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291933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中,不包括( )。(A)工农业、商业金融全面危机(B)破坏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C)危机首先从战败国发生(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战争的危险2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目的是( )。(A)刺激消费(B)销毁过期商品,减少库存(C)为了扩大再生产(D)维护利润,稳定商品价格3 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从美
2、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开始(B)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波及整个世界(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4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 1857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相比,其最大不同是( ) 。(A)从美国开始(B)波及资本主义世界(C)促使社会矛盾激化(D)导致世界格局变化5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 )。(A)垄断资本主义的崩溃(B)分期付款消费的不可行性(C)金融市场的重要作用(D)国家调控经济的必要性6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这主要是指( )。各国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罢工运动高涨法西斯分子在各
3、国兴风作浪资本主义加紧掠夺国际市场,加剧了各国间的矛资本主义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A)(B) (C) (D)7 有人说,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乘机对外扩张(B)各国实行极权统治,稳定资本主义(C)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榨取相对剩余价值(D)迫使政府进行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8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和信贷的手段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这种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主张自由放任经济(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法西斯主义经济
4、9 日本发动“ 九一八” 事变违背了 ( )。国联盟约 九国公约 四国条约 (A)(B) (C) (D)10 罗斯福新政策称为是“3R”改革即 Recovery(复兴 )、Relief( 救济)、Reform(改革),其中能反映 Relief 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11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 )的调整。(A)农业(B)工业(C)商业(D)金融12 1935 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工业复兴法“违宪” ,主要是针对该法律( )。(A)违背了资产阶级根本利益(B)照顾了工人的部分利益(C)违背了美国的宪法原则(D)未
5、能扭转经济危机13 美国前总统胡佛对其继承者实行工业复兴法极为不满,称之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是针对这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的合法政党(C)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调整工业生产(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14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在森林中修筑铁路,力图为美国青年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这种举措有利于( )。缓和阶级矛盾和安定社会秩序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复苏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B) (C) (D)15 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
6、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6 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 )。(A)要不要采取措施克服经济危机(B)要不要维护自由企业制度(C)要不要由政府出面干预经济(D)要不要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7 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 )。(A)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B)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的矛盾(C)世界各国人民与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D)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8 30 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 )。(A)都由各国资产阶级领导(B)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C)
7、无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D)都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 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于( )。(A)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B)国际纵队的直接参战(C)德、意公开武装干涉(D)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20 下列事件最集中反映了当时世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的是( )。(A)国会纵火案(B)华北事变(C)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D)20 世纪 30 年代西班牙民族战争21 法西斯势力上台后,英国面对挑战一心推行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争取时间以壮大军事力量(B)挑动法西斯进攻苏联(C)稳定局势维护既得利益(D)缓和与法西斯的矛盾22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
8、结的主要前提是( )。(A)三国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将苏联作为首要对手(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3 “军财抱合 ”24 “樱会”25 “皇道派”“统制派”26 “国策基准 ”27 威斯敏斯特法三、论述题28 试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异同。29 概述 20 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30 简述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
9、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2 【正确答案
10、】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23
11、 【正确答案】 日本军部与资本家的阶级联盟。19291933 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生产萎缩,国外竞争激烈。为摆脱危机,日本统治者加紧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通货膨胀与军需相结合,形成“军需通货膨胀”,财阀与军阀进一步结合,称作“ 军财抱合 ”。军需通货膨胀政策是日本法西斯构筑“总体战 ”体制的组成部分,日本民间企业被加速纳入军事化轨道。【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4 【正确答案】 以日本人陆军参谋本部中佐桥本欣至郎为首的少壮派军官组成的法西斯组织。1930 年 9 月,“樱会” 成立。“九一八”事变后,“ 樱会”与其他军队法西斯分子配合关东军的侵略行为,准备
12、在 10 月 18 日发动武装暴乱,建立军人政权。由于军部首脑对举行暴行踌躇不定,政变遂告流产。这一事件后,樱会被解散,军内法西斯势力开始分化。【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5 【正确答案】 日本军内法西斯围绕如何建立军事法西斯统治的问题出现的两个对立派别。以真崎甚三郎为首、中下级军官为骨干的“皇道派” ,代表极端法西斯势力,主张用暗杀、暴乱等恐怖手段,武力推翻政党内阁,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军部法西斯独裁,对内反对旧财阀势力,对外主张北进入侵苏联;以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为首、军部上层为核心的“统制派” ,代表渐进式对外扩张势力,主张在军部中央机关将校军官的统治下,用自上而下的合法手段控制政权,确立
13、军部对全国的统制权,实现全国法西斯化,对外主张向中国内地和南洋扩张。“二二六” 政变后,统制派占得上风,广田弘毅在统制派支持下组阁,标志着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天皇制法西斯体制基本形成。【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6 【正确答案】 1936 年 8 月 7 日,日本在五相会议上制定的扩大对外侵略方针。国策基准将“ 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在确保帝国在东亚打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要求 “陆军军备以对抗苏联在远东所能使用的兵力为目标”, “海军军备应以对抗美国海军,确保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这样既反映了陆军的北进论,也反映了海军的南进论。这是日本全面侵华,称霸亚太地区,
14、进行扩军备战的纲领性文件。【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7 【正确答案】 1931 年英国议会确认各自治领地位的法律。一战后英国力量削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加强,一些自治领要求明确规定自治领的地位。1926 年的帝国会议上英国代表团团长贝尔福提出自治领的定义,它们“是英帝国内的自主实体,地位平等,在其对内或对外事务的任何方面,一个绝不从属另一个”。1931 年 12 月11 日,英国议会通过该法确认这个定义。本法成为英联邦的法律基础。【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三、论述题28 【正确答案】 (1)相同点:两国在走向资本主义的时候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受到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束缚。经济危机中深受
15、打击,没有殖民地可以转嫁危机,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扩张。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国家职能无限扩大,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废除了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政和党国合一的独裁统治。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积极对外扩张和侵略。(2)不同点:上台的途径不同:德国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进行蛊惑宣传,通过选举上台;日本没有全国性的法西斯政党,而是通过军部政变夺权建立法西斯统治。上台方式不同:德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但以自下而上为主;日本是自上而下。统治方式不同:德国纳粹法西斯上台后废除了议会民主制建立极权统治;日本没有突破天皇制的范围。【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29 【正确答案】
16、 (1)优势:欧洲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主导世界政治。欧洲是世界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贸易的通行货币。俄、法、德、英是世界军事大国。(2)影响:德国战败,俄国发生革命,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法德矛盾尖锐,欧洲传统强国被削弱。美国和日本开始分享欧洲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欧洲宗主国力量。【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30 【正确答案】 20 世纪 30 年代,面对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做出的反应就是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作为一项长期推行的政策,绥靖政策有着深刻的根源。(1)共同的原因有:第一,战后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盛行。一战给英法造成
17、的巨大伤亡,使人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普遍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这种和平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制定。第二,英法两国想靠牺牲东欧各国特别是苏联的利益来换取德国对其自身利益的尊重。(2)就英国而言:它长期在欧洲推行“ 大陆均势”,一战后总想扶持德国来牵制法国,推行扶德抑法的政策,因而推行绥靖政策以扶持德国;当德、日、意法西斯逐渐走上扩张道路、向其全面挑战时,英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许多利益的世界性殖民帝国,其实力却不足以维护所有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首先关心的是大英帝国本身的安全,企图靠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来保住其根本利益,因此,英国的绥靖政策是其战略摊子太多与其实力不足这一矛盾的产物;而
18、且英国在 30 年代仍然坚持保守的财政政策,不敢应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因而导致军费严重不足,军事实力下滑,从而使得英国政府只能依赖外交上的绥靖政策来平息各种事件。(3)就法国而言:它在一战后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英法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每当它想实施其建立欧洲霸权的计划时,总会遇到英、美的联合反对,无法有所作为,不得不返回到英法合作的道路上来;而且法国是陷入经济大危机较晚的国家,也是在危机后恢复最慢的国家,持续时间比别的国家长,经济困难;与经济危机相伴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经济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 30 年代法国政局的分裂和动荡不安,内阁的频繁更替,使得法国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对外政策,因而只能追随英国;当法西斯侵略势力日益膨胀时,英国坚定地走上绥靖道路,法国也只得尾随其后,执行绥靖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知识模块】 两战之间的世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