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硕士联考(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 衡量国际收支平衡的指标是( )。(中央财经大学)(A)贸易差额(B)综合差额(C)资本账户差额(D)经常账户差额2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南开大学 2000 年)3 J 曲线效应(华东师范大学 1998 年;东北财经大学 2006 年)4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上海财经大学 1997 年;对外经贸大学 2006 年)5 自主性交易(南开大学 2000)6 Exchange Equalization
2、Fund( 上海财经大学)7 丁伯根原则(金融学联考 2002 年)8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方法。(中国人民银行 2001 年)9 试评述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南开大学 2000 年)10 比较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的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厦门大学 2000)11 简要回答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南开大学 2000)12 简述三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基本内容。(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13 Explain the structural approach in BOP adjustment(上海财经大学)14 结构论(预测题)15 当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失业并存时,如何进行有关
3、宏观调节政策的配合?(中国人民银行)16 简述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四、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7 休谟关于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一价格机制,称为_。(复旦大学)18 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必须满足_的条件。(复旦大学)19 如果本国最初保持均衡,本国的进出口量均为 2 万个单位,进出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分别为 08 和 09,假定本币贬值 5,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或恶化)_单位。(北京大学 2001)20 对国际收支的系统分析,可追溯到 1752_年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南开大学 2000)21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的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
4、转换型政策的根本区别在于_。(复旦大学)22 按吸收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充分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等于1。( )(复旦大学)(A)正确(B)错误23 SU(Surplus Units)和 DU(Deficit Units)各自进行内部资金平衡,无论从各自的经济收益,还是社会效益来看,内部资金平衡比外部资金平衡(即 SU 与 DU 之间的平衡)更具优势。( )(复旦大学 )(A)正确(B)错误24 为了改善贸易收支,荷兰政府决定将其货币贬值 10,即由原来的 1 美元=20 荷兰盾调整到 1 美元=2 2 荷兰盾。若荷兰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分别为 12 和 05,试问:假定荷
5、兰进出口供给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则货币贬值对荷兰贸易收支的改善将起多大作用?(以百分比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七、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25 根据“蒙代尔分配原则” ,当一国发生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应同时采取( )。(中央财经大学)(A)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B)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C)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26 下列有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金融学联考 2003 年)(A)此条件的假设前提是进口供给弹性和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B)满足此条件,
6、意味着出口数量增加和进口数量减少幅度之和大于汇率上升导致的出口外币价格下降和进口本币价格上升幅度之和。(C)此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充要条件,即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 1。27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 )。(金融学联考 2003 年)(A)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28 请运用米德冲突的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你认为央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同时相应分析我国已经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复旦大学金融联考 2005年)29 试分析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
7、。(金融联考2002 年)30 当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时,只用汇率政策进行调整有何局限性?(中央财经大学)31 运用内外均衡理论联系我国实际说明如何做好内外政策协调。(中国人民大学)32 试评价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南开大学 2000)33 试比较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关于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效应的观点。(金融学联考 2003 年)34 如果本国最初保持均衡,本国的进出口量均为 2 万个单位,进出口的需求汇率弹性分别为 08 和 06,假定本币贬值 5;国际收支状况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北京大学 2001 年)金融硕士联考(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一
8、、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按照人们的传统习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贸易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综合账户差额或总差额。【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2 【正确答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休谟首次论述了“物价现金流动机制(Price CashFlow Mechanism)”理论,系统地表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进行调节的机制一。大卫.休谟根据自己的逻辑得出结论:在一定时期内,只要一国的
9、商品生产总量、劳动数量、工业和技术发展水平不变,该国的出口和进口必然趋于平衡。即贸易收支不平衡是暂时的,经济内部存在的一种机制能够使贸易收支实现自动平衡,该机制由四个环节相互衔接而成:国际收支和黄金数量; 黄金数量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与进口数量。例如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候,导致黄金外流,从而引起货币供给减少和物价下降。物价下降,有利于出口贸易,不利于进口贸易,从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3 【正确答案】 货币贬值后,短期内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 J 形。故在
10、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 曲线效应”。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开始的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为什么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呢? 这是因为,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贬值前已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数量不能增加以
11、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趋向恶化;第二,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等周期的影响。至于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订货。 在短期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出口供给(这是主要的)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半年到一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成字母 J 形。故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 J 曲线效应。在 J 曲线效应图中
12、,Bt 2At 1,表示贬值后贸易收支恶化,逆差扩大,然后随时间的推移,再经过 C 点和 D 点得到改善。【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4 【正确答案】 中文译为“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货币贬值会弓 起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动,最终引起贸易收支变动。贸易收支额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第二是由进出口单价引起的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而“马歇尔勒纳条件” 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 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E m+Ex1。 弹性分析法纠正了以
13、往的片面看大,正确指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 la 但是理论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理论把国际收支仅局限手贸易收支,未考虑劳务和国际间资本移动;假设前提过于严格,如充分就业的条件很难达到;采用的是局部分析方法,忽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等。【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5 【正确答案】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又称“事前交易”(Exauto Transaction)。是指以个人独立经济活动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交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和
14、部分短期资本流动所表示的交易。它们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政府和私人的援助、赠与、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以及为发展本国经济而借人的外国资金等。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就是指经常项目加长期资本各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项目的借贷双方的差额。但对于某些短期资本流动,很难确定它是自主性的还是调节性的,因此这种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用处不大,各国应根据各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收支差额来反映其国际收支状况。【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6 【正确答案】 外汇平准基金是一国政府为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而采取的货币手段的一种,即由中央银行拨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
15、,作为外汇平准基金,当国际收支发生短期不平衡时,通过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来调节外汇供求,影响汇率,从而推动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和改善国际收支。【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7 【正确答案】 由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关于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若干个独立的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若干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工具。【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8 【正确答案】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货币分析方法,其创始者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哈里.约翰逊和他的学生雅各布.弗兰克。货币论的出现同20
16、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货币主义学说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假定前提:货币分析法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上的,是现代货币理论在国际收支领域的延伸。货币论有三个假设: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理论:满足上述各项假定下,货币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达: M s=Md
17、其中, Ma 表示名义货币供应量, Md 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从长期看,可以假定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相等。其公式为: M D=P.(Y,i) 其中,P为本国价格水平,f 为函数关系,Y 为国民收入,i 为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P.f(Y,i) 表示对名义货币的需求;f(Y,i) 表示对实际货币存量(余额)的需求。又有:Ma=m.(D+R) 其中,D 是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 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是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为代表;m 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辗转存活创造货币,是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当 m=1,可得
18、: M a=D+R Md=D+R 则有: R=M dD 这就是货币论的基本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 (S),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以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 国际收支调节的方法。由于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货币供求失衡,所以调节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纠正。其他方法如贬值、关税、进口限额和减少吸收的支出变更政策,只有当它们相对于货币需求减少了国内货币供
19、给,或相对于货币供给提高了货币需求时,才能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9 【正确答案】 弹性论主要是有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又经美国经济学勒纳等人进一步完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弹性分析理论是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该理论舍弃了劳务进出口和国际间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国际收支,同时假定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在此基础上,该理论应用微观分析方法推导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即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 1)是否成
20、立和时滞效应(即 J曲线效应)的大小。 弹性论的重要贡献在于纠正了以往的片面看法,正确地指出了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下,货币贬值才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而且它适合了当时条件下西方国际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弹性论的批评主要在于弹性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弹性论出现在 30 年代,当时,宏观经济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弹性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是必然的。【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0 【正确答案】 (1)国际收支调节理
21、论的吸收分析理论(Absorpfion Approaeh),也称国际收支总量吸收模型,是由亚历山大(SSAlexander)在 1952 年所发表的Effects of a Devaluation on a Trade Balance 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将国际收支作为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无论调节总收入、总支出还是进出口的经济政策,都会引起国民经济活动的调整,导致收入或产量、支出及进出口之间按照一定的内在规律相互变动,只有从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两方面着手分析,才能全面理解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可以说,吸收分析理论正式将国际收支上升到宏观经济目标的范畴
22、,首次建立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各决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新的发展和完善,为各国政府综合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其创始者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哈里.约翰逊(Harry Johnson)和他的学生雅各布 .弗兰克(Jacob Frenkel)。货币论的出现同 20 世纪7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货币主义学说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货币论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该理论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
23、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3)两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比较。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和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作为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 理论基础 a吸收分析法是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作为基础。根据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XM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C 为私人消费,I 为私人投资,G 为政府支出, X 为出口,M 为进口,令 B=XM,有: B=X M=Y 一(C+I+G) 令 C+I+G=A,A 即为“吸收”(Absorption),则有: B=XM=Y A
24、(*) 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国民收入恒等式所推出的(*) 式就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分析工具。很明显吸收分析法是以凯恩斯主义学派经济理论为基础的。 b货币分析法则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上的,是现代货币理论在国际收支领域的延伸。 货币论有三个基本假设: 第一,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人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第二,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第三,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在满足上述各项假定下,货币论的基本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达: M a=Md 其中,M a表示名义货币的供应量
25、,M d 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从长期看,可以假定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相等。其公式为: M d=P.f(Y,i) 其中,P 为本国价格水平,f 为函数关系,Y 为国民收入,i 为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P.f(Y,i)表示对名义货币的需求;f(Y, i)表示对实际货币存量( 余额)的需求。 又有: M a=m.(D+R) 其中,D 是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 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为代表;m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辗转存货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货币基数又称强力货币(高能货币、基础货币等
26、)。为叙述方便,取 m=1(实际上,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Ms 有不同的定义和范围,从而 m 也有不同的对应值),可得: M a=D+R Md=D+R 则有: R=M dD (#) 上述(#)式就是货币论的最基本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第一,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第二,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给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第三,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给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给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处于平衡。 通过以上分析,很明显地看出货币分析法是以货币主义学说为
27、基础的。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a吸收分析法从其最基本的方程式 B=YA 出发,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收入与对外支出之间的总量失衡: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大于收入的结果。 b货币分析法根据其最基本的方程式 R=Md-D,强调国际收支失衡是与货币供给与需求密切相关的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失衡:国际收支盈余是国内货币需求超过国内货币供给的表现,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国内货币需求小于国内货币供给的结果。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a由于吸收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收入与国内支出之间的失衡,因此,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
28、变收入或吸收或同时改变收入和吸收来调节。对此,吸收论主张用宏观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包括使用支出转移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 b由于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货币供求失衡,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纠正。其他各种方法,如贬值、关税、进口限额和减少吸收的支出变更政策,只有当它们相对于货币需求减少了国内货币供给,或相对于货币供给提高了货币需求时,才能纠正国际收支逆差。 分析的对象 a吸收分析法只注重经常项目分析,忽视了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分析,而且注重线上项目分析。 b货币分析法强调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主张从线下项目分析,自下而上地说明国际收支。 关于对贬值效应的分析
29、 a吸收分析法认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起作用的。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贬值对实际国民收入所引起的变化;第二,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第三,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吸收分析法分析了在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两种情况下的贬值效应。该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贬值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缩国内需求,把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解放出来转向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国内外均衡。 b货币分析法认为本币贬值首先会引起国内物价上升;物价水平上升则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下降,从而导致人们对名义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人们或减少吸收,或出售资产来满
30、足名义货币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是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只有在货币供给不扩大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同等地或者更大规模地扩张,贬值则无法改善国际收支。因此,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从长期看,关键在于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都不能对国际收支的决定和调节做出完善的说明,虽然它们之间有种种差别,但二者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方程式看出: Y=A+(XM) 贸易差额(X M)实际上就是对外资产的净累积。如果不考虑资本流动,后者就仅由现金余额 R 构成。由此,贸易差额又可以表示为: B=YA=R 吸收分析法将注意力放在收入
31、与支出的对比(YA) 上,而货币分析法则强调其中的R 。 【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1 【正确答案】 国际金本位体系要求各国遵守三条规则:货币自由兑换黄金,其含金量保持稳定;黄金自由输出人,对黄金或外汇的买卖不加限制; 货币发行必须有一定的黄金准备。如果这些规则得到严格遵守,那么国际收支就有可能自动平衡,其机制如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黄金输出货币供应减少物价和成本下跌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转为顺差黄金输入相反:一国国际收支顺差黄金输入货币供应增加物价和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减弱进口扩大、出口减少国际收支转为逆差黄金输出【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32、12 【正确答案】 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机制的理论,它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思潮的更替而不断演变和发展。其中弹性论、吸收论以及货币论是最为重要的。 (1)弹性论:弹性论主要是有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又经美国经济学勒纳等人进一步完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弹性分析理论是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该理论舍弃了劳务进出口和国际间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国际收支,同时假定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在此基础上,该理论应用微观分析方法推导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取决
33、于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即,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 1)是否成立和时滞效应(即 J 曲线效应)的大小。弹性论的重要贡献在于纠正了以往的片面看法,正确地指出了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下,货币贬值才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而且它适合了当时条件下西方国际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弹性论的批评主要在于弹性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弹性论出现在 30 年代,当时,宏观经济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弹性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是在所必然的。(2)吸收论:
34、又称支出分析法,它是当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西德尼.亚历山大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吸收分析法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出发,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收支调节的相应政策主张,即用支出变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并加以适当的搭配和协调,从而使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同时达到平衡。其与弹性论比较,吸收法不是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而是从总收入与总吸收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调节政策,这是它与弹性论的重大差别。其次,就倾向贬值的效应来讲,吸收论是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中,即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采用的是一般均
35、衡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而弹性论则是从价格需求的相对关系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采用的是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吸收论的主要缺点是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3)货币论:货币论的主要创始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 H.约翰逊和他的学生 J.弗兰科。货币分析法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的。他从货币的角度而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 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其重要贡献是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区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认
36、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主要是货币供应政策来解决,而贬值只有当其能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因此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对于货币论上述的理论前提、有关贬值效应的评价及政策主张,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批评。【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3 【正确答案】 结构论(Structural Approach)的有关分析,散见于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西方经济学文献中。作为比较成熟和系统的独立学派,结构论是在 20世纪 70 年代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调节规划的对立面而形成的。赞成结构论的
37、经济学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中从事发展问题研究的学者。因此,结构论的理论渊源同发展经济学密切相关。 (1)基本理论在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流行的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理论权威、研究部主任波拉克(JPolak)将货币论的主要精神结合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调节规划中,使货币论成为基金组织制定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论基础。 例如,当成员国国际收支发生困难而向基金组织借用款项时,成员国必须按基金组织国际收支调节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调节政策,基金组织则帮助制定并监督调节政策的实施。由于货币论的政策核心是紧缩需求,以牺牲国内经济增长来换取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在国
38、际收支发生普遍困难的 20 世纪 70 年代,众多成员国在执行了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调节规划后,经济活动普遍受到压制,有的甚至因过度消减预算和货币供应而导致国内经济、社会甚至政治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结构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国际收支失衡并不一定完全是由国内货币市场失衡引起的。货币论乃至以前的吸收论都从需求角度提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而忽视了经济增长在供给方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结构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既可以是长期性的过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而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问题引起的。引起国际收支长期逆差或长期逆差趋势的结构问题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
39、经济结构老化。这是指由于科技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以及世界市场的变化,使一国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失去了竞争力,而国内因资源没有足够的流动性等因素,经济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由此造成出口供给长期不足,进口替代的余地持续减少,结果导致国际收支的持续逆差(或逆差倾向)。第二,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单一从两个方面导致国际收支的经常逆差:其一是单一的出口商品,其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使国际收支呈现不稳定现象。因为,在出口多元化的情况下,一种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会被另一种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所抵消,整个国际收支呈稳定状态。而在出口单一的情况下,价格在任何程度上的下降,都会直接导致国际收支
40、的恶化。其二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进口,进口替代的选择余地几乎为零。第三,经济结构落后。这是指一国产业生产的出口需求对收入的弹性低而对价格的弹性高,进口商品的需求对收入的弹性高而对价格的弹性低。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对收入的弹性低时,别国经济和收入的相对快速增长不能导致该国出口的相应增加;当进口商品的需求对收入的弹性高时,本国经济和收入的相对快速增长却会导致进口的相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会发生国际收支的收入性逆差,不会发生国际收支的收人性顺差,即国际收支的收人性不平衡具有不对称性。当出口商品需求对价格的弹性高时,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上升会导致出口数量的相应减少;当进口商品需求对价格
41、的弹性低时,外国商品价格的相对上升却不能导致本国进口数量的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货币贬值不仅不能改善国际收支,反而会恶化国际收支。同时,由货币和价格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也具有不对称性。国际收支的结构性不平衡既是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和经济发展阶段落后所引起的,又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变的瓶颈。如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发展经济改变经济结构需要一定数量的投资和资本货物的进口,而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困难和外汇短缺却制约着这种进口,从而使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变变得十分困难。由于国际收支结构性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的老化、单一和落后,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的长期缓慢甚至停滞和经济发展阶段的落后,支出增减型政
42、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甚至是有害的。(2)政策主张 结构论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导致的,那么调节政策的重点就应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方面,以此来增加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数量和品种供应。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是增加投资,改善资源的流动性,使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能顺利地从传统行业流向新兴行业。经济结构落后的国家要积极增加国内储蓄,而经济结构先进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则应增加对经济落后国家的投资。经济结构落后的国家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发展经济,不仅能有助于克服自身的国际收支困难,同时也能增加从经济结构先进国家的进口,从而也有助于经济结构先进的国
43、家的出口和就业的增长。(3)对结构论的批评 结构论既然是作为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特别是货币论的对立面出现的,它自然会受到许多批评。批评者认为:结构失衡的原因同进出口商品的特点及现实与愿望之间的差距有关。如果一国的出口商品没有能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韵特点,那么,出口商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就会较低。这种问题与其说是缺乏价格竞争力,还不如说是缺乏非价格因素的竞争力。对于经济结构单一和经济结构落后引起的国际收支困难,结构论的批评者认为:所谓国际收支失衡,实际上是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失衡。国际收支困难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事先的概念,另_种是事后的概念。事先的概念是指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而不是指失衡本身。
44、只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当,就能避免失衡本身的发生。批评者认为:国际收支制约压力是到处存在的,它对于维持一国经济长期均衡发展和世界货币金融秩序是十分重要的。结构论讲的实际上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国际收支问题。经济发展政策对属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常常是行之无效或收效甚微的。另外,要求以提供暂时性资金融通为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经济结构落后的国家提供长期性的国际收支贷款,同时又不施予必要的调节纪律和恰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犹如把资金填入一个无底洞,既不利于有关国家经济均衡发展,也违背了基金组织本身的性质和宪章,同时也是基金组织在客观上无力做到的。【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4
45、【正确答案】 作为比较成熟和系统的独立学派,结构论是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调节规划的对立面于 70 年代形成的。结构分析法针对货币论提出,国际收支失衡并不一定完全是由国内货币市场失衡引起的。货币论乃至吸收论,都从需求角度来提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而忽视了经济增长供给方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落后等等。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加速经济发展方面,而支出变更和支出转换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甚至是十分有害的。【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5 【正确答案】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蒙代尔(RMunde
46、ll)提出了用财政政策来解决内部失衡问题,如失业、衰退、通货膨胀等,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外部均衡问题,如国际收支不均衡。据此,可将其搭配方法归纳得到以下的几种搭配:(见下表) (2)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搭配。 斯旺(TSwan)提出用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来解决国际收支调节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 支出增减型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 支出转换型政策(Expen
47、ditureSwitching Policy),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政策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政策。所谓改变支出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汇率的下浮或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 斯旺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支出增减政策谋求内部均衡,而利用支出转换政策来谋求外部均衡的实现。其政策搭配如下表所示:(3)综上可知,当国际收支逆差和国内失业同时并存时,可利用以上两种政策搭配来解决:或是利用扩张的财政政策配以紧缩的货
48、币政策;或是以扩张的支出增减政策配以贬值的支出转换政策。【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6 【正确答案】 (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不负有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义务,即不通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给和需求,而任凭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跌。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汇汇率就会下跌。(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是通过相对价格机制即汇率水平的变动来实现的。国际收支失衡引起汇率变动,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国际收支失衡,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49、以国际收支赤字为例,当_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外汇汇率就会上升,而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降低,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这将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即商品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 1),国际收支赤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相对价格下降,这将增加进口需求、减少出口需求,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国际收支盈余就会自动减轻或消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是通过汇率变动来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渠道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因为汇率自由变动的结果是贸易差额自动趋于平衡。如果 XM=0,从 Y=C+I+G+(XM)看,本国的国民收入就完全取决于国内支出(C+I+G)的高低,而与进出口数量无关。【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四、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7 【正确答案】 价格一现金流动机制。【知识模块】 国际收支调节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8 【正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