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4KB ,
资源ID:84738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73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是( )。(A)笈多王朝(B)莫卧尔帝国(C)戒日帝国(D)德里苏丹国2 戒日帝国的首都是( ) 。(A)曲女城(B)德里(C)华氏城(D)布罗奇3 撰写佛国记的中国赴印度僧侣是( )。(A)玄奘(B)宋云(C)惠生(D)法显4 俄国开始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的君主是( )。(A)伊凡三世(B)伊凡四世(C)瓦西里二世(D)瓦西里三世5 日本圣德太子摄政时期,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

2、以个人的才干和政绩为依据的是( )。(A)宪法十七条(B) 大宝律令(C) 养老律令(D)冠位十二阶6 曾经来华留学,并在日本大化改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阿倍仲麻吕(B)中臣镰足(C)中大兄(D)苏我人鹿7 标志着大化改新的完成的法律是( )。(A)宪法十七条(B) 大宝律令(C) 养老律令(D)飞鸟净御原令8 日本参照中国律令制编成的第一部律令法典是( ),确立了律令制国家法的基础。(A)宪法十七条(B) 大宝律令(C) 养老律令(D)飞鸟净御原令9 自 794 年日本迁都至平安京(今京都),至 1185 年镰仓幕府成立是日本历史上的( )。(A)飞鸟时代(B)平安时代(C)奈良

3、时代(D)大和时代10 723 年,日本政府颁布的鼓励民间垦荒的法令是( )。(A)三世一身法(B)班田收授法(C)大宝律令(D)养老律令11 1232 年镰仓幕府制定( ),作为幕府施政和统制御家人的基本法规。(A)三世一身法(B)贞永式目(C)大宝律令(D)养老律令12 借鉴汉字偏旁,创造日本民族文字片假名的是( )。(A)吉备真备(B)阿倍仲麻吕(C)空海(D)小野妹子13 借鉴汉字行书字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的是( )。(A)吉各直各(B)阿倍仲麻吕(C)空海(D)小野妹子14 先后多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并被誉为“禅光耀百倍,戒月皎千乡” 的中国高僧是( )。(A)空海(B)法显(C

4、)鉴真(D)玄奘15 日本的第一部古代史著作是( )。(A)日本书纪(B) 古事记(C) 万叶集(D)六国史16 大化改新期间,爆发了一次围绕改革展开的改新派和保守派的内乱,称( )。(A)应仁之乱(B)承九之乱(C)壬申之乱(D)戊辰战争17 室町幕府前期的文化称为( )。(A)北山文化(B)东山文化(C)五山文学(D)弥生文化18 日本绘画史上的“ 画圣 ”是( )。(A)如拙(B)周文(C)雪舟(D)狩野正信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阁提20 吠檀多派21 巴克提教派运动22 伊克塔23 特辖区制24 印度教25 锡克教26 阿克巴改革27 圣德

5、太子改革28 五色贱民29 班田收授法30 律令制国家31 寄进地系庄园32 摄关政治33 院政34 知行国制35 御家人制36 承九之乱37 遣唐使38 天平文化39 南北时代40 应仁之乱41 大名42 幕府政治43 织田信长三、论述题44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评价。45 幕府政治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46 日本推行锁国体制的原因及影响。47 日本的庄园和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有何异同。历史学基础(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世

6、纪的东亚与南亚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3 【

7、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1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正确答案】 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特殊的职业世袭集团。中古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更加复杂,在四种姓之外,按照行业组成各种“阇提” 。阇提内部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者要受到惩罚,直至被剥夺受保

8、护的权利。阇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随着手工业分工的加细,各种手工业阇提的数目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全被组织于阇提之中,处于封建主的统治之下。【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0 【正确答案】 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形成的一个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吠檀多派以吠陀为经典,从新的角度解释这些经典,认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神的启示。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梵天创造的,真理就是对梵天认识的统一,求得梵我一致,是宗教解脱的主要途径。吠檀多派是印度教基本教义的理论基础。【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1 【正确答案】 又称虔信运动,12 世纪兴起于印度南部,初期的代表人物是罗摩奴阁,认为“ 梵天” 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保

9、护者和毁灭者,一切存在皆由“梵天”而来。13 世纪以后,巴克提教派运动传入北方各地,主要流行于城市下层群众中,罗摩难陀和克比尔为主要代表人物。罗摩难陀不仅认为“梵天” 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而且强调终生平等的原则,虔信“梵天” 的人无论身世贵贱,皆可获得解脱。克比尔吸取了印度教吠檀多派哲学和伊斯兰教苏菲派教义,强调一神信仰,反对偶像崇拜和种姓制度,主张简化仪式,并认为印度人和突厥人是用同一种粘土塑成,旨在消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对立。【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2 【正确答案】 德里苏丹国以服军役为条件分封给穆斯林战士的土地,这是德里苏丹国时期国有土地的主要占有形式。“伊克塔” 最初仅受封者本

10、人享用,不得继承和转让,苏丹拥有更换和收回的权力,征税标准由国家规定。因此,“伊克塔” 最初实际上是税收的分封而不是土地的分封。图拉格王朝建立后,穆斯林军事贵族不断扩大对于所占土地的权力,“伊克塔” 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3 【正确答案】 伊凡四世为打击大贵族、建立沙皇专制制度推行的措施。1564 年伊凡四世将全国土地都分成两部分,即特辖区和普通区,各自己的宫廷及其主管部门、政厅和国库。特辖区设在中部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其余皆属普通区。凡未经批准在特辖区居住的贵族和领主都必须迁到普通区,在那里领得土地。为配合特辖区的建立,沙皇成立自己的卫队特辖军团,由千名优秀中

11、小贵族组成。1572年沙皇宣布废除特辖制。特辖区的建立和特辖制的实施,是沙皇专制统治的集中体现,促进了旧贵族的消灭、新贵族的形成和农奴制的加强。【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4 【正确答案】 4 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渐演化而成,8 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 轮回” 、 “业报”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印度教是三大教派的泛称,主神是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 ,即婆罗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印度教主张神人同性说,每个主神都有许多面孔和化身。印度教教派繁多,教义繁杂,教规和宗教仪式五花八门。印

12、度教的原始性和复杂性,是印度社会各阶层和集团的现实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此,它符合新兴封建主阶级的需要,一方面利用印度教的禁欲主义向广大贫苦信徒鼓吹忍受现实痛苦,麻痹人民斗志;另一方面利用印度教纵欲狂欢的宗教仪式向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纵情享乐。【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5 【正确答案】 16 世纪由纳那克结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某些因素创立的宗教。在印度虔诚派的基础上,吸收了伊斯兰教的一神论和无种姓差别的社会观,主张信徒一律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偶像崇拜和消极遁世态度。有教团组织、宗教首领,信徒多为低级种姓的人民。17 世纪以后,逐渐成为独立的宗教政治组织。【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

13、6 【正确答案】 莫卧尔帝国阿克巴统治时期进行的改革。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皇帝以下除宰相外,设四大臣辅佐皇帝统辖中央机关。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设总督管理军务,中央另派行政长官掌管税收和民政,并监视总督;实行统一的军衔等级制度并按军衔高低授予采邑;宗教和民族关系方面,调和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外来统治者与印度本地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提拔印度封建主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取消印度教徒的人头税和巡礼税,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综合各种宗教教义,创立所谓的“神圣宗教” ,消除宗教矛盾。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丈量全国土地,按产定级,作为征收地租的标准,规定中央地区把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发展农业,

14、特别支持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社会风习方面:废陈规陋习,还创办学校,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允许女子受教育。阿克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宗教和阶级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改革并没有消除帝国的根本矛盾。【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7 【正确答案】 日本圣德太子摄政时期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的改革。主要内容为:603 年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才干和政绩为依据,以此遏制贵族特权,提高皇权权威;604 年制定宪法十七条,作为贵族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其中糅合了儒法佛诸家思想,强调君主至上,号召臣民“以和为贵”、“以礼为本”;同时号召崇尚佛教,

15、以佛教的忍耐、善行说教来教化日本臣民,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圣德太子的改革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的基础,但改革主要局限于精神方面,没有触及部民制,加上贵族豪强势力的阻碍,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目的无法实现。【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8 【正确答案】 日本大化改新后,确立了身份制度,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等级。贱民分为陵户(为皇室守墓者)、官户(为朝廷服役者)、家人(为贵族服役者)、公奴婢( 朝廷所有的奴隶)和私奴婢( 个人所有的奴隶)五类,统称“五色贱民”。贱民没有公民权,人身处于不同程度的依附地位。家人以上的贱民准许有家庭,生活自立,其人身不得买卖,私

16、人亦不得将其降为奴婢。奴婢的地位最低,其人身与牛马等同,买卖或转让,任凭主人处断,但不得随意处死奴婢。良贱之间界限森严,两者不准通婚。至奈良时代末期,贱民人数日少,良贱身份制渐趋瓦解。【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29 【正确答案】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颁布的土地制度。一般农民授予口分田,6 岁以上男子每人两段,女子为其 23,6 年一班,死后归公。另外,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这种土地分配制度,称为班田收授法。口分田限终身使用,不准世袭、买卖和转让,但可以租赁,限期一年。宅地和园地为私有地,由田主自由支配。领取口分田的农民,即班田农民须对国家负担租、庸、调及杂徭等赋役。班田收授法实质是国家以

17、班给口分田为条件而确立起来的封建租佃关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但班田收授法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土地私有,为贵族官僚兼并土地留下隐患,8 世纪末班田便近废弛。【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0 【正确答案】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律令即国家的基本大法,律令制即以律令作为国家基本的法制体系。大化改新后形成的律令制国家,政治上建立了天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官僚体制,经济上施行土地国有原则和班田收授法;阶级关系上确立了身份制,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等级,良民包括皇族、贵族和平民(主要是农民),属于公民,即自由民;贱民又分五等,称“五色贱民”。这一切通过 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

18、确立下来。但是,随着班田收授法的停止,律令制国家动摇。【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1 【正确答案】 8 世纪末,皇族、中央贵族和大寺社开始建立私领庄园,并享有“不输、不入 ”特权,即免除捐税和拒绝地方官吏对其庄园行使行政权。后来的一般领主为获得这种特权,便把自己的庄园寄进给有势力的中央贵族或寺社,接受寄进的贵族称为领家。有些领家进而把自己的庄园投献给更有势力的权门贵族,称为本所,以求保护。这种寄进关系的庄园,成为寄进地系庄园。10 世纪以后,寄进地系庄园普遍发展起来,促进了律令制国家的解体。【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2 【正确答案】 日本平安时代形成的藤原氏摄政掌权的政治体制。8

19、58 年,清和天皇幼年即位,藤原良房出任摄政,实际掌握了中央权力。877 年,其子藤原基经又成为阳成天皇的摄政,到宇多天皇时,改任“关白” 。以后每当天皇年幼、病弱或女帝,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长大后则改任关白,继续掌握朝廷大权。于是,摄政和关白便形成了一种例行的政治体制,历史上称为“摄关政治” 。独占摄关职的藤原家族称为“ 摄关家” 。 11 世纪院政出现后,摄关政治开始衰落。【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3 【正确答案】 平安时代,天皇为了摆脱摄关家的控制而建立的政治体制。1068年,后三条天皇即位,开始亲政,并任用非藤原氏贵族担任要职。他死后,其子白河天皇在位 13 年,然后把皇位

20、传给年仅 8 岁的皇太子,自己出家为僧,称为法皇,并另立院厅,继续执政 40 余年,奠定了院政基础。此后,鸟羽和后白河天皇加以沿袭,以上皇身分行使院政权。这种政治形式称为“院政”(1037 1191)。院政出现后,摄关政治开始衰落,但也没有律令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和天皇的至高权威。【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4 【正确答案】 平安时代,日本政府推行的限制庄园发展的体制。11 世纪下半叶到 12 世纪,官僚贵族以分割公地建立庄园的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朝廷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实行知行国制,即把某国的支配权授予个别皇族、公卿或寺社,准其享有该国租税课役等的收益,但受封的知行国主大都为遥任,

21、另派子弟或近臣为代表赴封国代行国务。12 世纪知行国制普遍发展起来,知行国也逐渐变成世袭。其实行最初旨在抑制公领私有化,然而却成为公地私领化和庄园化的途径。【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5 【正确答案】 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形成的将军与武士的主从关系。镰仓幕府成立后,成为真正的中央权力机关,各地的守护和地头将原来的国有土地和贵族庄园的大部分攫为己有,成为武士领主,即守护大名和地方土豪。将军和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尊称为“御家人” 。将军对家臣赐予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权益称为“ 御恩” ,家臣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义务,称为“奉公”。这种主从制又称为“ 御家人制 ”。

22、【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6 【正确答案】 御家人制没有消除御家人与将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1199 年,源赖朝死后,政所执权,源赖朝的岳父北条时乘机夺取了幕府的实权,后来其子北条义时又以政所执权兼任侍从别当,完全控制了幕府的政治和军事大权。北条氏任意废立将军,幕府内讧不已。1221 年(承九三年),京都朝廷乘幕府内讧机会,发动讨伐北条氏的战争,企图废除幕府,恢复天皇权力,结果失败,史称“承九之乱” 。【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7 【正确答案】 日本大化改新之后派遣的向中国学习、访问的使团。律令制的日本十分注意汲取唐朝的先进文化,在 630894 年间,先后派遣了 19 次遣唐使

23、,实际渡海 15 次。遣唐使除了大使、副使以外,另有大量随行人员。随行人员中有大量留学生和求法僧,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空海、最澄等为杰出代表。遣唐使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8 【正确答案】 奈良文化于天平年间达到全胜时期,史称天平文化。其基本特点是:天皇和国家本位主义的政治倾向,贵族中心的都市文化,佛教中心的艺术以及唐朝文化风格的强烈影响。【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39 【正确答案】 日本历史上出现的室町幕府和天皇政府对立的格局。1333 年,后醍醐天皇推翻了镰仓幕府,恢复了天皇权力,史称“建武中兴” 。但不久,建武政权被另一个武

24、士贵族足利尊氏推翻,并自立为征夷大将军,开始了室町幕府的统治时代。被废黜的后醍醐天皇逃到京都以南的吉野,另立朝廷,与北方京都政权对峙,直到 14 世纪末室町幕府统一,史称“南北时代”(13361392)。【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40 【正确答案】 室町幕府统治时期爆发的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室町幕府建立后,只不过是各地守护大名的松散的联合政权,将军只在名以上是武士的共主,其实际权力仅限于自己的直辖领地,无力控制守护大名。1467 年(应仁元年),因为第八代将军的继嗣问题,爆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混战,参与内战的武士达 20 多万人,几乎所有的守护都参与了战争,混战持续 10 年之久,史

25、称“应仁之乱” 。这场战乱开辟了日本历史的一个新时代,即“战国时代” 。【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41 【正确答案】 日本封建时代的大领主,从武士中发展而来。名即名田、私有田,大名即对私有田的大量占有。镰仓时代武士阶层就分大名和小名,室町时代守护成为大名。战国时代出现了战国大名。德川时代规定封土在万石以上的武士为大名,并依他们与德川家关系的亲疏而分为亲藩、谱代和外样三类。在经济上,大名是领地的所有者,并因此而有权向领地内的农民征收封建年贡;在政治上,大名虽然对上要服从幕府的统治及其所颁布的各项法令,但在藩内他们是专制独裁的“君主” ,有广泛的权力,有独立的政权机构和自己的武装力量。德川幕

26、府时期使用交替参觐制的办法约束大名,运用幕藩结合的办法进行统治。明治维新后大名的藩主统治权被剥夺,大名被列入华族范围。【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42 【正确答案】 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亦称武家政治。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营幕。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专指武士首脑将军的府邸,以后又称以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此制始于 1192 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 1867 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被迫还政于天皇结束。幕府时期,朝廷中央大权全归幕府,天皇形同虚设。【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43 【正确答案】 织田信长(15341582)是日本“ 战国时代”

27、 末期的武将。尾张(今爱知县西北部)人。1560 年平定尾张地区。同年,破豪强今川义元。1568 年拥足立义昭进入京都,恢复其将军职位,并掌实权。1573 年,又放逐足立义昭,室町幕府被推翻。1576 年,在近江(今滋贺县)筑安土城,迁于此作为争霸中原的根据地。后攻入越中(今福井县) 。1580 年,包围大阪本愿寺迫其屈服。曾遣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攻毛利辉元。1582 年被部下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掌权期间,他奖励工商业,撤销关卡,鼓励自由贸易,增加税收,打击佛教势力,镇压一向宗暴动。允许天主教教士传教。织田信长基本上统一了日本中部,为丰臣秀吉结束战国乱世,称霸全国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中

28、世纪的东亚与南亚三、论述题44 【正确答案】 大化改新的背景:第一,以血缘氏族为主的部民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日本的统一和中国先进文化与技术的输入,铁器的普及,使日本在 7 世纪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这加强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个别家族脱离部民组织独立生产的趋势日益强烈,最终动摇了部民制度,动摇了大和国赖以存在的基础。第二,亚洲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压力:六、七世纪,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与此同时,朝鲜半岛的新罗兴起,日本在朝鲜的势力不断受挫,如失去了最后一个据点任那,这不仅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极大损失,而且政治威信也大

29、大降低。第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非常尖锐:不同政治集团之间,围绕土地、部民以及控制王权,抑佛与崇佛等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夺。第四,阶级矛盾也非常尖锐:由于统治阶级的争夺,出现了“老者啖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与母共死”的惨状及“ 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的现象。第五,圣德太子改革为日后日本的文明和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603 年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才干和政绩为依据,以此遏制贵族特权,提高皇权权威;604 年制定宪法十七条,作为贵族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其中糅合了儒法佛诸家思想,强调君主至上,号召臣民“以和为贵” 、“以礼为本”;同时号召崇尚佛教,以佛教的忍耐、善

30、行说教来教化日本臣民,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圣德太子的改革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的基础,但改革主要局限于精神方面,没有触及部民制,加上贵族豪强势力的阻碍,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目的无法实现。第六,日本留学生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并成为改革的中间力量:圣德太子时就开始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熟悉了中国的律令制度,回国后创办学馆进行宣传,积极倡导以“ 法制完备 ”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中大兄和中臣镰足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大化改新的内容:第一,废除王室和贵族一切私有土地和部民,全国土地和人民都直接归属天皇(国家),成为公地和公民。第二,实行“ 班田收授法 ”,国家对农

31、民(公民)班给口分田,六年一班,死后归还。另分给园地和宅地,可以世袭占有。另外,对贵族官僚授予食封,对功臣贵族另赐功田。第三,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法。第四,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省)、郡、里(乡) 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大化改新的评价:大化改新是以中大兄为首的改新派在遣唐留学生的影响和支持下,以“法制完备”的唐代集权制国家为典范,为建立天皇中心主义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第一,改革确立了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把从前占有土地和部民、独立性很强的氏族豪强改造成

32、为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二,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法,改变了国家的性质,即将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变成了封建生产关系。班田收授法就是国家以班给口分田为条件而确立起来的封建租佃关系。第三,把广大部民(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口分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但是,改革也有一定的局限:第一,农民负担过重,不堪忍受。除交纳税外,还要自行运到京城,还要服各种徭役、兵役。第二,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土地私有,在口分田之外,贵族官僚还有职田、位田和功田,寺院和

33、神社也占有大量土地,这些土地经营方式比较灵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私有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夺劳动力、兼并土地留下了隐患。8 世纪末班田便近废弛。【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45 【正确答案】 第一,班田制的废止和庄园制的发展是幕府政治体制形成的经济基础。723 年国家颁布“ 三世一身法 ”,规定是垦生荒者可占三世,开熟荒者可终身享有,这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发展。743 年又颁布“垦田永代私有法” ,公开承认垦田私有。自此,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日益发展起来,而土地国有制原则则日趋削弱。同时,不堪重负的班田制农民或者被迫依附于势力之家,由国家依附民变为私家依附民,或者把自己的份地“寄进

34、”( 投托)给贵族寺社,成为他们的依附佃农。由此,国有的土地和公民消失,班田收授法废除,代之而起的是庄园制和阶层。第二,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力量的衰弱和武士阶层的出现,是幕府政治体制出现的政治基础。在藤原氏专政时代,社会动荡不已。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和扩大势力,把自己家族的青壮年和外仆人武装起来,建立军事组织,形成了特殊的武士阶层。后来武士在地方上掌握了一国或一个庄园的实权,变成了军事贵族封建主。武士不只是豪族的武装力量,而且是中央朝廷和摄关家争取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因此,武士势力迅速增长,左右政局。武士阶层是幕府政治的基础。【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46 【正确答案】 锁

35、国体制是德川幕府时期实行的外交政策。从 1633 年到 1639 年幕府连续五次颁布“ 锁国令 ”,主要内容是:第一,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处以死刑;第二,取缔天主教传教士,对潜入日本者应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第三,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锁国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与国外贸易中,日本幕府统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外来冲击;第二,天主教在日本的大量传播,冲击着日本固有的封建思想;第三,日本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起义。锁国体制实行了两百余年,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同荷兰、朝鲜和中国继续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德

36、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同时也是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但锁国政策使日本在国际上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几乎完全割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远远地抛在了后面。【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47 【正确答案】 日本的庄园与西欧封建庄园相比,相同之处是庄园内的土地都分为庄民的份地和领主的自用地,以劳役剥削为主。另外,日本有势力的庄园拥有不向国家交纳租税和不准官吏干涉庄园事务的所谓“不输” 、“不人”的特权。与西欧封建社会的领主司法权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日本庄园是由于垦荒和“寄进” 形成的,不是自上而下分封建立的。【知识模块】 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