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夏商西周)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是( )。(A)大禹治水(B)塗山之会(C)钧台之享(D)征战三苗2 夏王朝建立后,将其领土划分为九州,派九牧进行治理,在九州范围内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缴纳贡赋,称为( )。(A)任土作贡(B)相地而衰征(C)租税亩(D)均税法3 在夏文化的探索中,( )最具有代表性。(A)偃师二里头(B)登封告城望城岗(C)夏县东霞冯(D)宝鸡斗鸡台4 ( )是夏代刑法的总称,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A)夏刑(B)禹
2、刑(C)启刑(D)桀5 禹死后,传位于子启。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东方偃姓之族的( )就曾借此与启争夺王位。(A)少昊(B)太昊(C)有扈氏(D)伯益6 禹死后,传位于子启。由于传统的“禅让” 观念没有完全消除,西边的同姓诸侯有扈氏更起兵反抗。启亲领大军讨伐,启与有扈氏大战于( ),有扈氏终于被“剿绝”了。(A)甘(B)翟(C)阳城(D)阏7 夏后氏百官中,掌管军事的是( )。(A)羲氏(B)车正(C)牧正(D)六卿8 尚书.甘誓记载的是夏启和( )开战前的誓词。(A)有崇氏(B)太昊(C)有扈氏(D)伯益9 夏朝建立了监狱,著名的监狱叫( ),也叫“ 钧台” 。(A)夏台(B)
3、“羑里”(C) “圜土”(D)拘所10 禹在确立王权后,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 )作为都城。(A)阳城(B)咸阳(C)有崇(D)阳翟11 为了巩固王权,禹在淮水中游的( )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或部落的首领。众多的部落首领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的礼节,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A)萧山(B)塗山(C)九华山(D)平顶山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2 二里头文化13 塗山之会14 钧台之享15 任土作贡16 太康失国17 少康中兴18 众人、脋田19 夏小正20 九世之乱21 毫22 盘庚迁殷23 殷墟24 甲骨文25 武丁中兴26 社稷三、史
4、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7 材料一:文王子孙,本支百世。诗.大雅材料二:大邦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诗.大雅材料三:师服日:“ 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士有隶子弟,士农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桓公二年材料四: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礼记.丧服小记材料五: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5、2)简要评述这一制度。四、论述题28 为什么说夏朝是奴隶制国家?29 谈谈对二里头文化的认识。30 分析商代的阶级关系。历史学基础(夏商西周)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8 【正确答案】 C【知
6、识模块】 夏商西周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2 【正确答案】 1959 年,徐旭生先生在河南偃师县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引起了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视,20 世纪 60 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此后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发现了数十处遗址,经过重点发掘的有偃师二里头、登封告城望城岗、夏县东霞冯、临如煤山等遗址。在这些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址中,偃师二里头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把这些文化遗存称之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存可以分为四期,根据碳
7、一 14 测定,都在夏代纪年的范围之内或稍微偏晚。目前,虽然还没有足以确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证据,但所提供的丰富考古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3 【正确答案】 是大禹举行的一次重要朝会。为巩固王权,禹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今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首领,这就是“塗山之会 ”。各邦国或部落首领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的礼节,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4 【正确答案】 禹死后,子启继位。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东方偃姓之族的伯益借此与启争夺王位。同时,西边的同姓
8、诸侯有扈氏也起兵反对。夏启排除了这些干扰,巩固了王权,正式确定了世袭制度。为使世袭王权得到确认,夏启在都城阳翟召集众多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 ,这是继“塗山之会”后又一次重要的朝会。夏王朝的统治基础至此完全得以确定。【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5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主要贡赋思想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各地区根据各自特产情况所应贡纳的土特产种类,如兖州“贡漆丝” ,扬州“贡金三品”等等。在自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古代,纳税人用自己的生产品缴税是比较合理的课税原则。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至唐代,这一思想逐渐衰退。【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6 【正确答案】 夏启时期政治已经开始腐化,太康更加
9、尸位逸乐,于是,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率其族众从东方的钮迁到位于夏朝腹地的穷石(今河南洛阳市南),得到夏民拥护而夺取了夏朝政权,史称“太康失国” 。【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7 【正确答案】 又称纶地中兴,是夏朝初期少康恢复夏朝统治世系的斗争。太康失国后,夏政权被东夷族伯明氏成员寒浞所掌,他大肆消除亲夏势力。夏后相之子少康在有虞氏的帮助下,怀着复国之志,以纶邑为根据地,收集夏众,纠合同姓,攻灭寒浞,恢复了夏朝的统治,从此,夏王朝开始了一段时期的政治稳定的兴盛局面,史称“少康中兴 ”。【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8 【正确答案】 众人是商代社会的平民阶层。殷墟卜辞中有许多关于众和众人的记载,他们从事农业
10、,狩猎等生产劳动,参加战争和戍卫,参与祭祀活动,为商王服务,商王对他们的情况十分关心,在迁都等重大问题上要征询他们的意见。脋田就是奴隶们集体耕作。【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19 【正确答案】 中国现存最古的科学文献之一,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原为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夏小正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候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可以说是一部自然历的历法。【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0 【正确答案】 商朝前期自仲丁至阳甲,前后五代九王统治期间,由于王位继承制度不固定,多次发生弟弟子侄争夺王位的事件,国力因而受到影响,同盟诸侯也不再来朝见,商王朝陷入危机,史称“九世之乱” 。【知识模
11、块】 夏商西周21 【正确答案】 中国商代早期都邑。商前期曾数次迁都,至汤时开始在亳地定居。商汤灭夏后,就将都城建在亳。但关于亳的地望,自汉以来就有争议。主要有四种说法:一说“ 梁国娵熟为南亳 ”,在今河南商丘附近;一说 “河南偃师为西亳”,近年在偃师发掘出商代早期城址,有人认为就是汤的西亳;一说“汉山阳郡薄县为汤都北亳”,在今山东曹县境内,近人王国维力主其说;一说陕西长安县境有杜亳。近年邹衡提出新的“ 郑” 亳说,认为河南郑州发现的商城遗址,即是成汤所居亳都。【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2 【正确答案】 商朝自仲丁至阳甲,多次发生王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政局动荡混乱,商朝逐渐衰弱。盘庚当政后,为
12、扭转衰败局面,巩固商朝的统治,于公元前 1300 年,不顾旧贵族的反对,毅然将都城由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此后,商都一直在殷,历史上又称商为殷商。盘庚迁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商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转折点。【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3 【正确答案】 是盘庚迁殷后商代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 ,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 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从 1928 年 10 月 13 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
13、骨等遗物,总面积 24 平方公里以上。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4 【正确答案】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商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商代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社会阶级构成,社会生产以及思想文化等。甲骨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5 【正确答案】 盘庚迁殷后,商朝的国势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晓民情、重人才,勤
14、于政事。武丁对各方用兵,北征到达河套,南征到达江淮,西征到达与周接壤的渭河地区,商朝的版图和政治影响空前扩大。武丁在位长达 59 年,巩固了国内统治,扩大了商朝的疆域和影响,成为商朝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6 【正确答案】 国家的象征,是一个特指名词。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被尊为五谷之长。稷与社并祭,合称“社稷”。根据 周礼.考工记 ,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代表土地。“ 社稷”从字面上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因此,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
15、稷” 来代指国家。【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7 【正确答案】 (1)宗法制度。(2)宗法就是宗族之法。处理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便是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起源于氏族社会,是由父家长制演变来的。宗法制形成于商末,西周时得到充分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大致是:周天子为天子大宗,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别子(王的其他,儿子)为小宗,受封为诸侯。诸侯在其封国内则为大宗,其权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别子为小宗,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其采邑为大宗,权位由嫡长子继承;别子为小宗,封为士。士亦由嫡长子继承,别子不再
16、分封,为平民。宗法制通行于百姓贵族,而以姬姓宗族为首。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通过婚姻结成甥舅关系,也包含在宗法制范围内,成为宗法制的组成部分。简言之,从天子到士都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别子分封,这是宗法制的特征。宗法制规定,嫡长子为宗子,具有绝对的继承权,别子只能接受宗子的分封。按照这个原则分配权力和财产,避免了贵族子孙之间的矛盾冲突。所以,宗法制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理论基础,其本质不在于区分血统关系,而在于确定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原则,稳定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它和分封制相结合,构成了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它以“尊祖”、“敬宗”为信条,严格规定了自下而上应该承担的义务,建立起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统治网,从而确保了
17、周天子天下大宗和政治共主的地位,宗法制将宗族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以族权强化政权,从而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四、论述题28 【正确答案】 (1)夏朝的建立是从禹开始的。禹是继尧舜之后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因治水成功被拥戴为“夏后氏” ,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建都于阳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 。为巩固王权,禹举行了“ 塗山之会” ,众多部落首领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的礼节,成为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2)禹死后,儿子启继位,遭到了伯益和有扈氏的反对,夏启排除了这些干扰,巩固了王权。夏启继位破坏了军事首长由部落联盟酋长会议推举
18、产生的“禅让” 制度,首领职位继承原则由推选变为传子,执行酋长会议意志的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开始变成国家的君王。夏启即位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的氏族社会彻底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3)夏朝的国家机构已基本完备。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王以下设百官;夏朝已经有了典章制度和简单的赋税制度;夏朝已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并且开始按照地域划分统治区,组织国民。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29 【正确答案】 (1)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1959 年,徐旭生先生在河南偃师县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引起了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重视,20 世纪 60 年代进行
19、了大规模的发掘。此后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发现了数十处遗址,经过重点发掘的有偃师二里头、登封告城望城岗、夏县东下冯、临汝煤山、洛阳矬李等遗址。在这些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址中,偃师二里头遗址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把这些文化遗存称之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存可以分为四期,根据碳一 14 测定,都在夏代纪年的范围之内或者偏晚。目前,虽然还没有足以确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证据,但所提供的丰富考古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2)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内涵:二里头文化时期是否出现了文字尚未完全肯定,但已有青铜器出现,包括爵、戈、镞、戚、刀、锥、凿、鱼钩等,并发现了铸铜的坩埚、陶范、铜渣,经测定所出土的铜爵
20、属于锡青铜,由此确定二里头文化属于中国早期的青铜文化。从大量农具和饲养的家畜、家禽遗骨判定,二里头文化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占地 1 万平方米的大型宫殿基址。虽然尚未发现与宫殿基址规模相称的大陵墓,但是不同形制、葬士和随葬品的墓葬的存在,说明二里头文化时期贵族与平民的对立已经十分明显。(3)对于二里头文化的探讨:研究者一致认为二里头头文化是探讨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因为从地域来看,二里头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豫西、晋南,是古史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从时间来看,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年代基本相合。从文化发展序列看,二里头文化上承河南龙山文化,下启早商文化,应属于夏文化。从文化面貌来
21、看,二里头文化中包含的关于阶级压迫、国家建立以及青铜器出现等内容,都与文献中记载的夏代史实相符。因此,就目前已掌握的材料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看做夏文化。但具体看法又有许多分歧。几种主要的看法是:一、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二、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不是夏文化;三、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二期是夏文化,而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属于商文化;四、二里头文化一、二、三期为夏文化,偃师二里头遗址即是夏都阳城。这些分歧的解决有待于考古发掘提供更多的物证,同时,有待于多学科结合研究取得确切数据,对目前推算出来的夏商纪年进行验证或修正,将夏朝的绝对年代确定下
22、来,从而为夏文化探讨提供可靠前提。“夏商周断代工程” 结束后,二里头文化的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学术界也都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30 【正确答案】 商代社会由贵族、平民和奴隶构成。贵族是商代的统治阶级,包括商王、王室宗族、官僚和诸侯邦伯等。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是奴隶主贵族的总代表。商代的贵族又总称为“百姓” 。姓的最初意义本是氏族的图腾或徽号,进入阶级社会后则嬗变为社会组织形式,即大家族或宗族。“百姓”泛指许多宗族首领。平民是商代社会的又一一主体阶级。他们从事农业、狩猎等生产劳动,参加战争和戍卫,参与祭祀活动,为商王服务。平民是一个十分广泛的阶层,人数众多,成分复杂,他们的意志和行为对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处于商代社会最下层的是奴隶阶级。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另一来源是亡宗灭族者。奴隶无任何权利和人身自由可言。他们要为贵族从事垦田、耕作、田猎、劳役等各项无偿劳动,征战时要从军,承担军中的各种贱役。【知识模块】 夏商西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