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犯罪构成要件)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是( )。(A)消灭起诉权(B)消灭胜诉权(C)消灭实体权利(D)消灭法律关系2 无因管理属于( )。(A)合同之债(B)非合同之债(C)单一之债(D)连带之债3 根据合同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当事人不可以行使法定解除权解除合同的是( )。(A)预期违约(B)不可抗力(C)迟延履行(D)第三人过错4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则其保证( )。(A)为一般保证(B)为
2、连带保证(C)为无效保证(D)由当事人选择保证方式5 债权转让是指( )。(A)债的内容变更(B)债权人变更(C)债务人变更(D)债权人和债务人均变更6 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A)有效(B)无效(C)部分有效(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有效7 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这一规定是我国刑法在空间适用效力问题上采取的( )。(A)保护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8 甲唆使乙在某学校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 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
3、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A)标准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9 关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B)过失犯不存在未完成罪(C)既处罚过失结果犯也处罚过失危险犯(D)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10 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 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没有犯罪行为11 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 )(A)目标的错误认识(B)手段的错误认识(C)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D
4、)行为误差12 甲、乙通奸生有一女,为避人耳目,将女婴置于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该女婴因饥渴而死。对甲、乙应当( ).(A)按遗弃罪定罪处罚(B)按虐待罪定罪处罚(C)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0 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以下属于唐律中“六赃” 的是( )。(A)受所监临(B)窃盗(C)强盗(D)受赇不枉法14 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商鞅“改法为律 ”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
5、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15 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大诰是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B) 明大诰强调“重典治吏”,其中多数条文是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C) 明大诰对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了处罚(D)明大诰在当时家喻户晓,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16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应当是( )。(A)尚未发生的事实(B)将来能够发生的事实(C
6、)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将来能否发生的事实(D)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17 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以下能够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 )。(A)起诉(B)人民调解(C)申请仲裁(D)义务人同意履行18 引起债消灭的原因包括( )。(A)履行(B)解除(C)抵销(D)混同19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有( )。(A)物权法定(B)一物一权(C)公示、公信(D)物权无因性20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定之债的有( )。(A)合同之债(B)不当得利之债(C)单方允诺之债(D)无因管理之债21 根据继承法相关规定,继承人必然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B)虐待被继承人(C)遗弃被继承人(D)为争
7、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2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代理人死亡后发生( )的情况下,委托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仍然有效。(A)被代理人的继承人均予以承认的(B)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C)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经进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后为了被代理人的继承人的利益继续完成的(D)被代理人与代理人约定到代理事项完成时代理权终止的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3 肖某因其丈夫长期患病,久治不愈造成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便由嫌弃进而产生杀夫的恶念。某日晨,肖煮了两碗面条,在其中份量较少又没有鸡蛋的一碗内投下“1605”农药,放在灶台上,并向儿子说 “锅里放有鸡蛋
8、的面条是给你吃的,灶台上的那一碗是给你爸爸吃的,千万别弄错了。”说完后,便外出挑水去了。其子因肠胃不舒服,见锅里那碗面多,又有鸡蛋,怕吃不完,便把灶台上少的一碗吃了。当肖返回家时,其子已中毒身亡。肖见自己毒死了儿子,心里十分难受。问:在本案中,对肖某的主观罪过形式应当如何确定?24 赵某与钱某均系某工厂工人,某日下午 6 时许,两人在一酒馆喝完酒后,走到某市繁华地区,恰逾某机械厂工人刘某。刘顺便看了赵一眼,赵便张口大骂道:“混蛋,站住!你为什么要看我?” 此时钱也呵责刘: “站住,看什么?”刘回答说:“我以为你在这儿住。 ”赵又大声喝道: “谁他妈在这儿住。”并拔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朝刘腹部用力猛
9、刺一刀。刘被刺后,抱着肚子勉强向前跑了 20 余米后倒下,被路过的行人发现。用车送往医院抢救。经查,被害人刘左上腹部有三棱形伤口 35厘米,胃被刺穿,大动脉出血。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赵在行凶后满不在乎,扬长而去,同钱又到饭馆喝酒,并且扬言“捅死了又怎么样?管他呢” 。赵某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否认有杀害刘某的目的。问:在本案中,对赵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25 张某,男,35 岁。某日晚 10 时左右,天下着小雨,张驾驶汽车返回车库。同车的马某将车库门打开,张关灭汽车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在调头准备倒车时,汽车右前轮将睡在塑料布下的李某当场压死。后查明,李是一过路借宿的农民,原安排他在车
10、库的马车上睡,后来他自行搬到车库院中,并用大块塑料布蒙头盖脚睡在地上。在准备调头倒车时,张和同车的马,都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李。问:在本案中,对张某的行为究竟应当如何认定?26 某年夏天某晚,被告人谢某(男,30 岁,个体木匠)、李某(男,28 岁,农民)因赌博输钱而共同商议拦路抢劫。当晚 10 时许。二被告人在城西公园后山小路旁守候,恰逢谢某之妻周某从朋友处抄近路回家。二被告人见是个女的便起歹意。谢某说:“送上门的妞子,管她有钱无钱,弄来玩玩再讲。” 李某即应道:“我去掳来。”李某接近周某并从背后卡住周某的脖子,威胁说:“ 要命就不要出声!”同时拉扯周某的外衣堵住其嘴,蒙住其头部。这时,谢某也
11、上来一起连拉带拖将周某掳和山坡的树丛里。李某对谢某说:“大哥你先来!” 于是二被告人对周某进行了轮奸。奸后,二被告人便在周某的衣裤里搜索钱财,周某挣扎着拉掉蒙头塞嘴的外衣,边穿裤子边哭骂。谢某发觉不对头,即上前扶起周某认出是其妻子,遂转身猛击李某一耳光,臭骂其瞎了眼。李某自感不妙,即到派出所自首。问:在本案中,对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四、名词解释27 直接故意28 间接故意29 犯罪过失30 疏忽大意过失31 过于自信过失32 犯罪目的33 犯罪动机五、简答题34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点何在?35 过于自信过失的特征是什么?36 疏忽大意过失的特征有哪些?37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
12、别何在?六、填空题38 已满_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_、放火、爆炸、_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9 精神病人在_或者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_刑事责任。40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_、减轻或者_。41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_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_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42 犯罪故意可分为_和_两种类型。43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_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_,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44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_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_,
13、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45 犯罪的过失可分为_和_两种类型。46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_虽然造成了_,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47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_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_48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_的内心冲动或者起因。七、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49 试述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联系和区别。在职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犯罪构成要件)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14、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A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A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20 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3 【正确答案】 A,B,C,D14 【正确答案】 A,C,D15 【正确答案】 A,B,C,D16 【正确答案】 A,C,D17 【正确答案】 A,B,C,D18
15、 【正确答案】 A,B,C,D19 【正确答案】 A,B,C,D20 【正确答案】 B,D21 【正确答案】 A,C,D22 【正确答案】 A,B,C,D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3 【正确答案】 肖某对于其子误食有毒的面条而死亡,在主观上应属于过于自信过失的心理态度。这是因为,(1)肖某对于自己在面条中投毒的行为可能会毒死其子是已经预见到了,因此,她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防范。(2)肖某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毒死其子,但她却轻信能够避免,认为其子不会误食有毒的面条。这表现为她一方面口头告诉了其子该吃哪一碗,不该吃哪一碗;另一方面将二碗面条
16、也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以防其子端错了。(3)当其子中毒死亡这一结果发生后,肖心里十分难受,这也说明其子的死亡是违背肖意愿的,肖对其子可能被毒死并不是采取听之任之【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24 【正确答案】 赵某的行为已经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其理由是:首先,赵作为一个理智健全的成年人,明知自己持刀猛刺他人腹部必然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同时也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其次,赵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借酒滋事,仍持刀猛刺他人腹部,置他人的死亡于不顾,并且在被害人倒地后,不闻不问,放任不管,扬长而去并继续喝酒,还扬言:“捅死了又怎么样?”这说明被害人的死亡并不违背赵的本意。最后,赵的
17、行为在客观上也已经造成了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赵借酒滋事,不计后果行凶伤人,并没有杀害他人的目的,因此赵的行为不【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25 【正确答案】 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其理由是:虽然张某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看,其一,事前没有任何人告诉他有人在车库借宿;其二,当时正值晚上,天又下雨;其三,张已经关掉了汽车大灯,仅开小灯倒车。因此,张当时无法预见到有人在院内睡觉,自己倒车可能会压死睡觉人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张某对于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他人死亡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造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是意外事
18、件,不负刑事责任。【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26 【正确答案】 本案被告人谢某误将其妻当作其他妇女而进行强奸的行为,就其主观心理态度而言,属于对客体的认识错误。从行为对象上看,谢某“以假当真” ,将妻子当作其他妇女进行强奸,实际上不可能对其他妇女造成危害,而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强奸妻子的犯罪,所以谢某意图侵犯的客体“妇女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客体的认识错误,实质上是对象不能犯未遂,仍然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应按其意图侵犯的客体来定罪,即谢某的行为应认定为强奸妇女(未遂)罪。 【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四、名词解释27 【正确答案】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
19、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28 【正确答案】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29 【正确答案】 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30 【正确答案】 疏忽大意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31 【正确答案】 过于自信过失,指行为人已
20、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32 【正确答案】 犯罪目的,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即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反映。【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33 【正确答案】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五、简答题34 【正确答案】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是,二者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在认识因素上,二者均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二者均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是它们二者之间又
21、有重要的区别:(1)在认识因素上,二者认识程度不同,直接故意既可以是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也可以是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则只能是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2)在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是希望危害结果原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3)在定罪上,对于直接故意而言,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持的是希望的心理,客观上实【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35 【正确答案】 过于自信过失的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认识因素上,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轻信意味着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有利因素,过低地估计了导致
22、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36 【正确答案】 疏忽大意过失的特征有以下两个方面:(1)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行为人在行为时负有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义务。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应当以主观标准为根据,以客观标准作参考,只能按照行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行为当时的客观条件来分析。(2)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当时的疏忽大意是没有预见的原因。【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37 【正确答案】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当时的情况,意外事件是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
23、预见、不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疏忽大意的过失则是行为人对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由于其疏忽大意的心理而导致了未能实际预见。因此,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当时的情况,结合法律、职业等的要求来认真考察其没有预见的原因。对于区分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至关重要,这是罪与非罪的原则区分。【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六、填空题38 【正确答案】 14 贩卖毒品 投毒【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39 【正确答案】 不能辨认 不能控制 不负【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40 【正确答案】 从轻 免除处罚【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41 【正确答案】 明知自己的行为 希望或者放任【知识模块】
24、 犯罪构成要件42 【正确答案】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43 【正确答案】 可能 放任【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44 【正确答案】 可能 而轻信能够避免【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45 【正确答案】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46 【正确答案】 在客观上 损害结果【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47 【正确答案】 犯罪行为【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48 【正确答案】 犯罪目的【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七、论述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49 【正确答案】 犯罪的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起因。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1)二者都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主观心理活动,都反映了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及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2)犯罪目的以犯罪动机为前提和基础,它源于犯罪动机,是犯罪动机的延伸和发展,而犯罪动机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3)二者有时反映的犯罪人非法需求是一致的。二者的区别在于:(1)二者形成的时间顺序不同。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前,先有犯罪动机,后有犯罪目的。【知识模块】 犯罪构成要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