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苏联领先于美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成就是( )。(A)生物工程(B)电子计算机(C)人造地球卫星(D)原子弹2 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特点的选项是( )。(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学与技术紧密,相互促进(C)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D)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结合3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二
2、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科技研究朝着分工细、综合性强的方向发展(D)科技竞争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4 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强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空前发展(B)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C)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D)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5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调整,表现在(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推动了国际产业的分工导致了西方大国经济地位的调整(A)(B) (C) (D)6 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其原因不包括( )
3、。(A)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采用新生产技术,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C)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7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突出的不同点是( )。(A)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B)科学新发现是技术革命的先导(C)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8 20 世 80 年代,被称为“机器人王国” 的国家是( )。(A)德国(B)意大利(C)美国(D)日本9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4、)。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A)(B) (C) (D)10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B)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C)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经济的干预调节11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原因是( )。(A)美国民权运动高涨(B)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D)工人罢工运动高涨12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 19 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 )。(A)利用政府力
5、量(B)德、日发展迅速(C)发展新兴产业(D)借助新科技成果13 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增长时期,首先开始这个进程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法国(D)英国14 美国的( ) 首次采取了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干预经济生活的赤字预算政策,这一政策为以后的历届政府所继承。(A)罗斯福新政(B)肯尼迪“新边疆”(C)约翰逊“伟大社会”(D)尼克松“ 新经济政策”15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在 1963 年达到高潮,25 万黑人和白人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集会,( ) 发表 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这次和平集会和示威标志着争取民权的运动日趋壮大。(A)马丁.路德.金(B)马尔科姆.爱克斯
6、(C)福特(D)哈莱姆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超越遏制17 沙漠风暴”18 戴高乐主义19 路德维希.艾哈德20 新东方政策21 舒曼计划22 罗马条约23 布鲁塞尔条约24 哥本哈根报告25 新欧洲巴黎宪章三、论述题26 简述战后西欧经济的变化过程。27 战后西欧经济由严重衰落几近崩溃发展到 20 世纪 60 年代重又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原因是什么?28 1973 年经济危机与战前经济危机相比的特征是什么?其原因主要是什么?29 简述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30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什么?31 叙述并评价二战后西欧
7、主要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32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33 简述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及其实质。34 欧共体成立后的三次扩大及其影响是什么?35 简述欧共体一体化的进程。36 简述从欧共体成立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同美国的关系。历史学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8、西方国家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
9、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6 【正确答案】 1989 年布什政府上台后,针对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苏联、东欧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 超越遏制 ”的外交新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实行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促使苏联削减军事力量和国内政治“多元化 ”,最终把苏联融入西方社会。与遏制战略相比,超越遏制战略目标更大、空间更广、
10、手段更多。【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7 【正确答案】 1991 年 1 月 17 日凌晨,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奉命向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 式巡航导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 ”行动,海湾战争爆发。在此后的 38 天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伊军全线溃败。2 月 28 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阵亡 340 人的代价取得对伊拉克的绝对胜利。【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8 【正确答案】 戴高乐
11、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初期,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其实质是民族主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有: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缓和;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并实现了法德合作。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已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19 【正确答案】 路德维希.艾哈德是联邦德国建立初期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人。他结合德国实际,发展了新自由主义学派理
12、论,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 。其基本特点是: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不搞国有化和计划性,但仍实行必要的有限的国家干预,并要求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以实现“全民福利”和“ 经济人道主义”。按照这种理论,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采取措施,保护竞争,使竞争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和适当的范围,受到一定的调节和指导。同时国家又用税收、投资、财政、信贷、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参与企业活动进行于预。这一理论的应用被认为对联邦德国的“ 经济奇迹”起到重要作用,艾哈德也被誉为联邦德国的 “经济奇迹之父”。【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0 【正确答案】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从 60 年代起
13、,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开始调整东方政策。1969 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实行了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及承认民主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由于联邦德国处于中欧这一特殊的地理优置,从俾斯麦以来,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相应的东方政策。1 日的东方政策不承认战后德国疆界的现状的不可改变性,不承认两个德国同时存在的现实,不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新东方政策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缔结了相应的条约。新东方政策的实质就是联邦德国承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同时试图改善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去重新
14、发展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促进了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1 【正确答案】 1950 年 5 月 9 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即所谓“舒曼计划 ”。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 “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并指出这个步骤将为未来欧洲联邦建立共同的经济基础。据此,1951 年 4 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舒曼计划促进了法德和解,由此计划而产生的煤钢联营(共同体)结束了战后欧洲统一运动的舆论准备阶段,成为统一欧洲
15、的第一个实际步骤,从此欧洲统一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2 【正确答案】 1957 年 3 月 25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首脑聚会意大利罗马,签署了两项条约,即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根据条约,成员国之间取消进出口关税和贸易限额;确立对共同体以外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贸易政策;确立农业和运输业方面的共同政策;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实行成员国之间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通,设立欧洲投资银行和社会基金;建立联系国制度等。根据条约,共同体还设置了一整套有一定权限的机构,它的决策机构是部长理事会,共同体的日常工作
16、机构是执行委员会,另外还设置了共同体的议会和法院。1958 年 1 月 1 日,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3 【正确答案】 1965 年 4 月 18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所属机构加以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67 年 7 月 1 日,该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从此成为组织机构完备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4 【正确答案】 欧洲共同体成立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顺利进展,开始谋求政治一体化。1973 年 12
17、 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共同体 9 国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由共同体 9 国外长拟定的“欧洲同一性报告” ,表示 “九国应该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步确定共同的立场” ,提出了 “西欧国家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的著名口号。哥本哈根报告是欧洲共同体就国际事务采取独立的共同立场的第一个文件,这次会议被视为欧洲共同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5 【正确答案】 1990 年 11 月 19 日,欧安会第二次首脑会议在巴黎正式开幕,法国总统密特朗主持开幕式并发表讲话,11 月 21 日,与会 31 国首脑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新欧洲巴黎宪章包括三方面内容:关于欧洲的形势,
18、宪章强调,“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 ,各国今后的关系将 “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关于欧洲未来的方向,宪章着重探讨了欧洲的安全、经济合作、环境保护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关于欧安会的新结构问题,宪章决定将欧安会制度化和机构化。北约和华约成员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不再互为敌手,相互间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次会议标志着战后欧洲旧秩序的最终结束,新的和平进程的开始,为欧洲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机会。【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三、论述题26 【正确答案】 二战后西欧经济经历了比较大的起伏:(1)50 年代,持续稳定增长。60 年代,在继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普遍加快
19、了增长速度,此时期被称为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 。60 年代西欧经济投资繁荣,劳动力充分就业,国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而高于美国。(2)70 年代经济危机爆发,黄金时代结束。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加上第四次中东战争,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尤以西欧的问题最为严重,表现在生产停滞、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严重、外贸增长趋缓等方面。(3)80 年代, “滞胀”有所缓解,主要是“胀”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西欧各国通货膨胀率呈下降趋势。【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7 【正确答案】 第一,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大环境看:(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20、兴起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2)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较大的适应性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能力空前增强。(3)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分工日益深入,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经溯界市场迅速扩大。第二,从西欧的自身环境来看:(1)西欧的传统产业布局和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优势明显,为恢复经济提供了重要保证。(2)西欧国家垄断资本在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显著影响。(3)国家垄断资本的国际联合为西欧经济充分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4)依赖于廉价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资源,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8 【正确答案】 1
21、973 年,一场始发于英国而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等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物价涨幅过高、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濒于瓦解,同时伴之于石油危机的条件下爆发的,成为战后至 70 年代间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战后的经济危机与战前危机相比,有以下特征:(1)危机周期过程中的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变为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2)战后危机的表现形式是比较缓和的,而危机期间的物价仍然趋涨,这与战前危机物价暴跌的形式也不相同。造成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有:(1)内在因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必然表现。经济危机
22、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其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2)主要作用力: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东石油国家运用石油做武器,造成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促进了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这次经济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长期低速增长或称之为“滞胀” 的发展时期。【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29 【正确答案】 1959 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任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核心是在维护民族独立、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使法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政策提出的背景:(1)战后法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法
23、国在经济、政治上受到美国的限制,希望能有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2)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的结果。美苏冷战使法国感受到安全的威胁。(3)戴高乐个人同美国关系不好。美国二战期间没有支持戴高乐。其政策基本内容:(1)促进法国外交上独立自主。反对美国的霸权,维护民族的独立,谋求法国的大国地位,主要反对美国大西洋联盟的霸主地位;1966 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张建立三位一体的核力量,1960 年试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2)加强法德合作,推动两欧的联合。戴高乐认为德国的分裂及美苏对峙对德的控制使德国不能成为法国的威胁,而且欧洲联盟的建立也不能缺少法德。1963 年,法德签订法德合作条约,实现历史上的和解,
24、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3)调整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1964 年中法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对苏联既保持警惕,又希望建立缓和谅解的合作关系,扩大法苏经贸合作,通过向苏联靠拢摆脱美国的控制。(4)非殖民化的问题,使法国赢得有利的国际地位。其政策的意义:戴高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维护法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推动两欧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戴高乐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雄心很大,经济不足是其弱点,不可能使法国从根本上改变其国际地位。【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0 【正确答案】 联邦德国受战争的破坏非常严重,战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它不
25、仅迅速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而且还创造了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 。其原因:(1)“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除了缓解战后初年原料和食品的紧缺的状况之外,还解决了投资所需的基金。(2)战后从救济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对稳定德国社会和发展经济也起了重要作用。(3)联邦德国奉行艾哈德的所谓“ 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让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由于德国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人素质较高,这种政策符合德国国情。由于竞争的刺激,联邦德国从 1950 年起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到 70 年代初,工农业总产值比 1950 年增长近 7 倍,人民称之为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 。【知
26、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1 【正确答案】 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用凯恩斯主义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办法推行所谓“福利国家” 的政策。这种政策推行最早的是英国,而发展最为充分的是联邦德国。这种政策的产生,首先,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战后,群众政治觉悟提高,各国统治者不得不实行一系列稳定政治和社会的改革;其次,由于战后初期西欧的形势异常严峻,必须由政府出面组织救济,实行社会保险计划;最后,随着经济增长,逐步形成一套耗资颇多的、直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即所谓“福利国家” 制度。这种福利制度内容各国基本相似,略有差别。主要包括失业、退休、工伤、怀孕、疾病和死亡的补助和贫困者
27、的救济。比较典型的英国 1946 年 8 月通过的国民保险法,提供了所谓“ 从摇篮到坟墓 ”的社会保险项目。福利基金大致来自三方面,即投保职工交纳的保险金、企业主上缴的保险税和国家的预算拨款。在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中,一般都占两位数以上。“福利国家 ”政策是西方国家在战后年代普遍推行的改良主义立法。在战后初年,这种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它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了一定作用,因而也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利政策的开支越来越重,高税率、高赤字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福利国家政策渐渐成为沉重的负担,越来越难以为继。【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
28、方国家32 【正确答案】 内因:(1)有一个长期和平安定的国内环境;(2)战后,日本进行的民主改革如五大改革、解散财阀、农地改革等,既改革了社会经济结构,也对生产关系做了局部调整;(3)日本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少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借机扩大对外贸易;(4)长期坚持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5)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式和职工文化素质;(6)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日本人民的变化革新精神。外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日本接受了美军的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大力扶植。【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
29、国家33 【正确答案】 1951 年 9 月 4 日至 8 日,在美国主持下于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会议期间,美、英、日等 49 国签订了对日和约,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之后在 1952 年 2 月 28 日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4 月 28日又签订了所谓日台和约。这四个条约和协定,构成了所谓的“旧金山体制” 。对日和约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以及交由美国托管的领土,同时规定盟国在日驻军权利等。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国在日驻军及行使武力等规定。日美行政协定规定日本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及美国军队享受治外法权。日台条约则排除日本同新中国建交的可能迫使日本与中国政府为敌。旧金山体制的建立,标志
30、着战后美国公开占领日本的时期结束,日本名义上恢复了主权,但实质上进入美国半占领状态,日本被纳入了美国战后的“冷战” 体制之中。【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4 【正确答案】 欧共体自 1958 年成立后,经历了三次扩大:(1)从 1961 年英国、丹麦、爱尔兰、挪威和葡萄牙提出申请开始,历时 12 年,于 1973 年完成,欧共体接纳了英国、丹麦和爱尔兰三国。(2)从 1975 年和 1977 年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提出正式申请开始,于 80 年代初期、中期相继完成,使欧共体发展成为 12 个成员国。(3)1994 年 1 月 1 日,欧洲经济区的诞生,是扩大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欧
31、共体不断扩大加剧了欧共体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协调共同政策的困难与矛盾,使欧共体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西欧经济衰退和失业以及民族主义的复兴,也给联合的前景增添重重愁云。但欧共体的不断扩大,对其自身和世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十分显著的。(1)从经济上看,扩大使欧共体的地域和人口空前增加,给它带来了内部市场的扩展和对外贸易竞争力加强的优势,从而对促进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此外,欧共体对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对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2)从政治上看,欧共体扩大后对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几乎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北岸,能确保亚非的资源供应,使苏联夹击欧洲的战略受到挑战
32、,对欧洲均势与和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欧体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这对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上抗衡超级大国无疑是有力的支持。【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5 【正确答案】 1957 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后,共同体各国就致力于西欧的一体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关税同盟的实现。取消 6 个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即实行关税同盟。第二,制定了共同的农业政策。内容主要是对共同体内的农产品实行价格保证和提供补贴;对外共同提高关税以保护 6 国内部的农业生产,共同的农业政策其重要性仅次于关税同盟。第三,共同体的扩大。共同体的成功,促使英国、爱尔兰和丹麦于 1973 年加入。共同体由 6 国变成 9 国,
33、实现了第一次扩大。七八十年代,欧洲的一体化取得了如下进展:第一,成员继续扩大。1981 年希腊加入,1986 你那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成员国达到 12 个。第二,筹建欧洲货币体系。1978 年共同体九国首脑会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于 1979 年付诸实施。第三,筹建欧洲统一的大市场。1975 年 12 月决定,要成立直接选举产生的欧洲议会。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高潮迭起。1991 年 12 月,欧共体 12 国首脑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就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约达成了协议,并于 1992 年 2 月的部长会议上签署。这是欧洲一体化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34、1993 年 1 月 1 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转,实现了商品、资金、劳务、人员的自由流通。1995 年 1 月 1 日,欧盟接纳奥地利、芬兰、瑞典三国为新成员,扩大到 15 国。1995 年 12 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从 1999 年起实行单一货币“ 欧元” 。1998 年 6 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2002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2004 年 5 月 1 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 10 国正式加入欧盟,从而形成了一个横跨东西欧 25 国的新欧盟。【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36 【正
35、确答案】 战后西欧的联合最初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美国出于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考虑,推出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的经济合作。50 年代中期,共同市场产生后,西欧经济一体化起步。西欧同美国的矛盾开始显现,法国戴高乐领导的第五共和国展开了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随后,60 年代后期,联邦德国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又以另一种稍微温和的方式,拉开了西欧在外交方面同美国的距离,显示其独立性。经过 5060 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和日本的实力在许多方面已接近和超过了美国。美、欧、日三极格局形成,西欧在政治、外交上显示其独立性的倾向更加增强了。在美元几次危机期间,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以
36、实际行动迫使美国放弃布雷顿森林金兑换体制。70 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冷战虽然仍在持续,但西方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衰退。在这种环境下,美欧之间的经济矛盾增加了,突出表现在贸易方面。美欧之间的竞争除贸易外还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 1985 年,法国密特朗政府向欧共体提出的“尤里卡计划 ”,目的固然是为了加强西欧各国的尖端科技合作,同时也是为了同美国、日本竞争。协和式飞机的研制,也是为了排除美国在大型民用飞机方面的垄断。80 年代,美欧之间的经济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农产品的贸易方面。欧共体的农业政策,是一种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虽然美国自己也搞农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但远未达到共同体的程度。美欧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战,使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1986 年开始)拖延了六七年才达成协议。80 年代末,东西方冷战走向终结。美欧之间的矛盾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这就是西欧在冷战年代形成的、同美国结盟的大西洋主义(表现在北约)开始衰退。原来在安全方面维系着美国同西欧关系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作用及其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受到置疑。西欧同美国的关系仍然是错综复杂的。【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