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古代印度文明)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哈拉巴文化是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属于什么时代的文明?( )(A)新石器时代(B)金石并用时代(C)青铜器时代(D)铁器时代2 哈巴拉文明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城市文明,代表哈巴拉文明的典型城市是( )。(A)哈巴拉、摩亨.佐达罗(B)哈巴拉、健陀罗(C)健陀罗、摩亨.佐达罗(D)健陀罗、摩揭陀3 从伊朗高原经阿富汗逐渐入侵印度河中上游和恒河上游,创造吠陀时代历史的是( )。(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达罗毗荼人(D)安
2、息人4 吠陀共四部,其中最重要、最古老、最具文学价值的是( )。(A)沙摩吠陀(B) 梨俱吠陀(C) 耶柔吠陀(D)阿闼婆吠陀5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正式形成的时代是( )。(A)早期吠陀时代(B)后期吠陀时代(C)列国时代(D)孔雀帝国时代6 印度列国时代时出现了 16 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王国,只有少数的共和国,下列属于共和国的是( ) 。(A)健陀罗(B)居萨罗(C)跋祗(D)摩揭陀7 列国时代,逐渐统一了北印度地区,为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的国家是( )。(A)迦尸(B)跋祗(C)般阇罗(D)摩揭陀8 下列不属于早期佛教基本教义的是( )。(A)四谛说(B)五蕴说(C)因果报应说(D)
3、业报轮回、苦行主义9 印度奴隶制的全盛时期是在( )。(A)早期吠陀时代(B)后期吠陀时代(C)列国时代(D)孔雀帝国时代10 印度孔雀帝国时代,就土地占有情况而言,占全国土地的绝大部分的是( )。(A)王室农庄(B)贵族农庄(C)农村公社土地(D)自耕农占有土地11 佛教走出印度,为世界性宗教是在( )。(A)早期吠陀时代(B)后期吠陀时代(C)孔雀帝国阿育王时代(D)列国时代12 印度和中国内地的佛教先后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后来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传佛教是在( ) 。(A)公元 1 世纪前后(B)公元 2 世纪(C)公元 4 世纪(D)公元 7 世纪前期13 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两部
4、史诗,其中被誉为“诗体百科全书” 的是( )。(A)摩诃婆罗多(B) 罗摩衍那(C) 佛本生经(D)梨俱吠陀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哈拉巴文化15 吠陀16 梨俱吠陀17 种姓制度18 阁提19 婆罗门教20 “四谛”说21 十二因缘说22 五蕴说23 耆那教24 顺世论派25 阿什斐迦派26 孔雀帝国27 阿育王28 迦提29 旃荼罗30 大乘佛教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31 摩奴法典(节选)417: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奴隶)的财产,因为他没有任何财产,其主人可以占有他的财产。13:首陀罗之妻规定
5、为首陀罗妇女,吠舍则首陀罗和自己的种姓,刹帝利则前两者和自己的种姓 ,婆罗门则前三 者和自己的种姓。31:他(梵天) 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与双脚相应地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88:这样,他给婆罗门规定了教授与学习吠陀,为自己和为他人祭祀,以及布施与接受施舍物 。89:他给刹帝利规定了保护人民,施与施舍物,祭祀,学习吠陀以及节制现世享乐。90:吠舍则牧畜,施舍,祭祀,学习吠陀,商业以及高利贷业,农业。91:但是主宰给首陀罗指定了唯一的职务温顺地为这些再生的种姓服务。(崔连仲译)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第230232 页。请根据上
6、述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及其特征。四、论述题32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成就。33 婆罗门教的经典和主要教义。34 试述种姓制度。35 试述孔雀帝国的各项制度。历史学基础(古代印度文明)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7、】 古代印度文明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正确答案】 是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1921 年,在印度河上游旁遮普地区的哈拉巴开始发掘,发现了很多古物,还发现了两枚印章。第二年在印度河下游信德地区的摩亨.佐达罗也发现了类似的古物和印
8、章。按考古界以第一次发现的地址命名的惯例,它被称为哈拉巴文化。它存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 2500 年到公元前 1750年,这使印度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该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下游东起德里附近,西至巴基斯坦西南沿海。哈拉巴文化属于城市青铜文化,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人民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等动物及各种家禽。手工技术发达,发现了大量的铜器,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城市繁荣,商业兴盛,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频繁。社会已有财产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对立,已经存在依靠剥削养尊处优的统治者。已经有了文字。【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5 【正确答案】 吠陀原意是“知识”
9、 或“神圣的知识”,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实际上是印度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的宗教、文学典籍,也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分为 4 部,合在一起称之为吠陀全集。其中最重要、最古老、最具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它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 ,时间约从公元前 1500 年至公元前 900 年;其他三部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编撰的时间较晚,合影“后期吠陀” 。后期吠陀与后来逐渐出现的解释吠陀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所反映的时代,史称“后期吠陀时代”,时间大约从公元前 900 至公元前 600 年。【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6 【正确答案】 是吠陀四部中最重要、最古老、最具文学价值一
10、部,该文献所反映的时代叫早期吠陀时代,也叫梨俱吠陀时代。约编撰于公元前 12前 9 世纪,用梵文写成。梨俱吠陀既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又是具有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诗歌总集,共有 1028 首诗歌,以颂神为主,也有世俗诗歌。在诸神颂歌中,以战神因陀罗的颂歌最多,约占梨俱吠陀的14。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战争生活,而且也反映了雅利安人社会其他方面的一些情况。【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7 【正确答案】 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
11、“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8 【正确答案】 印度中古时期的种姓制度。该制度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种姓间禁止通婚。这一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19 【正确答案】 是以崇拜婆罗摩
12、(梵天)为主神的印度古代宗教,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该教的经典是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梵我一致 ”论和 “业报轮回”说是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的高度概括。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前 1500 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同许多后来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没有明确的具体创教人,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派别汇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体系。所有这些不同的教义与思想派别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内涵,又都在印度次大陆经历过数百到上千年的繁荣,尽管人们可以笼统地以印度宗教文化来概括它。【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0 【正确答案】 是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四谛说是佛陀所传的最根本的教义。四
13、谛就是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说人生充满着种种痛苦。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佛陀认为苦因在于人有“欲爱”。灭谛是讲灭掉苦因,达到无苦境界。道谛是讲灭苦的方法,经家通过修道达到涅椠的途径。【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1 【正确答案】 是早期佛教基本教义中的一部分。这一学说认为人和世界上的一切皆由因缘而有生有灭。所谓十二因缘是将人生分成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个环节。这十二个环节因果相连,即前者是后者之因,后者是前者之果。它想说明,人由于无明,才引起人生的“连锁反应” ,只要灭掉无明,消除一切欲爱和烦恼,皈依佛法,才能
14、进入涅磐。实际上十二因缘说是对四谛中苦、集二谛的进一步解释。【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2 【正确答案】 是早期佛教的哲学理论基础。“蕴” 意为积聚、类别。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指物质,包括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受指感觉;想指知觉;行指意志或心理活动;识指意识、认识和识别的作用。五蕴中的色蕴是物质,其他四蕴都是精神。早期佛教提出五蕴说的目的是想论证人生无常、充满痛苦。按照其逻辑,五蕴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物质或精神的追求。五蕴虽然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但它们变化无常,最终会给人们带来苦恼。五蕴说实际上是对四谛中苦因和灭因的进一步诠释。【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3 【正确答案】 是公元前 6
15、 世纪印度的一个很有势力的教派,其奠基人和创立者是筏驮摩那。该教代表了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利益。该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物质和灵魂构成的;“ 业” 是一种特殊的、细微不可见的物质,能沾附于人的灵魂上。行善者可以转生为天神,作恶者可转生为低级种姓、动物和无生物。耆那教的最高理想是让受业和肉体这些物质束缚的灵魂得到解脱,得以脱离躯体,超脱轮回。奉持“三宝”(即正信、正智、正行)和五戒(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无所得) 。耆那教的进步性在于反对婆罗门教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的三大纲领,针锋相对地指出吠陀并非真知,杀生祭祀只会增加罪恶,婆罗门是不学无术的祭司。其缺陷在于它囿于灵魂转世、因
16、果报应、轮回解脱之见,并将禁欲和苦行当做解脱的最好方法。【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4 【正确答案】 顺世论派是古代印度唯物主义哲学学派。列国时代是该派最活跃的时期,当时的代表人物是阿夷多翅舍钦婆罗。该派主张世界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人也是由四大元素组成。该派还主张人的意识和身体是分不开的,意识随着身体的毁灭而毁灭,反对灵魂独立存在的说法。该派反对婆罗门教杀生祭祀的行为,否定种姓制度,认为人是生来平等的。【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5 【正确答案】 阿什斐迦派是一个完全彻底的宿命论学派。该派的代表人物是末伽黎.拘舍罗。他认为世界是按照既定程序绝对安排好了的,人的意识和行为不论善恶都影响
17、不了整个既定过程。修行和作恶对解脱都不起作用,人生历程完全是由宿命决定的。该派在列国时代曾盛行一时,其进步性在于否定了善恶各有报的说教,但也否定了人的能动作用。【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6 【正确答案】 古印度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依其家族名称命名,由旃陀罗笈多驱逐马其顿.希腊侵略军,又率军东征,灭难陀王朝而建立,定都华氏城。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古代印度进入帝国时代。孔雀王朝传至阿育王时,对南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讨,除南印度的一部分以外,悉人孔雀帝国版图。此时,孔雀帝国北起喜马拉雅山,南到迈索尔,西起兴都库什山,东抵阿萨姆,达到极盛。阿育王寺后,孔雀帝国迅速衰落大约到公元前 187 年,孔雀帝
18、国的末代国王被一位将军杀死,孔雀帝国告终。【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7 【正确答案】 古印度孔雀帝国第蔓代国王。又称无忧王。宾头娑罗王之子。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又回到首都华氏城。约公元前 273 年宾头娑罗王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修私摩争夺王位取胜。约公元前 269 年阿育王即位后,向外扩张。约公元前 262 年,开始大举进犯南印度的羯陵伽。据铭文记载,在其当政第 8 年(约前 261),羯陵伽国被征服;有 15 万人被俘,10 万人被杀,死伤数_卜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孔雀帝国的版图达到了最大规模。他大力弘扬佛教,宣扬仁爱和慈悲,鼓吹宗教宽容
19、和容忍,要人们尊重他人教派,还大力倡导非暴力。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时代。【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8 【正确答案】 迦提是孔雀帝国时代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吠舍、首陀罗中产生的从事不同职业的集团。这种集团叫迦提。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各迦提也具有职业世袭和实行内婚制的特点。摩奴法典中就记载了 50 多种迦提,其中地位最低下、最受歧视的是“旃荼罗”(“贱民”)。【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29 【正确答案】 旃荼罗是社会地位最低下、最受歧视的一个迦提。他们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高级种姓的人不仅不和他们接触,还不接触他们“玷污” 的东西,而且连看见他们都被认为是不幸的。他们必须住在村
20、外,不准与他们以外的人来往。通婚只能在本迦提内进行。他们要穿死人的衣服,用被人扔掉的破容器吃饭。他们干的活是搬运死尸,当刽子手,当屠夫。白天工作时,必须按照国王的命令佩戴标志行走。晚上,他们不准在村子里和城里走动。【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30 【正确答案】 大乘佛教兴起于公元 1 世纪,是从印度早期佛教中分化而来的一个重要派别。形成于印度,而后传播至中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尼以至斯里兰卡。它是北传佛教的主流。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我;强调菩萨理想胜过阿罗汉,宣称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大乘伦理中倡导慈悲一切众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等等。
21、【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31 【正确答案】 印度的等级制度称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产生于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之初,到晚期吠陀时代最后形成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地位不同,职业划分严格。婆罗门属于第一等级,主要是僧侣贵族,充任祭司,主管宗教祭祀,享有极大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主要是王公贵族掌握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是吠舍,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没有任何特权;首陀罗属于第四等级,以前三个种姓服务,是非再生族,地位低贱。特征:各种姓间界限森严,职业世袭,不能通婚,不得同食。首陀罗与前三种姓之间界限尤其严
22、格,没有参加宗教活动的权利。【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四、论述题32 【正确答案】 (1)哈拉巴文明属青铜时代的文明。人们已经能够制造铜和青铜的武器和工具。(2)居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农业,种植大麦、小麦、稻、棉花、胡麻等。另外还有蔬菜、豆类、瓜果、椰枣等园艺作物。(3)畜牧业方面,已经驯养的牲畜有水牛、黄牛、山羊、绵羊、象、狗、鸡、骆驼等,这些驯养的动物,既是耕耘、运输的工具,又是人们肉食的来源,羊毛还可以做纺织原料。(4)手工业方面,有粮食加工、棉毛纺织、制陶、冶金、珠宝制造等工业部门。其中纺织业中出现了纺锤、纺轮和染缸,表明纺织业发展很快。(5)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计量工具石制的或粘土烧
23、制的砝码、青铜杆尺和介壳尺,表明已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也表明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贸易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本地区,而且扩大到两河流域。(6)哈拉巴文明是一种建立在农业之上的城市文明。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人口数量均在 35 万人左右。摩亨.佐达罗城遗址保存较好,有卫城和下城。卫城中心有一个大浴池,尤为引人注意,可能是举行宗教洗礼用的。下城大街小巷井井有条,有灯柱,有砖砌的下水道。建筑物有楼房,也有茅舍,表明人有穷富之别和阶级差异。(7)出现了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上,有些器物上留有简短铭文,表明已进入文明时代,但这种文字尚未释读成功。综上所述,当时的哈巴拉文明已迈人国家
24、的门槛,哈拉巴、摩亨.佐达罗等大城市都是早期国家的统治中心。【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33 【正确答案】 婆罗门教是以崇拜婆罗摩(梵天)为主神的宗教。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该教的经典是吠陀以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等。“梵我一致 ”论和“业报轮回”说是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的高度概括。第一,“梵我一致 ”论。该教的最高信仰是梵天,认为梵天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和本源,是唯一、永恒和真实的存在。一切生命和事物皆由梵产生。与梵相比,宇宙万物和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暂时的、可生可灭的。人的运动和个体灵魂来自“梵”,是梵的一部分。人们只有虔诚地信仰梵天,才能使自我复归于梵天,达到“梵我一致”。第二,
25、“业报轮回 ”说。是婆罗门教祭祀在吸取了印度土著居民万物有灵和灵魂转世的思想后系统地提出来的。所谓业力轮回,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必造业,造业必有果报,有果报就要经过轮回转世,而轮回转世的好坏取决于前世的善行和恶行。只有遵循婆罗门祭司制定的“达摩”( 法),才能有好报,才能超脱轮回转世之苦,达到“梵我一致 ”。【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34 【正确答案】 (1)种姓制度的形成。古印度种姓制度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之末,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种姓制度的产生原因与雅利安人的军事征服和雅利安人内部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种姓,梵语叫“瓦尔那”,意为肤色。在白肤色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之初,他们发现当地居民的皮肤
26、是黑色的,为了区分,他们自称“雅利安瓦尔那” ,把征服和与之敌对的当地居民称之为“ 达萨瓦尔那 ”。后来,雅利安内部也出现了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出现了平民和贵族。平民称之为“达萨瓦尔那” 中一部分是从事祭祀的,称 “婆罗门”,另外一部分从事战争的贵族叫“罗奢尼亚” 。到后期吠陀时代,随着雅利安人国家和婆罗门教的形成,种姓正式演变成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2)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它的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和义务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是掌握神权的祭司贵族集团。他们拥有宗教经典的解释权和宗教仪式的主持权,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他们通过宗教活动获取报
27、酬。有的婆罗门充当国王的顾问,以占卜活动来影响国王的决策。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由“罗奢尼亚” 发展而来,是掌握军权和政权的世俗贵族集团,是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内的统治者,国王通常属于此等级。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而且还通过战争获取大量财富。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民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商等业,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由于他们是雅利安人,因此有参加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社会地位低下的被统治者,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也有少数是战败或沦落的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各种生产劳动,当时被认为低贱的劳动者,
28、其中有的人已沦为雇工和奴隶。但从总体上来说,首陀罗是下层受苦的平民,不完全等同于奴隶。与前三个等级不一样,首陀罗没有宗教信仰权,不能参加前三个等级的宗教礼仪。(3)种姓制度的基本特征。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三是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前三个等级有权参加,而首陀罗作为非雅利安人,被剥夺了宗教权利。四是各等级在法律地位上是不平等的。(4)后期吠陀时代,维护种姓制度的思想武器是婆罗门教。【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35 【正确答案】 (1)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帝国,军队是专制帝国统治的支柱。最高
29、统治者国王集军事、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国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是国家最高的行政代表,也是一些重大司法案件的审判者。在国王之下,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 在地方划分为许多行省,设总督统治。地方的基层组织是村社,由村长管理。(2)孔雀帝国的土地制度。孔雀帝国的国王被视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但土地的占有情况可分为三类:国家和国王占有的土地。国家占有的土地指的是全国未开垦的荒地、森林、水源等。国王占有的土地是指王室经营的土地(王室农庄)。僧俗贵族占有的土地(贵族农庄) 。 农村公社占有的土地。这种土地占全国土地的绝大部分,由公社分给各个家庭使用;公社农民要交纳赋税。(3)孔雀帝国的城市经济。孔雀帝国最著名的城市是华氏城。该城不仅是帝国的政治统治中心,而且工商业也很发达。城里设立了 6 个局:手工业管理局、商业管理局、商务条例监管局、商品售价什一税征收局、外侨接待局和生死登记局。这几个局大都与工商业有关。城市的手工业者按行业分别住在城内各个街坊,组成同业公会。(4)孔雀帝国的奴隶制度。孔雀帝国时代是印度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家庭奴隶占很大比重,他们从事酿酒、做饭、推磨、捣米、脱稻米壳、看守仓库和向田间送饭;奴隶所受的待遇比希腊、罗马奴隶所受的待遇要好一些,主人对奴隶比较温和;奴隶制的发展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知识模块】 古代印度文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