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60.50KB ,
资源ID:84839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83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5及答案与解析.doc

1、外国文学史(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司汤达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副标题是( )。2 司汤达的( ) 被看作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3 司汤达的( ) 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宣言书。4 人间喜剧分为三部分,分别是( )、( ) 、( )。5 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包括了( )、( ) 、( )、( )、( )等小说。6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的男主人公是( ),女主人公是( )。7 人间喜剧8 人物再现法9 举例说明 19 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及其依据

2、,并请你谈谈对这样分期的看法。10 简析司汤达红与黑的艺术特点。11 如何理解巴尔扎克文学创作中的思想倾向。12 简述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夫人的人生道路。13 结合卡拉马佐夫兄弟主要人物简述“卡拉马佐夫性格” 的内涵。14 简述果戈理死魂灵中乞乞科夫所拜访的五个地主的名字和性格特征。15 套中人的思想艺术特色。16 19 世纪现实主义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7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18 红与黑仅仅是一部政治小说吗?19 试析于连形象和红与黑的心理描写。20 人间喜剧的创新性何在?21 什么是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 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2 比较分析于连、拉斯蒂涅、杜洛

3、阿这几个文学人物。23 谈谈福楼拜小说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来文学的影响。24 试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25 呼啸山庄的叙事手法,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象征意义。26 试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一艺术形象。外国文学史(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模拟试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 【正确答案】 1830 年记事;外省风俗;一个纯洁的女人。【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 【正确答案】 拉辛与莎士比亚【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3 【正确答案】 拉辛与莎士比亚【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4 【正确答案】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4、【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5 【正确答案】 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村姑小姐。【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6 【正确答案】 拉斯柯尔尼科夫;索菲娅。【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7 【正确答案】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 90 多部小说的总题名。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六个场景,包括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巴尔扎克采用分类编目和人物再现的方法,将各部小说串连起来,建成人间喜剧这座文学大厦。人间喜剧以编年史的叙述方式,描写贵族阶级的没落史、资产阶级的发迹史、金钱的罪恶史。巴尔扎克以清醒的现实主

5、义笔触,再现了 18161848 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被恩格斯誉为“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尔扎克时期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8 【正确答案】 所谓人物再现法,就是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比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只是写野心家的雏形,在纽沁根银行中,发展为野心家的典型,在贝姨与阿尔西的议员中,是个挤进贵族行列的豺狼般的金融寡头了。【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9 【正确答案】 列宁

6、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一、贵族时期,大约从 1825 年到 1861 年;二、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 1861 年到 1895 年;三、无产阶级时期,从 1895 年到现在。”这段话就是19 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此前还有黄金时期、白银时期之说,以 1921 年为界)看法:基本赞同。但文学虽然深受革命历程的影响,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不能简单对应。【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0 【正确答案】 红与黑的

7、艺术特点:(1)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小说通过了 3 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2)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如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既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要准备战斗 ”)(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 ,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尔小姐恋

8、爱生活为“ 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1 【正确答案】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1)作品深刻地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连,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被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

9、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2)资产阶级的上升史。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纽沁根银行家中的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导致女儿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是其父的牺牲品。(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

10、理想的探索。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试题解析】 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在注定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又辛辣地讽刺了“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赞扬他的政敌“共和党人英雄们”。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的积极作用,可以某种程度削弱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2

11、 【正确答案】 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爱玛出生于一个薄有田产的农民家庭,本来天生丽质,生性纯洁,并且得到父亲的溺爱,被送往修道院接受上流社会的教育。但是,不恰当的教育使她沉迷于中世纪浪漫幻想的爱情故事之中,向往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这种不健康的教育带给她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为其后来不幸的婚姻生活埋下了种子。离开修道院,她的家庭出身使她只能嫁给一个不苛求嫁妆的乡村医生包法利。丈夫的平庸愚蠢、不思上进,生活环境的闭塞无聊,不仅没有改变爱玛,反而让她不计后果地追求虚幻的爱情,也让富裕的地主罗道耳弗乘虚而入,爱玛开始走向堕落与毁灭。被罗道耳弗抛弃后,爱玛没有觉醒,

12、在偶遇旧相识赖昂后再一次陷于情欲之中。为了满足自己和情人的奢华生活,在商人的诱骗下她欠下了高额债务,最后再次被情人抛弃,而且还面临清偿债务的判决。在求告以往的情人、债主无果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爱玛吞砒霜自杀。爱玛是平庸污浊社会的受害者和不健康教育的牺牲品,她的悲剧性命运是社会造成的。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福楼拜揭示了爱玛悲剧的社会性和普遍性,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堕落。同时,对爱玛身上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享乐习气,福楼拜予以了批评,但对其悲剧性命运,则表达了深切的同情。【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3 【正确答案】 老卡拉马佐夫是高尔基所说的“卡拉马佐夫气质

13、” 的代表,他出身贫贱,曾为食客,从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丑角而逐步发迹,积聚了十万卢布的家财。他的两次婚姻都与财产和私欲有关,丧妻后竞发展到无恶不作,以致奸淫疯女,生下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由仆人收养,长大后成了他的厨师。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肆淫逸、腐化堕落等品质。长子德米特里是又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既有抹不掉的“卡拉玛佐夫气质” ,也有心向上帝、赎罪自救的精神。次子伊凡身上更多体现的是超人哲学和强权思想。他的理智多于激情,不相信上帝,对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但由于他对社会的未来没有信心,其清醒的认识反而导致了他的悲观厌世,认为世间只有暴力和奴役,人可

14、不顾道德而为所欲为。三子阿辽沙代表了东正教观念,虽然没有梅思金公爵那样顽疾在身,但也是一个思想上的白痴。他的纯洁、善良、友爱及牺牲精神虽然高尚,但却是被过于理想化的。四子斯麦尔佳科夫也像他的父亲那样是恶的化身,他没有信仰,不讲道德,仇视所有的人,在他的身上只有欲望而没有灵性,因此他为了三千卢布竟敢杀死自己的父亲。内涵:卡拉马佐夫父子、兄弟之间围绕金钱、女人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这个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地主之家,其成员为了各自私利,勾心斗角,分崩离析,性格也各不相同,但却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质把他们捆绑在一起,这就是文学史上称之为的“卡拉马佐夫气质 ”(或称性格),即俄国农奴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种种丑

15、恶的精神气质的总和那就是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放肆淫逸,腐化堕落的集中表现。评价:这一家人的充满仇恨,矛盾的多层次对照的丑恶关系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农奴主阶级的丑恶本质在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所产生的混杂畸形关系的反映。是俄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4 【正确答案】 死魂灵描写了一系列地主形象,在揭示其共同具有的剥削、贪婪、寄生等阶级属性的同时,又刻画了几位地主的不同个性。玛尼罗夫是位外表“高雅可爱的地主绅士 ”,但实质上肤浅无能,毫无实际生活能力。女地主科罗潘契加善于理财,讲究实际,但愚昧迟钝、无知狭隘。罗士特莱夫吹牛、说谎,是一个厚颜无耻的流氓加恶棍式的无赖

16、、地方恶少式的地主典型。索巴凯维奇是俄罗斯地主阶级中最顽固、最凶狠的代表,他既贪婪残忍,又精明狠毒,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残忍本性和剥削性。泼留希金是守财奴和吝啬鬼的典型,他对财富的一味占有转变为对财富的巨大浪费,丧失了正常的人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腐朽性。【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5 【正确答案】 套中人是契诃夫对奴性心理的更进一步揭露。他不但害怕专制制度,同时也在维护专制制度。契诃夫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完成对别里科夫这一典型的塑造的:一是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言语习惯、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别里科夫作一般性的描述。二是把主人公推到“ 婚姻”这一人生大事面前,对别里科夫作集中的、画龙

17、点睛式的刻画。套中人里的别里科夫身上就同时具有这两类人的精神特质。他战战兢兢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时刻担心“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结果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可笑之极:“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用套子包好,表也总是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连削铅笔的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一个套子,因为他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上耳朵;他一坐上马车,就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他之所以这样,是和他的僵化思想紧密相关的,他一切都循规蹈矩,“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写着禁止什么事情,他才

18、觉得一清二楚。”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如果有哪一位大人突然把他训斥一顿,那他一定会一命呜呼的。但他连偶然冒犯大人物都不可能,因为他生活得太规矩,未必有胆量与大人物坐在一起看戏。生活如此僵化的人已经把专制社会视为天经地义,因此他又自觉地用套住他的套子去套别人,有时竟然干出盯梢、告密的勾当,搞得全城人都怕他,人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赈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作者似乎有些过于夸张了,但作者不仅意在让读者充分认识别里科夫这类人,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套子里,所以,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大声疾呼:“不成,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啦!”别里科夫的形

19、象既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的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也概括了一部分因循守旧、顽固保守的反动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既批判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暴虐统治,也讽刺了知识分子的软弱自私。通过别里科夫这一喜剧人物的悲剧结局,提出了要彻底消灭套中人,就必须使人们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套子里解放出来。归根结底,别里科夫害怕的是出现跟已有成规不一致的东西,害怕的是体现历史进步的新事物。如同斯大林说的那样,别里科夫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常轨以外的东西,别里科夫是一个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6 【正确答案】 (1)西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之后的产

20、物。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确立,启蒙时期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并没有得以实现,时代情绪开始由 19 世纪初期的乐观、激越向冷静、务实转变。(2)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潮对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19 世纪自然科学取得突出成就,不仅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自然和自我,而且还倡导了一种推崇观察、分析和研究的认知方式,推动作家采取科学的方式研究、观察社会。(3)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18 世纪启蒙文学和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等,都在文学内部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7 【正确答案】 (1)

21、思想特征: 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2)艺术特征: 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重视描写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具有内倾向性与外倾向性两种倾向,将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形态结合。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8 【正确答案】 红与黑包含了爱情、政治和社会三方面的内容。(1)爱

22、情小说。通过描写于连的两次爱情,司汤达批判了德.雷纳尔夫妇的封建婚姻,以及贵族上流社会流行的金钱、门第观念。(2)政治小说。表达了鲜明的政治倾向性。首先,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其次,小说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最后,红与黑揭露了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卖国行径。(3)社会风俗小说。小说描写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风俗,提供了这一时期法国真实的社会历史画卷。故事发生的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汝拉山区维里埃尔小城的市长家、贝尚松的神学院和巴黎的德.雷纳尔侯爵府,三个场景所处的三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得到了细致描写,不仅各具特点,而且共同概括了法国的

23、时代风貌。【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9 【正确答案】 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出身低下,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自己能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并开始了个人奋斗的人生。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于连多层次、矛盾的性格得到了揭示。首先,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其性格的主导特点。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他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并由此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与个人野心。其次,于连的性格也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作为一名地位低贱的下层社会青年,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实现自我理想,他不得不采取伪装和投机的手段。而他对自我社会地位的敏感,也决定了其个人反抗的动摇性,影响到其性格的矛盾表现。再次,就

24、其性格而言,他的身上还存在着双重性。他一方面勇敢真诚,敏感自尊,另一方面又自卑怯懦,不乏虚伪投机心理。这一性格特征加重了其面对政治理想跟社会现实冲突时的矛盾表现。在目的和手段之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常常陷于矛盾之中。面对冷酷的现实,他不得不通过妥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在不择手段往上爬的过程中,充当保皇党的同谋;另一方面又一直坚守自己对拿破仑的崇拜,不愿出卖灵魂。此外,于连的性格是发展的。他的性格发展跟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经历了从反抗到妥协再到反抗的变化。一旦实现个人的目标,他就放弃反抗,跟当权者同流合污。在认识到自我悲剧的必然性和社会性之后,平民意识才在他身上再度增强。通过选择死亡,他最后表

25、示了自己对社会的彻底绝望与否定。总之,通过于连的毁灭,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法国 1830 年 7 月革命前夕尖锐的阶级冲突,以及即将爆发的反抗情绪,表达了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强烈抗议,以及对广大中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红与黑细腻、精确、生动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内倾性的方向。红与黑的主要艺术魅力,是对人物行动时的深刻心理分析。作者将他的小说当做思索的媒介,时而发表反论,时而又用他的道理进行挑战。他的“心理分析” 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小说的特点,作者大体上是站在“主宰” 的地位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但同时,作者也有意无意地退出“主宰” 的地位,或让作品里的人物自己说话,或通过登场人物

26、的观察来展现另一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一变化是不可忽视的。【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 【正确答案】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1)提供了一套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巴尔扎克以系统、整体的思想看待社会,甘当法国社会的“书记” ,重视对“物”的描写,全面反映历史。(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间喜剧各色人物多达2000,个性突出的典型人物就有几卜个。这些典型人物都反映了个体与时代、环境的互动关系。(3)小说在结构和叙述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利用“人物再现法”和分类整理的方式,人间喜剧使各自独立的作品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就具体的作品而言,巴尔扎克重视叙事的剪裁,使故事发展充满波折,加之多

27、采用全知叙述而较少主观议论,戏剧性突出。【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1 【正确答案】 “ 多余人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 多余人日记中,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再后来被俄罗斯文学界和批评界用来称谓具有类似奥涅金的性格气质和历史命运的那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之“多余”是指贵族知识分子相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他们具有思考能力,智慧过人,但却无法脱离他们委身于其中的社会现实并采取行动,或者,按照赫尔岑所说,他在其安身立命的环境中是“多余的人” ,他并不具有从这种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一种坚毅的性格的必要力量,他们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善于独立思考,对

28、社会、生活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试图发现生活的真理和寻找内心的和谐与自由,但是屡屡受挫,以至于无法适应现实生活而被现实生活拒之门外。虽然“多余人 ”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 1850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中,但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在奥涅金身上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而这一类人物形象也在文学家的笔下越来越丰满。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塑造的“当代英雄”毕巧林,到赫尔岑的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和拉夫列茨基等,“ 多余人” 的形象逐渐变得鲜明和丰满。尽管这些俄国作家笔下的“多余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个性气质和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贵族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代表,空有抱负

29、却没有用武之地,这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相似性使他们构成了现实主义文学不朽的“多余人” 形象系列。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 的形象。奥涅金的形象是俄国封建社会贵族青年的一种典型,他虽然受过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不满于贵族社会的庸碌,自视清高,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但贵族的生活方式又使他灵魂空虚,毫无能力,无所作为,成了社会的“ 多余人 ”。奥涅金的形象在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文学中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奥涅金也因此在俄国多余人形象系列中成为最重要的,最具色彩的,最有代表性的多余人形象。然而,奥涅金虽然集中了“多余人”的特征,但他“ 冷漠而懒散 ”的心灵在觉醒之后发生的新变化并

30、未导致他性格的根本改变。他对上流社会憎恨也好,厌恶也好,但并没有脱离和抛弃。他从彼得堡来到乡下,也从没想过要过社会底层的生活。他归顺了空虚无聊的上流社会,上流社会也接纳了他。最后在小说结尾处,奥涅金还是在彼得堡将军家的舞会上现身了。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乔林,是一名富有、英俊、机敏、强健的贵族军官,在二三十年代曾是贵族社会里的佼佼者,是一个对上流社会强烈不满的贵族青年。可是他摆脱不了贵族生活,没有理想,玩世不恭,空虚伪善的彼得堡上流社会生活消磨了他所有的奋斗热情。他把真诚和善良深藏在心底,而表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因穿梭于高加索匪帮的枪林弹雨之中而倍感兴奋。在他的心里没有任何可珍惜的东西,包

31、括生命。毕巧林和奥涅金一样,都难以抵挡封建专制农奴制的巨大腐化作用,当他们上了年纪之后,便就成了平庸的地主老爷,归顺了上流社会。但毕巧林更胜奥涅金一筹,毕巧林有深刻的洞察力,能严厉地审视自己和批判环境。尽管毕巧林更有思想,有剖析能力,想与上流社会划清界限,却无力划清。赫尔岑 1845 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谁之罪,主人公之一别里托夫是富家子弟,留学回国,本想干一番事业,却处处受阻,一事无成。而他在克鲁齐费斯基和柳芭卡的爱情中,却又无意成了多余人,使三人都陷入了痛苦,最后再度出国。别里托夫没想投靠社会下层,也不想与上层社会妥协,因此他选择了去国外逃避社会的现状。小说据此揭露了俄国封建农奴制度及其生活方

32、式的停滞、愚昧与专横,回答了造成他们悲剧的社会根源。屠格涅夫罗亭里的罗亭是一名优秀的贵族青年,受过良好教育,善于辞令,他能言善辩,热情宣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 40 年代黑暗统治时,起过进步作用。罗亭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言语和行动的矛盾,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人们常称他是“ 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其实这个评价需要推敲。他未必是“言语的巨人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他不可能与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卢梭、康德、歌德等相提并论,他只不过是在俄国发表了一些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的启蒙思想,充其量可以说是西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者。他也未必是“行动的矮子” 。他勇于向周围的人阐述自己的反

33、封建反专制的先进思想,他也勇于行动,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去行动,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成功:他起初帮助一个地主在领地里实行改革,后来打算疏通一条不能航行的河流,最后当了一名教员,想进行教育改革,但这一切都完完全全的失败了。在专制农奴制的俄国社会,他的灿烂的思想和卓越的才华毫无施展之处,他无法与这个压迫人的社会妥协,也无法与思想和视野闭塞的普通民众沟通。他游荡在社会各阶层之外,找不到自己的灵魂、精力、才智的方向,迷惘、困顿。但到 50 年代需要行动的时候,“多余人” 只是一些语言多于行动的人,已经担负不起改革现实的任务了。如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里的奥勃洛摩夫,尽管他“有黄金般的心灵“,但他只不过是一个剥

34、削阶级寄生虫的典型。他从小有农奴服侍,吃穿不用自己动手;他懒惰成性,精神极度空虚,极端无能,不能思考任何实际问题和处理任何日常事物,哪怕贵族少女的爱情也不能使他振作起来,最终还是缩到平静的安乐窝里去。这个“多余人” 形象表明,到了俄国解放运动的第二阶段,以往的先进贵族已经丧失任何作用,成了躺卧不起的废物了,这反映了俄国贵族阶级革命性的终结。总之,“多余人 ”之所以会 “多余”,是由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知识分子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多余人” 形象是令人惋惜的。这些典型形象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却有其相同的特征,通过这个典型形象我们也看到专制农奴制对人性的压制与迫害,

35、这一现象本身也说明了专制农奴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应该指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 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正面的人物系列,如果说他们因社会的黑暗和个人方面的种种弱点无法实现其理想和抱负而成为社会的“ 多余” ,那么恰恰是他们在理想幻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奋争和反抗精神,以及所体验的苦闷、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等种种思想情绪,对社会后世是一份优秀的遗产。【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2 【正确答案】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出生于小业主家庭,很早就形成反抗心理,对贵族大资产阶级本能的厌恶。在德.瑞拉市长家作家庭教师时,他敢于公开顶撞市长,甚至以征服、占有

36、市长夫人作为报复与贵族阶级争平等,显示出平民的阶级意识和抗争精神。他决心向拿破仑那样,凭本事建功立业。但复辟时期平民青年凭军功和才干晋升的道路已经被封建等级制度所堵塞,他只好投靠教会,以此获取权势和财富。他不信宗教,但却伪装成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由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逐渐发展到与教会妥协甚至同流合污的野心家,以曲求伸,得到木尔侯爵的赏识和重用,而当他在个人主义美梦破灭后,他在平民意识受到激发的情况下采取了绝望和反抗的举动,明知贵族阶级会因此置他于死地也在所不惜,最后以死来反抗不公平的社会,走完了他的悲剧的一生。拉斯蒂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和野心家的典型。他是外省的贵族子弟,

37、初到巴黎上学时,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巴黎上流社会的繁华、虚浮的快乐强烈的诱惑着他,他开始插足于上流社会。鲍赛昂夫人培养了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的对付社会的伎俩。伏脱冷叫他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教育了他。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相: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全无效力,财产才是金科玉律,有钱便是德。对权力和黄金的饥渴使他决心泯灭良心,走一条不顾一切向上爬的道路。他从一个较清白的贵族青年,堕落成狂热地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野心家,其后逐步飞黄腾达,官至副国务秘书。于连和拉斯蒂涅,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志向有雄心,聪明能干,意志坚强,都以个人名利为前提,想通

38、过自己的奋斗发财致富,飞黄腾达,并具有敢于冒险的英雄主义热情。表现在行动上,他们都走了一条不择手段向上爬的道路。不同之处:出身不同,向上爬的具体方式和结局不同。于连出身平民,为了达到目的对现实社会既反抗又妥协,但最终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贵族阶级绝对不允许它跨越封建等级的藩篱。于连身上多了些启蒙思想的痕迹,对尊严平等特别看重,有反抗有妥协,始终有平民的底色。于连的失败说明在贵族当权的时代,平民青年无路可走。而拉斯蒂涅却成功了,原因是:第一,他于封建贵族同属一个阶层。第二,它所处的时代是金融资产阶级逐渐打败封建贵族的时期,它是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通过拉斯蒂涅的演变,反

39、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杜洛阿(漂亮朋友) 本是店老板的儿子。入伍后,在法国殖民地读过了两年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生活。回巴黎后,由法兰西生活日报政治栏主编介绍,进入了该报社。杜洛阿凭借自己“漂亮” 的外表诱惑女性,利用女人作为自己的向上爬的台阶。他狡猾诡诈,在报纸上说谎作假,制造了无数的骗局,赢得金融财阀的宠幸。主编死后,他和主编的妻子结婚。他利用妻子的文笔与交际才能,升任了政治栏的主编。他又施展阴谋骗取了妻子的遗产,从而成为政治界与新闻界的重要人物。在小说的结尾,杜洛阿为了给自己开拓新的前程,为了更大的发财与升迁,又将妻子抛弃,同法兰西生活日报总经理、金融巨头洼

40、勒兑尔的女儿结婚。因此,他升任了法兰西生活日报的总编辑,而且打开了通往内阁的道路。但是在杜洛阿这个人物身上,他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没有于连似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没有廉耻之心的人。他对女性没有感情,只有利用,不管是妻子还是情人,都是他升官发财的工具。他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冒险家的典型。他不学无术,是个地道的流氓。杜洛阿这个骗子的成功说明他的恶德败行正适应了上层阶级的需要。特别是金融垄断集团。为了控制操纵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宣传,总是要一批精明强干的人来为他们服务。这些人越是凶狠,越是无耻,越是狡猾,就越有价值。这是杜洛阿这个无恶不作、荒淫无耻的流氓得以发迹的真正的社会原因。【知识

41、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3 【正确答案】 艺术特点:(1)追求真实性。为此,他特别重视对材料的搜集。他认为材料是作家写作压倒一切的条件。为了达到逼真,他查阅数以千计的各种专业书籍;他甚至出国旅行,实地考察。福楼拜使小说创作向极端准确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是材料派的第一位大师。(2)追求客观态度。他指出:“ 伟大的艺术是科学的和客观的。” 又说:“精神科学必须像物理学一样,从客观开始进行。”他认为作家要像天主一样隐身不见,不在作品中露面,“ 一个小说家没有权利对任何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并不是说,作家的态度绝对不能融化到人物身上,相反,作家在写作时要设身处地地想象人物的活动。福楼拜在写作

42、爱玛自杀时就产生过吃毒药的感觉,于是禁不住呕吐起来。这种作家在作品中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直接表露出来的文学观点,深化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3)追求艺术美。他认为:“ 艺术的目的,首先是美。” 因此他对形式美极为重视,他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没有美好的形式就没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 ;“思想要找到最适合于它的形式,这就是创造出杰作的奥秘”。因而有的评论家把福楼拜说成“文字的基督 ”,屠格涅夫说: “在任何语言的任何作家身上,都没有这样精益求精。”福楼拜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最大的叙事方式的变化。福楼拜在叙述角度上已力求变化,有些描写非常客观,作者隐没不见,只是描写角度不断变换而已。评论家将这种角度变

43、换称之为电影手法。福楼拜故事展开的时间与读者阅读的时间是同步的(在巴尔扎克那里,故事早就发生过了),这样一来,作者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事件的现场,相对于巴尔扎克,这里的故事显然更具有逼真的效果。如果有人针对包法利夫人提出同样的问题:谁在讲述包法利夫人的故事?答案是“ 我们”;讲述者是如何知道的? 答案是 “我们看到了”;而且叙事者在“看到” 的同时,读者也看到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类似的第一人称叙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技巧,可在当时,福楼拜所跨出的这一小步,其意义却不同寻常。而且福楼拜在文体上的贡献不只是人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背后,一种完全不同于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的叙事有式真正确立了起来,在

44、福楼拜的笔下,以往全知的叙事视角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作者不再站在无所不知的立场,模仿上帝的口吻说话;不会随时从叙事中“现身” ,对作品的人物、主题展开评述,提供意义;不再拥有将自己的思想和倾向强加给读者的特权。福楼拜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要求作者“退出小说” ,并开始在实践中成功实现这一信条的作家之一。他要求叙事排除一切的主观抒情,排除作者的声音,让事实展现它自己。正如他的学生莫泊桑所说的那样,福楼拜总是在作品中“深深地隐藏自己,像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地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福楼拜在给乔治? 桑的信中也曾这样写道: “说到我对于艺术的理想,我认为就不该暴露自己,艺

45、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大自然里露面。”法国学者布吕纳曾敏锐地指出,“ 在法国小说史里, 包法利夫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说明某些东西的结束和某些东西的开始。”我们从后来的罗兰.巴特、德里达等人的叙事理论中都可以清晰地听到福楼拜的声音。如果说欧洲小说文体变革的历史,可以像布思所描述的那样,被看成是作者的声音不断从作品中消退的历史,那么福楼拜无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性人物。【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4 【正确答案】 爱玛是法国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年少时因受宗教教育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养成了向往上层社会糜烂的思想和爱幻想的习惯,长大后,她与平庸老实的医生包法利结婚,

46、就已经埋下了她后来悲剧的种子。她的悲剧原因还主要在于她的理想世界和现实生活尖锐的冲突,现实社会中的平庸乏味、丑恶腐败和人生的虚无可笑与她理想中的纯净、美好世界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以致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理想。一味的幻想,陶醉于虚荣,把逢场作戏当做风雅的爱情,追求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爱情,而走向人生的毁灭。爱玛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既是腐朽的社会所造成,也与她自身的因素密不可分。爱玛的悲剧首先是脱离实际与身份的教育的悲剧。她本是一个淳朴的乡间少女,她的父亲为了让她受良好的教育,把她送到了修道院,修道院违背常情的宗教生活和贵族教育以及她对消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严重损害了爱玛的正常心理发展

47、,给她幼稚的心灵灌输了一些消极、颓废的知识在修道院中耳闻目睹的这些,爱玛深受感染与熏陶,她想人非非,对现实一无所知的病态热情等一系列性格自然地应运而生。爱玛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和毁灭的妇女形象。她生性热烈,耽于幻想,富于浪漫思想。她厌恶单调乏味的乡下生活以及“ 像马路般的平凡 ”的丈夫,一心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追求传奇式的爱情,却成了别人的玩物;她模仿贵妇的风雅,却成了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她一次次被骗、遭遗弃、经受幻灭的痛苦,最后只得以自杀告终。爱玛悲剧的是幻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造成的。她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严重错位,她生命力旺盛,却只能在庸俗的

48、现实中消磨日子。在当时这种庸俗黑暗的恶浊世界里,爱玛的美好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尽管她曾作过无数的反抗,她一直幻想着怎样去追求理想世界,可事实证明一切都只是徒劳,只能把她推向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发生错位时,现实世界给予人类的更痛苦的深渊里。爱玛的悲剧是对卑污得令人窒息的现实的深刻揭露。福楼拜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谴责了庸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形式风气。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平庸恶浊的社会风气也产生平庸的人物,包法利就是代表。资产阶级高奏凯歌的时代到来,却预示了拿破仑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一去不复返,连野心勃勃的人物也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庸碌无能之辈

49、。爱玛少女时代生活的环境代表着封建社会,而她婚后的生活则更多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她的悲剧命运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封建思想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冲突的悲剧,具有普遍性的意义。【知识模块】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5 【正确答案】 (1)叙事手法:小说运用了一种不寻常的叙事手法。本来小说虚构的是一个时间相对停滞、空间相对封闭的世界。由于一个外来客洛克乌德先生的闯入,这一封闭世界的神秘性才被打破。画眉田庄的租户、好奇而又不甘寂寞的洛克乌德先生前来拜访呼啸山庄的主人希刺克厉夫,受到了粗暴、无礼的接待。他对于奇异的环境、人们异常的性格以及复杂的相互关系都感到惊讶。夜晚,死去的凯瑟琳卧室窗外哭喊泣诉的幽灵更引起了他的恐惧。在这里,作者通过洛克乌德的遭遇,巧妙地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恐怖之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弦,使读者急切地要跟随洛克乌德揭开这山庄的历史隐秘。而洛克乌德造访呼啸山庄时,小说设计的戏剧性情节已接近尾声了。这以后,回到田庄的洛克乌德和女管家丁耐莉提起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