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52.50KB ,
资源ID:84733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73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杜鲁门总统执政时期,针对美国国内问题提出的计划是( )。(A)新联邦主义(B)新边疆政策(C)伟大社会计划(D)公平施政纲领2 美国的超越遏制战略是哪个政府提出的?( )(A)卡特政府(B)里根政府(C)布什政府(D)尼克松政府3 在欧盟发展历史上,促使欧盟正式成立的文件是 ( )。(A)巴黎条约(B) 罗马条约(C) 布鲁塞尔条约(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4 英国为了对抗法国主导的欧共体的发展,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

2、的对策是( )。(A)建立大自由贸易区(B)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C)三环外交(D)英、美特殊关系5 最后完成德国统一的政治家的是( )。(A)阿登纳(B)基辛格(C)勃兰特(D)科尔6 “二战”之后,推动法国外交走向独立自主的总统是( )。(A)戴高乐(B)蓬比杜(C)希拉克(D)密特朗7 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中有一个国家却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并显示出良好效果,这个国家是( ) 。(A)联邦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8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形成以美、苏 “冷战”为特征的

3、两极格局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A)(B) (C) (D)9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C)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D)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10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 )。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加强国际经济联系(A)(B) (C) (D)11 欧洲共同体成立时包含的西欧六个成员国是( )。(A)英、法、德、意、荷、比(B)英、法、德、意、比、卢(C)英、法、德、荷、比、卢(D)法、德、意、荷、比、卢12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B)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C)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D)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13 1973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反映出( )。国际金融领域内美元地位衰落美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的世界经济地位严重动摇(A)(B) (C) (D)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不结盟运动15 苏伊士运河事件16 第三次中东战争17 马歇尔计划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巴尔干半

5、岛和东地中海地区,历来被英国视为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大战结束前后,美国利用种种借口,千方百计渗入这个连接欧亚两大洲的重要战略地区1947 年 2 月 21 日,英国向美国国务院发出了结柬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照会,声称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使英国在 3 月 31 日以后无法继续向希腊、土耳其两国提供援助。英国强调希、土面临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 ,根本无力维护“民主制度”,由于希、土在军事和战略上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决不能眼看它们落入苏联控制之下。材料二: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了一篇咨文,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 ”的威胁。他说: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6、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他要求国会向它们提供援助,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材料三: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 。杜鲁门自己就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他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1947 年 5 月 22 日,援助希、土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问题:18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其运用。19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杜鲁门主义。四、论述题20 简述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21 简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22 第三世界所共有的特征及崛起的标志是什么?23

7、 简述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24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 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5 简述朝鲜战争的起因、概况与影响。26 根据越南战争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冷战” 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的目标和动机。27 分析“二战 ”后印度民族运动的特点和印巴分治的原因。28 第三世界的兴起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29 论述“二战 ”后“冷战”的起源。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公平施政纲

8、领是 1949 年 1 月 5 日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战后第一个关于内政问题的综合性咨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方案。【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老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为欧洲联盟实现统一货币规定了时间表,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使欧盟在国际格局中成为强大的一级。【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亦称“七国集团”或“小自由贸易区”。是由英国发起、联合其他几

9、个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合组织。1960 年 1 月 4 日,英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和葡萄牙七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亦称斯德哥尔摩公约)。该公约经各成员国议会批准后于同年 5 月 3 日生效,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在德国统一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的措施,获得了美、苏两大阵营对两德合并的支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内容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10、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并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二战”后,英、法加强国家对企业的控制,德国则放松国家对企业的控制,依靠市场调节,政府从宏观上刺激经济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形成,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战后欧美国家普遍采用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

11、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经济水平获得了飞速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50 年 6 月 20 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在巴黎开始谈判。六国达成协议,于 1951 年 4 月 18 日签订了为期 50 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美元的地位衰落,推动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

12、-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正确答案】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 时期的 1961年 9 月。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 23 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 55的人口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不结盟” 一词最早可追溯到 1954 年印尼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 1955 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 29 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 ,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

13、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目标。【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第三世界的兴起,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苏伊士运河事件是指 1956 年 7 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回。英、法帝国主义为了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伙同以色列于同年 10 月底发动对埃及的侵略战争。埃及人民奋勇抗战,得到全世界人民和各国舆论的坚决有力的支持,终于在 11 月 6 日,英、法和以色列同意停火,随后相继撤军。【试题解析】 苏伊士运河事件中,埃及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斗争的光辉胜利。【知识模块】 世界近

14、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是 1967 年 6 月 5 日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侵略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战争。6 天之内,以军连败埃、叙、约三国军队,占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等共65 万平方千米土地。使数十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6 月 7 日、8 日,联合国安理会两次通过“ 立即实现停火 ”的决议案。战争中丧失了大片国土、大量军事装备和人员的埃、叙、约三国被迫接受。以色列则一面假意赞成停火,一面加紧进攻,于10 日占领戈兰高地后,方接受停火。【试题解析】 阿以冲突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成为制约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知识模块】 世

15、界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 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从大背景上讲是“杜鲁门主义” 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于 1947 年 7 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 4 个财政年度之久。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 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受其影响之故。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题解析】 马歇尔计划对

16、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杜鲁门主义以意识形态的辞藻来掩盖其全球扩张的真实企图。以反苏反共为名,镇压希腊、土耳其两国革命运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杜鲁门主义远不只是援助希腊、土耳其的一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 的宣言书。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经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开始了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试题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美国

17、的“冷战”政策作为切入点,考查杜鲁门主义出笼的原因、目的、表现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四、论述题20 【正确答案】 (1)作为杜鲁门主义的主要支柱,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实现了美国在战后初期控制西欧、发动对苏“冷战” 的战略目标。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帮助西欧稳定了经济形势和政局,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革命,同时也确立了美国在西欧的领导地位,使西欧地区被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成为对抗苏联的“冷战” 堡垒。(2)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地区在战争的废墟上较快地恢复过来,有效地克服了战后初期严重的经济困难。至 1950 年,西欧各国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在此基础上,西欧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8、(3)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协作,促进了西欧的联合。在接受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西欧成立了经济合作委员会,随后,西欧 6 国于 1951 年 4 月签署欧洲煤钢联营条约,迈出了走向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4)马歇尔计划也促进了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由于该计划把信贷援助转化为商品输出,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保持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试题解析】 从长期作用看,西欧的复兴与联合最终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独立自主倾向,削弱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改变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实力对比关系,这是与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初衷相背离的后果。【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1)

19、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缓和方面:1955 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两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 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紧张方面:1961 年苏联修筑“柏林墙” ,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

20、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2)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 缓和 ”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 年后推行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 年从越南撤军,1979 年同中国建交。(3)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 年,里

21、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 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试题解析】 美、苏争霸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动荡,美、苏在不同阶段根据实力消长,提出了不同的政策。【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1)第三世界所共有的特征:从历史上看

22、:有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受到奴役,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本国的独立解放进行了长期斗争。从面临的任务看:第三世界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之后,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政权的历史任务。从经济上看:第三世界大多数国家仍是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困苦,负担沉重,在经济发展中缺乏资金和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外交上看:都执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主张推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

23、国集团。【试题解析】 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当今世界舞台的重要事件,影响了国家关系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两极格局的总体框架下,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与抗衡。随着日本和欧共体经济的崛起,它们加强了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并要求在政治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表现为法国的戴高乐主义、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欧共体要求建立自己的安全和防务体系、日本的多边独立外交。同时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出现尼克松主义的战略收缩,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

24、立的局面。(2)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中国成为国际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进行经济改革,成为东欧国家的共同愿望,东欧的改革削弱了苏联的影响力;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出现了苏东剧变,直接导致了两极世界格局的结束。(3)第三世界的崛起。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不断高涨,新兴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并走向联合。召开亚非会议,开展不结盟运动,组成七十七国集团,这些都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它们展开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在一定程

25、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试题解析】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1)区别:雅尔塔体系是指根据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等会议上所确立的处理战后问题的原则而形成的战后世界秩序,其范围是整个世界,包括两大阵营和第三世界。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对抗的形式包括“ 冷战” 和“热战”。“冷战”是指美、苏之间或两大阵营之间除了战争以外的对抗手段。(2)联系: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下的一个核心组

26、成部分和重要特征,两极格局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和主要特征。“冷战” 从属于两极格局。苏东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也就是“ 冷战”的结束,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瓦解【试题解析】 这三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总体上构成了 20 世纪中后期国际政治格局。【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1)起因:朝鲜战争爆发的外部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和美、苏两国军队对朝鲜的分割占领;朝鲜战争爆发的内部原因则是民族社会内部意识形态战争的对立和南北实力的差距。李承晚政权对战争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承晚为了摆脱政治危机,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在南北

27、关系上推行恐吓政策,在公开场合大肆鼓吹武力“北进统一” 。李承晚政权的这种恐吓政策不可能不给朝鲜北方以强烈的刺激。(2)概况: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6 月 27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10 月 1 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 ,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10 月 8 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 月 19 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 、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12 月 6 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1951 年 7 月

28、 10 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1952 年年初,美国侵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的动物,并大规模轰炸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1953 年 5 月中旬到 6 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7 月 27 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 3 年 32 天的朝鲜战争结束。(3)影响:历时 3 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它最终以朝、中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告终。这个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朝、中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9、一部分对帝国主义原存恐惧和幻想的人们也由此深受教育而觉悟起来。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维修卡车、坦克、舰艇等,这对当时苦于需求不足的日本经济无异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强刺激。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的“特需” 收入为 247 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也说,“朝鲜战争 ”成了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 “天赐良机”。【试题解析】 “冷战”的突出表现有三大事件:三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知识模

30、块】 世界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越南战争是“二战” 以来美国参与的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很多人也认为它也是“ 冷战” 的一部分,是 “冷战”中的一次 “热战”。“二战”后东西两大阵营对峙。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失败,对美国的侵略扩张是一次沉重打击。美国为遏制共产党扩张,建立条约网。越南出现南北对立的政权,内部矛盾尖锐。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遏制共产主义,支持南越政权。于是,1961 年,越南的“ 特种战争 ”开始。这一时期,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由美国出钱、出枪,并派遣军事顾问,强化南越傀儡政权的军队,用越南人打越南人。到了约翰逊时期,整个越南爆发“局部战争”( 特点“南打北炸”)并

31、扩大到老挝、柬埔寨境内。1968 年越南人民发动“新春攻势” 。表明越南人民开始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越南人民军和越南民族解放军阵线消灭, 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1975 年,越南南北统一。越南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从越战时期美国对越战的态度可以看出,“冷战” 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策,是同美国“冷战” 战略密切相关的。肯尼迪一约翰逊时期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完全服务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和遏制中国的政策目标。美国在实现这些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军事反应、军事援助、经济援助等成为最重要的手段。在与苏联和中国争夺第三世界的斗争中,美国使用

32、这些手段,反对他们认定是亲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有关的事态发展,总体而言,肯尼迪和约翰逊的外交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第三世界国家试图在战后国际体系中寻求恰当位置的努力。【试题解析】 越南战争是美国“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优先原则的体现。【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1)“二战”后印度民族运动的特点:斗争方式多样化;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2)印巴分治的原因: 是印度人民直接、长期反对英殖民主义的结果。印度历史上爆发过数次大规模的反英斗争。是英殖民者在印度地区长期推行 “分而治之”政策的结果。是历史上印度地区民族冲突和教派冲突的结果。 经济因

33、素是导致分裂的根本原因。【试题解析】 南亚次大陆自古以来统一的时间较短,不具备完全统一的稳固基础。【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1)联合国的变化: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逐渐改变了两极格局,第三世界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3)第三世界不断加强合作与交流,加速了第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4)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5)成为建立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新力量。【试题解析】 联合国从成立初期作为美国霸权的工具逐渐发展为多极化的舞台,越来越能够发挥联合国的职能。第三世界通过联合国的平台,在国际政

34、治斗争中的力量日益强大,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1)客观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引起了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美国凭借在战争中膨胀的军事、经济实力,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立,苏联也依靠战争中壮大的武装力量和扩大的政治影响而成为堪与美国抗衡的另一个头等强国。因此,美、苏关系成为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划分了战后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两大对抗性力量,并由此构成战后初期的世界主要矛盾。(2)主观上,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影响和谋求利益的全球性战略目标,从而引起利益的交叉和战略构想的冲突。在“雅尔塔体系”

35、所划定的东西方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带,双方的利益直接碰撞,矛盾格外尖锐,甚至走到战争的边缘,于是酿成危机。但是,由于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人民所反对,而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所以,“冷战 ”就成为美、苏争霸和两大阵营对抗的主要方式。(3)战后初期美、苏力量对比中,美国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因此美国比苏联具有更强烈的争霸意识。作为“冷战” 的直接起因,是美国提出以遏制战略为基础的杜鲁门主义对外政策方针,这种进攻型全球战略的实施和苏联采取的反击措施拉开了“冷战”的帷幕。【试题解析】 “冷战”是美国企图依靠经济和军事实力谋求全球霸权的工具,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阻碍美国称霸的最大障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