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81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拉美西斯二世2 星室法庭3 摩西十诫4 苏非主义5 旭烈兀6 模范议会7 维也纳会议8 俾斯麦9 南北战争10 柯立芝繁荣11 集体农庄12 朝鲜三一起义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3 中世纪战争史上有过两次君士坦丁堡陷落,分别简述其发生的时间、征战的双方、导致的历史变动。14 概述第二帝国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的特点。15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战场战略性转折的时间及其代表性战役。三、论述题16 试述明代怎样在政治制度上加强集权统治。17 试论第三次技术革
2、命。历史学基础模拟试卷 81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古埃及新王国第 19 王朝法老(约公元前 1304 一前 1237 年在位)。拉美西斯二世以军事勇猛和大兴土木而著称。登基后第五年曾在奥伦特河畔的卡迭什与赫梯人战争。公元前 1283 年双方缔订和约,大体以伊留西鲁斯谷划定边界。在东北三角洲重建坦尼斯做国都,更名为“比一拉美西” ,意为“拉美西斯之居”。还下令在底比斯建造了巨大的阿布辛比勒石庙。2 【正确答案】 英国中世纪晚期的高级法庭,因设在威斯敏斯特宫的星室而得名。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镇压贵族的不法行为,都铎王朝创立者亨利
3、七世启用星室法庭作为听取臣民申诉、监察官吏及审判“叛乱” 贵族的权力机构。亨利八世时期星室法庭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司法机构;到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时期,成为国家的最高司法机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长期国会于 1641 年 7 月通过法案予以取缔。3 【正确答案】 以色列士师时代颁布的重要律法。据旧约.出埃及记记载,先知摩西在西奈山上接受了耶和华授予的十条诫命,作为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的约法。包括:崇拜唯一的神上帝,而不可崇拜他神;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别人;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财物。犹太教奉为律法,
4、是古代犹太人的重要律法。4 【正确答案】 伊斯兰教中的神秘主义思想。苏非主义并非独树一帜的宗教派别,亦无统一的社会组织,只是表现为独特的信仰方式和生活方式。神学家哈桑巴士里倡导清贫宁静的生活方式,主张通过沉思和自我审慎的途径实现凡人与安拉意志之间的和谐,被后人视作苏非主义的奠基者。苏非主义的特点在于繁琐的宗教仪式,潜心寻求内心的领悟和神人合一的境界,其思想倾向实质上是对伊斯兰教中的理性主义和由此产生的形式主义的反动。苏非主义采取隐遁的消极形式,在伊斯兰世界广泛扩展,颇具影响。5 【正确答案】 伊利汗国创建者。拖雷第六子。1252 年,奉命率军西征,先后击灭木剌夷、报达、阿拔斯王朝。1259 年
5、,分兵三路,侵入叙利亚。1260 年,得知蒙哥卒于四川军中,遂退回波斯。忽必烈即大汗位后,他派出使者表示拥护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命其领有阿母河以西地区,作为他的领地。旭烈兀以蔑剌哈为都,称伊利汗国。设宰相掌管全国政务,任各省长官。1262 年,钦察汗国别儿哥为争夺旭烈兀控制下的阿塞拜疆地区,双方在太和岭发生激战。两年多以后,别儿哥虽退回,但两汗国经常发生领土争端。以后旭烈兀又以桃里寺为都城,称伊利汗。6 【正确答案】 1295 年英国封建贵族召开的代议机构。1295 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争经费召集议会。出席议会的除大贵族、教士外,另有骑士代表和市民代表参加。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
6、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模范议会创立了英国国会的雏形,是英国国会的真正开端。7 【正确答案】 18141815 年反法同盟各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最后决定: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统治新秩序。8 【正确答案】 德意志帝国宰相。1847 年任普鲁士联合邦议会
7、议员,以极力维护容克阶级的利益而闻名。1848 年德国革命时期反对革命。1859 年任普驻俄公使,1861 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 年 9 月因宪法纠纷出任普鲁士首相,主张“铁血政策” ,以武力和强权统一德意志。先后赢得 1864 年普丹战争、1866 年普奥战争和 18701871 年普法战争,最终统一德国。9 【正确答案】 186l 一 1865 年美国内战。北部资本主义经济与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的矛盾,是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南北矛盾的焦点。1860 年 11 月,主张限制和逐步取消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1861 年初,美国南部 11 个州的奴隶主发动叛
8、乱,另选总统,在里士满建立政府。4 月,南部军队挑起内战,史称南北战争。内战初期,北方失利。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这两个法令,激发了黑人的积极性,扭转了败局。1865 年 4 月,南部联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投降,战争以北方胜利而结束。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使美国经济在 19 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 【正确答案】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迅速发展和高涨的繁荣局面。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此时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刚经历一战,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
9、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股票投机成风,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使这种繁荣孕育着新的危机。11 【正确答案】 苏联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之一。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曾出现三种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共耕社、农业劳动组合和农业公社。其中农业劳动组合是集体农庄建设的基本形式,通常所说的集体农庄即指农业劳动组合。它的土地归国家所有,永远归集体使用;其他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也归集体所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和宅旁园地。十月革命后不久,实行战时共产主义,集体农庄运动处于试验阶段。1930 年,联共
10、(布)中央确定农业劳动组合是集体农庄运动的基本形式。12 【正确答案】 朝鲜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1919 年 1月 22 日,被日本废黜的朝鲜国王李熙暴亡,传言被日本当局毒死,成为运动的导火线。3 月 1 日,朝鲜的民族主义者孙秉熙等准备在国葬李熙之日召集示威集会,宣读独立宣言书,结果被捕。此事引发数万民众在塔洞公园集会,会后汉城约30 万人举行示威游行,并与前来镇压的日本军警展开对抗,此后运动向全国蔓延。运动最后被日本军警镇压下去。此后,朝鲜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的阶段。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3 【正确答案】 中世纪战争史上有过两次
11、君士坦丁堡陷落,分别发生在 1204 年和 1453 年。(1)1 204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第四次东征时(12021 204 年),十字军在威尼斯商人的唆使下不去进攻伊斯兰教徒,而是改变进军路线去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征服拜占庭的大部领土,建立“拉丁帝国” (1 2041 261 年)。这充分暴露了为讨伐异教徒而组织的东征具有侵略和掠夺的性质(2)1 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1451 年,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后,采取的第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夺取君士坦丁堡。1453 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东正教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从此成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改
12、名为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表明在伊斯兰教强大的进攻面前基督教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而且意味着欧洲经济发展遭遇重大挫折,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被封锁。14 【正确答案】 (1)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以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是这一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这种状况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法国,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直到 19 世纪末仍在法国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工业多以手工劳动为主,适合采用分散型的小企业形式,不宜集中,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造成企业经营分散,阻碍了新机器、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2)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
13、。法国的大多数农民在 18 世纪末的大革命中,都获得了一小块土地,以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小农阶级。由于十分猖獗的高利贷资本作祟,法国小农的分化极为缓慢。小农经济把大批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并且造成农业生产落后和农民的贫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3)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早在封建统治时代,法国的高利贷就比较发达。革命后,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高利贷资本又获得进一步发展,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19 世纪中叶成立的几家大银行,主要是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业。1869 年,巴黎的交易所拥有 307 种有价证
14、券,总数达 330 亿法郎,几乎超过当时法国工业总产值的两倍。发达的高利贷资本吸引了大量社会流动资金,从而减少了工业企业的投资。15 【正确答案】 (1)苏德战场。1 942 年 7 月至 1 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此次战役严重削弱了德军力量,迫使其在主要方向上转入战略防御。同时,德国的国际地位开始动摇,其仆从国开始对希特勒丧失信心。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北非战场。 1 942 年 10 月 23 日,英军向德军发动了进攻,拉开了阿拉曼战役的序幕。在英军强大的攻势下,德军向西节节败退,于 l 943 年 2 月退至突尼
15、斯边境固守。1 943 年 5 月 7 日,盟军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5 月 1 3 日,无路可退的德意军队全部投降,北非战事至此结束。突尼斯之战的胜利和阿拉曼战役一起,彻底扭转了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的形势。这是反法西斯阵营继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转折之一。(3)太平洋战场。 1 942 年 6 月 4 日至 5 日,日、美两国舰队在中途岛海面展开了一次海空大战。日军损失 4 艘航空母舰、1 艘巡洋舰、322 架飞机。美方损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 1 艘、飞机 147 架。开战以来,日本赖以取胜的航空母舰以及训练有素的舰载机飞行员,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惨重。
16、日本从此丧失了中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三、论述题16 【正确答案】 (1)废中书省,权分六部。明初,朱元璋认为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 年),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揽政,且欲谋反,朱元璋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并且规定以后子孙不准设丞相。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后,即提高六部的地位,委大政于六部,由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由此六部尚书之上更无首长,六部各不相属,六部尚书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自秦、汉以来实行了一千余年的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帝的权力更大了。六部以吏部掌职官最为重要,户、兵二部的权利稍次。不过明代的六部只是具体的办事机构。(
17、2)建立内阁。洪武十五年(1 382 年) ,朱元璋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只可备顾问。明成祖即位以后,则特召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人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学士,渐升为大学士。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宣宗常到内阁,命阁臣票拟。特别是到英宗时,小皇帝九岁即位,不能处理国事,凡章奏皆由阁臣票拟呈进,以后内阁票拟遂成为制度。所谓票拟,即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代替皇帝先看,提出处理意见,墨书在一张小票(纸条)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皇帝看过之后,把小票撕了,亲自用红笔写批在章奏上,这叫作批红。内阁票拟经皇帝批红之后,就变成正式
18、谕旨发下。不过大臣的票拟只有经皇帝朱批之后方能生效,故天下事务权力仍旧归于皇上,内阁仍只是辅政机构。(3)建立监察制度与三法司。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 年)十月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给事中制度是独立于都察院之外的另一套监察体系。朱元璋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置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等官。这六科是独立的,其职在分别稽察六部事务,六部有违失,可以驳正。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官。三法司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指明代重大刑狱要由上述三部门共同完成,刑部主审理、都察院主
19、纠察、大理寺主驳正,这是明代重要的司法审判和监察制度。刑部属六部之一,掌天下刑名、关禁之政令。大理寺是复审平反刑狱的机构,明代沿袭旧称,仍设大理寺卿一人,下设左、右二寺。刑部、都察院审理、审查过的案件均应由大理寺复查、驳正。三法司并行体现了明代司法的慎刑原则,防止司法监察权过于集中,滥用职权。(4)设置厂卫制度。洪武十五年,太祖改革禁卫军时,建立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锦衣卫” 。锦衣卫主官为卫指挥使,“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因特殊的职责,锦衣以皇室安全为由,经常四处秘密调查,庭外用刑。明前期的“厂”指永乐十八年(1 4 2 0 年) 建立的东厂。东厂全称“ 东辑事厂” ,是宦官
20、组成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它和侍卫亲军的锦衣卫一样,只对皇帝负责,无须经司法机关批准即可随意缉拿官民。明中期,还设置过性质类似的西厂和内行厂等由宦官主持的特务机构。厂卫虽属两个不同的机构,但性质大体相同,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5)成立三司。洪武九年(1376 年) ,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简称为布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 ,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 。三司在省里是平行的,彼此不相统属,各同中央有关部门发生联系。如布政司与六部发生联系,也与都察院有联系,按
21、察司听命于刑部、都察院,都司听命于兵部及五府。这样,三司分权鼎力,可以防止地方权力过大,但事无统属,运转不灵。所以明中期以后,朝廷纷纷派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各差,以驾于三司之上。这些总督、巡抚并非官名,只是一种差遣。17 【正确答案】 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开始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即新技术革命。这次革命在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初期达到高潮,到 80 年代以更大势头发展。(一)主要内容(1)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新技术革命首先是从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开始的。1945 年 7 月 16 日,美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194
22、9 年 8 月,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1 年 5 月,第一颗氢弹在美国制成,1952 年 10 月 1 日试爆成功。随后不久,1953 年 8 月,苏联在西伯利亚试爆氢弹成功。(2)电子计算机的利用与发展。1945 年制造的美国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NIAC)和 1952 年由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主持制成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标志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的诞生。1958 年,美国 IBM 公司制成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在 100 万次以上,高于第一代 200 倍。1964 年 IBM 公司制成 360 系列计算机,首次使用集成电路,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 3
23、00 万次以上,被称为“电脑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模仿人脑的判断与适应能力、具有可同时处理多种数据功能的神经网络第六代电子计算机,又成为电子计算机领域研究的最新方向。(3)空间技术的利用与发展。1949 年,苏联发射了 35 吨推力、645 千米射程的火箭。美国则在 1953 年才发射了一颗射程 800 千米的火箭。1957 年,苏联相继发射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 东方一号”绕地球飞行成功。1969 年 7 月 21 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空间技术开
24、始了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对太阳系行星和宇宙空间的探测研究。新技术革命除了涉及以上领域外,还有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工程的诞生和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二)影响(1)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新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善了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性能,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也改造了传统农业。(2)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管理的现代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新技术革命还带来了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3)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社会产品的丰富,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了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变化。这在衣食住行以及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4)社会结构的变化。新技术革命是推动二战后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带动了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导致了制造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的减少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5)教育的现代化及价值观念的变化。现代技术手段的引进同样使教育和文化艺术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