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武王伐纣2 代田法3 渤海国4 清末新政5 过渡时期总路线6 罗马法7 马丁.路德8 1884 年柏林会议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9 简述五代的更迭。10 简述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初期的正面战场。11 简述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三、论述题12 试述明代怎样在政治制度上加强集权统治。13 试论第三次技术革命。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
2、之战。周武王即位时,商忙于对东夷用兵,损耗很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武王九年曾率兵东进至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诸侯不期而会者多至 800 个。武王审时度势,认为时机仍未完全成熟,所以命令退兵。直到纣王杀比干、囚箕子,陷于彻底孤立时,武王才认为灭商的时机已到。公元前1046 年,武王联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族或方国,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打败纣王。此即著名的牧野之战。纣王自焚,商朝灭亡。2 【正确答案】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行代田法。代田法把一亩地分成三酬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养地力。下种时把谷物种在酬里
3、,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酬里,这样作物入土深,抗风耐旱。代田法配合便巧的农具,实行精细的田间管理,每亩产量增加了一斛到三斛。3 【正确答案】 唐代东北靺羯人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隋唐之际,靺羯分为数十部,其中居南部的粟末部和居于北部的黑水部,势力最为强大。圣历元年(698 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立震国王。先天二年(713 年),唐玄宗在粟末地区设置忽汗州都督府(又称渤海都督府),并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此后粟末靺羯即称渤海国,以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世环镇)为都。4 【正确答案】 190l1905 年清政府推行的改革。 1901 年 1 月 29 日,清廷颁布“变法”
4、上谕。4 月 21 日,成立了以奕勖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主持“新政”事宜。新政期间,颁布了一系列上谕,主要内容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停止捐纳实官,裁汰各衙门胥吏差役;裁汰绿营防勇,编练新军;废弃旧式武科,停止乡会试及各省岁考,广设学堂;奖励工商业;准满汉通婚等。练兵筹饷是新政的中心内容。清末新政的启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5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5、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 【正确答案】 古罗马国家法律的总称。它包括从公元前 6 世纪罗马奴隶制形成到公元 6 世纪中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一千余年中的法律。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公元前 5 世纪罗马共和时代颁布的十二铜表法,6 世纪 30 年代,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3 个法律汇编,后人将其在位时期的法律编成新律,四者被汇编成民法大全,该书集罗马法之大成
6、,后人往往称此为罗马法。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是私法,私法又主要是民法,有关诉讼权利和诉讼程序的规定也列入私法的范围。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法律影响巨大,尤其是资本主义民法,终致造就了一个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7 【正确答案】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路德是新教在信仰和制度等方面的主要奠定人之一,在欧洲宗教改革期间,他发表了大量著作,如九十五条论纲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系统地阐述了教随国定的准则,有力地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同时他对于德语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其译著圣经德译本是德语读物的经典。8 【正确答案】 1884 年在柏林召开的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在德国首相
7、俾斯麦的召集下,共有 15 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签署了总议定书,确认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领有刚果自由邦,各国享有自由贸易和在刚果河免税通航自由;划定刚果自由邦与法属、葡属殖民地的边界;以后任何国家在非洲扩张新的领地必须通告该议定书签字国。此次柏林会议是西方列强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9 【正确答案】 五代计 53 年(907960 年)。(1)后梁。后梁为朱温所建。朱温本为黄巢部将,降唐后封为同华节度使,赐名全忠。随后逐渐扫除了今华北地区的割据势力,并一举铲灭宦官集团,于天佑四年(907 年 )灭唐建后梁,是为后梁
8、太祖,都汴(今河南开封)。后梁中后期,大小战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大大损耗了国力。923 年被后唐所灭。(2)后唐。后梁开平二年(908 年) 沙陀人李克用死,子存勖继晋王位,与后梁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梁龙德三年(923 年)存勖称帝于魏州(河北大名),是为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灭后梁,建都洛阳。同光三年(925 年),出兵攻灭前蜀。庄宗为政暴虐,重敛急征。四年,克用养子李嗣源借魏州兵变力量攻人开封,存勖在洛阳为乱兵所杀。嗣源入洛阳称帝,是为明宗,改元天成。明宗颇有政绩,废除庄宗弊政,局面有所好转。长兴四年(933 年)明宗病故,子从厚继位,不久为嗣源养子从珂起兵所杀。清泰三年(9
9、36 年)嗣源女婿石敬瑭勾结契丹攻入洛阳,灭后唐。(3)后晋。清泰三年(936 年) ,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沙陀人),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幽云十六州,岁贡帛三十万匹,因此,契丹主在太原册立石敬瑭为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同年,石敬瑭攻入洛阳,灭后唐,迁都开封。天福七年(942 年 ),石敬瑭病死,侄石重贵继位,史称少帝或出帝。重贵在大臣景延广等影响下,奴事契丹的态度有所改变,契丹于开运元年(944 年)、二年二次南侵,均为后晋军士击退,三年,重贵任其姑父杜威为元帅,抵御契丹,杜威却与契丹勾结,引契丹军南下攻入开封,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国号为辽,后晋亡。(4)后汉。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是
10、沙陀族人,原是石敬瑭的心腹,曾任后晋的河东节度使。947 年,刘知远乘契丹陷开封而于太原称帝,但仍用晋的国号与年号。同年,契丹北撤后,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始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刘知远在位仅一年即去世,其子刘承祐继位。950 年,郭威统兵回京,夺取了政权。刘承祜为乱兵所杀,后汉仅存四年即灭亡。(5)后周。广顺元年(951 年) ,郭威称帝,建国号为周,都开封,史称后周。郭威即位后,着手改革弊政。显得元年(954 年),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即位,是为后周世宗。他继续革新政治,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并着手进行统一战争。显德七年(960 年 ),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周灭亡。10
11、 【正确答案】 (一) 全面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正面战场是指战略防御阶段,即从 1937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确定实行“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以空间换取时间。为便于对日军作战的统率指挥,初期将沿海和临战地区划分为 5 个战区,后来扩大为 12 个战区。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保卫战等重大战役。(1)淞沪会战。1937 年 8 月 l3 日,日军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驻上海的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指挥下奋起抵抗,开始了历时
12、 3 个月之久的淞沪抗战。11 月,上海失陷。由于淞沪守军浴血奋战,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被打破,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2)忻口会战。1937 年 9 月 12 日,大同失守,日军长驱直入,进至雁门关一线长城各口。国民党政府为保住太原,在忻口集结重兵,作为最后一道重要防线。日军占领长城各口后,于 10 月 13 日全力进攻忻口。国民党晋绥军与敌展开激烈搏斗,坚守 20 余天,予敌以沉重打击。因娘子关失守,晋东失去屏障,忻口守军被迫于 10月 20 日向汾河以西、太原以南撤退。(3)南京保卫战。1937 年 11 月,日军占领上海后水陆并进西犯南京。11 月
13、 24 日,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总司令,调集 10 余万人守卫南京。12 月 5 日,日军突破国民党军防线,逼近南京市郊。9 日,日军发动总攻。12 日,中华门首先被突破,唐生智下令弃守。13 日,日军攻占南京,中国守军只有少数冲出重围。日军人城后进行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4)徐州会战。1937 年 12 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后,南北夹击,会攻徐州。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线、陇海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1938 年 5 月,为保全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主动放弃徐
14、州,徐州会战结束。(5)武汉会战。会战从 1938 年 6 月 11 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 10 月 25 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 4 个半月,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兵力达35 万余众,中国参战的部队约 100 万人。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二)意义全面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抵抗,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 的战略企图,为全国转入战时状态赢得了时间,也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1 【正确答案】 斯宾塞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从而创立了社会达尔文
15、主义。(1)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而不是像社会契约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许多单个个人的联合体。这个有机体凭借内在的生命,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终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静止状态。一旦达到这种状态,社会进化停止了,人将得到最大的幸福。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2)斯宾塞又认为,人类社会是个有组织的社会。为了确保人类自然选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政治自由能使人们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适应周围的环境。(3)斯宾塞从维护个人自由的命题出发,又
16、进一步论证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应该是一种有节制的必需品,其职能就是对外保障其社会成员不受侵略,对内防止其社会成员互相侵犯,执行平等的自由法则。对自然选择的严酷性国家无须干预,否则就是违反正义。他由此认为,包揽一切的国家职能是低级社会的特征,而自由放任、保障个人自由是向高级社会进化的标志。三、论述题12 【正确答案】 (1)废中书省,权分六部。明初,朱元璋认为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 年),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揽政,且欲谋反,朱元璋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后,即提高六部的地位,委大政于六部,由
17、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由此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自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余年的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帝的权力更大了。六部以吏部掌职官最为重要,户、兵二部的权利稍次。不过明代的六部只是具体的办事机构。(2)建立内阁。洪武十五年(1382 年) ,朱元璋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只可备顾问。明成祖即位以后,则特召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人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学士,渐升为大学士。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宣宗常到内阁,命阁臣票拟。特别是到英宗时,小皇帝九岁即位,不能处理国事,凡章奏皆由阁臣票拟呈进,
18、以后内阁票拟遂成为制度。所谓票拟,即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代替皇帝先看,提出处理意见,墨书在一张小票(纸条)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皇帝看过之后,把小票撕了,亲自用红笔写批在章奏上,这叫作批红。内阁票拟经皇帝批红之后,就变成正式谕旨发下。不过大臣的票拟只有经皇帝朱批之后方能生效,故天下事务权力仍旧归于皇上,内阁仍只是辅政机构。(3)建立监察制度与三法司。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 年)十月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朱元璋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吏、户、礼、兵、刑
19、、工六科,各置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等官。这六科是独立的,其职在分别稽察六部事务,六部有违失,可以驳正。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官。三法司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指明代重大刑狱要由上述三部门共同完成,刑部主审理、都察院主纠察、大理寺主驳正,这是明代重要的司法审判和监察制度。刑部属六部之一,掌天下刑名、关禁之政令。大理寺是复审平反刑狱的机构,明代沿袭旧称,仍设大理寺卿一人,下设左、右二寺。刑部、都察院审理、审查过的案件均应由大理寺复查、驳正。三法司并行体现了明代司法的慎刑原则,防止司法监察权过于集中,滥用职权。(4)设置厂卫制度。洪武十五年,太祖改革禁卫军时,建立十二个亲军卫,
20、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锦衣卫” 。锦衣卫主官为卫指挥使, “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因特殊的职责,锦衣以皇室安全为由,经常四处秘密调查,庭外用刑。明前期的“厂” 指永乐十八年(1420 年) 建立的东厂。东厂全称“ 东辑事厂” ,是宦官组成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它和侍卫亲军的锦衣卫一样,只对皇帝负责,无须经司法机关批准即可随意缉拿官民。明中期,还设置过性质类似的西厂和内行厂等由宦官主持的特务机构。厂卫虽属两个不同的机构,但性质大体相同,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5)成立三司。洪武九年(1376 年) ,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
21、省),简称为布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 ,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 。三司在省里是平行的,彼此不相统属,各同中央有关部门发生联系。如布政司与六部发生联系,也与都察院有联系,按察司听命于刑部、都察院,都司听命于兵部及五府。这样,三司分权鼎力,可以防止地方权力过大,但事无统属,运转不灵。所以明中期以后,朝廷纷纷派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各差,以驾于三司之上。这些总督、巡抚并非官名,只是一种差遣。13 【正确答案】 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开始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即新技术革命。这次
22、革命在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达到高潮,到 80 年代以更大势头发展。(一)主要内容(1)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新技术革命首先是从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开始的。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1949 年 8 月,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l951 年 5 月,第一颗氢弹在美国制成, 1952 年 10 月 1 日试爆成功。随后不久,1953 年 8 月,苏联在西伯利亚试爆氢弹成功。(2)电子计算机的利用与发展。1945 年制造的美国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NIAC)和 1952 年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主持制成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标志
23、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诞生。1958 年,美国 IBM 公司制成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 100 万次以上,高于第一代 200 倍。1964 年 IBM 公司制成 360 系列计算机,首次使用集成电路,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 300 万次以上,被称为“电脑”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模仿人脑的判断与适应能力、具有可同时处理多种数据功能的神经网络第六代电子计算机,又成为电子计算机领域研究的最新方向。(3)空间技术的利用与发展。1949 年,苏联发射了 35 吨推力、645 千米射程的火箭。美国则在1953 年才发射了一颗射程 800 千米的火箭。1957 年,苏联相继发射了两颗
24、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绕地球飞行成功。 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空间技术开始了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对太阳系行星和宇宙空间的探测研究。新技术革命除了涉及以上领域外,还有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二)影响(1)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新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善了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性能,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现代
25、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也改造了传统农业。(2)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管理的现代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新技术革命还带来了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3)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社会产品的丰富,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了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变化。这在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4)社会结构的变化。新技术革命是推动二战后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带动了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导致了制造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的减少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5)教育的现代化及价值观念的变化。现代技术手段的引进同样使教育和文化艺术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