两层含义:完整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需要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最后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的需

24、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且引起的。如家境贫寒,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具有这样三个条件: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情感上具有依附性;第二,学生从长者方面得到的赞许或认可能够使他们获得一种派生的地

25、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法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会使一个人的地位更加确定和稳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1)记忆痕迹衰退说。完形心理学家提出人们在学习时神经活动引起大脑产生某种变化,并留下各种记忆痕迹,这些记忆痕迹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衰退,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这种学习所留下的记忆痕迹才能继续保持。(2)材料间的干扰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一种学习之后又去从事其他的学习任务,人

26、们在某时期所学习的材料或所获得的信息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正是这种影响造成了遗忘的发生。(3)检索困难说。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是以某种编码形式永久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人们一时无法回忆起所需要的信息,并不是遗忘的原因,而是因为难以找到其提取的线索。如果能够通过指导获得提取的线索,这些先前“遗忘”的信息仍然能够找到。【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操作技能的训练必须依据其形成规律,才能加速其形成进程,并促进保持和迁移。有多种因素影响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采用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训练。(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以及何时给

27、予示范很重要;通过讲解突出重点,言语讲解要简洁概括,鼓励学生发出声音进行语言描述;示范与讲解相结合。(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量:过度练习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要防止疲劳、错误定型;练习方式多种多样。(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觉系统的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采用何种反馈应依据任务的性质和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而定。(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映像。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而不是外部特性。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可以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操作技能学习中的作用。【知识

28、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的体系。(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的规律。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最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5)允许学生

29、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教师应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原型之所以能起到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发现某种原理,从而找到解决的新方法。某一事物或现象能否充当原型并起到启发作用,不仅取决于该事物或现象的特点,还取决于解决问题时的心理状态。只有在问题解决者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但又不过于紧

30、张的状态时,才容易产生原型启发。所以,原型启发常常发生在酝酿时期。【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道德行为是由一定的道德情境因素引起的,是与个体的道德意识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意志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要使学生通过有意练习来有效地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创设按规定的方式统一行动的条件,

31、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使学生了解练习的进步情况和行为的结果,并及时给予强化;依靠集体舆论或其他教育措施,防止练习中出现不耐烦和偏离目标的现象;克服不良习惯,在根除学生的不良习惯时要使他们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增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还可以用一些巧妙而机智的方法,如活动替代、合理奖惩、矛盾反应法(在出现引起不合需要的反应的刺激的同时,出现合需要的与前者矛盾的刺激,使之转移到引起合需要的反应)等;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让学生坚持有意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合理慎重地使用惩罚;使学生远离犯错误的情境。【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学习问题,包括厌学、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2)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等问题。(3)学校生活适应,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不适应等问题。(4)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等问题。(5)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的问题,包括青春期发育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性困惑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