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0KB ,
资源ID:84764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76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 政策,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大规模推广土司制度(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2 下列叛乱民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噶尔丹叛乱(B)罗卜藏丹津叛乱(C)达瓦齐叛乱(D)张格尔叛乱3 下列对于南海诸岛的名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 涨海”(B)南宋

2、,“千里长沙,万里石塘”(C)明代,“石塘” 、“ 万生(里)石塘屿”、“石星石塘”(D)清代,“ 东沙” 、“万里长沙”、“千里石塘”4 以下对于清初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停止圈地“更名田”奖励垦荒整顿赋役制度废除匠籍(A)(B) (C) (D)5 清初“更名田 ”中农民所得到的土地主要是 ( )。(A)勋戚土地(B)中小地主土地(C)明末大地主土地(D)明末藩王土地6 清代征收“ 地丁银” 是指 (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D)将丁税平均摊人田赋统一征收7 自汉唐至清前期,在我国赋税制度发展的总趋

3、势中不包括( )。(A)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弛(B)逐渐消除了农民对土地和地主的依赖关系(C)客观上既反映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赋税缴纳的形式和内容趋于简化和货币化8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赋税缴纳方式趋于简化和货币化(B)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趋于弱化(C)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D)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9 从康熙至乾、嘉、道期间,在江宁、苏州等地出现了许多由大商人开设的“账房” ,其握有大量的资金、原料和织机。“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此处的“ 账房”就

4、是( )。(A)机户(B)机工(C)包买商(D)工人10 “俟新棉出,以钱贸于东之人,委积肆中,高下若霜雪。即有抱布者踵门,较其中幅,以时估之,棉与布交易而退”;“ 村民人市,买棉归诸妇,妇女日业于此,且篝灯相从夜作,亦一月得四十五日工。计日成匹,旋以易棉,蚩蚩续来不已”。这两段史料描述了( ) 的经营状况。(A)帐房(B)机工(C)机户(D)包买商11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最能反映这一特征的历史现象是( )。(A)封建专制王权发展到极点(B)封建经济发展缓慢下来(C)封建文化发展停滞(D)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成分12 苏州的踹工、织工、纸工、烛业工人,景德镇的陶瓷工、门头沟的煤矿工、北京

5、的香工,云南的矿工、广州的织工、陕西的木工和铁工等,均爆发过反对雇主克扣工价、开除工匠和要求增加工银的( )斗争。(A)罢市(B)减赋(C)抗租(D)齐行叫歇13 “火耗归公 ”发生在( )时期。(A)嘉庆(B)康熙(C)乾隆(D)雍正14 以下不属于考据学家的是( )。(A)阮元(B)戴震(C)惠栋(D)李光地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大小和卓木叛乱16 张格尔叛乱17 更名田18 地丁制19 摊丁入亩20 一田一主21 折耗22 火耗23 颜元24 章学诚25 四库全书26 扬州八怪27 廷推28 布连斯奇条约三、论述题29 试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6、(清初三先生)的思想学术成就。30 分析八旗制度兴衰的原因。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

7、鸦片战争前)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18 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部贵族叛乱时,被准部俘虏的维族首领大小和卓木(博罗尼都和霍集占)先后逃回。

8、乾隆二十二年(1757),他们兄弟两人纠集其他各部的维族上层分子发动暴乱。次年,清朝派军平叛。到 1759 年,终于将这次叛乱镇压下去。之后,清政府在喀什噶尔等地设置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及劣谟大臣,他们受到伊犁将军的管辖。【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6 【正确答案】 大小和卓木虽被镇压,但其后裔和少数叛乱分子并不甘心失败。1820 年,逃亡浩罕国的大和卓木的孙子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的直接支持下,潜入喀什噶尔,煽动维族上层反动发动了一次武装叛乱。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叛军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城。英国侵略者也随之而入。清政府又派杨遇春等率领大军前去镇压。在各族人民特别是

9、在维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清军屡败叛军,并收复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失地。1827 年(道光七年)十二月,清军俘获张格尔,叛乱被镇压下去,英国殖民者的侵略阴谋也随之破产。【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答案】 康熙八年(1669),清政府下令把一部分明代藩王所占田地给予原耕种之人,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 。第二年,又下令免除他们的租纳,减轻了对这一部分农民的剥削,使之完全处于自耕农的地位。更名田的施行,实际上是清政府承认了明末农民在起义斗争中已夺回藩王所占庄田的事实。清代的“更民田” 政策,承认农民已占有的明朝官田为私有田。将官田给农民的政策,使庶民拥有的土地增多,从而使庶民土地

10、所有制得到发展,也令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不断产生,稳定了他们的地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8 【正确答案】 雍正时,清政府逐渐采取彻底的“摊丁入亩” 的征收丁银的办法,也称地丁合一,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税银,而是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即人丁 2462 万、丁银 335 万余两,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人田赋银中来征收,此称为“ 地丁制”。这也可以说是对张居正改革中将非定额的丁银不同比例地摊入田赋银的做法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愈益松弛化。【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9 【正确答案】

11、 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清初依然按照地亩和人丁收税,由于地主的隐匿,人丁的逃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赋役制度混乱和赋役负担不均的问题。康熙五十一年,宣布“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农,即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增加丁银。雍正时,又实行“ 地丁合一 ”制度,即把丁银全部摊人田赋之中。这种办法也叫“摊丁入亩”。自此,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止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0 【正确答案】 所谓“ 一田二主 ”,指的是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对立,土地的占权和使用权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在“一田二主”

12、制下,不论是土地占有权还是土地使用权,都可以单独典卖。“一田二主” 是清代南方永佃权这种特殊租佃形式进一步发展的产物。【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1 【正确答案】 折耗是清初名目繁多的而外加征之一,是借口粮食存放仓库时有鼠雀等耗损,故加征一部分作为补偿。每石正粮加收“折耗” 高达二斗五升之多。【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2 【正确答案】 火耗是清初名目繁多的而外加征之一,是政府借口要把税户交纳的碎银熔铸成大块银锭所需的损耗。康熙时,每省一般每两税银加耗一钱以上,也有个别省份每两加征二三钱、四五钱。雍正帝时,政府规定“火耗归公” ,将之正式列为田赋的附加税。【知识模块】 明、清(

13、鸦片战争前)23 【正确答案】 清代反对宋明理学的进步思想家之一,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保定人。一生从事教书和行医,他和他的学生李塨注重躬行践履的实事、实学,后人称之为“ 颜李学派 ”。颜元的主要著作有 四存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习斋记余等。颜元从根本上反对宋明理学家的“理在气先” 的唯心主义天理论,从而阐明了他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在认识论上,强调直接实践的重要性;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主张把义和利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真正的经世致用的功利目的。【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4 【正确答案】 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活于乾嘉年间,虽中进士,但未做官

14、。他的著作很多,后人编有章氏遗书50卷,文史通义是其代表作。该书是关于史学评论的专著,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而重点在论史。章学诚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又反对专务考据。他还提出六经皆史的看法,认为六经只是古代典章的纪录,应纳入历史范畴,作为古代的史书和史料处理,这就打破了重经轻史的传统观念,打破了经书的神圣偶像地位。他主张史学家要有四长:学、识、才、德。他又根据史籍的作用,将史籍分为两大类:撰述(有史有论的著作)和记注(史料及史料的纂辑)。另外,他还特别注重方志和通史。【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5 【正确答案】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79337 卷共 362

15、77册书,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代乾隆以前的主要典籍,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领域。其卷帙浩繁,内容宏富令人叹为观止。从 17731782 年,清政府选派纪昀等 160 余人编辑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又被分为许多子目,检阅比较方便。但是清政府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祖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四库全书编成后,纪昀等又写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 卷,把每本书的渊源、版本、内容都作了提纲性的介绍,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6 【正确答案】 清中叶扬州画家的著名代表,包括:金农、郑燮、罗聘、李 、黄慎、李方膺、高翔

16、、汪士慎。他们多是仕途坎坷和隐居不仕、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敢于摆脱清初以来的临古风气,不受因循守旧画风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独抒个性,不拘一格,给人以清新之感。他们所画的山水、人物、花鸟梅竹等各辟蹊径,既不墨守成规,又不脱离优秀传统,成为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新流派。【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7 【正确答案】 明朝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等高级官吏,有时由大臣公推,然后由皇帝批准任用,被称“ 廷推 ”。【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8 【正确答案】 布连斯奇条约是中俄于清雍正五年(1727 年)订立的划分中俄在蒙古地区北部边界的条约。从 17 世纪 40 年代起,沙俄不断入侵漠北

17、蒙古所属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并采取蚕食的办法逐渐入侵中国的蒙古地区。后来,中国逐步加强了蒙古地区的边防,使沙俄不敢轻举妄动。在此情况下,中俄双方经过两年多的谈判,了布连斯奇条约。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西北角的边界走向,中间树立界碑,以南属中国,以北属俄国。【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三、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明末清初,社会进入了比较剧烈的变化阶段,某些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西方传教士东来,为自然科学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统治集团内部门户分立,水火不容;各地农民起义高潮迭起,冲击了明朝封建政权的统治;满族贵族势力迅速膨胀,入主

18、中原建立了新的封建王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代表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被尊称为“三先生 ”。他们治学的方法上各不相同,在学术上的建树和贡献也各有特点。但是他们都是学问渊博、具有民族气节的反清爱国志士。他们都曾参加过反清斗争,都写下了数量很多的著作。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他的主要思想有:(1)在自然观方面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他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2)在认识论方面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人不必去向外界追求客观事物的道理,只要求之于自己的心就行了。(3)黄宗羲的杰出贡献在于他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他指出,君主应以天下的利益为

19、重,而不能只为自己经营。(4)他从民本君客的基本主张出发,对于君主为保全家天下处心积虑地制定的法进行了批判。(5)提出制约、匡正君主肆意行为。主张提高宰相的权力以分君主的权力,为了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同时,还主张加强学校的舆论监督力量。(6)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的现实和社会的要求。黄宗羲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和他所提出的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政治要求,带有初期的民主思想的色彩,在当时是进步的。顾炎武的主要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他的主要思想有:他的哲学思想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他指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 道”是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

20、中的。在政治思想方面,顾炎武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思想。他认为“ 亡国” 是一个封建集团代替另一个封建集团,一般人不必参加;“亡天下”则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和文化存亡的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在治学方面,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言。提倡“实学” ,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以有益于世用为目的而写成的。王夫之的主要著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黄书、读通鉴论、宋论等。王夫之继承了宋代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宋、明以来主、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继承,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有:(1)在宇宙观方面,王夫之认为整个宇宙充满了物

21、质性的气构成的。在理、气的关系上,王夫之提出了“ 理在气中 ”,即认为规律不能离开客观事物而独立存在,在物质世界以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王夫之在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他强调人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对象,但客观对象并不依赖主观认识而存在。在知行关系上,提出了“ 行先知后” 的唯物主义知行说,认为不能离开行去追求知,强调行在认识中的作用。(3)王夫之的哲学体系中还包含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反对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认为静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从这种思想出发、朋确提出了变化日新的发展观点,这种发展

22、观是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4)王夫之的历史观也有不少进步的因素。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认为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是不断进步的,并以此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倒退观,对以后的进步思想家和革新运动都有很大的影响。(5)他批判了宋明理学提倡的“ 去人欲,存天理”的唯心主义道德观,提出 “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主张满足人生的物质要求。主张发展自耕农经济等。王夫之的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由于时代认识的局限,他的唯物主义仍处于朴素的阶段,他看到了对立面的斗争,但未能发现矛盾的普遍性法则。【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0 【正确答案】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的过程中,陆续建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

23、,其中最重要的是“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在氏族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女真人出猎,按氏族而行。每十人为一单位,称为一牛录,其头目称牛录额真。满族称这种组织为牛录。努尔哈赤建立奴隶制国家之后,将这种原始狩猎组织改变为统辖三百人的基本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改编之后,每三百人称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固山就是一旗,共设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旗,故称“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组织。八旗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个固山额真,即八旗旗主,即是军事统帅,又是政治首领。八旗制度的建立,使女真人的军事、行政、管理更加有效。

24、(1)八旗制度兴盛之因:八旗制度是在女真族氏族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有一定的组织基础。适应了女真社会经济、政治的需要。八旗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组织,兼有行政、军事、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女真社会经济、政治基础相适应的。建立之初八旗兵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扩大军事力量的需要。皇太极称帝之后,对军事编制进行改革,除原有的满洲八旗之外,又添置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合为二十四旗,扩大了军事力量。将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收归自己统辖,开创了清帝直接控制“上三旗的制度。皇太极的改革,为清政府向关内发展,夺取全国的政权奠定了基础。八旗制度的转型适应了新的形势需要

25、。后金政权迁入辽河流域后,耕地面积扩大,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封建化过程加速。八旗制度由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逐渐演变成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以旧的形式承担了新的内容,起了质的变化。随着发展,八旗完全演变成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的一部分。皇太极直接控制了“上三旗”,削弱了与他实力相当的三大贝勒。清人关之后,经过顺治、康熙改革,到雍正时代,胤稹大杀满族亲贵,严禁八旗贵族与外吏勾结,削弱了旗主的权力。下令八旗人民必须尊奉皇帝为至高无上的君主,脱离与旗主的直接隶属关系。从此,八旗制度成为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八旗兵驻防都市城镇之后,军事职能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八旗军作为国家的正规军队,成为清朝封建政权的

26、军事支柱。(2)八旗制度衰败之因:清军人关建立政权之后,以八旗兵作为主要的军事力量。八旗兵驻防都市城镇之后,表面上仍是军政合一的组织,但军事职能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八旗人民被迫世代当兵,依靠粮饷为生,脱离了生产劳动,出现了八旗生计问题,造成了满旗不可挽回的衰落。清定都北京之后,驻守北京的八旗兵就占全部八旗兵总数的八分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因兵有定数,饷有定额,多数旗人不能去当兵,成为闲散余丁,作为八旗兵的候补人员。清政府为了保证兵源,规定闲散余丁的安排也都要从属于八旗军队的需要。他们不能自谋生计。于是,数十万旗人因困守京城,他们不读书、不做工、不生产粮食、不经营商业,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靠

27、朝廷拨给的房地和口粮为生,完全过着寄生生活。八旗是清廷的根本,朝廷对八旗生计十分关切和重视,先后采取过赏赐银两、增加兵额、京旗移垦等具体办法进行解决,但是收效甚微,八旗生计问题越来越严重,爆发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甚至还有旗兵的集众反抗。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 1911 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过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