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59.50KB ,
资源ID:84716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71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及答案与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2 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试析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出现的原因。(江西师范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2 简述地理大发现时期葡萄牙人的主要活动。(北京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 )3 论述 15 一 16 世纪以来西欧在政治、宗教以及自然科学上的变化。(福建师范大学 2013 年世界史综合真题)4 简述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南京大学 2001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5 简述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其意义。(四川大学 2005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6 概述 19 世纪德意志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吉林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

2、真题)7 简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南京大学 1999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8 论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江西师范大学 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9 简析考迪罗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福建师范大学 2013 年世界史综合真题)10 简评大日本帝国宪法。(东北师范大学 1998 年世界近代史真题)11 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南京大学 2005 年世界史真题)12 概述 20 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2008 年统考真题)13 试评威尔逊和平十四点计划。(华东师范大学 2000 年世界近

3、现代史真题)14 论述美国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对德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影响。(南京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国际关系史)真题)15 概述 19011939 年间美国历届政府在国内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演变。(2007年统考真题)16 简述凯末尔主义。(华南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7 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四川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18 简述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云南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19 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苏州大学 2014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0 简述美国在二战后对欧洲国家重建的作用。(北京大学 2013

4、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 )21 试论雅尔塔体制与冷战起源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通史真题)22 论述 1955 年亚非会议的历史地位。(武汉大学 2005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23 试析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的特征和实质。(江西师范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24 评述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华东师范大学 1998 年世界当代史真题)25 比较 20 世纪 30 年代和 70 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试析两次危机的起因、特征及危机治理的理论对策和政策实践。(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通史真题)26 论述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背景、内容及其影响。(2016 年统考真题)历史学基

5、础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22 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一) 经济条件。14 世纪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一些发达的城市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物质前提。 (二)政治环境。意大利有适宜于新文化发展的政治环境。在北部和中部一些发达的城市里,如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形成了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鼓励,世俗文化比较容易发展起来。 (三)文化积淀。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人和阿

6、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知识模块】 近代初期的欧洲2 【正确答案】 (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的殖民扩张。葡萄牙人从 15 世纪起就在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设立了许多据点。16 世纪初,葡萄牙又占领了东非海岸的莫桑比克、索法拉、基尔瓦等地,并把这些据点作为从西欧到达东方这条航线上的补给站。为了控制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葡萄牙夺取了作为红海和波斯湾锁钥的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 (二)葡萄牙人在亚洲的殖民扩张。1509 年,葡萄牙人在印度西北的第乌港打败阿拉伯、土耳其和印度的联合舰队,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主地位。1510 年,攻占印度西海岸的果阿,在那里建立了印度总督府,成为葡萄牙在远东殖

7、民统治的中心。1511 年占领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接着进入苏门答腊、爪哇、摩鹿加等东印度群岛。印度洋成为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葡萄牙殖民者在 1543年到达日本,1553 年窃据中国领土澳门。 (三)葡萄牙人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在美洲新大陆,葡萄牙人于 1500 年到达巴西,巴西成为葡萄牙的领地。【知识模块】 近代初期的欧洲3 【正确答案】 (一) 这一时期在政治上是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时期。两班牙通过再征服运动、王朝联姻统一了西班牙,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英法两国则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其特征是国王个人专权,他依据“君权神授” 说,把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集于一身,

8、并且依靠官僚制度和常备军,对全国实行集权统治。 (二)宗教改革。此阶段,西欧出现了以反对罗马天主教会为形式的社会改革运动。1517 年 10 月 31 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开始。宗教改革运动期间,德国爆发了 15241525 年的农民战争。1536 年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并在日内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英王亨利八世于 1534 年通过至尊法案,与罗马教皇决裂。16 世纪后期起,天主教会展开了反宗教改革的活动。 (三)科学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是从天文学革命开始的。哥白尼的“日心说” 是天文学革命的开始,也是自然科学摆脱神学控制独立发展的标志。布鲁诺提出新的宇宙理

9、论,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星系的中心,太阳系之外还有无数个庞大的行星系。开普勒通过对天体的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伽利略进一步论证哥白尼学说的科学性,批判“地心说” 的荒谬,从根本上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推动了天文学和唯物论思想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也有很大的进展。比利时医生维萨里总结了当时解剖学的成就,按系统分别叙述了人体结构。英国心理学家哈维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特别强调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知识模块】 近代初期的欧洲4 【正确答案】 (一) 主要内容。1787 年 5 月 25 日至 9 月 17 日,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

10、一部新宪法,即 1787 年宪法。宪法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为联邦制国家。根据宪法,联邦的中央国家机关具有超出各州之上的权力。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国家最高行政首脑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 4 年。总统既拥有行政大权,又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总统及其任命的内阁不对国会负责。总统需要定期向国会提出国情报告,同时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如国会两院重新以 23 的多数票通过该法律,即可直接生效。宪法规定的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每州议会选两名代表组成,任期 6 年,每两年改选 13。众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任期两年。国会拥有税收、贷款、发行货币、规定度量衡、邮政、宣战

11、、征兵等权力。一切法律经国会通过,总统批准,即可生效。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须取得参议院的同意,终身任职。最高法院有解释一切法律和条约的权力。 (二)特征。从国家体制来讲,这部宪法体现了分权和制衡的原则。它通过三权分立的体制来增强资产阶级的统治力量,协调资产阶级和社会上的许多矛盾,并且防止少数人权力过分膨胀以及个人独裁的产生。1789 年又制定出针对宪法的 10 条修正案,规定了若干公民的自由权利,使这部首次出现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更加完整。【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5 【正确答案】 (一) 主要内容。1789 年 8 月 26 日,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全称 人权

12、和公民权宣言)。人权宣言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宣言强调天赋人权的原理,“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宣言提出,权利来自国民。权利“ 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它还宣布了法治原则,“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法律保护公民的言论、出版、信仰等自由。宣言最后强调“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 (二)意义。(1)人权宣言 是大革命中第一部以启蒙思想为基础制定的纲领性文献,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用人权和法治取而代之,并以后者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2)人权宣言

13、所宣布的人权、法治、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八九年原则”。在君主立宪派领导时期所通过的立法和施行的政策,基本上是以这些原则为指导的。“ 八九年原则 ”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6 【正确答案】 (一) 背景。统一前的德意志四分五裂。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 (二)过程。德意志统一是由普鲁士发动三次战争完成

14、的。第一次是 1864 年进行的对丹麦的战争。1864 年,普奥结成同盟,发动对丹麦的战争,丹麦很快战败议和。根据 10 月签订的维也纳和约,丹麦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割让给普奥两国。第二次是普奥战争。普鲁士于 1866 年挑起了对奥战争。据 8 月签订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宣布解散邦联;承认普鲁士有权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联邦;承认普鲁士占有荷尔施泰因和吞并在战争中协助奥地利的汉诺威、黑森、拿骚与法兰克福自由市;奥地利将威尼斯归还意大利。普奥战争是俾斯麦统一德国道路上的关键性步骤。1867 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宣告成立。第三次是普法战争。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

15、。9 月双方在色当会战,法军大败,被迫投降。1870 年 11 月,代表北德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邦政府之间缔结了联合的条约,南德四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 。1871 年 1 月 18 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 (三)影响。德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跨人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 ”的王朝战争完成的,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君主制度、官僚警察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

16、,容克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原封不动地被保存下来,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7 【正确答案】 (一)1688 年“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君主立宪政体。宪政体制保证了国内的长期稳定和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18 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了国会圈地时期。英国的农业革命正是通过这次圈地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农业技术革新完成的。这次圈地的直接动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巨大需求。英国的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它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原料,造就了一支自由劳动力大军和

17、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也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二)对殖民地的掠夺和血腥的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手段。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英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最终确立了海上和殖民地霸权。世界贸易的扩大和转型成为技术革命的直接刺激因素。英国发达的手工工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实现准备了技术条件。到 18 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的简单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1662 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国内外市场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对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改造。从 18 世纪 60年代起出现了一个技术改造的

18、热潮,英国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8 【正确答案】 (一) 政治发展的趋向。19 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上出现了新的趋向:行政权力膨胀或加强;国家机器强化;政府结构更加完善;政治民主扩大;两党政治正式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从欧美向亚洲扩散。 (二)社会领域的调整。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做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调整的同时,在社会领域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这期间在社会领域内实行的各种调整,主要采取了社会立法的形式,这意味着国家从过去的自由放任政策过渡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社会调整也涉及教育。这个日寸期,几乎所有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都特别

19、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而这正是这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成功的关键。 (三)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影响最大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以及以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时代的变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学说、价值观念及道德准则。【知识模块】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9 【正确答案】 (一) 形成原因。考迪罗制度的形成是极为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诸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1)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大庄园制的存在和发展是产生考迪罗的终极原因。(2)随着西班牙殖民统治被推翻,拉美西班牙语国家迅即出现了政治真空,在缺

20、乏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以武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此外,拉美长期以来有着军人干政、军人参政的历史传统。(3)独立战争的影响、阶级力量的相对平衡、拉美国家的不发达状态、群众没有民主意识以及反动的天主教会都使得考迪罗现象得以延续。 (二)影响。考迪罗制度对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考迪罗制度的存在,使拉美国家长期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一考迪罗独裁一无政府状态”的恶性循环之中。【知识模块】 近代的亚非拉10 【正确答案】 (一) 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天皇于 1889 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亦称“ 明治宪法 ”。这部宪法是以德国宪法为蓝本制定的,它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是神圣不可侵

21、犯的,天皇享有广泛的权力,包括召开和解散议会、批准法令、任免官吏、对外宣战与媾和、统帅陆海军等。国家立法权属于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帝国议会。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敕选议员” 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根据宪法,只有缴纳直接国税(地税和所得税)15 日元以上、年满 25 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在 1890 年第一次选举时,选民仅占全国人口的 124。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牛效。财政预算案由内阁提出,如果被议会否决,政府可按上一年预算行事。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 的责任。其中,陆海军大臣有权直接上奏天皇。天皇身边还设有一个枢密院,它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

22、成,名义上它是天皇的咨询机构,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宪法还规定了“臣民 ”在“法律范围内”的一些基本人权,包括言论、集会、出版、结社、信教、迁徙等自由,以及担任公职和非依法律不受逮捕、监禁、处罚等权利。 (二)评价。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它是东亚地区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并确立了立宪君主制。但是日本没有实现男子普选权,没有实行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权力重心仍握在官僚寡头和军阀手中。【知识模块】 近代的亚非拉11 【正确答案】 (一) 过程。三十年战争的起因是捷克人反抗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618 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任命天主教徒斐迪南为捷克国王,引

23、起捷克新教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抵制,冲入皇帝在布拉格的行宫,按当地惩罚叛逆的习俗,将皇帝派来的两名使节从窗户扔了出去。这一著名的“掷出窗外事件” 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最初战争仅限于德意志境内,皇帝及支持他的天主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两大集团之间作战。但是不久丹麦、尼德兰、瑞典、法国、西班牙等国相继加人战争,英国、俄国、教皇和波兰等则因支持不同的集团而纷纷介入,三十年战争遂演变为国际战争。三十年战争一般被分为四个阶段: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3 年),丹麦阶段(16251629 年) ,瑞典阶段(1630 一 1635 年) ,瑞典一法国阶段(16351648 年)。1648

24、 年,交战各方经过协商共同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而结束了三十年战争。 (二)历史意义。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和约确定了一些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对欧洲国际体系的建立和欧洲未来的政治经济秩序影响深远。(1)它开创了一个先例,即以“ 会议”解决争端。(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明确规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原则,确定了国家主权的平等。(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4)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被打破。主权是国家的属性,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的国家主权学说和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认同

25、。这就否认和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使国际关系中的世俗化倾向加强了。(5)世俗专制的封建王权体制得到了加强,其中,在法国体现得最为明显。(6)和约还确立了外交常驻代表机构的制度,为主权国家间经常性的政治经济交往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知识模块】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2 【正确答案】 (一)20 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上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1)欧洲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主导世界政治。英、俄、法、德四大国在 1876 年的殖民地领土面积为 4040 万平方千米,人口 27380 万;到 1914 年,殖民地领土面积增为 6440 万平方千米,人口增为 49450 万。到 19

26、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已称霸全球,是世界政治的中心。(2)欧洲是世界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贸易的通行货币。(3)在军事上,俄、法、德、英是世界上的头等军事大国。欧洲列强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瓜分了世界,占有了广大的殖民地,而且在许多国家划分了势力范围,操纵着它们的内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优势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1)欧洲的衰落。德国战败,俄国发生革命,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法德矛盾尖锐,欧洲传统强国被削弱。(2)美日崛起。美国和日本开始分享欧洲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3)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的力量。【知识模块】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7、13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918 年 1 月 8 日,威尔逊在国会讲演中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 ”的“十四点原则”,集中体现了美国对一战后国际秩序的设想。主要内容是:(1)战后的世界应当是一个“ 开放”的世界。(2)抵制并消除苏俄的布尔什维主义影响。(3)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受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4)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达到永久和平的全部外交结构的基础。 (二)意义。(1)十四点原则涉及有关列强瓜分世界的原则、战争与和平、建立国际组织等一系列重大的国

28、际政治问题,被认为是美国企图冲出美洲、对长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发出的公开挑战和冲击,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2)它是第一次提出关于全球性的和平计划,提出在民族自决权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欧洲民族国家的主张,在当时受到极大的关注,成为巴黎和平谈判的基础。【知识模块】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4 【正确答案】 (一) 道威斯计划。1924 年 4 月 9 日,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提出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建议书,即“道威斯计划” 。8 月,协约国伦敦国际会议正式通过了这个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对德国赔款总数和支付年限未加确定,只规定该计划生效的第一年度德国应支付 lO 亿

29、金马克赔款,以后逐年增加,从第五年度起每年支付 25 亿金马克赔款。(2)德国赔款的支付来源是工业企业和铁路的利润,以及关税和日用品间接税。(3)向德国提供一笔 8 亿金马克的国际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和稳定通货;货款大部分由美国提供。德国的财政经济要受到以赔偿事务总管为核心的协约国代表的监督。1924 年 9 月 1 日,“道威斯计划” 开始实行。道威斯计划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巴黎和会赋予法国在解决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主宰地位被美英所取代,这就打击了法国的欧洲霸权计划;其次,道威斯计划给美英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流人德国扫清了道路,从而为德国恢复经济大国地位和重整军备提供了条件。再

30、次,道威斯计划使德国的赔款和美国的贷款发生了密切的联系,随着美元大量涌人德国,美国不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而且在整个欧洲事务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杨格计划。 1928 年,德国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 。在美国支持下,1929 年 2 月 11 日,由美、英、法、德、比、意、日等国专家组成的、以美国财政专家杨格为主席的“ 审议道威斯计划 ”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 6 月,该委员会制订出新的赔款方案,即“杨格计划” 。此计划于 1930 年 1 月在海牙国际会议上得到有关政府批准。计划确定德国赔款总额为 11395 亿金马克,限 59 年内付清。前 37 年,每年付款 198

31、8 亿金马克;后 22 年,每年付款数不等,平均 1 5 亿多金马克。计划取消对德国财政经济上的国际监督,由美、英、法、意、比五国合设一个国际结算银行,负责处理赔款方面的事宜。杨格计划进一步放松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有利于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发展。【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5 【正确答案】 进入 20 世纪以后,美国政府对内经济职能发生了从局部干预到恢复自由放任再到全面干预的过程。 (一)20 世纪初,美国垄断资本势力迅速膨胀,已发展成为由极少数资本家统治的托拉斯国家。西奥多.罗斯福、塔夫脱和威尔逊在位期间,通过法律等手段,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反对托拉斯的不法行为。 (二)哈定上台后

32、实行 “恢复政策”,即恢复战前垄断资本家的自由经营,实行共和党传统的保护政策,国家放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柯立芝和胡佛时期采取的仍然是自由放任和“ 无为而治”的政策,也主张垄断企业自由经营。 (三)1 932 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上任后,提出“ 新政”的主张,在经济危机中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国会立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6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931 年土耳其人民共和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中,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六项原则,后来还写进 1937 年宪法,从而成为土耳其民族国家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

33、这六项原则是:(1)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它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2)民族主义,它体现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的原则:(3)平民主义,它体现公民主权,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4)国家主义,它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5)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它体现反对伊斯兰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6)改革主义,它体现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二)意义。凯末尔主义成为土耳其民族解

34、放运动与世俗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土耳其现代化的进程。【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7 【正确答案】 (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 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政治上,德国、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凡

35、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 (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929 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的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

36、地形成。【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18 【正确答案】 1943 年 11 月 22 日至 26 日,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三国首脑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开罗宣言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 1943 年 12 月 1 日发表。主要内容是:(1)日本归还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2)在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3)战后“使朝鲜自由独立”。(4)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主要国际文件,明

37、确承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神圣权利,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19 【正确答案】 (一) 国际联盟。(1) 宗旨。国联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为此盟约提出了会员国为实现这一宗旨而应尽的主要义务与职责。第一,裁减军备。第二,会员国有相互尊重并保持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第三,凡是各国之间订立的与国联盟约不符合的条约均应废止。第四,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 制度,把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交给国联,由国联把它们委托给英、法、比、日等主要战胜国进行统治。(2)主要机构。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国全体代

38、表大会、行政院和常设秘书处。代表大会每年 9 月在日内瓦召开常会一次,必要时可召开特别会议。每个会员国所派代表不得超过三人,但只有一票表决权。行政院由美、英、法、意、日五个常任理事国和经大会选出的四个非常任理事国(后来增加到 9 个)组成,每年至少开会一次,后改为每年开会四次。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除程序问题或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必须全体一致通过。常设秘书处由行政院指定的一位秘书长领导,负责准备大会和行政院的文件、报告和新闻发布工作。除了这三个主要机构外,国联还设立了国际常设法院、国际劳工组织、常设委任统治委员会等六个常设机构和专门委员会以及许多辅助机构。 (二)联合国。(1)宗旨。根据联合国宪章

39、,其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2)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 6 个:第一,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主要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 23 多数通过。每年举行一届常会,于 9 月份第三个星期二开幕,持续到 12 月中旬,如半数以上会员国或安理会提出请求,可举行特别会议或紧急特别会议。第二,安理会。是对维护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由享有否决权

40、的 5 个常任理事国和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第三,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大会权力下,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源、人权、妇女地位、人口、社会福利、科学技术、防止犯罪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第四,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对 11 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第五,国际法院。设于海牙,由 15 名“独立法官” 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第六,秘书处。任务是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计划和政策。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脑,由安理会推荐,大会委派,任期 5 年,可以连任。【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

41、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0 【正确答案】 战后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社会秩序日趋动荡,为了稳住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政治上进一步控制西欧,并由此对苏进行“遏制” ,同时也为了摆脱美国统治集团已预感到的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1947 年 6 月 5 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也即“马歇尔计划”。1948 年 4 月 2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 年对外援助法,使“马歇尔计划法律化。4 月 7 日,经杜鲁门签署,“马歇尔计划” 正式实施。 “马歇尔计划”从 1948 年 4 月开始执行,到 1952 年 6 月宣布结束,美国共拨款 1315 亿美元,其中 9

42、0为赠与、10为贷款。“ 马歇尔计划 ”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解救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在“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 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 ”。掌管美援的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合作署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一些贸易限额,并成立了西欧支付同盟,以促进西欧贸易和支付自由化。这些都有利于西欧经济的一体化。【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1 【正确答案】 雅尔塔体制与冷战起源的关系,我国史学界存在两种看法。(一)冷战是雅尔

43、塔体制的必然产物。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体制与冷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雅尔塔体制是冷战的基础;区别在于,雅尔塔体制在欧洲是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对东欧各国给予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亚洲由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在中国、朝鲜、越南划分新的势力范围。而冷战,在欧洲是西方要夺回东欧,实现西方的欧洲统一,在亚洲则是争夺扩大各自的势力范围。其结果是,在欧洲导致德国的分裂及社会主义在东欧各国的出现,在亚洲则导致蒙古脱离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朝鲜和越南的分裂。 (二)雅尔塔体制不一定必然导致冷战,反对雅尔塔协定“是引起美苏冷战的根源“的提法。此派观点承认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划分势力范围和建立联合国

44、,但他们强调,丘吉尔、罗斯福都不甘心战前属于西方的势力范围东欧落入苏联的手中,并力图阻止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进程。而美国则企图凭借其经济实力,以对苏联紧急援助为代价,谋求苏联让步。因此,导致冷战的根源不在于雅尔塔体制,而在于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对苏政策的重大转变。【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2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955 年 4 月 1824 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有 29个国家、340 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作了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长篇开幕词。会议议程共有五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会议通过了关于促

45、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其中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这是会议取得的一项最重大的成就。这个宣言连同其他有关经济、文化合作及人权、民族自决权等共七项决议,构成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并经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二)意义。亚非会议的意义在于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的国际意义还在于它开始了或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交往或相互了解,找到了消除隔阂、增强团结的共同基础。会议及其决议创造了一种“ 万隆精神 ”,这就是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加强亚非国家团结战斗的精神。【知识模块】 第

46、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3 【正确答案】 (一) 特征。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生产水平集中即横向扩大,主要是同一部门内的集中,其结果是部门内出现大规模垄断企业。二是垂直集中亦称纵向扩大,是指相互联系的产业部门之间进行的联合或兼并,这是战后最具代表性的集中形式。三是混合集中即垄断组织的多样化发展。这是战后垄断资本发展过程中,针对集中的局限采用的新形式,它使垄断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范围内。四是跨国集中即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它标志着战后垄断资本发展的高峰。 (二)实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的本质是国家与垄断资本在经济领域内的结合,国家占有并支配垄断资本的核心部分,在社会再生

47、产过程中发挥国家干预和调节功能,并通过福利政策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实现社会利润的再分配,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新的资本形态下继续发展。【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4 【正确答案】 (一) 欧共体成立的历史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自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一直居于世界中心地位的西欧实力被严重削弱,美苏崛起并形成了两极“冷战” 对峙局面。为了抗衡美国和苏联势力的袭扰,西欧有联合起来的必要。(2)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发达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的呼声日趋强烈。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远远落后于美苏,只有联合成为一个地区性组织,才能有效

48、地在世界市场进行竞争,并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发挥作用。(3)战后,随着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加强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资本和生产国际化也越来越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西欧国家要求打破国家经济壁垒,加强经济联合。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日益直接地干预、组织经济生活,使各国政府出面组织超国家经济集团,实行国际经济调节和干预成为可能。 (二)欧共体的建立。(1)舒曼计划与欧洲煤钢联营。1950 年 5 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又称“欧洲煤钢联营 ”)的计划(即“舒曼计划”) 。1951 年 4 月 18 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

49、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协定。1952 年 7 月 25 日,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法德和解,为实现西欧联合奠定了基础。(2)罗马条约。1957 年 3 月 25 日,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创建共同的经济区,在各经济部门间逐步实现共同政策,为合理利用先进技术制定地区性竞争规则;内容涉及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运输和贸易政策及商品、劳务、资金的自由流通等政策。1958 年 1 月 1 日,罗马条约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同时成立。这样,在西欧就有三个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并存。(3)布鲁塞尔条约。1965 年 4 月 8 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组织的主要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 年 7 月 1 日,三个组织的主要机构正式合并,欧共体正式成立。欧共体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三)欧共体的扩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