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4KB ,
资源ID:84822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82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外贸依赖度2 进口替代战略3 出口替代战略4 经济开放5 经济全球化6 经济政策手段7 金融手段8 行政管制手段9 经济法制手段10 财政收入政策11 财政支出政策12 补贴政策13 制度安排14 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15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6 经济发展模式17 需求18 支持价格19 限制价格20 比较劳动生产率21 二元反差指数22 产业23 效用24 基数效用论25 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二、简答题26 我国当前外贸模式存在的问题。27 试述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28 在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中如何化比较优势为

2、竞争优势?29 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含义。30 为什么人均 GDP 或 GNP 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31 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体制创新?32 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成因。34 简述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三、论述题3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微观收入与宏观收入调节有何不同?36 如何理解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中的公平?37 试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38 试论科学发展观。39 结合实际讨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40 试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41 阐述技术创新与经

3、济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即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2 【正确答案】 它强调以本国的制成品代替进口的制成品,即通常所说的国产化。进口替代的主要对象是在国内有较大市场的产品,国家通过建立贸易壁垒,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内厂商进行保护。【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3 【正确答案】 它强调出口的扩大能刺激并主导国内经济的发展,主张国家要改变为了进口替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推行鼓励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关税和汇率政策。

4、【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4 【正确答案】 指经济体系通过产品、服务、技术、要素的流动与外界发生联系。【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5 【正确答案】 指经济活动从国内向全球范围扩张的过程以及随之而出现的种种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改变过程。从根本上说,它是经济活动的全球扩张、融合过程,是各国经济活动从国内走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化的过程。【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6 【正确答案】 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7 【正确答案】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

5、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等经济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手段。【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8 【正确答案】 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干预经济活动的政策手段。【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9 【正确答案】 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规范经济活动、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10 【正确答案】 即通过增税或减税及税种的选择调节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收入和资金的再分配。【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11 【正确答案】 即通过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减及财政赤字的增减影响总

6、需求。【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12 【正确答案】 即在结构失衡或出现供给“瓶颈”时,提供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以保护特定产业及地区经济。【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13 【正确答案】 这是在宪法秩序下约束特定行为模式和关系、界定交换条件的一系列具体的操作规则。它包括成文法、习惯法和自愿性契约。【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4 【正确答案】 它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意识形态,是与对现实契约关系的正义或公平的判断相连的,它对于赋予宪法秩序和制度安排的合法性是至关重要的。【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5 【正确答案】 是指经济增长从主要

7、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6 【正确答案】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7 【正确答案】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知识模块】 供给和需求18 【正确答案】 支持价格是指政府制订的价格位于市场均

8、衡价格之上。后果是供给大于需求。【知识模块】 供给和需求19 【正确答案】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规定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政策。后果是供给小于需求。【知识模块】 供给和需求20 【正确答案】 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或收入比重)与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每 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比率,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21 【正确答案】 是指工业或非农业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取值理论上处于 0 到 1 之间,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成正向关系。【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22 【正确答案

9、】 是指生产相似或相同产品的一系列企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产业是指一般分工形成的产业,广义的产业则是指在一般分工基础上由特殊分工形成的产业。【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23 【正确答案】 是指人们对商品或劳务满足其欲望能力的评价,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消费这种商品或劳务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知识模块】 效用论24 【正确答案】 假定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每单位商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并不相同,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

10、加,消费者从增加的消费数量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逐渐减少。【知识模块】 效用论25 【正确答案】 边际效用 Mu 指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者所增加的效用满足量:对一个特定的消费者而言,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该消费者已经消费的该商品的数量有关。根据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边际效用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即边际效用服从递减规律。【知识模块】 效用论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贸易条件恶化明显;2)资源与环境压力加大;3)贸易品部门过度发展与服务业滞后,长期就业压力加大;4)比较优势同化的风险。【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27 【正确答案】 (1)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2)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11、结合,培植优势产业。(3)适度贸易保护。【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28 【正确答案】 竞争优势来源于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要在对外贸易中真正获得更大的比较利益,必须致力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为此,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扩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力资本和技术投入,提高其知识、技术密集度;二是在市场选择上,国家要通过技术引进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径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途好的产业部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三是对外资进入我国要逐步提高其技术含量的壁垒,鼓励高技术产业进入我国。【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29 【正确答案】 经济

12、增长是产出的增加,用人均 GNP(国民生产总值) 或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不仅包括更多的产出,而且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如结构变革、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0 【正确答案】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它没有反映分配情况。 人口增长如果与产出增长相当或大于产出增长率,可能影响发展,特别是人口基数大的国家。汇率因素及“ 非市场”的产品和劳务影响,使其往往缺乏国际可变性。 没有反映获得产出的代价如环境污染等,也没有反映社会

13、福利状况。不能反映生活质量。 (作为经济总量指标,人们批评最多的一般是以下几点:它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诸如社会公正、快乐和幸福等价值判断。)【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1 【正确答案】 (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生产的外延扩大转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即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之间是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同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增长方

14、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评价和衡量的,而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创新。体制或制度因素之所以影响经济增长、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因为体制的变化具有既改变收入分配,又改变经济中使用资源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体制的这一功能与体制影响人们的选择行为有关。体制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设置了行为规则(包括正式的如宪法、成文法、契约制度;非正式的如习惯等),从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人规定了约束条件。约束条件的改变,影响人们的选择行为。体制创新可通过建立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推动经济增长。有助于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伦理道德规范,当行为的

15、伦理道德规范有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或搭便车行为时,它就能以较低的激励成本调动行为人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可见,体制不仅决定经济增长的绩效,而且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2 【正确答案】 (1)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即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运动和谐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人的原则。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发展。(2)公平性原则 (Faimess)。可持续发展强调每一时代的发展应该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一是本代

16、入的公平即代内平等。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的生活的愿望。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平等。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本代入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3)共同性原则 (common)。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体现了在围际发展事务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具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世界各国应力求平等合作、共同协调发展的思想。它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是应该共同遵从的

17、。这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争取平等共同发展方面的历史性胜利。【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3 【正确答案】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农业严重落后于工业和其他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乡差距、地区区差距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消费水平悬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1)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起的生产率水平差异。以城市为基地的 T 业化战略主要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 实现积累。(2)传统经济体制造成的城乡分割,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非农产业发展政策扩大了二元差距。国家投资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产业,对农业及与农业相关产业

18、投入不足。【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34 【正确答案】 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在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1)社会需求。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结构、个人消费结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和投资结构等。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市场导向。(2)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3)制度安排。制度安排影响资源配置方式;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状态。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保障。(4)资源供给。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等的供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

19、济结构调整三、论述题35 【正确答案】 分配的主体、原则、机制和范围不同。(1)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的。市场机制特别是竞争机制一方面把各个生产商品的不同个别劳动时间统一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把不同的个别价值统一为社会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资源配置过程与微观收入分配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人要参与收入的分配都必须以提供生产过程所需要的要素为前提,因此,通常情况下企业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收入要在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从理论上讲,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条件下,企业按社会必要劳动标准获得的收入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才能在不同劳动者之间进行按

20、劳分配。每个劳动者取得收入的多少,不仅取决于个人劳动的情况,而且取决于企业联合劳动效率的高低。(2)宏观层次的收入调节过程是建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基础上并独立于这一分配过程的再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收入分配过程的继续,同时也是对微观收入分配过程的补充和纠正。在微观收入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宏观收入调节,要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的平衡和社会整体、长远发展需要,对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进行调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宏观收入分配的调节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通过税收等形式把高收入者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国家手里;另一方面,通过国家预算支出保障非生产领域发展的需要;以及利用

21、转移性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为低收入者提供收入保障。其调节的过程和机制是:利用所得税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资金,作为社会范围内收入分配和调节的资金来源,再通过转移性支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机制等形式作为非生产性领域收入来源,为低收入者提供收入保障。所得税制度、政府公共服务、转移性支付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成宏观收入调节制度的基础。为有效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应按均等化原则,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就业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 、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 公共事业性服务 ”、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公益基础性服务”、生产安全

22、、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 公共安全性服务”方面等。所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是指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36 【正确答案】 公平有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和再分配中的公平之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生产条件的分配相联系,并由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的。再分配中的公平与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相联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既要重视再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也要重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多种经济形式,客观生产条件差别造成收入分配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的公平又不能

23、完全否认客观生产条件差别引起的收入差别,重要的是在促使生产者和劳动者的权利与其所提供的劳动相对称或成比例的同时,使人们具有同样积累的机会,避免生产条件在一些社会成员中的过度集中和垄断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入分配的巨大差别。从主观生产条件看,在任何生产中,劳动力始终是生产的一个要素,但劳动力以何种形式参与生产,直接影响收入分配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存在权利差异,在这种条件下,权利配置的不公,必然导致交易的不公和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公。要避免这种情况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需要避免权利界定和配置的倾斜,避免权利主体力量的失衡,否则就谈不上收入的公平分配。生产条件的分配还涉及生产条件在不

24、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资源的配置过程与收入分配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资源能否均衡配置直接影响收入能否在各部门之间均衡分配。显然,只有在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均衡配置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收入不同部门之间进而不同部门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和公平分配。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条件能否在双重意义上公平分配是能否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决定性因素。不能把公平的实现完全寄托在再分配过程的调节上,而忽略生产条件分配不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否则会由于过度依赖再分配调节,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甚至造成新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效率的损失。解决我围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必须构

25、建收入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条件分配不公的问题。第一,规范制度,强化约束。第二,统一制度安排,实行统一国民待遇。第三,消除市场分割,促进生产条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均衡分配。第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增加对他们人力资本的投资,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总之,要通过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37 【正确答案】 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制度可分三种类型:一是宪法秩序。宪法是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

26、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二是制度安排。是在宪法秩序下约束特定行为模式和关系、界定交换条件的一系列具体的操作规则,包括成文法、习惯法和自愿性契约。三是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变量,经济增长主要被看做制度变迁的结果。制度通过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等环节影响经济增长。(1)产权。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大小与一定的产权结构直接相关。有效率的产权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它使人们在与别人的交换中形成合理预期)和避免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产权不清晰会通过增加交易成本而限制经济增长。有效率的产权应是竞争性的或

27、排他性的。(2)国家。国家决定产权结构。 界定产权本身要花费成本,但有效率的交易须明确界定产权;国家拥有“暴力潜能” ,由国家界定和保护产权,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国家通过界定产权,及时获得一切关于破坏产权行为的信息,并对破坏产权行为进行制裁,从而保护产权主体的利益。(3)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关系到对不付费搭车问题的解决。成功的意识形态都必须解决搭便车问题,基本目标在于给各种集团以活力,使他们能对简单的、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成本和收益采取相反的行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8 【正确答案】 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推进中华

28、民族伟大复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入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对传统“ 物本 ”思想的超越和提升。(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

29、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统一。(3)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在领导和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时,在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4)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对丰富和完善发展观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为中国实现人民的发展权提供了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为发展提供了价值观

30、念、指明了价值目标;拓展了发展观的范围,完善了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观的实现途径。【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9 【正确答案】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根源。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基础是农村人口的超量存在和农村人口比例过大,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农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内部就业条件相对不足等,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重要原因。然而,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最重要根源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维系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性因素排除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剥夺了农民在城市定居和就业的权力;中国特色的

31、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的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果,工业部门人均资本拥有量迅速上升,而同量资本吸纳的劳动就业人数越来越少。所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产生和存在的根源。(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就地转移,进入农村工业;二是转移到城镇就业。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并从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缓解。(3)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对策。一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不仅是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转移过程,而且也是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

32、部门转移,引发劳动生产率突变和提升的过程。二是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三是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四是逐步废除二元户籍制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劳动力在城市的优胜劣汰而不是人为设置转移障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40 【正确答案】 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一产业比重高,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产业发展水平低。(3)产业结构虚高度化指在基础产业发育不良、经济效益偏低

33、的条件下,加工工业比重提升的经济现象。(4)产业集中度低。(5)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应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2)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3)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4)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41 【正确答案】 技术创新不仅会引起经济增长,使人均产出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导致生产方法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演进。发展来自创新。创新把新的生产条件或新的组合引进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发生革命性变革。创新改变生产方式,引起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的变革。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联系密切。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竞争程度产生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使创新者能在竞争中获得较多利润);企业规模影响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前景的大小(规模愈大,开辟的市场会愈大);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的持久性,垄断程度愈高,对市场的控制力愈强,创新就愈不容易被人模仿。技术变化的第三阶段是创新的扩散或传播。这种扩散或传播引起产业技术条件的变化,引起产业联系的变化,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无论是技术创新的国内扩散还是国际传播,要使新技术得以实际运用,还需要一定的条件。【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