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民变不属于反抗“ 矿监税使 ”的是( )。(A)临清民变(B)南直隶苏州民变(C)云南民变(D)民抄董宦2 以下不属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是( )。(A)张献忠(B)唐赛儿(C)李自成(D)高迎祥3 “五年不征 ”、“三年不上粮”、“公平交易” 、“平买平卖 ”,这是( )起义军提出的口号。(A)李顺、王小波(B)黄巢(C)张献忠(D)李自成4 为了迎击明军,明末起义军 13 家 72 营的首领召开了( )。(A)
2、荥阳大会(B)昌平大会(C)陕南大会(D)山西大会5 下列明代皇帝年号、庙号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万历明神宗(B)天顺 明宪宗(C)正统 明英宗(D)永乐明成祖6 王艮创立的( )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第一个启蒙学派,其从者大都致力于封建道德的普及宣传工作。(A)州学派(B)永康学派(C)永嘉学派(D)永昌学派7 下列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水浒传(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金瓶梅8 “三言”是( )三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编者为明朝人冯梦龙。(A)喻世通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B) 喻世明言、警世名言、醒世恒言(C)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D)喻世明言、警
3、世通言、醒世名言 9 ( )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故事的描写,既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又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奢侈的生活和它所加于人民的深重灾难,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A)洪升的长生殿(B)孔尚任的长生殿(C)汤显祖的牡丹亭(D)汤显祖的长生殿10 下列诗文派别不属于明代的是( )。(A)“田园诗 ”(B)竞陵派(C)唐宋派(D)“台阁体 ”11 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 )一书,介绍了西方数学中的算术知识,尤为可贵的是,其传入了中国所没有的西洋笔算法。(A)几何原本(B) 大统历(C) 回回历(D)同文算指12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 ),介绍了曾经流行于欧洲的欧几里得平
4、面几何的系统理论,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内容。(A)大统历(B) 几何原本(C) 回回历(D)同文算指13 下列著作的作者不属于随同郑和下西洋使者的是( )。(A)西洋番国志(B) 瀛崖胜览(C) 星槎胜览(D)岭外代答1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民族英雄( )的豪言壮语。(A)俞大猷(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三言16 二拍17 牡丹亭18 “台阁体”派19 公安派20 竟陵派21 三宋二沈22 吴门四大家23 南陈北崔24 李时珍25 本草纲目26 徐光启27 农政全书28 宋应星三、论述题29 明
5、初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效果如何?30 明朝在防御蒙古贵族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其代价和影响如何?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
6、、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的合称,每
7、集 40 篇,共 120 篇,作者冯梦龙。三言中的某些篇章揭露了封建权贵的祸国殃民、草菅人命,地主的贪婪,富商的刻薄等,并表达了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对下层人民的善良和淳朴的同情:赞扬。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表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但是,“三言” 也充满了封建伦理说教和庸俗的色情描写,影响了它的文学价值。【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6 【正确答案】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两部短篇小说的合称,共有小说 78 篇,作者凌蒙初。二拍的某些篇章是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人公,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描写了他们之间在激烈的竞争中两极分化的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商品经济
8、高度发展的明末城市风貌,颇具时代特色。【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答案】 明代著名杂剧,是明朝中期之后戏曲中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明代杂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神奇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在当时,统治者极力提倡封建道德,大肆表彰妇女贞操时,牡丹亭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无疑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8 【正确答案】 “ 台阁体 ”派是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的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诗派,他们的作品都是唱和应酬,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呆板平庸,文风冗沓。在反对台阁体文风方面,先后出现了前七子和后七子。前七子以李
9、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以嘉靖、万历年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他们以复古相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摹拟古代优秀文学,取代充满官僚习气的台阁体。但是,他们把摹古当作创新,结果造成了食古不化。【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9 【正确答案】 公安派是明代的文学派别,兴起于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盛之时。以湖广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而得名。他们认为文学是发展变化的,应该体现时代的特点。在创作上,他们受李贽“童心说” 的影响,在创作上主张“独抒心灵,不拘格套” ,反对复古派用拟古和八股文等种种清规戒律对创作
10、中心灵作用的扼杀,这显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他们的“性灵说” 把人的“心灵”当作创作源泉,忽视了生活,却是主观唯心论的。【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0 【正确答案】 明代与“公安派” 同时的、以湖广承天府沔阳州景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一文学流派,因景陵县属古竟陵地,故称“竟陵派” 。他们反对复古派模拟古人词句的做法,提倡抒写“性灵” ,与“公安派”有共通之处。其作品多幽深孤峭,与公安派的轻松自然的风格有稍许差距。【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1 【正确答案】 三宋二沈是明初书法的代表人物,三宋是指苏州府长洲县的宋克、宋璲、宋广,其中以宋克最著名。二沈是指松江府华亭县的沉度、沈粲
11、兄弟,沈度擅长楷书,最得明成祖赏识,沈粲长于行草。【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2 【正确答案】 吴门四大家是 15 世纪中叶江南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统称,在中国绘画史上又叫明四家。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他们大部分都是文人,诗书画结合,使意境更加深远,其中,沈周的作品刚健有力,又浑朴天真,风神潇洒。文徵明的画,妍丽稳健,清和淡逸,唐寅(伯虎)行笔秀缜密而有韵味,山水、人物兼长,尤工美人图,笔下仕女青妍秀丽,光彩动人。仇英苦学成才,一生描摹许多唐宋元名家杰作,能熔各派之长于一炉,创造出自己飘逸华丽的风格。【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
12、前)23 【正确答案】 是明末画坛的著名人物画家陈洪绶、崔子忠的合称。陈洪绶,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其前期人物画线条粗壮古拙,晚年则清圆细润;崔子忠,山东莱阳人,侨居顺天府,他的人物画细描清丽。【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4 【正确答案】 李时珍,字东璧,湖广蕲州人,父祖世代行医,青年时便抛弃科举,随父学医。在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发现原来的医书记载的草药不全,还有许多错误。于是,他穷毕生之力,批阅了 800 余家著作,并到北京、河南、江西、南京等地实地考察,访问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后三易其稿,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5 【正确答案】 本草纲目,明人李
13、时珍著。共 52 卷,以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街、禽、兽、人 16 部为纲。部下设类,共有 60 类。各类下的具体药物的分项大致为:集解、气味、主治、附方。其中有李时珍增加的药物大 374 种,增加的处方有 8161 个。全书共收药物 1892 种。书中还附有处方 11096 则,插图 1000 多幅。本草纲目对每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订正了历代相沿的某些错误。它是我国 16 世纪以前医药学丰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遗产。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典,也是一部植物学、动物学和矿产学著作,同时,它还是一部增广见闻的“博古著作,至今仍有实
14、用价值,已被译成日文、拉丁文、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流传世界。【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6 【正确答案】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县人,明末官僚。他将传教士带来的先进的西方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天文、数学、生物和农学等方面获得了新的成就。他还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翻译了测量全义等数学著作。他在生物和农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农政全书。【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7 【正确答案】 农政全书,明人徐光启撰。共 60 卷,约 60 万字,征引文献多达 225 种。全书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 12 目。书中不
15、仅有作者亲身试验的成果,也有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该书既集传统农业技术之大成,又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了部分传入中国的西方灌溉技术的资料。【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8 【正确答案】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写成名著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共 3 卷 18 章。天工开物不仅在总结农业经验方面可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相媲美,而且还总结了手工业的经验,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生产水平。该书共有插图 123 幅,画面生动,与文字结合,图文并茂,使当时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现场均历历在目。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
16、,书中还提出一些对化学、物理变化的认识,在理论上具有一定价值。宋应星将此书命名为天工开物,寓意靠人的智慧和技术从自然界开发出有用之物,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相当进步的。【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三、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元朝末年的长期战乱,使人口逃亡,土地荒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是当时社会经济的基础,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1)恢复奴婢自由。规定凡因战乱流散为奴隶的,要立即放还;因饥荒而典卖为奴隶的,政府代为赎还。这样就增加了社会的劳动力。政府还承认了元末农民战争之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的事实。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对明初社会
17、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2)鼓励垦荒。元末农民战争中,不少地主或逃或亡,留下大批荒田。洪武元年(1368),太祖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赋役三年;原业主若返乡,地方官于旁近荒田内如数拨与耕种。这就否定了逃亡地主对抛荒田的所有权,排除了垦荒地障碍,也调动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为生产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移民屯垦。为了迅速激活农村经济,太祖实行移民屯垦的政策。主要有民屯、军屯、商屯三种。民屯有利于荒田的进一步开垦和劳动力的更充分利用;军屯的实行保证了军粮的供应,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商屯也是为了解决边军粮饷不足的问题而设立的。(4)兴修水利。明初洪武年间,政府多
18、次组织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如修复广西灵渠、陕西洪渠堰等,对灌溉周边土地起了重要作用。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5)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明太祖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明太祖规定,有田 5 亩至 10 亩者,重桑、麻、棉各半亩,田多者照此比例递增。洪武二十八年,太祖下令规定,山东、河南在洪武二十六年后新栽种的桑、枣果树,一律不再起科。这些措施,有利于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为棉、丝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6)普查人口,清丈土地。经过元末农民战争,户口、土地簿籍已与实际情况大不相符。为了有效地管理户口,掌握劳动力,保证封建政府服役的征调和避免服役负担
19、的严重不均现象。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人口普查和土地清丈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这一系列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明显扩大,粮食的产量有所提高,田赋有所增加。据明史记载,洪武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达到元末耕地面积的四倍。税粮的收入,洪武末年较元代时增加两倍。经济作物总产量有明显提高。棉花的种植比宋、元时期更加普遍,不仅闽、粤、赣、江南、湖广,就连山东、河南、北直(河北)等地也开始大量种植。另外,桑、枣果木的种植也很普遍。永乐时,布帛、丝绢、棉花绒和果钞已成为明朝赋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总之,明朝初年恢复和发展的农业
20、社会生产的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的发展效果明显。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发展、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0 【正确答案】 元朝灭亡之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因地域不同分成三部,自东向西分别是:兀良哈部、鞑靼部和瓦刺部。明朝在防御蒙古贵族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1)征战:1409 年,明成祖派遣的使者被蒙古鞑靼部专权擅政的阿鲁台杀死,明朝派大军北征,全军覆没。次年,明成祖亲率 50 万大军,在斡难河大败鞑靼可汗牙失里,鞑靼势衰。1414 年,明成祖因瓦刺马哈木准备进攻明朝,亲征瓦刺,大败瓦剌三部。瓦刺也先称王之后,极力向周
21、边扩张,寻机进军中原,借向明朝贡马之机,称明朝赐赏减少为借口,分兵四路内犯。1449 年,太监王振挟英宗亲征,英宗被俘,明军死伤过半,史称“土木之变” 。为了防止蒙古统治者,明朝统治者对蒙古的征战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蒙古的进攻,但是也浪费了明政府很大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暴露了明朝军事力量的空虚。双方交战,边境地区不得安宁,影响了边境地区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不利于经济的发展。(2)册封与贸易:瓦刺部在元朝灭亡后归元故臣猛可帖木儿管辖。猛可帖木儿死后,瓦剌分裂为三部,分别归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统领。1409 年,明朝分别册封三人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明隆庆时,由于明
22、朝军事力量较为强大,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愿与明朝修好,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俺答汗死后,明朝册封其妻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俺答汗受封,约束各部不来犯边,西部安宁,20 多年没有战争。明政府在册封俺答汗之后陆续在张家口、大同等地开设茶马互市,与蒙古进行贸易。册封与贸易的措施,有利于笼络蒙古统治者,更主要的是给边境创造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册封和贸易必须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一旦蒙古实力增强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摆脱明政府的控制,战争又处于一触即发的边缘,所以,发展生产,增强自己的实力乃是维持明政府对蒙古册封和贸易的重中之重。(3)防御:设重镇、修长城。为了防止蒙古地方统治者袭扰,明政府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一线设置九个重镇,派驻重兵,同时,又修缮沿镇长城,提高防卫能力。设置重镇、修缮长城,有效地阻止了蒙古统治者的进攻,但是,明政府也消耗了人力、物力,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加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