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56KB ,
资源ID:84774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77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A)(B) (C) (D)2 以下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 )(A)稳定发展“ 滞胀” 复苏繁荣(B) “滞胀” 复苏稳定发展繁荣(C)复苏 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 滞胀” 稳定

2、发展复苏3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 19 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 )(A)借助新科技成果(B)发展新兴产业(C)利用政府力量(D)德、日发展迅速4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以( )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A)航天(B)新材料(C)信息(D)新能源5 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 )日本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A)(B) (C) (D)6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A)(B) (C) (D)7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

3、 )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加强国际经济联系(A)(B) (C) (D)8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 )(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D)已经不需要任何能源9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其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主要是( )(A)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B)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D)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0 就

4、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C)重点放在工业(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11 戈尔巴乔夫所谓“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A)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C)苏联经济大滑坡(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12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态势的基本特点( )(A)和平共处(B)动荡加剧(C)区域性合作增强(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13 “布拉格之春 ”的出现集中说明了 ( )(A)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改革(B)东欧国家力图摆脱苏联控制(C)斯大林模式不符合捷国情(D

5、)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胜利14 最先把生产资料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的是( )(A)苏联(B)波兰(C)中国(D)南斯拉夫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第三次科技革命16 艾森豪威尔17 “新边疆”18 撒切尔主义19 阿登纳20 欧洲联盟21 反党集团事件22 “八一九 ”事变23 哥穆尔卡的改革24 “布拉格之春 ”25 匈牙利事件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5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86 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的最高税率,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 1

6、6改变了 30 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 年4 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 ”的社会福利开支。材料二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 年)针对“ 英国病” 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其次,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

7、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 年度比 19791980 年度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请回答:26 根据材料,概括美英两国在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改革措施的异同。27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政府的改革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28 联系此时世界其他各国政府的措施,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由此谈谈你的认识。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9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特征、内容及影响。30 简述西欧一体化进程。31 分析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共同特点及评价。3

8、2 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33 分析 20 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化。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两极格局的出现主要是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内容,经济方面的内容出现得较少。【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战后初期至 70 年代,美国经济稳定发展,70 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出现“滞胀”,80 年代以后出现复苏的局面,90 年代以后出

9、现了繁荣的局面。【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A、B、D 是共同点。【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信息产业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各国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波兰成效不大,捷克斯洛伐克因苏联的干涉而中断,而日本和匈牙利的改革卓有成效。【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固有的不平衡规律,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

10、局发生变化,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但是由于各国汲取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未激化,反而有所缓和。【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二者的改革措施都没有很大的错误,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就实质而言,是受到以往的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制约,只有改变了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才能使改革措施发挥应有的成效。【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1

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选项是直接后果,B、C、D 选项是思想混乱造成的后果,也就不是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也随之结束。但世界并没有因此而绝对和平,而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捷共 4 月行动纲领和“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明显地表现出捷克斯洛伐克要求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争取独立发展的倾向。【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4 【正确答案】 D

12、【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记忆能力,最先把生产资料由国家所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的是南斯拉夫。【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诸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知

13、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6 【正确答案】 美国第 34 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支持“先欧后亚” 战略,主张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抄近路攻入德国。1943 年 12 月,艾森豪威尔受命担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1944 年 6 月,指挥盟军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同年 12 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善于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调行动、共同战斗。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19501952 年重新服现役,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195319

14、61 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内继续推行杜鲁门的“冷战”政策,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1969 年去世,终年 79 岁。著有回忆录远征欧陆,授权变革和争取和平等书。【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7 【正确答案】 1960 年 7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洛杉矶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被历史学家用来称呼其国内施政纲领。执政后,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肯尼迪采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坚持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从 1961 年起,他着手解决“贫困之源” 问题,同时提出了在 60 年代末登上月球的空间计划;1962 年,颁布“工资一物价

15、” 准则,并施加压力迫使美国钢铁公司把上涨的钢材价格压平;1963 年提出全国减税建议和要求取消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民权法案。但其控制剩余农产品的供应管理计划及教育法案、医疗保健法案等则在国会中被反对势力击败。【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8 【正确答案】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 ”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 “新自由主义”与“ 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在新工党执政前主宰英国政坛近 20 余年。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 共识政治 ”,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提出“社会不平等

16、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 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 ,平等主义的政策 (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 )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9 【正确答案】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纳粹统治期间曾两度下狱。1949年 8 月,就任总理。阿登纳反对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实现在法律统治下的个人主义,深信国家必须保证公民有独立研究学术和发展经济的最适合的机会,并使公民得到完全的法律保护。在他执政时期,他的兴趣侧重在外交方面。他对于与共产主

17、义世界和平共处的可能性没有信心,并认为西方只有保持优势的威慑力量才能遏止共产主义集团的直接军事威胁。他竭力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它的核装备,反对德国中立化。在他任职期间,联邦德国恢复了主权,重振了国力,并赢得在欧洲事务上的发言权。1963 年阿登纳以 88 岁高龄辞去总理职务。【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0 【正确答案】 欧洲联盟又称欧洲共同市场,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1965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总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洲联盟过渡,旨在共同切

18、实促进欧洲团结的发展,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下设理事会、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目前欧盟有 27 个成员国。【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1 【正确答案】 苏共二十大以后,报刊上出现了批判个人崇拜的高潮。苏共二十大及其后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苏共最高领导层内,一些人对此甚感忧虑,并对赫鲁晓夫的内外政策及其言行日益不满。在这一背景下,1957年发生了“反党集团事件 ”。以莫洛托夫为首的一派和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一派,在全党召开的大会上,进行了两次激烈的斗争。最终,赫鲁晓夫胜出,全会通过了决议指责莫洛托夫他们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内形成“反党集团” ,撤

19、销其职务。布尔加宁职务由赫鲁晓夫接任后,苏联党政大权就集中于赫鲁晓夫一人之手。【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2 【正确答案】 直接引起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在苏联加速演变和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的形势下,1991 年 8 月 19 日一 21 日,发生了戈尔巴乔夫被停止履行总统职责而又复出的重大事件。复出后戈尔巴乔夫赞扬叶利钦在反事变过程中“起了卓越作用”。“紧急状态委员会 ”起事失败,其成员有的“自杀” ,多数被捕,曾支持它的一批党政军高级干部也被捕或被撤职。“八一九” 事变给苏联带来严重后果,对国际共运也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苏共被反对派赶下政治舞台,国内掀起反共浪潮,各共和国的独立

20、步伐加快,苏联迅速陷于解体。【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3 【正确答案】 波兰领导人哥穆尔卡的改革运动。哥穆尔卡复出担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后,他重新提出“波兰的社会主义道路” ,积极领导改革。1956 年 11月 19 日颁布工人委员会法。随后,国家机关实行改组。同时也改革农业政策,减少农产品交售定额,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允许农民退出农业合作社和买卖土地,实行农村自治。但是,随着国际共运中开展对“现代修正主义” 的批判,统一工人党“三大”决议也认为,“在目前阶段,修正主义是党的主要危险”。从此,哥穆尔卡逐渐停止了改革,并日益脱离实际,实行个人集权和专断。【知识模块】 第二次

21、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4 【正确答案】 1968 年 4 月 5 日,改组后的捷共中央通过了推行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行动纲领,宣布捷“将进行试验,给予社会主义发展以新的形式” 。由此,捷克斯洛伐克出现了一个被人们称为“布拉格之春” 的改革新局面。在政治方面提出“必须改造整个政治制度” 。在经济方面,纲领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4月行动纲领和“ 布拉格之春 ”改革运动在国内外都引起不同凡响,苏联纠集波、匈、保、民德几个华约国突然出兵侵捷,将捷实际置于苏军监视之下。“布拉格之春” 改革运动失败。【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25 【正确答案】 苏共二十大以后,匈牙利广大党员和群

22、众强烈要求改革。人们公开批评党的领导和现行政策,要求纳吉出任总理,提高工资,工厂实行工人自治,调整匈苏关系和匈南关系,确认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等。10 月,首都高校学生开始示威游行。示威群众的一些人和保安部队发生了冲突;首都的武装冲突日益加剧,并蔓延到外省各地。应工农革命政府的请求,苏军于当天第二次开进布达佩斯,武装冲突基本平息。匈牙利十月事件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一悲剧性事件给匈牙利人民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6 【正确答案】 相同点:采取

23、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削减税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不同点:里根政府强调改革税法,用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方法,调整经济结构;撒切尔夫人政府则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推行企业民营化。【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7 【正确答案】 原因: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问题实质,合理有效地运用政府职能解决经济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8 【正确答案】 共同特征:此时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以及第三世界一些国家适时调整改革,发展了经济,可见,此时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是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社会改革浪潮。认识

2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中应抓住问题实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加强国家的独立性,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是改革的有效保证。【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29 【正确答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或称为“ 理想的总资本家 ”。(1)产生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25、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空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再次得到显著发展,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如美国出现罗斯

26、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实行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实行严厉的统制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有所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一次进入低潮。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猛烈发展阶段,而且具有新的特点。此时,不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一般已达到 40左右,而且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已不再是作为一种短时期的“战时状态”或“反危机措施”,而是发展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经常性需要。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已经发展到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使

27、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显著特征。(2)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部分质变。与私人垄断相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以下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国家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征收的贡赋。国家垄断利润不能由私人垄断集团独占,而是在国家与垄断组织之间瓜分。国家垄断资本经

28、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3)主要内容和作用: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占据着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新兴高科技产业,这些部门有利于国计民生,但企业投资高、利润低、风险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使生产、技术改造的再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二战后,资产阶级政府注意国民经济的计划性,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国家用这些资金进行国防建设、

29、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社会福利、调节社会收入等。总之,国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国家干预和调节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和社会利润的再分配,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始终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0 【正确答案】 (1)原因与目标:为了抵制超级大国的控制与威胁,谋求自身独立、安全和发展,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组织。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盟一体化实质上就是西欧和欧洲国家联合自强、独立自

30、主的发展过程。(2)进程:1951 年 4 月,法、德、意、荷、卢、比 6 国在巴黎签署了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为巴黎条约。1952 年欧洲煤钢联营组织建立。1967 年 7 月,布鲁塞尔条约 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建立。1973 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欧洲共同体。1981 年 1 月希腊、1986 年 1 月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 年 1 月,统一大市场建立。1991 年 12 月上旬,欧共体 12 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决定在 12 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所谓“欧洲联盟” 。马约 1993 年

31、11 月 1 日生效。一个囊括欧共体 12 国,人口逾 34 亿的欧洲联盟宣告诞生。1997 年 10 月,欧盟完成对 马约的修改,正式签订了 阿姆斯特丹条约。1995 年 1 月,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洲联盟。1999 年 1 月,欧元按期启动,除英国、丹麦、希腊、瑞典外,11 个国家成为经济联盟的首批成员国。?2004 年 5 月 1 日,欧盟正式接纳塞浦路斯、马耳他、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 10 国入盟,欧盟成员国由 15个增加到 25 个,从而实现了历史上第五次扩大。(3)政策与作用:在关税同盟政策方面,到 1977 年 7 月,英、爱、

32、丹三国已经完全取消了在共同体内部的关税。在对外共同关税上实行了区别对待的不同税率。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共同体各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内部贸易的增长,加速共同体资本的集中和垄断程度,推动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专业化和国际分工。在共同的农业政策方面,经过长期的讨价还价达成妥协,决定建立农业共同市场组织,对共同体内部生产的农产品实行价格保证和提供补贴,实现农产品自由流通,对外来农产品提高关税,保护共同体内部的农业生产。共同的农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农业就业人口,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收入,相对稳定了市场价格。但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对农业的冲击和价格干预政策加重了农

33、业生产过剩,以及欧共体扩大后农业政策协调难度的增大,都使农业一体化的前景困难重重。在共同体的货币联盟政策方面,主张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创建欧洲货币单位;扩大原先的西欧货币联合浮动体系,稳定西欧货币间的比价关系。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是走向经济与货币联盟的重要步骤。它使西方国际货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打击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有利于共同体农业一体化的推行。由于 19731975 年的经济危机,19791982 年的经济危机以及多次资本货币危机,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的进程被一再打断。在政治领域和对外政策协调方面,定期协调对外政策;提出西欧国家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 ”的重要口号;把

34、最高级会议改称欧洲理事会,每年举行三次,协调各国的政策行动;欧洲选举实行直接普选议员,1986 年后,欧洲议会增至 518席。共同体还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对话和合作。1975 年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 46 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为期 5 年的洛美条约,又与非、加、太平洋沿岸国家续签了第二、三、四个洛美协定,对这些国家给予产品进口的优惠,提供援助基金和价格补贴。1974 年 7 月,共同体开始了“欧阿对话” ,发展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1980 年 3 月,欧共体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签订了经济贸易合作协定。1983 年 12 月,共同体和安第斯条约组织在哥伦比亚也签订了为期 5 年的合作协

35、定。1975 年 5 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关系。1983 年 11 月,双边关系扩大到整个欧洲共同体。80 年代以来,欧共体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4)影响:西欧一体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欧盟一体化代表了欧洲人民的根本利益。欧盟一体化一定可以在困难中调整,在曲折中前进。欧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多极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成为制约和抗衡美国单极霸权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多极世界新秩序。【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1 【正确答案】 (1)背景:除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工业不够发达,农村中存在严重的

36、封建残余。(2)共同特点: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基本上都是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在国家关系上都和苏联建立了友好密切关系。通过建立经互会和华约组织,这些国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经济实体。(3)评价:在一段时间内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逐渐束缚了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32 【正确答案】 背景:1982 年 11 月勃列日涅夫逝世以后,苏联经历了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领导的两个极其短暂的时期。1985 年 3 月戈尔巴乔夫的上台,结束了苏联 28 个月的新老权力交替过程。上台伊始,戈

37、尔巴乔夫雄心勃勃,决心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与改革。内容:(1)改革经济体制,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1987 年苏共 6 月全会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把商品货币关系列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强调是社会主义的固有特征。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制,广泛发展集体承包制。同时,在计划、价格、财政信贷、科技等方面实行配套改革。(2)改革政治体制。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的思想指导下,放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走上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3)调整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关系的“ 新思维”。关于当今时代的判断,“ 新思维”强调当今时代是各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依赖日益

38、增长的时代。关于阶级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问题,“ 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新思维强调两者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竞赛是必然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新思维在强调了苏联在国际社会政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的同时,也阐述了相互合作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合作的核心问题,强调“要在完全自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整个政治关系体系” 。强调对外关系的灵活性。影响与评价:(1)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上的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2)在政治上的改革使苏联国家政治生活中失去了领导核心

39、。(3)在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4)导致了苏联的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苏联的政治局面难以控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33 【正确答案】 三次变动:(1)20 世纪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2)20 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形成了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3)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三次国际格局变动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第一次变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 ,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2)第二次变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3)第三次变动: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