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79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罗摩衍那2 奥维德3 北方战争4 工具理性5 可持续发展6 法国革命随想录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7 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8 简析英国宪章运动衰落的主客观因素。9 简评雅尔塔会议。三、论述题10 试析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11 试析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的影响。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79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古印度著名梵文史诗。该诗原是民间
2、口头创作,屡经增润,最后由蚁蛭编写定本。约形成于公元前 4 世纪或公元前 3 世纪,迄公元 2 世纪末具有现在流传的形式。全诗分 7 篇,主要内容讲述阿瑜陀国十车王的长子罗摩远征楞伽岛的恶魔十首王罗波那的故事。一般认为史诗反映了雅利安人向南印度扩张的过程。它与摩诃婆罗多同被视为世界文学的名著。2 【正确答案】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擅长写作爱情诗,代表作是变形记,这是六音步的叙事诗,汇编了古希腊罗马神话和英雄传说。全诗共分 15 章,收集了从开天辟地起至恺撒时止的 200 多个故事。他广泛搜罗素材,用美丽的诗句,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美丽的神话故事。其中许多故事借用希腊的神话传说,经过作者独出心裁
3、的加工,巧妙地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变形记有“神话词典” 之称,成为后世文学家写神话故事的重要依据。3 【正确答案】 17001721 年俄国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同瑞典进行的战争。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发动了同瑞典之间的长达 21 年的“北方战争” ,结果瑞典被击败。1721 年,俄国与瑞典签订尼斯塔得和约,从中得到了芬兰湾和里加湾沿岸的大片土地,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同年,俄国参政院给予彼得一世以“全俄罗斯皇帝 ”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4 【正确答案】 20 世纪 40 年代初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概念。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时
4、提出此概念,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合理化,是理性的物化,并进一步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科学技术越发展,自然界日益被征服,理性就越来越成了工具性的客体,人也就越来越失去主动性。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理性物化为科学技术,直接组织和操纵工业生产、行政管理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已取代经济基础而成了控制人的新形式。5 【正确答案】 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1981年,美国学者布朗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阐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5、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并且倡导诸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反对人类凭借着技术和资金投人,以无度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和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人们所崇尚的发展权。6 【正确答案】 英国政治思想家伯克的著作。1790 年出版的法国革命随想录是伯克最著名的著作。这部著作反对法国大革命,论述了法国大革命的实际进程和革命领导者的策略,着重分析了大革命中的“人权” 思想。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7 【正确答案】 (一) 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被称为农业革命。
6、原始农业的发生地有三个中心,即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亚洲西部是最早的农业发源地,年代可推至公元前8000 年,这里的人们栽培了大麦、小麦、豌豆等农作物。东亚地区的早期农业文明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和泰国等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约 7000 年前就已种植水稻,黄河中上游地区居民在大约 6000 年前就开始培植粟;泰国则在公元前 7000 年时开始种植豆类、葫芦、黄瓜等作物。中南美洲的秘鲁等地也在公元前5000 年左右最早培植了玉米、马铃薯、南瓜等作物。(二)历史影响(1)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的基础
7、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人类从事农耕以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地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8 【正确答案
8、】 (一) 主观因素 宪章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所要求的政治、经济变革,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去加以实现,而工人阶级本身也没有达到足以担当实现这些任务的水平。它缺乏组织性,没有统一的政党,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二)客观因素(1)宪章运动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它的目标是要通过实行普选制以和平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像这样的形式和性质的运动,只有在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才可能发展。在 1 9 世纪 30 年代初到 50 年代,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但是自从 1848 年以后,英国社会历史已开始发生变化,在以后的 20 年中,英国的经济走向高涨,减少了失业,工人生活得到改善。(2)19
9、 世纪中叶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了“ 世界工厂” ,产品行销全球,在国际市场上首屈一指。这样,英国的资产阶级就可以将从殖民地剥削来的超额利润,分一部分改善熟练工人的生活。同时,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吸引了英国人大批向这些地区移民。其中有很多是工人或小生产者,这样就缓解了国内的紧张局势和矛盾。9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 945 年 2 月 411 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木岛的雅尔塔举行了战时第二次会议。会议发表了雅尔塔会议公报,签订了雅尔塔会议议定书和雅尔塔协定以及有关附录等文件。主要内容是:(1)关于德国。决定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分区
10、占领,并在柏林设立管制委员会。德国必须赔偿盟国的损失,并实行非军国主义化。(2)关于波兰的疆界和政府的组成。最后达成原则协定: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 I临时政府(即受苏联支持的卢布林政府),应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改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的民主力量。关于波兰疆界,东部依照寇松线,而在西部和北部波兰应得到领土补偿,西疆的最后定界应待和会解决。(3)关于联合国。经过争论,解决了两个难题。一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应成为创始会员国。二是提交安理会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质性问题,美、苏、英、中、法五大国有否决权;另一类是程序问题,如果常任理事国为争端当事国,则该国不得参加投票。会议还决定,1945 年 4 月 25
11、 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4)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后达成秘密协定,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是:外蒙古的现状应予维持;由日本在 1 904 年日俄战争中从沙俄手中夺取的“ 权益 ”须予恢复,包括归还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大连商港国际化、恢复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二)影响雅尔塔会议是战时苏、美、英三大国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所确定的打败德国、肃清德国法西斯主义、对日作战、规划战后世界和平以及三大国合作等项基本原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会议及其协议还贯穿了苏、美、英三大国主宰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强权政
12、治原则。三、论述题10 【正确答案】 (一) 背景 (1)对黄金的追求和原有商路不通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上的动因。(2)传播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是推动西欧人海外发展的精神动力。(3)专制政府的支持。统一政权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远洋航行的财力和物力来源。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二)影响(1)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它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商业往来扩大了,并开始与美洲有了商业联系。亚、,非、美洲的众多商品,开始或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欧洲的商路和
13、商业中心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城市趋于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日益繁荣。(2)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 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货币的贬值和物价上涨对西欧国家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地位产生了不同影响,加剧了阶级分化的过程,有力地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西欧国家从此超越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3)开辟新航路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葡萄牙和西班牙是
14、殖民掠夺的总先锋。而后起的荷兰、英国和法国等,利用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挤掉西班牙和葡萄牙,继续在亚、非、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1 【正确答案】 (1)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一系列新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生产要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改善了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性能,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单位资本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也改造了传统农业。通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现
15、代科技手段,食品品质得到优化,单位产量大大提高。(2)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管理的现代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新技术革命还带来了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3)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社会产品的丰富,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了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变化。这在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4)社会结构的变化。新技术革命是推动二战后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带动了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导致制造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的减少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5)教育的现代化及价值观念的变化。现代技术手段的引进同样使教育和文化艺术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