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9KB ,
资源ID:84748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74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最终决定自( )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至此,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学考试制度终于被废除了。(A)1904 年(B) 1905 年(C) 1906 年(D)1907 年2 1901 年 6 月,发表立宪法议,首先提出君主立宪要求的是( )。(A)张謇(B)汤寿潜(C)康有为(D)梁启超3 清朝驻法公使孙宝琦率先上书提出立宪时建议的时间是( )。(A)1903 年(B) 1904 年(C) 1905 年(

2、D)1906 年4 1907 年 10 月,梁启超和蒋智由、徐佛苏等在日本发起成立的立宪团体是( )。(A)国民宪政会(B)宪政筹备会(C)爱国社(D)政闻社5 由汤化龙在湖北成立的立宪团体是( )。(A)宪政筹备会(B)宪政公会(C)帝国宪政会(D)国民宪政会6 1908 年 8 月,清政府颁布( ),规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A)资政院院章(B)钦定宪法大纲(C)议院法要领(D)明定国是诏书7 在预备立宪运动中,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机构是( )。(A)资政院(B)宪政公会(C)咨议局(D)国会8 提出西方国家富强的本源并不完全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

3、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是( )。(A)康有为(B)孙中山(C)章太炎(D)蔡元培9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中,改良派的主要阵地新民丛报的主笔是( )。(A)梁启超(B)章太炎(C)康有为(D)蔡元培10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的时间是( )。(A)1893 年(B) 1894 年(C) 1895 年(D)1896 年11 1904年成立的光复会的会长是( )。(A)章太炎(B)黄兴(C)蔡元培(D)宋教仁12 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广州起义(B)惠州起义(C)黄花岗起义(D)萍浏醴起义13 同盟会成立后准备最为充分、动员人力和投入财力最多的一次起义是(

4、)。(A)广州起义(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萍浏醴起义14 1908 年 11 月 22 日的安庆新军起义的领导人是( )。(A)徐锡麟(B)秋瑾(C)熊成基(D)蔡元培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时务报16 国闻报17 戊戌政变18 戊戌六君子19 南学会20 清末新政21 大清现行刑律22 大清新刑律23 立宪派24 预备立宪公会25 宪政公会26 钦定宪法大纲27 国会请愿运动三、论述题28 评析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局限性。29 略述晚清政府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措施。30 评析“同治中兴 ”。31 简述维新思想的主要

5、内容及特点。32 评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焦点、意义及其局限性。33 评析清末新政。34 论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的影响。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6、中国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时务报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 年 8 月创办于上海,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发起创办。梁启超任主笔,汪康年任总经理,章太炎等参加编撰

7、工作。时务报刊行到 1898 年8 月 8 日,共出版 96 册。它以新颖的言论、流畅的文笔,风行海内。【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日刊,严复主编,每旬出增刊国闻汇报。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 年 12 月,被迫停刊。1900 年,一度复刊。【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1898 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

8、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 6 人于 1898 年 9 月 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南学会是中国戊戌变法时期成立于湖南讲求新学的团体。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的支持。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谭嗣同等“ 思保

9、湖南的独立 ”,使南中国“可以不亡”,遂组织该会。长沙设总会,各府厅州县设分会。主要活动是讲演,它既与时务学堂相表里,又有湘报配合宣传,思想甚为活跃,影响也相当广泛,对促进湖南推行新政,转变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清末新政是由清政府主持和领导的一场带有近代化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始于 1901 年 1 月,到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为止,这十余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 。其主要内容有:编练新军。筹饷。 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

10、裁减和合并。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纵观整个“新政” ,尽管清朝统治集团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实际效果却背离了统治者的主观愿望。“新政” 不仅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加快了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还直接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大清现行刑律是颁行于 1909 年的一部刑法法典,由沈家本根据大清律例删改而成,共 30 门,389 条,附例文 1327 条。其主要内容沿袭大清律例,但有重要变更:一是分别民、刑,取消了旧律按吏、户、礼、兵、刑,工部名称区分六律总目,把旧律中民事内容的条款分离出来,改变了旧律中民、刑部分的缺陷。二是确定刑法为

11、死刑(绞、斩)、遣刑、流刑、徒刑、罚金 5 种。三是删去了一些过时的条款,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如规定了毁坏铁路、电讯和私铸银元罪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是于 1911 年 1 月颁行的一部刑法法典。由沈家木和日本法学家罔田太郎等拟定,总则 17 章,分则 36 章,共 4ll 条,附暂行章程5 条。它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体例分为“总则” 、“分则”两篇。刑名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从刑包括褫夺公权和没收。大清新刑律虽在形式上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内容上却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12、清末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以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为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各地成立各种立宪团体,并领导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曾成立全国性组织“ 国会请愿同志会 ”,并发动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辛亥革命时,立宪派的成员大都宣布赞成共和。【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4 【正确答案】 清末立宪派的政治团体。1906 年 12 月 16 日成立于上海,会长是郑孝胥,会员主要为江苏、浙江、福建的官绅和上层资产阶级分子,以“奉戴上谕立宪,开发地方绅民政治知识”为宗旨,进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每年开常会一次。1908 年,两次电请清政府提前召开国会。1909 年 11 月,发起国会请愿运动。武昌起

13、义爆发后,停止活动。【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5 【正确答案】 即宪政讲习会,是立宪派于革命派论战期间成立的立宪团体之一。由杨度与熊范舆等人于 1907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1908 年,杨度在北京设立宪政工会总部,并发表宣言,表示其政治目的在于“团合运动,以翼开国会,布宪法,建设责任政府,消专制之威,免暴动之祸,实行君主立宪”。宪政公会在北京、河南、安徽、山东以及上海、天津等地建有支部。宪政公会在两湖和长江一带很有势力。【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6 【正确答案】 钦定宪法大纲是 1908 年 8 月 27 日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 23 条,分正文“君上大权”与附录“臣

14、民权利义务”两个部分。其中 14 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余 9 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钦定宪法大纲表明了清政府名为立宪,实则是加强帝制专政。【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7 【正确答案】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发起的政治运动。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后,毫无立宪诚意。资产阶级立宪派对清政府施加压力,于 1908 年 8月发起了第一次国会请愿运动,1910 年 1 月至 10 月,又举行了三次请愿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国会请愿运动具有民主运动的性质,立宪派企图通过和平请愿的形式,迫使清政府开放政权,迅速转入民主的轨道。对立

15、宪派来说,国会请愿运动是用来抵制革命并达到参与政权的手段,清政府的做法却把立宪派推向了革命的一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三、论述题28 【正确答案】 (1)甲午战后至辛亥革命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因:第一,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把发展民族工业、采用西法开办工厂作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第二,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投资建厂的限制。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需要偿还大量的战争赔款,财政困难,所以放宽了对民间投资建厂的限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三,清政府“ 新政” 所采取的奖励实业、振兴工商的政策和措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16、展起了一定的刺激和推动作用。第四,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抵制美货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五,甲午战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日益扩大。这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2)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性:第一,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纷纷设立工厂,并继续大量倾销商品,控制了中国的商品市场,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的排挤与竞争下,极易亏损乃至破产。第二,封建制度与封建势力依然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桎梏。甲午战后,清政府虽然同意民间设厂,但这些企业创办后并未得到法律上的保护。许多封建官吏对民族工业百般刁难、勒索,

17、束缚民族工业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尤以厘金为害最甚。从而使民族工业难以与外资进行竞争。尽管如此,民族工业较之甲午战前毕竟有了明显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逐渐成长壮大起来,这就为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29 【正确答案】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矿交通企业。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设农工商局,保护农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建铁路,开采矿产;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等。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设农工商局,陆续颁布 商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保

18、障工商业者的权益和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0 【正确答案】 “ 同治中兴 ”是指晚清同治帝在位期间 (18621874 年)清朝出现的一个“中兴”阶段。清穆宗同治,名爱新觉罗 .载淳,于 1861 年 7 月继位,年号“祺祥”。不久,恭亲王奕诉和慈禧太后发动“ 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掌握了清政府的最高权力,改年号为“ 同治”。同治在位期间,清朝同外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关系,并发动了一场以“ 自强” 、“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到 1875 年光绪帝即位,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面基本消散,国家出现振兴气象。同治一朝,历时 13 年,其间国事相对稳定,与此前清

19、政府内忧外患频仍、政局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时人乃至后人称之为“同治中兴” 。总结“同治中兴 ”的内容和表现,可以概括为: (1)镇压农民起义,国内社会稳定。咸丰帝时,清政府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军事压力,外有列强侵略,内部农民起义不断。进入同治朝后,战局扭转,1865 年,湘军攻占太平天国都城天京,1868 年,镇压东西捻军,1872 年,扑灭苗民起义,1873 年,云南、西北回民起义结束。(2)整顿朝政,政局稳定。“ 辛酉政变 “后,奕诉和慈禧太后控制了清朝最高统治权,他们控制中央财政军权,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秩序的政策,努力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更为关键的是,在镇压各路起义中崛起的汉族士大

20、夫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得到了清政府的信任,成为了效忠清王朝的中坚力量。(3)中外和局形成,中外关系稳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外国列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关系。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处理和开展对外关系,并在清理内乱时,采取“借师助剿” 策略。自同治登基,中外相安无事,基本未发生大规模战争。(4)自强运动兴起,大力兴办洋务。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同治年间,在地方督抚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5)改革军事,军队战斗力增强。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个时期,清政府改编绿营,编练新军,创办

21、军事工业,聘请外国教练,军队的战斗力增强。在此期间,清政府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近代海军。综上所述,以军事胜利为显著标志,经过政治派系的重新调整和国内秩序的恢复稳定,加上中外关系的和平维持,以及洋务运动等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新措施的实施,清朝在同治皇帝时出现了中兴的景象。这个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在很多方面迈出了近代化步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事实,那就是,清政府仍然是一个独裁落后的封建政府,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洋务运动也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走向失败。可以说,“同治中兴” 并没有使清政

22、府摆脱灭亡的命运。所以,我们既要看到这个时期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统治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这些政策措施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所谓“同治中兴 ”的历史局限性。【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1 【正确答案】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和新的经济、阶级关系的出现,逐步产生了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形成了中国早期的维新派,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中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要求学习西方。不但要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政治、经济制度。谴责外国侵略,主张中国在加强兵备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民

23、族工商业,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政治上要求采用西方国家君主立宪的议会制政体来代替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首先,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其次,他们在反对外国侵略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在登上政治舞台前夕的政治心态和政治要求。然而,这些思想家毕竟刚从洋务派的营垒中脱胎出来,具有浓厚的封建士大夫气息,还不能摆脱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再加上他们对西方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重视不够、介绍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主张,尚未在哲学、政治学等方面进行全局性的理

24、论建设,从而表现出其思想行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2 【正确答案】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论战的焦点主要包括: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开议院;要不要废科举、兴学校、倡西学。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论战的意义及其局限性:这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通过论战,西学广泛地传播开来,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众多的知识分子敢于放眼看世界,追求新思想的历史潮流,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大解放,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不断高涨。但是,

25、维新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弱点,即他们不敢触动封建制度的基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3 【正确答案】 (1)清末新政的背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 新政” 。清末 “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外力的压迫和外患的加深。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采用扶植清政府“ 以华治华 ”的策略,要求清政府改变它的无能状态;清政府也企图以此取得列强对它的支持。清政府自感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加强本身的统治能力。辛丑条约 签订后,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发展,清政府需要采取对策。义和团的惨败,

26、标志着以传统方式御侮的终结。义和团运动后,清朝统治集团中顽固派失势,洋务派占据了上风。1901 年 4 月,清政府成立了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2)新政的主要内容改革官制: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设商部、民政部、陆军部,学部等;裁撤冗衙,整顿吏治。改革兵制: 1901 年,停止武科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制兵练勇,编练新军。1904 年,练兵处和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常备军” 三十六镇。除袁世凯在1905 年编成“ 北洋陆军” 六镇外,各省因财力、人力所限没有完成练兵计划。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27、: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1903 年,成立商部,陆续公布商律、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并先后对著名工商界人士给以名位、荣誉。改革学制:包括废科举,兴学堂、派游学。1901 年,令将各省书院中属省城者改为大学堂,属各府者改为中学堂。命各省选派留学生出国,准许自费留学,并陆续颁布有关游学及奖励章程。1902 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4 年,又颁布了重订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章程及管理体制。1905 年,令自明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结束了中国延续一千余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在中央政府成立学部。(3)新政的性质及实施的结果从表面上看,“ 新政” 内容和戊

28、戌变法差不多,但它并不是戊戌变法的重现。其性质大体上是洋务新政的翻版。编练新军、设立巡警、废除科举、鼓励留学、设商部等是“新政”中比较有成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西学的传播,出现了一批同封建士大夫不同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也有了一些扩散的园地。“新政” 没有达到清政府的目的,相反,它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清政府的崩溃。“新政” 有些措施激起了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34 【正确答案】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汉代,于

29、隋唐时期形成制度。19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人们发现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改革和废除科举考试的呼声越来越高。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改八股为策论。1905 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设立新式学校。清廷诏准自 1906 年开始,废除科举考试。至此,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彻底分离。废除科举对中国近代变迁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1)废除科举使儒学的独尊地位被打破,促进了思想解放。科举考试以儒学为基本内容,废除科举加速了儒学解体,儒学的地位日益降低。人们的思想因挣脱制度文本的约束而获得了极大解放,君主立宪、

30、民主共和等西方思潮纷纷涌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废除科举推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废除科举使经学衰微,以经学为主导的传统学术格局逐渐解体,各门学科的分化与独立变为现实,为科技文化在 20 世纪初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使新学科和新知识在中国传播开来,造就和壮大了现代科技知识分子队伍,促进了科技文化的普及与推广。(3)废除科举促进了近代意义上新式教育制度的建立。废除科举后,近代新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全国各地的新学堂数量大增。随着新学堂的大规模兴办,现代教育体系逐渐确立。它使教育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结合起来,体现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31、(4)废除科举促进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中国社会的变革。随着科举制度被废除和新学堂大量创办,近代新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接受了西方文明,逐渐放弃通过考试求取功名步人仕途的观念,逐渐形成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团体,他们把救国与向西方学习结合起来,推进了中国的社会变革。(5)废除科举瓦解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知识分子摆脱了对政治与王朝的人身依附,摆脱了长期以来“读书做官” 思想的束缚,开始关注学术的独立品格。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的消亡,意味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大量旧式知识分子突然丧失了读书做官的机会,他们由清政府的支持者变为清政府的对立面。当然,仓促废除科举制,而大量新式学堂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教育和传统文化无形断裂的局面,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总之,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是中国政治变革的一个重大决策,也影响到了 20 世纪初中国文化的变革演进和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