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3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秦统一后,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字为基础制定( ),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2 秦统一全国后,派( ) 率军 30 万抗击匈奴,并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收取了河套以南的地区,设置 44 县。(A)蒙恬(B)王翦(C)蒙毅(D)尉屠雎3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 223),王翦率秦军灭楚,继续南进,夺得越人一部分土地,置( )郡。(A)九江郡(B)会稽郡(C)东海郡(D)闽中郡4
2、 西汉初年,刘邦命丞相萧何制定( ),代替其前临时颁行的约法三章。(A)九章律(B)二年律令(C)奏谳书(D)盗律5 汉高祖刘邦让陆贾分析秦失天下的原因,陆贾在他所著的( )一书中,秦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并提出了轻徭薄赋的思想。(A)新书(B) 新语(C) 白虎通义(D)天人三策6 为了防止谷贱伤农的现象,( )向汉文帝提出了入粟拜爵的建议,准许富人买粟输边,按所输多少授予爵位。这一办法的实行,使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A)贾谊(B)晁错(C)主父偃(D)陆贾7 汉制,地方军事由郡尉或王国中尉主管,每年秋季,郡守举行正卒的检阅,叫做( )。(A)阅兵(B)都试(C)
3、过更(D)践更8 元丰五年(前 106),汉武帝把全国分为 13 个监察区,叫 13 州部,每州部设( )一人,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A)监察御史(B)刺史(C)州牧(D)御史大夫9 汉代的三辅地区是指( )。(A)西安、咸阳、京兆(B)京兆、冯翊、西安(C)冯翊、扶风、咸阳(D)京兆、冯翊、扶风10 汉代的三河地区是指( )。(A)河东、河内、河南(B)河东、河北、河南(C)河北、河内、河南(D)河东、河内、河北11 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破商人不得为吏的规定,任命大盐商( )、大冶铁家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A)东郭咸阳(B)桑弘羊(C)张汤(D)车千秋12 汉武帝时期,许多地区发生了农民暴
4、动,汉武帝派官吏分区镇压,又作( ),规定太守以下官吏如果不能及时发觉并镇压暴动,罪至死。(A)均输法(B)左官律(C)附益法(D)沉命法13 汉武帝死后,( ) 辅佐汉昭帝,继续实行汉武帝晚年的政策,西汉统治相对稳定。(A)桓宽(B)主父偃(C)霍光(D)桑弘羊14 汉昭帝时期,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与郡国所举贤良、文学 60 余人辩论施政问题,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会议,( )的盐铁论一书,是根据盐铁会议的辩论写成的。(A)桑弘羊(B)主父偃(C)桓宽(D)贾谊15 汉成帝即位后,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发生了铁官徒暴动,其中,苏令领导的( ) 暴动经历 19 郡国声势最大。(A)山阳铁官徒(B)颖
5、川铁官徒(C)广汉铁官徒(D)尉氏铁官徒16 汉平帝死后,孺子婴立,王莽继续辅政,主持祭祀时称( )。(A)代皇帝(B)皇帝(C)假皇帝(D)真皇帝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7 异姓诸王18 七国之乱19 白登之围20 推恩令21 春秋繁露22 天人感应23 正卒、戍卒24 践更、过更25 南军、北军26 八校尉27 期门军、羽林骑28 六条问事29 司隶校尉30 均输法31 平准法32 算缗、告缗33 轮台罪己诏三、论述题34 评价王莽改制。35 试析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3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6、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2 【正
7、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7 【正确答案】 早在楚汉之争时,刘邦就为壮大自己力量,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重要军事将领,史称“异姓王” 。汉初被分封的异姓王有七个,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等。此外,刘邦还封了功臣萧何等 140 多人为列侯。这些异姓王的领地广,握有重兵,对中央集权形成了巨大威胁
8、。从公元前 202 年到公元前 195 年,刘邦先发制人,除长沙王吴芮外,其余异姓王相继被剪除。【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8 【正确答案】 汉景帝时以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其导火线为晁错提出“ 削藩” 的建议得到景帝的采纳。景帝前元三年(前 154),吴王刘濞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为名联合胶西、楚、赵、济南、菑川、胶东六王发动叛乱。景帝杀晁错以求刘濞退兵,未果,遂出兵镇压。七国之乱仅三个月就被镇压,诸侯王势力受到致命打击,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时所产生的弊病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9 【正确答案】 汉六年(前 201),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
9、,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晋阳(山西太原市) 。汉高祖闻讯,亲率 30 万大军迎战,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东南) 达七天七夜,和主力部队完全断绝了联系。后来用陈平计,向单于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这便是所谓的“白登之围” 。【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0 【正确答案】 汉武帝时颁布的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法令。汉武帝于元朔二年(前 127)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法令的实施使得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1 【正确答案】 西汉中期儒学大师董仲舒的代表
10、作。董仲舒潜心钻研公羊春秋,学识渊博,故时人称其为“汉代孔子” 。春秋繁露 也是一部推崇公羊学的著作,共 17 卷,82 篇。宣扬“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三纲”、“ 五常”的封建道德观和“ 性三品” 说。 春秋繁露以哲学上的神学蒙昧主义,政治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为基础,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尽管以后各个王朝的哲学形态有所改变,但这一思想一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2 【正确答案】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他把天视为至上
11、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汉代曾占据了统治地位,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谶纬之学风行一时,并在中国封建社会流传。在封建社会,天人感应说一方面对无限的君权进行了限制,同时也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3 【正确答案】 秦王朝建立以后,保留着一支庞大的军队。秦制规定成年男子一生中都要服两年兵役:一年任地方兵,称“正卒” ,另一年任禁卫军或边防兵,称为“戍卒”或称“卫士”。戍卒亦可出钱有官府雇人代役。这种兵役十分艰苦,遇到军事需要,还可延长。【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4 【正确答案】
12、汉代更卒的两种应役方式。更卒是指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一个月。依照汉制,更卒的应役方式,即可以亲自赴役,亦可出钱雇人代役。亲身服役者称为“践更”,出钱雇人代役者称 “过更”。【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5 【正确答案】 西汉在京师设有南北两军,北军驻长安城北部,由中尉(后改为执金吾)统帅,掌京师和三辅(京兆、左冯翎、右扶风)地区的守卫。南军驻长安城南部的未央宫,负责守卫皇宫。南军又分为两部,一部是由卫尉统帅的兵卫,担任殿门外门署的警卫;一部是由郎中令(后改为光禄勋)统帅的郎卫,负责宫殿门户和宫殿内部的警卫,这两支军队互不隶属,但执行任务是彼此协同。北军士兵多征自三辅地区,而南军士兵多征自三辅之外各郡
13、国,目的是使之互相牵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6 【正确答案】 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前 111)建立禁卫军,共分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有八个校尉率领,因此称“八校尉” ,隶属北军。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经常用于镇压劳动人民或进行民族战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7 【正确答案】 期门、羽林皆为汉代宫廷禁军,隶属南军。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 138)建立的。有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的良家子能骑射者组成,共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
14、因常为侍从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名。羽林骑是于太初元年 (前 104)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亦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叫做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宫而得名。后更名“羽林骑” ,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 之意。【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8 【正确答案】 一种监察官员监督时的依据准则,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元封五年(前 106),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 ,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 ”的职权,监督郡国。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案,风厉杀人,怒则任刑,
15、喜则淫赏,烦扰刻薄,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9 【正确答案】 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前 89)始设,旨在加强京城的治安,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 及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为两千石。成帝时曾省去,哀帝时复置,称司隶。东汉时复称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初置时能持节,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权劾奏公卿贵戚。汉光武帝时,司隶校尉获
16、得更大的权势,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 三独坐 ”之称,是政权中枢里举足轻重的角色。【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0 【正确答案】 均输指调剂运输,是汉武帝时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元封元年(前 110),由大农令桑弘羊提出并在全国推行。均输法主要是针对各郡国输送贡物入京烦难,农民的劳役负担沉重以及贡物在运输中损坏和变质等问题提出的。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吏,令工官造车辆,加强运输力量,各郡国应交的贡品,除特优者仍应直接运送京师外,一般贡品则按当地市场价格,折合成当地丰饶而价廉的土特产品,交给均输官,由他负责运到其他价高地区销售。这样既解决了上述困难,国家财政收入也得以增加。【知识模块
17、】 中国古代史31 【正确答案】 平准是封建国家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物价的一种经济活动。是桑弘羊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即大力推行均输的同一年所创办。为了执行此法,在京师长安设置了平准机构。太初元年(前 104),大农令充实调整为大司农,在其下设立平准令丞,专门管理此事。平准法的推行既有利于稳定物价、调整供需,又防止了富商大贾囤积居奇、从中牟利。【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2 【正确答案】 “ 缗” 为货币和计税单位, 1 缗为 1 贯,1 贯为 1000 钱,一算为120 钱。汉武帝分别于元狩四年(前 119)和元鼎三年(前 114)颁布了算缗、告缗令。“
18、算缗”是封建政府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车船所有者征收的财产税。法令规定商人财产每 2000 钱,抽税一算;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 4000 钱,抽一算;不是三老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的车,则征收两算;船五丈以上者,每只船抽税一算。对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鼓励知情者揭发,叫做“告缗”。凡揭发属实,即被没收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同时重申,禁止商人占有土地,违者没收,此令一行,告缗之风,遍及全国。上述法令的施行,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缓解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实力
19、,但也对商品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3 【正确答案】 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经济亦面临崩溃。征和四年(前 89),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此后,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是汉武帝晚年对统治政策的一种调整,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三、论述题34 【正确答案】 王莽掌权后,为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了一系列诏令,如针对土地高度集中和奴婢问题而实行“王
20、田” 、“私属”制;为限制豪民富商的高利贷盘剥而实行五均、赊贷、六筅;改革币制,统一度量衡;改易官名、地名和一系列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王莽改制是地主阶级在严重危机下的一次自救运动,他实施的“王田” 、“私属”制和五均、赊贷、六筅这些措施,都触到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说明王莽在当时的统治集团中是一位独具卓见的人物,但是,他的改革并没有成为维系新莽政权的纽带,反而被淹没在愤怒的声浪中,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改制没有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问题做合理的改革,而是一味攀附古制,这就脱离了实际,不可避免失败;其二,由于改制触及了大地主、大贵族、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了他们强烈反对,王莽
21、又未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改革;其三,王莽用人不当,贪官污吏利用改制“侵渔百姓” 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其四,改革措施本身有问题,如改革币制,违反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混乱;改变少数民族称号,破坏了自汉武帝以来中国与周边各族的友好关系,激化了已经存在的社会矛盾,从而导致了酝酿已久的全国性的绿林赤眉起义的爆发。【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5 【正确答案】 (1)特点:规模大,多种经营。经过数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土地兼并,东汉的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在规模巨大的田庄中,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还从事某些手工业或进行一定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生产和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聚族
22、而居,宾客相附,宗族宗法色彩浓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东汉地主田庄往往以宗族为核心聚族而居,社会动乱时,每个田庄就是一个坞堡。田庄主既是占有整个庄园的大地主,又是宗族长。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在庄园里所处地位不同,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性,有严格的长幼尊卑之序,田庄主常以宗主的名义对族人进行安抚慰问,阶级矛盾与对抗相对比较缓和,从而显示了较强的凝聚力。拥有私人武装。豪强地主拥有私人武装,主要由依附农民中的青壮年男子组成,称为“部曲 ”或者“家兵”,其任务是看家护院,后来转变成豪强地主镇压农民起义和拥兵割据的武装力量。与自耕农经济相比,地主田庄具有很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地主田庄实力雄厚,可以组织大规模农业生产,具有兴修水利、制造推广新农具、实施耕作新技术等等的能力,这是个体自耕农不可能做到的。(2)历史地位:随着地主庄园经济的形成,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宗族组织和宗法制度也有了发展。但东汉政权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豪强宗法势力统治的基础上,这也是东汉一代的地方宗法势力不断发展,以至于控制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造成严重的封建割据,形成军阀混战、三国分立的重要原因。【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