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5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当代科技革命以( ) 为代表,以( ) 为标志。(A)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B)原子弹;核武器(C)人造卫星;空间技术(D)新型材料;自然科学2 科学技术革命包括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下列不属于三个过程的是( )。(A)自然革命(B)科学革命(C)技术革命(D)产业革命3 当代科技革命说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 ),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A)生物技术(B)核能技术(C)科学
2、技术(D)信息技术4 以二次大战为起点的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机械化(B)电气化(C)石油化(D)电子化5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四代,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人工智能计算机,其先后顺序是( )。(A)(B) (C) (D)6 1969 年 7 月 16 日,美国的( )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A)神舟六号(B)阿姆斯特朗号(C)奥尔德林号(D)阿波罗 11 号7 1911 年,美国工程师( )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被誉为“ 科
3、学管理之父 ”。(A)卡内基(B)泰罗(C)梅隆(D)赫伯特.西蒙8 19621964 年,美国社会学家( )经过调查,提出了“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的观点。(A)英克尔斯(B)蒙台梭利(C)杜威(D)泰罗9 1983 年,美国总统里根在电视讲话中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 ,简称“SDI”,此倡议被称为( )。(A)里根计划(B)尤里卡计划(C)星球大战计划(D)伟大社会计划10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展,西方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率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这说明(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已经解决(B)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C)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
4、级地位根本改变(D)科技革命的成果为劳动者占有11 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学术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有( )。学科越来越多 学科分工越来越不明显 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深入 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A)(B) (C) (D)12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推动了世界经济向重工业化方向发展(B)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联系日趋密切(C)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D)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13 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苏联领先于美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成就是( )。(A)生物工程(B)电子计算机(C)人造地球卫星(D)原子弹14 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特点的选项是(
5、)。(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与技术紧密,相互促进(C)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D)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结合15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科技研究朝着分工细、综合性强的方向发展(D)科技竞争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16 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强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空前发展(B)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C)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D)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17
6、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调整,表现在(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推动了国际产业的分工 导致了西方大国经济地位的调整(A)(B) (C) (D)18 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其原因不包括( )。(A)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采用新生产技术,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C)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19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突出的不同点是( )。(A)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
7、B)科学新发现是技术革命的先导(C)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20 20 世 80 年代,被称为“机器人王国” 的国家是( )。(A)德国(B)意大利(C)美国(D)日本21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原因是( )。(A)美国民权运动高涨(B)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D)工人罢工运动高涨22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 19 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 )。(A)利用政府力量(B)德、日发展迅速(C)发展新兴产业(D)借助新科技成果23 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增长时期,首先开始这个进程的国家是(
8、)。(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24 美国的( ) 首次采取了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干预经济生活的赤字预算政策,这一政策为以后的历届政府所继承。(A)罗斯福新政(B)肯尼迪“新边疆”(C)约翰逊“伟大社会”(D)尼克松“ 新经济政策”25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在 1963 年达到高潮,25 万黑人和白人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集会,( ) 发表 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这次和平集会和示威标志着争取民权的运动日趋壮大。(A)马丁.路德.金(B)马尔科姆.爱克斯(C)福特(D)哈莱姆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6 七月革命27 万隆精神28 忠诚调查29 麦卡锡
9、主义30 “新边疆”政策31 苏南冲突32 波兹南事件33 团结工会34 匈牙利“十月事件 ”35 纳吉的“新政策 ”36 明斯克协定三、论述题37 二战后。世界经济多样性中呈现的“两种体系、三种国家” 分别是指什么?38 简述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影响。39 简述联合国的成立过程、宗旨及组成机构。40 二战后美国杜鲁门主义的运用包括哪些内容?41 二战后。苏联的“ 安全带 “政策的两重性以及两重性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5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
10、【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
11、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2、10 分,共 80 分。26 【正确答案】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咽喉地带,是西方殖民者的生命线。1936 年,英国与埃及国王法鲁克签订了英埃 20 年同盟条约,英国获得了在运河区驻军、使用埃及的基地与港口的特权。1952 年 7 月,埃及民族领袖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 ”发动了七月革命,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埃及国王法鲁克被迫在“退位诏书 ”上签字。成立埃及共和国,纳赛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经过长期的斗争,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埃及七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1955 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市,亚非国家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
13、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团参加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五项基本原则。会议及其决议被归结为“万隆精神”。万隆精神指的是亚非人民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团结战斗的精神;也是在和平共处的十项原则基础上,本着“求同存异” 的方针,加强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平共处原则不仅成为亚非国家间的关系准则,而且从 1956 年起也被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宣布为处理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基础。进入 70 年代后,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宣布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充分反映了“万隆精神 ”的强大的生命力。【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8 【正确答案】 1947 年 3
14、月,杜鲁门政府颁布联邦忠诚法,规定对 250 万政府公务员、学校教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审查,凡不忠诚者,立即强迫辞职,所有政府雇员必须宣誓“ 效忠政府”。这种政治审查后来扩大到军队、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私人企业。在“ 忠诚调查”期间,政治恐怖弥漫全国。【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1950 年 2 月 19 日,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发表演说,扬言他掌握了 205 名渗入国务院的共产党人名单,麦卡锡主义拉开序幕。他肆意煽动反共,制造白色恐怖。后来,麦卡锡主义又把矛头指向艾森豪威尔的共和党政府,极大地妨碍了政府内外政策的推行,麦卡锡主义遭到美国社会各界的反对和抵制。1954
15、 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国会中的民主党人联合,促使参议院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从此衰落。麦卡锡主义主要源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其阴影长期不能消除。【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1961 年,民主党参议员肯尼迪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提出了“新边疆 ”的纲领性口号。 “新边疆”口号的实质是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 60 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为美国在全球争霸乃至向宇宙空间扩张开道。“ 新边疆 ”的对内政策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如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抑制经济衰退,发展空间技术,还提出了彻底的取消种族隔离的
16、民权立法。肯尼迪的“新边疆” 政策取得了某些成就,特别是在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方面;这种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干预经济生活的赤字预算政策为以后的历届政府所继承。1963 年,肯尼迪遇刺身亡,“新边疆”政策留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不过成了约翰逊“伟大社会”的前奏。【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指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有关南斯拉夫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的分歧、矛盾和冲突。早在二战期间,双方在南斯拉夫的游击队活动、援助和建立人民政权的问题上就有隔阂。战后初期,在关于的里亚斯特的领土归属,建立巴尔干联邦以及经济贸易问题上,双方矛盾更趋激烈和公开化。1948 年 2 月底
17、,苏联中断了与南斯拉夫的外贸关系。1948 年 6 月,情报局做出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宣布把南共开除出情报局。1949 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断绝与南斯拉夫的贸易关系,对南施加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同年 11 月,情报局再次做出决议,攻击南共是帝国主义的奴仆,号召南人民推翻南共领导人的领导。苏联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是苏南冲突的根本原因。【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2 【正确答案】 1956 年夏发生在波兰西部城市波兹南的一次骚乱事件。战后波兰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956 年 6 月 28 日,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车
18、辆制造厂的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降低赋税遭拒绝而游行示威,但为人利用,演变成武装骚乱,政府出兵平息。事后,波兰党中央和政府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及教训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3 【正确答案】 1980 年 9 月 5 日,波兰成立了以瓦文萨为首的独立自治工会,简称团结工会,宣传和改革民主、福利,获得不少工人支持。1981 年 9 月,团结工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求改变现行社会制度,建立自治共和国,实行多党制。1989 年 1 月波党召开十中全会,决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1989 年2 月,在波党的倡议下,举行了有团结工会参加的各党派圆桌会议,承认了团结工会的合
19、法性,团结工会政治势力大增。1990 年 5 月,团结工会在地方自治体的选举中获胜。12 月,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并出任波兰总统。至此,团结工会掌握了全部国家权力,取代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执政组织。【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4 【正确答案】 拉科西执政时期,匈牙利大搞全盘苏化,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 年 lO 月,布达佩斯各大专院校学生要求党和政府改组党的领导机关,改革经济体制,保障言论和新闻自由,反对苏联干涉内政。以格罗为首的匈党政领导人的粗暴压制,使和平游行演变为动乱冲突。11 月,原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总书记卡达尔宣布成立工农革命政府,并邀请苏联出兵,动乱平息。十月事件性质
20、十分复杂,开始是匈牙利人民要求民主、自由,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斗争,由于矛盾错综复杂,被外国势力和国内反动分子利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5 【正确答案】 斯大林逝世后,匈牙利的局势开始发生变化。拉科西被迫辞去总理职务,由纳吉主持政府工作。纳吉上任后,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有:允许农民退出农庄,宣布农庄经大多数庄员同意可以解散。允许小私有企业合法存在,答应帮助个体农民。调整农、轻、重比例,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实行对外开放。1955 年春纳吉的 “新政策”改革探索由于苏联的干涉被打断了。【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6 【正确答案】 1991 年 12 月 78
21、 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就苏联的前途问题在明斯克秘密会晤,并签署了明斯克协定。协定宣布三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并称 “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三、论述题37 【正确答案】 二战后世界经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样性,它的具体表现就是“ 两种体系、三种国家 ”。“两种体系”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三种国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可分为:苏联型,东欧型,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型。发展中国家及殖民地经济可分为:拉美型,中东型,东南亚、南亚型,非洲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2、可分为:德意日战败国,英法等战胜国,经济有所发展的中立国和战胜国,呈现“ 战争景气 ”的美国。【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8 【正确答案】 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后,美、苏、英三大国尤其是美苏开始考虑如何安排战后的世界。从那时起到 1945 年 7 月的波茨坦会议为止,美、苏、英三大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形成了大批或书面或口头的协议、公告和宣言,其中有关三大国对战后世界的一系列安排构成了雅尔塔体系(或体制),其中以 1945 年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及通过的决议、密约最为重要。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首先,是有关如何最后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
23、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其次,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被它们所占领的国家的归属和边界问题;再次,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组织,从而作为和平时期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常设机构;最后,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由此可见,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是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以及维持战后大国之间的合作。美、英、苏三大国创立雅尔塔体系的初衷是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借助于联合国组织,缓和彼此间的分歧和矛盾,使世界由战争转入和平。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及战后新一轮大国争夺的开始
24、,雅尔塔体系不仅没能消除三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而为战后国际关系播下了许多矛盾和冲突的种子,对战后世界秩序发生了巨大影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39 【正确答案】 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1943 年 10 月,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结束时,中、苏、美、英四国共同发表声明,首次正式提出建立联合国的问题。1944 年 89 月,苏、美、英举行了第一阶段会议,10 月 7 日,美、英、中举行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基本勾画出了联合国的蓝图。会议决定,凡在 1942 年
25、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 1945 年 3 月 1 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创始会员国。1945 年 4 月 25 日,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市歌剧院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有50 个国家的 282 名代表,通过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10 月 24 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的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的权利基本自由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等。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 6 个:(1)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主要
26、的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 23 多数通过。(2)联合国安理会。这是一个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由享有否决权的 5 个常任理事国和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大会权力下,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源、人权妇女地位等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4)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对 11 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5)国际法院。设立于海牙,由 15 名“独立法官”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据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6)秘书处。其任务是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
27、计划和政策。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脑,由安理会推荐,大会委派,任期 5 年,可以连任。【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0 【正确答案】 杜鲁门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意识形态的辞藻来掩盖美国全球扩张。(1)对苏联,美国公开宣布苏联为敌手和对苏实行“遏制” 和“冷战”政策。(2)对西欧,美国在以欧洲为战略重点的思想指导下,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三部曲” 。(3)对亚非拉,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首先,巩固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其次,支持法国、荷兰、英国对亚洲的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发动殖民战争,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最后,美国抛出“第四点计划” 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
28、划”,拉拢亚非拉国家和人民。这是美国由杜鲁门主义开始所走过的一条外交轨迹,从开始就预伏了侵蚀自身的因素。【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1 【正确答案】 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外政策可概括为“安全带” 政策。这种政策具有双重性:(1)就其积极方面说,包括: 巩固二战的胜利成果,争取一个较为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确保国家安全创造条件。不断巩固和加强东欧这块社会主义前哨阵地,严防帝国主义的插手干预。竭力遏制德日重新武装,东山再起,再度成为新战争的策源地。这些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保证了战后初期苏联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保住了东欧这块阵地,使美国的各种颠覆、
29、干涉阴谋未能得逞。 使美国受到了有力的揭露和坚决斗争,并有力地打击了德日法西斯势力,维护了世界和平。(2)就其消极方面说,苏联过分地考虑了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错误,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本身的威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苏联对外政策的两重性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由当时内外环境及主客观原因所决定的,体现在:苏联在二战中损失严重,国民经济遭到空前破坏。 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好战政策,使苏联面临严酷的“冷战” 环境。 斯大林对战后初期的战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斯大林混淆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界限,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严重脱节的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