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6 及答案与解析1 逸诗(复旦大学 2015 年)2 汉赋四大家(陕西师范大学 2005 年)3 文心雕龙(复旦大学 2012 年)4 徐庾体(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5 三十六体(北京师范大学 2013 年)6 梦窗词(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7 套数(南京大学 2013 年)8 水浒传七十回本(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9 桃花扇(上海大学 2013 年)10 简述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江西师范大学 2008 年)11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复旦大学 2003 年)12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和其时代影响。(西北大学 2015 年)13 简述秦观
2、词的艺术表现特征。(南开大学 2012 年)14 吴江派与临川派的主要分歧何在?(武汉大学 2005 年,北京大学 2000 年)15 鲁迅说聊斋志异用“传奇” 法,而以“志怪”,为什么这样说 ?结合作品分析。(扬州大学 2017 年)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 )、( ) 。(兰州大学 2016 年)17 楚辞有“发愤抒情 ”说,司马迁有 ( )说。(北京大学 2007 年)18 “阮步兵”指的是( ) 。(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19 著名的“红拂夜奔 ”故事出自唐传奇 ( )。(北京大学 2010 年)20 宋末方回提出江西诗派的
3、“一祖三宗” 之说,即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和( )为宗。 (中山大学 2010 年)21 由金入元的大诗人是( )。(浙江大学 2009 年)22 得“腰斩水浒 ”之名的人是 ( )。(中国人民大学 2012 年)23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是鲁迅对( )的评价。 (北京大学 2010 年)24 ( )翻译了 巴黎茶花女遗事。(浙江大学 2016 年)25 简论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格。(北京大学 2009年)26 谈谈“文笔之辨 ”及其意义。 (武汉大学 2012 年)27 叶燮原诗说:“ 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
4、发端、”结合作品,淡淡韩愈诗歌创作的开拓性特征及其诗歌史地位。(南开大学 2012 年)28 简述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南开大学 2015 年)29 论述窦娥冤的艺术特色。(山东大学 2003 年)30 试述近代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及创作实践。(北京大学 2006 年)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6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诗” 句,其中有一些是今本 诗经305 篇以外的,前人称它们为“ 逸诗 ”。今传的诗经并非足本,如 小雅中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等 6 篇,只有篇名而其辞不存。先秦古籍所引的“ 诗” 句,如 荀子王霸所引“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
5、亡” ,以及 臣道解蔽正名和法行等篇中都有些“ 诗”句,但不见于今本诗经。其他古籍如左传国语论语等书中也有一些“诗”句,这些都被称为 “逸诗”。【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 【正确答案】 汉赋四大家指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在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是汉赋的典范之作,成为后代赋类作品的楷模。扬雄有蜀都赋,实开后世京都赋的先河。扬雄的赋驰骋想象、铺排夸饰,表现出汉赋的基本特征,同时又有典丽深湛、词语蕴藉的特点,和司马相如赋的意气风发、词语雄肆相比,呈现出另一种风格。二人并称为“扬马”。班固的两都赋 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而张衡的 二京赋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
6、赋之最 ”,紧随班固之后,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二人被称为“ 班张”。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赋作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故四人又被合称为“汉赋四大家” 。【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3 【正确答案】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五十篇,可分为上、下两编。前二十五篇为上编,主要论述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后二十五篇为下编,着重论述有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的历史发展、作家的才能与修养等理论问题。全书精心结撰,组织严密,自成系统,体大思精。最后一篇为全书的自序,说明创作这部书的目的和部署的意图
7、。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 体大而虑周 ”的文学理论专著。【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4 【正确答案】 “ 徐庾体 ”是风靡于南朝萧梁后期的一种文学体式。徐,是指徐搞、徐陵父子;庾,是指庾肩吾、庾信父子。“徐庾体” 的主要体裁是骈文和诗歌。他们的诗歌徐主要描摹女性容貌体态、身姿、服饰,抒写相思怨情,或歌咏风花雪月的自然景物,或表现优游闲适的贵族生活,风格清丽婉媚、精致流美。晋书庾信传记载:“(徐、庾父子 )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5 【正确答案】 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8、”( 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故有此称)。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不少作品无异于文字游戏。在创作技巧和文风上,他们的骈文则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就中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6 【正确答案】 南宋词人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被称为梦窗词。梦窗词在题材上可以分为三类:酬酢赠答之作,哀时伤世之作,忆旧悼亡之作。吴文英主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沈义父曾把他的词法概括为四点:
9、一是协律;二是求雅;三是琢字炼文,含蓄不露;四是力求柔婉,反对狂放。在表现手法上,“ 梦窗词 ”具有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转换自由、跳跃性强、现实与想象杂糅的特点。【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7 【正确答案】 套数,指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压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要尾声。元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大令”。【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8 【正确答案】 明末金圣叹将水浒传120 回本“腰斩” 成 70 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命名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由于它保存了原书
10、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三百年间最流行的本子。【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9 【正确答案】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 尚任。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实事实人,有凭有据。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 300 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知识
11、模块】 清代文学10 【正确答案】 左传长于写战争,历来为人们所道,书中有许多生动而精彩的片段。春秋时期有数百次军事行动,左传详细地记载了其中十三次比较重要的战争。左传善于调动各种表现手法记载了许多战争实例,力图从中探索出得失成败的经验,对各次大战不同侧重面的描写,反映了他对每次战事成败的看法。如晋楚城濮之战,左传重在描写战前酝酿的过程,从晋伐曹、卫的外围战写起,继而宋国告急、晋设连环计、子玉治兵、晋师退避三舍,直写到重耳占梦坚定了出战的信心,两国才开始正式交兵。因为此战胜利的关键是晋文公和将帅谋划的结果。左传还善于抓住战争中的主要矛盾,通过个别场面和情节的描写来反映战争的全貌。描写角度的不断
12、转换,充分反映了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齐鲁长勺之战,战争的发动到结束是围绕曹刿的言行来写的。通过曹刿请战、与鲁庄公论战、同乘指挥战斗的前前后后,将这次战争的全过程展现出来。左传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并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战争中的人。左传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在战争中大显身手。作者善于在差别中写人,例如同样是英勇善战的武士,或同样是足智多谋的将帅,书中通过种种细节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不同表现;即使是类似的情节,作者也注意到不同性格人物所持态度的细微差别。正是这数以百计栩栩如生、千差万别的人物形象,给左传的战争描写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另外,左传对有些战争的描写,还表现了作者先进的军事思想。总之,左
13、传的战争描写是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对后代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以及历史演义等其他小说中的有关战争的描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1 【正确答案】 两汉乐府民歌表达的思想主题大致分来有以下三种:(1)对苦与乐的深刻揭示。由于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因此对于社会的真实状况有深刻的描绘,不同社会成员的贫富悬殊和苦乐不均得到充分的表现。比如东门行妇病行和孤儿行都表现了平民百姓的疾苦,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呻吟和呼号。在表现他们的疾苦的同时,作者还对他们寄寓了深刻的同情,恻隐之心可见一斑。这些作品,无不催人泪下,感人肺腑。(2)对爱与恨的坦率表白。爱情诗是两汉乐府诗中的精彩部分,这
14、些爱情诗大多来自民间,或者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在表现爱恨时,大胆泼辣,毫不掩饰,真率感人。最典型的是上邪,而孔雀东南飞作为一篇长篇叙事诗,更是爱情的绝唱。陌上桑写美女罗敷,极尽夸饰,是刻画美女的典范之作。(3)两汉乐府诗还表现出了好生恶死的倾向。蒿里行和战城南等描写死亡的凄惨悲哀,在诗歌中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留恋,对死亡的疏远和排斥,死亡成为人生无法回避的残酷事实。这种恶死的思想,反过来就是对长生的祈求,因此两汉乐府诗中有很多描写神仙和天国的诗歌。总之,两汉乐府诗写人间疾苦及爱恨时,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精神,受诗经的影响很深;在写神仙以及表达乐生恶死时,则表现出一种浪漫的现实主义精神,立足点
15、仍然在人世社会,但也可以看出是受庄子和离骚的影响。【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12 【正确答案】 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1)“不平则鸣”说。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 心态的肯定。“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由于韩愈没有把诗与文等量齐观,才使诗歌避免了成为道学工具、政治附庸的命运,才得以保持其“抒忧娱悲”“感激怨怼”的美学品性。“ 感激怨怼” 就是 “不平”,“抒忧娱悲” 就是将此“ 不平”不加限制、痛痛快
16、快地抒发出去,所谓“ 郁于中而泄于外 ”(送孟东野序),指的便是这种情况。(2)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 笔补造化”。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 “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韩孟诗派在倡导“ 笔补造化 ”的同时,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与韩愈相同,韩孟诗派其他成员也大都具有崇尚雄奇怪异的审美取向,如孟郊声言自己为诗“孤韵耻春俗”(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 ;卢仝自谓“ 近来爱作诗,新奇颇烦委。忽忽造古格,削尽俗绮靡”(寄赠含曦上人) ;刘叉宣称“ 诗胆大如天”(自问)、“生涩有百篇 ”(答孟东野 );李贺更是倾心于幽奇冷艳诗境的构造
17、,既 “笔补造化”又师心作怪。虽然这些诗人因自身遭际所限,视野不够宏阔,取材偏于狭窄,大都在苦吟上下工夫,以致雄奇不足而怪异有余,诗境也多流于幽僻蹇涩,但他们却以自己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有力地回应了韩愈的主张,强化了以怪奇为主的风格特点。从“不平则鸣 ”到裁物象、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13 【正确答案】 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
18、的“词手” 。晁补之即说黄庭坚不是当行家语,而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 评本朝乐章)。陈师道也说东坡词“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 ”(后山诗话 ) 。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1)秦观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柳永的慢词,篇幅容量大,又长于铺叙,但有些结构单一疏散,语言俚俗,过于直露,而缺乏深长的韵味;五代以来的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余而容量
19、不足。秦观则以小令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如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与柳永的雨霖铃有神似之处。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的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余,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所谓“点染法”) 。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 ”,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较之柳永雨霖铃结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的直露,更含蓄而有余味。于此也可见秦观学柳而又善于变化。词的语言清新淡雅,“抹” 字、“粘”字,由锤炼而得却不失本色。其他如望海潮(梅英疏淡)、八六子(倚危亭)等慢词名篇,亦同其妙。(2)“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作为苏轼最得
20、意的门生,秦观作词不可能不潜在地受到苏轼的影响。苏轼开创了以词抒写自我性灵的新格局,而秦观一生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也必然要利用他所擅长的词体来倾泻。不过,他又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即周济所说的“ 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又是一法”( 宋四家词选眉批),从而给传统的艳情词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如贬往郴州途经衡阳所作的阮郎归。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14 【正确答案】 明代
21、戏曲作家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与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围绕“曲律”所产生的分歧与争议被称为 “汤沈之争”。沈璟曾因牡丹亭不合他的以昆腔为准的音律要求,将之改为同梦记(吴江派中其他人也曾这样做),引起汤显祖强烈的不满,争端由此而生。沈璟是从曲乐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音律的,因而尤重曲法;而汤显祖则是从曲文的角度要求音律服从文辞,因而强调曲意。两人各执一隅,相持不下。汤显祖注重剧作的曲意,认为为了充分表达“意”“趣”“神”“ 色”,为了内容的需要,可以突破格律束缚;沈璟则注重严守音律,认为只要作曲合乎曲律,内容倒在其次。两人的分歧,关键在于着眼点不同,汤显祖是从文学对社会的功用角度出发,提出重立意、才情
22、,而沈璟则致力于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探讨。因此他们的分歧并非政治意义的对立,也没有好与坏、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分,相反,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发展。【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15 【正确答案】 聊斋志异里绝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人幻境幻域,有的是异类化人人间,也有人、物互变的内容,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即便是写现实生活的篇章,如张诚田七郎王桂庵等,也往往添加些虚幻之笔,在现实人生的图画中涂抹上奇异的色彩。从这个角度说,它与六朝志怪小说同伦。但由于其中许多篇章描写委曲,又有别于六朝志怪小说之粗陈梗概,与“ 始有意为小说 ”的唐人传奇相类,所以鲁迅在 中国
23、小说史略中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正确答案】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17 【正确答案】 发愤著书【知识模块】 秦汉文学18 【正确答案】 阮籍【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19 【正确答案】 虬髯客传【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0 【正确答案】 陈与义【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21 【正确答案】 元好问【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22 【正确答案】 金圣叹【知识模块】 明代文学23 【正确答案】 儒林外史【知识模块】 清代文学24 【正确答案】 林纾【知识模块】 近代文学25 【正确答案】 (1
24、)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论语作为一部典范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文学价值表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和极强的文字表现力上。论语 的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也可以说是言近旨远,词约义丰。沦语以最简单、最自然的语言形式,传达出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既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又具有卓越的表现力。语言幽默风趣,善于运用各种语气表达思想情感,语言体现着情感、性格特征。一些语句富于形象性、启发性和哲理性,成为警句、格言、成语。在记言的同时,也表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2)孟子 是孟子
25、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较之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是孟子语录的集结。但多数篇章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孟子散文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孟子散文比较注意论辩的逻辑性。孟子在当时以“ 好辩”著称,他自己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其论证方式有立论、有驳论,但无论是立论、驳论都比较注意逻辑论证。比较严密的逻辑性和透辟人微的辨析增强了论辩的力量。常常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如鱼我所
26、欲也章以鱼、熊掌和生、义相类比。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设置机巧,引人人彀,抓住要害,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如齐桓晋文之事章。常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故事以增强说服力。赵岐孟子章句题辞曰:“ 孟子长于譬喻。” 在孟子的类比推理中就常常运用比喻,如鱼与熊掌和生与义就是喻体与喻义的关系。孟子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性、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3)庄子 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庄子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以自由的想象和奇妙的虚构,创造出了一个神奇诡怪的艺术形象的世界。庄子的艺术形象层见叠出,异彩纷呈。大到鲲鹏小到蟪蛄,各种形象在庄子笔下无不自
27、由地驱使。庄子的怪诞怪异,却包含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真实的现实。正如刘熙载所言:“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艺概文概) 在超现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下,寓于了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庄子的语言艺术多姿多彩。其基本的语言艺术风格就是奇诡谲怪,自由洒脱。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它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4)韩非子 是法家思想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重实质而不尚文采,强调文学的功利目的性。韩非的散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论或学术论文;另一
28、类是主以寓言故事说理的散文。文章的主体风格峻峭挺拔,锋芒毕露,语气专断,直言不讳。文章的论说形式多样,有正论,有驳论,有说解。善于围绕中心议题、抓住关键和要害进行论述题。论证精密周详、条理分明,说理深刻透彻,语意鲜明直露,有很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尤其是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篇,更是有意识地利用寓言故事来表述自己的思想。【知识模块】 先秦文学26 【正确答案】 (1)文笔之辨,即二分法。是“ 文学” 与“文章”尚未分家时的一种粗略的分类方法。尽管南朝时期,在“文”“文章”“文学”的具体使用上有时仍沿袭了旧义,但从整个发展趋势看,由于诗歌辞赋的演进和新出现的种种应用文体使得文章、
29、文学不得不分开各司其职;同时也由于种种文体的出现,不仅需要详尽地按形式分析文体,更迫切地要求在“文章” 范围内按性质对文体进行归纳,这就是 “文笔之辨”。有韵的韵文作品叫“ 文” ,无韵的散文作品叫 “笔”。如刘勰说: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它是根据作品的语言是否押韵而把所有的文章分为韵文和散文两个大类。韵文指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作品,如诗、词、歌、赋、铭、诔等;散文是指没有固定节奏和韵律的作品,如神话、寓言、游记、小品、小说、论、表、奏、檄,以及历史、哲学、各种社会和人文科学的文章等。(2)南齐永明年间,声韵之说大盛。声韵之说的流行,促使“文笔之辨” 日趋激化,一
30、般人均以“ 韵” 的有无作为区别 “文”“笔” 的标准。因为,这个形式特征较易辨认,在声律说盛行的时代里,作出这样的区别,是不难理解的。在这个问题上,刘勰的贡献是卓越的,主要有下述二三个方面:首先,他把当时人们的以“有韵、无韵” 作为区别“文笔之辨 ”的主要标准转移到以 “情意”为主要标准的轨道上来。第二,由于对“纯文学”的进一步认识,刘勰接触到它的有关本质方面的若干问题,加以探索。第三,溶南“ 文” 、北“笔”妙为一炉,“各去所短,合其两长”,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3)我国南朝的 “文笔之辨”正是强调对语言进行“强化、转化、改造”等“ 陌生化”手段处理后方为“ 文” ,因而 “
31、文笔之辨”正是一次从本体上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极有意义的活动。“ 文笔之辨” 之所以从对普通语言的 “陌生化”的角度区别文学与非文学,正是由于当时五言诗、赋及骈文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缘故。文学自身的大发展,要求批评家对这一现实做出深入的认识,因此,南朝致力“文笔之辨” 的批评家便在当时诗、赋及骈文语言的共同性“情采韵” 上总结出了“文”的本质特征,看出了“ 文”不同于“笔”,也即文学有别于非文学的独特性所在。用当时的术语来说,这便是对“文”与“笔”进行“辨名析理”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情采韵”作为“ 文学性”的能量而释放着。“文笔之辨”以它方法的本体性和思想内容的本体性促使了人们对文学独立意义的自觉认
32、识。同时它也不免偏颇,后来文学样式增多,“二分法” 显得过于笼统,局限性较大,不能适应文学体裁发展的需要,人们不再使用这种分类方式。【知识模块】 魏晋南北朝文学27 【正确答案】 韩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观念极强,性格木讷刚直,昂然不肯少屈,这一方面使他在步人官场后的一次次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审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
33、件。韩愈的诗,风格多样,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气势见长。韩愈在写诗时,有意采用了汉赋的铺陈手法,博喻的排比句式和游仙诗的超越现实的想象,在诗中烘托出一种浓烈的气氛和强大的力度。(2)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如永贞行中“狐鸣枭噪 ”“踢啖跳踉”“火齐磊落”“ 益虫群飞”“ 雄虺毒螫 ”。送无本师归范阳中“众鬼囚大幽 ”“鲸鹏相摩窣”“奸穷怪变得” 这一类描写,以及“ 央央”“ 訚訚”“兀兀”“喁喁”等叠字,都有些匪夷所思,光怪陆离;过去人们认为可怖的(如“鬼”“妖”“阴风”“毒螫”)、丑陋的(如腹疼肚泄、打呼噜、牙齿脱落)、惨淡的(如荒
34、蛮、死亡、黑暗)事物和景象,在韩愈手里都成了诗的素材,甚至主要以这一类素材构造诗的意境,这无疑引起了诗歌的变革。(3)韩愈把过去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他常常把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跌宕跳跃、变化多端。(4)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是韩愈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主要特点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论为一体。“以文为诗” 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影响极为深远。【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文学28 【正确答案】 元好问是金代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论家。他存诗
35、一千四百余首,作品之富在金代诗坛上首屈一指,成就也最为突出。元好问生逢金代后期的动乱时代,亲身经历了亡国的惨痛,他个人的遭遇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诗歌生动地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在艺术上,元好问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诗体的艺术形式。时代和个人的条件使他成为金代诗坛上迥然挺出的大诗人。(1)无论是从思想价值还是从艺术成就来说,元好问诗都以那些写于金亡前后的“纪乱诗”为上乘。在国破家亡、身为敌囚这些重大变故的刺激下,诗人以他那“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郝经 遗山先生墓铭) 的艺术禀赋,写出了一系列雄浑悲壮的纪乱诗。元好问“ 纪乱诗 ”的特点之一,是
36、他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地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元好问“纪乱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2)元好问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七律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律深受杜甫的影响,功力深厚,意境沉郁。他的七古也往往气势磅礴,意象奇伟壮丽,但又没有粗戾豪肆、一览无余之病。他的五言诗也写得浑融含蓄。(3)元好问也是金代最杰出的词人,现存词作 300 余首,数量为金词之冠,艺术造诣也雄视一代,风格与其诗风类似:气象雄浑苍莽,境界博大壮阔。宋末张炎词源称道元好问词“ 深于用事,精于炼句
37、,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 。(4)元好问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论集中在一些论诗绝句和序跋文字中。其论诗绝句三十首相当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下迄宋季这一千余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一直为后代的诗论家所重视。(5)金亡之后,元好问为了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中州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是金代历史的宝贵史料,是元好问一生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模块】 宋代文学29 【正确答案】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38、。窦娥冤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形象。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2)语言上的 “本色当行”。窦娥冤语言艺术特点表现在其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 只应该)、“怎生”( 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得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窦娥冤全戏的高峰第三折,是一场唱工戏。开始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 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3
39、)自然分明的艺术结构。窦娥冤在节奏安排上,紧凑集中,巧妙自然,虽然只是短短的四折戏,但由于作者匠心独用巧妙构思,因而,把剧情组织的繁简得体,疏密相间,使人读来既感到严守绳墨,两峰夹一谷无隙可击,又觉得节奏鲜明,摇曳多姿,在剪裁上,该简略处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如窦娥七岁到蔡家,一直到悲剧发生,中间十三年,许多情节只在第一折作了极简单的交代,从楔子到第一折,一跨十三年,用笔极为简练,需要突出描写时,作者又毫不吝啬笔墨,着力铺陈,如对第三折的安排,作者没有按照审案紧接判决的一般规律处理,不是把公堂审问放在第三折,而是把张驴儿告状,窦娥受刑等所有的事件都放在前两折,交代清楚,然后腾出笔来,用第三折整一
40、折戏来写窦娥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形成“两峰夹一谷”的形势,从而把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4)浪漫主义色彩。关汉卿为了抒发被压迫妇女感天动地的冤屈,表现被压迫人民宁死不屈的性格和有冤必伸的理想,按照自己对元代的深刻认识和窦娥性格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窦娥临死前发出气壮山河的三桩誓愿,即六月飞雪、血飞白练、三年大旱,这虽然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幻想产物,但却反映了人民群众伸冤复仇的愿望,和真理不可战胜的力量。(5)强烈的悲剧气氛。 窦娥冤是我国杂剧中著名的悲剧,作品通过刻画窦娥的悲剧性格,展示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封建制度给被压迫人民造成的社会悲剧。窦娥高尚的品格和悲苦的命
41、运,构成她性格的特征,她的遭遇是悲苦的,抗争是坚强的,结局是悲惨的。窦娥具有美好高尚的品质,首先表现在她的坚贞不屈的性格,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反抗势力的相对弱小,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冲突。【知识模块】 元代文学30 【正确答案】 (1)小说界革命理论的提出:1902 年 11 月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 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 “小说界革命 ”的开始。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其次,提倡小说界革
42、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第三,揭示了小说具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 提” 四种艺术感染力量。(2)创办新小说 ,为小说革新开辟阵地。新小说的办刊宗旨,表现了维新派要借小说宣传维新变政和反帝爱国的主张,也表现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上要变革封建文学的勇气和胆略。自新小说创刊以后,小说报刊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而新小说的模式大都为尔后创办的小说报刊所借鉴,小说报刊的大量创办,又为小说革新起着促进的作用。(3)努力开创小说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新模式。梁启超
43、在新小说里,开辟了“论说”专栏,他撰写的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涉及小说的社会性、艺术性和典型性等问题,其中对社会性的论述最为突出。晚清“小说界革命” ,也正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得到蓬勃发展,小说被誉为“文学之最上乘” ,中国小说也从传统的才子佳人、公案、讲史的模式中脱颖而出,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小说、政治小说大量涌现,小说也终于冲破几千年封建文学的桎梏,登上了文学的“大雅之堂” 。(4)在小说创作上开辟了现实主义新蹊径。新中国未来记是梁启超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政治小说,也是“小说界革命” 最早出现的小说创作成果,它标志着一种文学政治化、政治文学化的小说模式的诞生。这类小说,利弊参半,就“利” 言之,它密切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强的社会需要,改变了小说不能直面社会的传统模式。但“ 弊 ”也比较明显,在他的小说理论的带动下,文学政治化、概念化的小说模式成了小说家效法的时尚,从而也影响和局限了小说向艺术的深层发展。最后,在结构和语言上,新中国未来记也开了一代新文风。在结构上,小说采用“幻梦倒影之法 ”也就是倒叙法,一开始就写小说的结局,小说是完全采用语体文,也为近代小说语言语体化树立了楷模。【知识模块】 近代文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