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法学练习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B)重婚罪(C)虐待罪(D)破坏军婚罪2 犯罪主体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有( )。(A)玩忽职守罪(B)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C)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D)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3 下列犯罪中,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A)抢劫罪(B)故意杀人罪(C)敲诈勒索罪(D
2、)诈骗罪4 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D)以农历为计算的标准5 我国刑法中属于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A)又聋又哑的人(B)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C)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D)盲人6 下列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的有( )。(A)甲误认为乙是丙而加以杀害(B)甲将过期的安眠药误当成没有过期的安眠药去毒杀其妻(C)甲打乙一拳,乙昏倒,甲以为自己杀死乙,而乙未死(D)甲将乙遗忘在其车上的物品拒不交出,甲认为拾得的东西可以归己7 犯罪的直
3、接客体可以分为( )。(A)简单客体(B)复杂客体(C)一般客体(D)同类客体8 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内容由( )构成。(A)意志因素(B)意识因素(C)过失(D)故意9 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包括( )。(A)区分既遂与未遂的界限(B)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C)区分重罪与轻罪的界限(D)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10 在罪过中,意志对危害行为和结果的支配和控制作用,表现为( )。(A)希望(B)放任(C)疏忽(D)轻信11 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有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 )。(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偶然性12 下列行为成立犯罪,其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的有( )。(A)故意伤害(B)
4、敲诈勒索(C)泄露国家秘密(D)传授犯罪方法13 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犯罪人有( )。(A)又聋又哑的人(B)聋人(C)哑人(D)盲人14 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表现在( )。(A)目标的错误(B)手段的错误(C)行为误差(D)因果关系的错误15 下述情况中,( ) 属于目标的错误。(A)误以兽为人而予以杀害(B)误以人为兽而予以杀伤(C)误以张某为王某而加以杀害(D)误以死人为活人而加以杀害16 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是(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能够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5、 )。(A)任何自然人(B)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C)国家机关(D)中国共产党的常设机构18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有( )。(A)年龄(B)精神障碍(C)生理疾患(D)醉酒19 罪过的内容包括( ) 。(A)犯罪的故意(B)犯罪的过失(C)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D)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20 下述情况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 ,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D)醉酒的人犯罪的21 下列关于犯
6、罪客观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是构成一切犯罪的必要要件(B)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活动方面所必须具备的要件(C)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时间,地点,方法等(D)可以分为两类,即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22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23 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有( )。(A)非法拘禁罪(B)刑讯逼供罪(C)非法搜查罪(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24 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A)诬告陷害罪(B)故意杀人罪(C)盗窃罪(D)诈骗罪(E)抢劫罪25 下列关于犯
7、罪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者物(B)犯罪对象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C)犯罪对象也称为犯罪客体(D)并非所有的犯罪都损害一定的犯罪对象刑法学练习试卷 5 答案与解析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刑法第 257 条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犯罪主体虽然在实践中大多是被害人的家属,但法律上并不要求犯罪人具备特定的身份,因而是一般主体,第 258 条重婚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已
8、有配偶的人或者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者。第 260 条虐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第 259 条破坏军婚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行为人原来有无配偶,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可由年满 16 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任何公民构成,但在国家邮政部门工作的直接与邮件有关的人员除外。【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强奸罪,抢劫
9、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以公历的年,月,日为准,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8 条第 2 款的规定,排除选项 B;根据刑法第 18条第 4 款的规定,排除选项 E。【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时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行为
10、人对目标的错误认识,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指向的事物的性质和种类的认识错误。这种认识错误可分为同类的目标错误,非同类的目标错误以及目标自身性质错误,如选项 A。(2)行为人对犯罪手段的错误认识是指行为人对其选择的犯罪手段的性质的认识错误,如选项 B。(3)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发展有错误认识,如选项 C。选项 D 属于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犯罪客体的分类。犯罪客体可以分为直接客体,同类客体,一般客体。其中,犯罪的直接客体根据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个数,又可以分
11、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考生应注意审题。【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选项 C,D 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基本形式。【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包括:(1)在过失犯罪中,将实际造成一定程度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是否具有一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是区分这些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在故意犯罪中,以发生严重物质性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件。(3)绝大多数故意犯罪要求一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如果该种危害结果没有完全发生,那么,这种犯罪就没有既遂。(4)在一部分故意犯罪中,将某种特定的物质性危害结
12、果是否发生,作为构成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从重处罚的条件。【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犯罪主观方面,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决定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因素。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它表现为四种形式:希望,放任,疏忽和轻信。【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在意识因素方面,直接故意既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也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即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有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刑法第 234 条故意伤害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只能
13、是直接故意。刑法第 274 条敲诈勒索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刑法第 295 条传授犯罪方法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刑法第 398 条规定的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其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依据关于罪名的司法解释,成立两个独立的罪名,即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漏国家秘密罪,因此,排除 C。【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参见刑法第 19 条的规定。【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行为误差不属于认识上的错误,由于它与认识上的错误在观念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指南中才
14、将其放在一起研究。【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选项 E 属于手段的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则是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知识模块】 刑法学17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这包括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
15、体等单位。因此,不是所有的自然人都能成为犯罪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国家机关和中国共产党的常设机构(属于社会团体)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参见刑法第 17 条至 19 条的内容。【知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罪过亦称犯罪的主观方面,它包括犯罪的故意和过失两种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参见刑法第 18 条的规定。【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参考指南的内容。【知识模块】 刑法学22 【正确答案】 A,B,C,D【
16、试题解析】 A,B,C 选项是必要要件,D 是选择要件。【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刑法第 238 条非法拘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刑法第 247条刑讯逼供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司法工作人员;刑法第 245 条非法搜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刑法第 251 条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因此,选择 B,D。【知识模块】 刑法学24 【正确答案】 A,E【试题解析】 复杂客体是指一种犯罪直接侵犯的客体包括了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本题选项 A 中的诬告陷害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
17、常活动,是复杂客体。选项 E 抢劫罪所侵犯的客体也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财产所有权,同时也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选项 B, C,D 侵犯的客体都是简单客体。【知识模块】 刑法学25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比较。(1)概念不同。犯罪对象是危害社会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物,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选择 A;由此可知,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排除 C。(2)层次不同。两者在犯罪构成体系中位于不同的层次,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之一,是任何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犯罪对象则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如刑法第 316 条的脱逃罪就不存在犯罪对象,排除 B。(3) 是否受侵害。任何犯罪都侵犯一定的犯罪客体,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如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罪中的犯罪对象枪支,弹药,就没有受到侵害,因此,选择 D。【知识模块】 刑法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