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文学史(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迷惘的一代2 永别了,武器3 “硬汉性格 ”4 冰山理论5 俄国文学的“ 白银时代”6 解冻文学7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8 静静的顿河9 长河小说10 约翰.克利斯朵夫11 高尔基12 1920 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的联系与区别。13 海明威小说的文体特征。14 论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形象。15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成就和主题思想。16 以作品为例,分析劳伦斯小说中两性关系主题及表现意义。17 论述劳伦斯长篇小说虹在思想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18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19 高尔基的母亲对奠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
2、方法的重要意义。20 论欧洲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 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21 简述罗曼.罗兰对 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贡献。22 简述海明威作品中“ 硬汉子 ”形象的系列人物。23 约翰.克利斯朵夫为何被称为一部音乐小说?24 试分析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人道主义思想。25 根据你对劳伦斯其人其作的了解,试从几个方面分析他的生平与创作。外国文学史(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1926 年,海明威将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后来,“迷惘的一代”就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
3、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迷惘的一代” 并非文学实体,它既无组织,又无纲领,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曾经盛行过一二十年的文学流派。这个流派的作家大都是在一战中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战争期间身心饱受创伤,在战争结束后失去了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出路,在孤独、迷惘、彷徨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消极反抗。“迷惘的一代” 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战后年轻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其代表作家如海明威(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菲茨杰拉德(代表作有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2 【正确答案】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早期著名的长篇小说,代表着
4、“迷惘的一代”的最高文学成就。小说明显地带有自传色彩:海明威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亨利一样,在意大利军队中服过役,开过车,腿部受过重伤,对战争的厌恶与恐惧有其切身的体验,因此,这部小说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该书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青年亨利志愿到意大利军队里服役认识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并与凯瑟琳相知相恋的故事。亨利在一次炮击中腿部受伤,去米兰治疗,由凯瑟琳看护。在凯瑟琳的细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正的爱情。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了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与凯瑟琳一起逃往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最愉快的生活。后来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
5、。永别了,武器与当时一般反战小说不同的是,海明威没有重弹尚武的老调,而是辛辣地揭露了狂热的战争宣传。这部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描写了战争如何毁灭人的精神、扼杀人的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无谓地相互残杀,小说贯穿了反战的主题。该小说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迷惘的的一代”这一文学流派的经典名著。【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3 【正确答案】 “ 硬汉性格 ”是人们对海明威小说中刻画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精神特征的概括。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夫等,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对抗中殊死搏斗,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刚毅、勇敢正随、百折不挠,
6、面对死亡和暴力,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他们都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桑地亚哥的名言“人可以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便是对这种 “硬汉性格”的最好诠释。【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4 【正确答案】 海明威最早在午后之死中提出这一理论,之后被不断阐发,“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意即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喻成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
7、,另外八分之七都在海面之下。他借助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说明作家不仅必须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生活积累,还要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含蓄简约、凝练深沉的艺术特征。简而言之,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5 【正确答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形成了被称为“白银时代” 的新文学高潮。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在继续发展,托尔斯泰等老作家仍然活跃于文坛,以高尔基和蒲宁为代表的新作家也登上了文坛,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实主义文学派别不断涌现,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流派纷纷
8、登场,成绩显著,出现了如别雷、勃洛克、阿赫玛托娃、古米廖夫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6 【正确答案】 20 世纪 50 一 80 年代苏联文学的专用名词,来源于 1954 年爱伦堡发表的作品解冻,小说通过描写伏尔加河沿岸一家工厂厂长茹拉夫廖夫这个“官僚主义者 ”的典型,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不正常现象。小说以写冰雪消融、解冻时节来临结束。于是“ 解冻”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界的象征,由此发端的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及关注人物命运的创作倾向,被称为“解冻文学” 思潮。“解冻”思潮的性质极其复杂,其积极方面是对 “无冲突论”的反拨,促进了文学对人
9、物命运和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中篇小说是“解冻文学” 的主要体裁。“解冻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奥维奇金的区里的日常生活、杜金采夫的长篇小说不是单靠面包、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等。“解冻思潮” 中问世的两部小说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和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7 【正确答案】 1934 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召开,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将其与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人民结合起来。它对苏联文学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
10、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1989 年,苏联作家协会在新章程中删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法,1991 年苏联解体之后,这一创作和批评方法也随之消失。【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8 【正确答案】 静静的顿河是 20 世纪苏联时代最杰出作家肖洛霍夫的经典之作。肖洛霍夫以描写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他的创作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是贯穿从孕育诞生到解体前不久整个苏维埃时代百年世事的宏伟篇章。静静的顿河反映了 1912 年至 1922 年问哥萨克经历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哥萨克的战前和平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 年二月资产阶级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顿河地区
11、的国内战争和战后生活。作者在书中塑造了许多体现历史前进方向的革命者、布尔什维克、红军指战员的形象,描写了他们在伟大革命斗争中的英勇献身精神,讴歌了他们为之斗争的苏维埃政权的彻底胜利。作家在书中着重写的是:在旧政权和新政权、红军和白军、新世界和旧世界斗争过程中,以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为代表的劳动哥萨克走向新生活的艰难曲折的历史道路和他们中许多人充满迷误和痛苦的悲剧命运,以及在两个时代急剧转变中的整个哥萨克世界。静静的顿河篇幅宏大,场面广阔,内容丰富,无论从反映生活的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称得上一部史诗性的作品。【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9 【正确答案】 “ 长河小说 ”即
12、多卷集长篇小说,是由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创造的现实主义小说体例。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发展的状态。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七卷的序言中写道:“ 在我看来, 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长河小说”的称谓即得之于此。这种多卷本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两个人物的一生经历,或以一个家庭、家族为线索,反映一个历史的变迁,规模在 100 万一 150 万字之间。其优点是描写集中,容量较大,能够反映不断流动着的生活长河丰富、博大、不停发展的状态,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发展脉络清晰,具有史诗规模。典型的长河小说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知识模块
13、】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0 【正确答案】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 20 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小说描写了音乐家的一生,着重描绘了音乐家的内心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对一个音乐天才艺术发展过程的精雕细琢的记录。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沿岸的一个城市里,从小过着贫困和屈辱的生活,但他有音乐才能,14 岁时便教授钢琴。他不满于德国艺术界中的欺诈,却不被人理解。最后,他在音乐中找到了平静,死时怀念着家乡。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 ,他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在于具有交响乐一样的宏伟气魄、
14、结构和色彩。音乐和小说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魅力。【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1 【正确答案】 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是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其笔名。他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一生的文学活动,真实而深刻地表现了俄国无产阶级的觉醒过程以及他们为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所做的英勇斗争。他的作品提出并回答了千百万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他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自传体三部曲,母亲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的问世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学历史的新纪元,这部作品标志着高尔基在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探索中,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高尔基一生的文学创作和理
15、论著述,是耸立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 20 世纪俄国社会新旧交替之际,他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和西方进步文学的优秀传统,同时从思想上和艺术上对社会主义新文学进行了不倦的探索,为新时代文学的到来披荆斩棘、开辟道路。高尔基的贡献在于,他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时代,即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他的这种历史地位,是任何作家都无法替代的。【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2 【正确答案】 (1)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该时期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艺术上,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
16、完整连贯。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20 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较之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在反映现实中寄托了改变现实的愿望,又使作品的
17、政治色彩十分鲜明。有的还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展现著名政坛人物的政治活动。如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品静静的顿河,被称为“史诗性的巨著 ”,以 1912 一 1922 年卜年间两次革命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顿河两岸五百万哥萨克人在战争与革命时期的巨大变动。(2)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同时也受到非理性思潮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亦吸纳了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方法,因此,在艺术上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首先,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向内心世界掘进”是 20 世纪欧美文学、美学的一股潮流。现代主义各流派
18、在表现主观真实方面造成的一次次轰动效应,引发了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调整。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跟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较大差异,就在于突出了对人物的主观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写。作家们在综合中不断创新,既融会了自然主义的客观写实手法,又汲取了象征主义手法、意识流手法等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诸如内心独白、梦幻描写、潜意识表现、性心理描述、时序颠倒、荒诞变形、多角度的情节发展和多层次的结构形式等,这些在传统现实主义中不被采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艺术手段,在 20 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习以为常了。其次,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高大完美的英
19、雄人物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人物,他们有对生活目标的执着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内心世界复杂,在具备某些闪光点的同时,并存着许多并不高尚甚至不道德的思想品质;另一类是有缺陷有弱点的普通人,他们低能、笨拙、脆弱,有时还怯懦;对生活有点浑浑噩噩,或许还带点玩世不恭;但他们是好人,并不为非作歹,也不损人利己,而是实实在在地干了不少被人忽视、被人不屑却有益于社会的事,世界正是由他们组成的。【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3 【正确答案】 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 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集中体现。他曾在午后之死一一一书
20、中写道:“如果一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他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1)文体:海明威的文体风格是最受人称道的。他那清澈流畅、朴实无华的散文体奠定了他作为那个时代最富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散文体作家的地位。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首先,他以简约、清新的文体净化了文风。英国评论家赫.欧.贝茨称海明威的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 ”。
21、在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往往是很卓绝的语句,很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或日常用语,他厌恶“大字眼” ,摒弃空洞、浮泛的夸饰性文字,习惯选用具体的感性的表达方式,从而使作者、对象与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以取得清晰自然、真切疏朗的艺术效果。其次,他采用了多种简约、含蓄却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他的作品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感情,不论是失望、恐惧还是悲愤、轻蔑,从来不作过分的描写,它们总是凝结在艺术形象里,包含在简洁的景色描写、人物动作中。他常用电报式的对话、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意识流手法等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些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了联想空间,从而达到厚积薄发、意到笔不到的艺术神
22、韵。(2)结构:海明威的 “冰山”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海明威反对传统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 冰山” 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老人与海小说仅集中描写了老人在海上捕鱼惊心动魄的三天。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最长的长篇小说,但事件发生的时间极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内的几十个小时,却生动地展现了西班牙内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这一宏伟的历史画卷,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这种海明威式的时间模式又与他电报
23、式的文体风格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风格 ”。【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4 【正确答案】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它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子形象的集中体现。老人与海取材于作者早年听一个老渔夫叙述的他在海上捕获马林鱼并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小说情节十分简单,写一个古巴老渔夫在海上三天的捕鱼经历。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老迈倔强的古巴渔民,出海 84 天打鱼却空手而归。第 85 天,他去远海,捕到了一条比船还长的马林鱼,于是人与鱼展开了一场生死的搏斗,经过一夜的苦战,桑地亚哥才把大马林鱼弄死,系在小船边。可是在返航途中,筋疲力尽的老人受到成
24、群鲨鱼的攻击,马林鱼被完全撕食,最后靠岸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疲惫不堪的老人睡着了,再次梦见那威武雄壮的狮子。这个简单的故事,海明威却构思了十几年。凭他长期在海上二捕鱼的亲身经历,采用了细致具体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等传统写实手法。同时,又巧妙地借用内心独白、象征、梦幻以及印象派绘画技巧等现代表现手法。这个简短的故事具有深刻哲理性的主题:人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逃避不了失败的命运,但面对失败,人仍要小失尊严、勇敢、决不妥协。桑地皿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海明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 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5、与俄苏文学15 【正确答案】 艺术成就:4答:艺术成就:约翰.克利斯朵犬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 ,它最显著的艺术特点在于具有交响乐一样的宏伟气魄、结构和色彩。音乐和小说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魅力。第一,从结构上看,约翰.克利斯朵火的各卷有如交响乐的儿个乐章一样,分成序曲、发展部、高潮和结尾,气势浩荡,浑然一体。有人认为主人公的童年、青年和反抗是第一乐章,他在巴黎达到成熟时的斗争是第二乐章,他的成功不和平静是第三乐章。罗兰凭着他对欧洲音乐的深厚素养,在小说中穿插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评点,带领读者漫游欧洲古典音乐的王国,使读者感到,生活在管音琴声的氛围里,陶醉在音乐曲调的享受中。第二,小说
26、着重描绘了一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这种音乐感代替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所写的既是人物的音乐感,又是心理活动。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人物音乐才能的成长过程:主人公的生活遭遇和自然界的音响相结合,促使这种才能得到发展。心理描写(即音乐感)是独特的、细腻的,而自然景色的描写是富有诗意的、优美的。两者结合形成一段动听的奏鸣曲,并构成交响乐的一部分。第三,小说着重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既反映了主人公的音乐才赋,同时又表现了他倔强的个性。罗曼.罗兰遵循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的方法。他说:“我竭力描绘的是典型,而不是个体。”他采用综合的手法去描写人物,兜利斯朵夫的生平就用了德国伟大爵乐家贝多芬的身世,还综合
27、了,其他欧洲肯乐家的生平材料。克利斯朵人是 20 世纪的音乐家形象,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小说出现的人物相当多,但一些次要人物也性格突出。如酗酒成性又贪财的曼希沃,善良懦弱的鲁意莎,慈祥温和的米希尔,淳朴的高脱弗烈特,自命不凡、爱卖弄风情的弥娜,朴实痴情的洛莎,懒散平和的萨皮纳,开朗快乐的高丽纳,娴静贤淑的赛西尔,骚动不安、精神无所寄托的雅葛丽纳,自我牺牲的安多纳德,等等。在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互不雷同。第四,这部小说的艺术风格是朴素中隐含着绮丽,流畅中蕴含着精粹。文字朴实真诚,不假雕琢,有如清澈见底的流水;一条条清溪汇人大河,浩浩荡荡奔向前去。这样的语言在朴素简单中见出浑厚浩瀚,在平凡静穆
28、中显出深广热烈。主题思想:约翰.克利斯朵夫是 20 世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是一部著名的“长河小说”,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小说描写了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主人公到过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当时,欧洲的主要工业国家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去反映欧洲社会的现实状况。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叛逆的形象。他生长在上下尊卑十分森严的环境中,从小就孕育了反抗性格。对当时的政治事件、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的关心和同情,使罗兰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小说的描写使读者感到当时的欧洲埋伏着深重的政治社会危机。其次,小
29、说描写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和精神堕落。克利斯朵夫曾把巴黎想象为自由的天堂,文人不会相轻,批评界不压制天才。他在巴黎看到的却是,出版商像猛兽等待猎物一样专候艺术家走投无路。文化和精神的颓废沉沦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小说对这种颓废沉沦的反映人木三分。第三,小说描写了战争笼罩着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这场战争在 19 世纪末已经投下了阴影,20 世纪初这种歇斯底里的叫嚷更加甚嚣尘上。罗兰通过克利斯朵夫和法国青年奥里维的友谊,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民族和睦思想。奥里维纯朴、多情、孱弱、天真,但骨子里他是个意志坚定、独立不羁、热血沸腾的青年。两人相遇后,彼此吸引,结为知己。克利斯朵夫通过他了解到法兰西纯洁
30、、美好、向往和平的民族精神。他们之间心灵的融洽显示了两个民族可以达到和睦的思想。罗兰的思想代表了要求遏止战争的善良愿望。第四,罗兰要写一部“ 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 ”,他通过主人公的幻想、追求、奋斗,写出了小资产阶级的极度精神不安。小说着意于塑造个人反抗的“英雄” ,一个信奉“精神独立”的知识分子形象。罗兰说: “我只将那些心灵伟大的人称作英雄。”这样的英雄是“不怕在自己那个自由的思想领域内孤立” 的。罗兰认为这样的“英雄”是“新的人物“。实际上,这仍然是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常见的,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的个人反抗形象。就克利斯朵夫来说,他不愿同搞社会革命的人联合,不过,他“ 用一种
31、带着鼓励意味的关切的态度,看着无产阶级团结起来” 。克利斯朵夫的个人反抗行动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他打死了大兵,却受到农民的埋怨。他不去投身于革命,势必成为落伍者。罗兰后来也意识到,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正在完结的世界,它要诞生出另一个世界”。【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6 【正确答案】 劳伦斯相信文学创作应当是男女合作的艺术,他把调整人类的两性关系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主旨,两性关系是他创作的核心内容。他说过:我只能写我感受最强烈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或者调整旧的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是当今的问题之所在。劳伦斯的创作中,对男女两性
32、关系的描写与评判,实际上包含了对整个西方文明的认识与评判。劳伦斯往往从对两性关系的考察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和冲突,深刻展现了现代人悲剧性的生存状况,表达了对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劳伦斯相信,人类的性爱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能像他那样,以宗教般的热忱赞美人间性爱,以细腻微妙的笔触描绘两性关系中那种美妙的境界。劳伦斯毕生致力于男女性爱题材小说的创作,他在揭示男女情爱的同时,将性爱描写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而伴随着炽烈性爱体验的,是对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他认为现代人人性涅槃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与自然彻底融合。他企求以两性关系
33、在感情与肉体上的双重融合来恢复人的天性,恢复原始的、自然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进而使被工业化摧残了生机的英国和人类社会获得再生。劳伦斯不懈探索的主题是如何以和谐统一的两性关系来实现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和谐,他认为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是既保持各自的独立又和谐统一,是平衡相处的统一体。劳伦斯这种性别两极并存的观点应用到个体身上,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双性同体 ”的观点。 “双性同体”是一种两极共存的统一体,是人类试图回归原始统一状态的最终和最高理想。劳伦斯就是想通过性别两极的并存,达到个体自身两种对立倾向的和谐与平衡,寻求人类已失去了的完整个体。双性和谐的人格不仅是消解男女不平衡人格发展的最终
34、理想,也是现代社会对理想人格的终极追求。劳伦斯之理性的意义在于探讨人与自然、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与难题,并试图去寻找破解的答案与途径。劳伦斯作品中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描写与评判,实际上包含了对整个西方文明的认识与评判。两性关系是他创作的核心内容。劳伦斯的创作具有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心理探索的多重含义。然而,劳伦斯毕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把自然人性的复归作为拯救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的根本途径,把性行为等同于回归自然,这不免过于天真与浪漫。在工业文明的侵袭面前,人应当保留自然天性,抗拒人性的异化,但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类一旦进入文明社会,就无法再返回自然,两性关系的调节更无法抗拒文明对人的异化
35、。因此,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劳伦斯坚持以恢复人与自然本性,特别是自然状态的性爱,来克服西方现代社会异化的现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麦勒斯生机勃勃的男性气概和极其温柔的女性气质使他成为了劳伦斯笔下的理想人物。麦勒斯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代表着一种新生的自然活力,是个体完整统一的人。首先,他的男性气质体现在他阳刚气十足的强健身体上,在小说中,作者多次展现了麦勒斯的男性特质。其次,麦勒斯内心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和力量,他勇敢、自信、独立、有责任心,是个有思想的男性。当他不畏世俗与康妮相爱后,便决定承担起爱人和未来父亲的职责,为新的生活打算,而不愿意依靠康妮的钱过寄生虫的生活。他完全不
36、屑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过着简单却真实自然的生活。对于未来,他尽管有过疑虑,但还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第三,他内心充满温柔的情愫,对世问万物充满温柔的爱心。劳伦斯曾打算以温柔作该作品的书名。“ 温柔 ”一词寄托着劳伦斯对人与万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麦勒斯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热爱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样孕育着他温柔的女性情愫。作品中好几处都详细提及他以温柔细腻的母爱之心照顾母鸡和小鸡,并给它们修葺舒适的鸡棚。麦勒斯生机勃勃的男性气概和温柔的个性魅力使他成为了双性同体的理想人物。康妮是一个健康、健全的女性,她的自然欲求充满合理性。她又是一个重生的女性,通过性爱获得心灵的重生,获得全新的生
37、命力。从性别文化看,她又是对男性权利的颠覆,是追求理想和谐两性关系的女性形象。康妮和麦勒斯在性爱上的契合使康妮完成了肉欲之爱到性灵合一的完整过渡,她身上的女性本能被唤醒,觉醒后的康妮便成了自主追求幸福的勇敢女性,尽管认定自己幸福所在的过程是曲折、渐进的。但这种认定一旦确认之后,康妮便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她最终反叛了她所属的那个阶级和它的一切虚伪道德。这种勇敢的选择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具有女性个体的积极意义。康妮和麦勒斯在森林里大雨中的裸奔和性交是作者劳伦斯的“野性的呼喊” ,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狂欢精神的体现,是人类幸福的欢歌。在此,劳伦斯“回归自然” 的生态哲思也昭然若揭:人类应该回归到大自然里
38、去,恢复生命的活力,从而幸福快乐地生活。【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7 【正确答案】 思想主题:长篇小说虹,以劳伦斯的家乡诺丁汉郡一带的矿区和农村生活为背景,捕写布兰温一家三代人恋爱婚姻的故事。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反映了 19 世纪后期现代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后英国农民的境况,而作为一部探索人精神与心灵历史的作品,虹着重通过三代人在建立和谐性关系上的努力探索,表现西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要求挣脱旧传统的束缚、找到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第一,劳伦斯的小说中,人物、物象和故事往往都有某种象征寓意,总是以具体的生活故事表现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之问关系的主题。虹一开头就用神话式的笔
39、触,描写了人物的现实背景,揭示了三代人人生探索的逻辑起点。小说在布兰温家族生存环境前后变迁的描写里,象征性地表述了人类“伊甸园” 义一次丧失的历史事实,揭示了传统的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隐喻了现代文明对人的侵蚀和人与自然的又一度分离。新一代布兰温家族的成员就是在新的生存环境里开始探索人生意义的。第二,通过隐喻的方式,劳伦斯在虹中把二代人追求与探索的经历融为一个整体,并让其呈螺旋式递进的关系,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这种追求也就成为一种象征:他们一直在寻找那五彩缤纷、若隐若现的人问彩虹。厄秀拉对两性关系的追求,大大不同于前两代。她也曾一度沉溺于肉欲的满足,对婚姻却不苟合,因
40、为,她追求一种非常规意义上的性爱,即灵与肉、生命与自然精神相融合的性爱;她追求一种既能保持自我独立,又能彼此和谐的婚姻。如果说前两代人也有过这种追求但都因半途而废而一无所获的话,厄秀拉则不屈不挠、执着探寻,最终有了深刻的领悟。小说的结尾,厄秀拉经过精神与肉体的洗礼后,看到了“一弯淡淡的彩虹 ”;她在这道彩虹中看到了新生,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理想之所在。这是她的祖辈们苦苦追求却未曾得到的。第三,这种理想是“ 劳伦斯式 ”的,不无虚幻的成分。五彩缤纷的彩虹架起了,从现实通往理想境界和未来世界的桥梁,然而,那毕竟只是一种象征,只足作并在批判和否定后产生的主观愿塑而已。正如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劳伦斯在虹中
41、对人与文明问题的探索与思考,足独特而深刻的,对现代礼会的批削足有力的,但所提出的理想是浪漫而脆弱的。艺术成就:虹在艺术上具有传统与现代两重性。劳伦斯用传统的历时式办法叙述布兰温家族三代人的乍活历程,在结构布局卜具有 19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已明显减弱。劳伦斯在沿袭传统的同时,又总是力图超越传统。为了拓展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虹艺术地实践了多重复合式叙事方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运用内视角强化与外视角集约之间的复合式叙述。作者在这部小说中以极大的热情把笔墨倾注于人物的心态情绪或感情流程,以至在相当多的地方外部世界仿佛只成了背景式的陪衬,从而强化了小说在心理开掘上的力度。这与
42、许多现代小说的艺术追求相一致。但劳伦斯从来未忘记对外部现实的描写,保证了小说情节必要的、传统式的连贯性和“能见度” ,因此,虹 这部小说中有限的外部现实与丰富的内在心理世界处于对位关系之中,虽然两者有偏倚,但它们互相激发,共同表达着小说的主题。其次,在传统的“ 全知全能 ”式的作者叙述中,注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呈现了展示心理的意象。虹虽然大量运用了传统式“作者叙述” ,令人喘不过气来,但这已不同于传统小说中作者客观外在的叙述,而是不断地在作者叙述中插人人物视点的交叉移位,让人物各自以对方为审视对象,传达各自丰富、细致的内心世界;或者插入人物内心独白、意识流动等。在这一点上,劳伦斯既想挣脱传统的
43、束缚,又总是在旧传统的制约下实践着小说的现代嬗变。第三,在传统式常规叙述中包含了非小说的成分。劳伦斯常常在叙述情节、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切人许多诗歌意象和论文式的分析,把诗的意象和论文式分析融合起来,成为诗化的论说。这种非小说性成分与小说的常规式叙述构成又一种复合式叙述,使常规式叙述出现了质的变异。【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8 【正确答案】 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作品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属于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列,童年描写了主人公阿辽沙4 岁到 10 岁期间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人间记述了主人公 10 岁到 16 岁时“在人间”的辛酸际遇,第三部我的大学是
44、16 岁到 20 岁期间在喀山上“ 大学”的实际生活写照。高尔基通过阿辽沙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身处生活底层、不断寻找真理、寻求光明的精神历程,同时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三部曲是表现新人成长、刻画新人形象的作品,问世后受到一致好评。【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19 【正确答案】 母亲是高尔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的问世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新纪元。作品以 1905 年俄国革命中的工人运动为背景,集中描绘了攻读禁书、“沼地戈比 ”事件、五一游行、法庭斗争、车站被捕等中心情节。第一,高尔基从创作活动一开始,就摸索着描写生活的新视角。母亲的创作成功,标志着
45、高尔基在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探索中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与他 19世纪作品中以浓厚色调、深沉情感描写人民疾苦的作品不同,母亲体现了两种倾向的和谐统一既有由于残酷现实激起的愤世嫉俗和批判激情,又有目睹旧生活秩序动摇而引发的对未来的憧憬和浪漫主义感受。这种浪漫主义精神,并不完全是作家主观情怀的抒发,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土壤,蕴含着历史必然性的因素。第二,无论是揭示老一代工人的悲惨命运,还是再现新一代工人的觉醒,高尔基都力求在现实的发展进程中把握现实。帕维尔.符拉索夫从一个缺乏阶级意识的工人,成长为具有无产阶级觉悟的新人,每一个步履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对阶级力量和智慧的赞美,整部作品都在写人的成长,表现
46、觉醒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可以焕发出多么大的力量去完成他的历史使命。符拉索夫的形象,不仅启迪人们憎恶旧社会,而且激发人们向往新生活。高尔基在这个人物身上着意表现他所蕴含的浪漫主义品格。第三,高尔基在世界文学史上首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文学史上的英雄人物经历了从神到人、从贵族到平民、从理想人物到普通工人、从不自觉到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的旅程。如果没有帕维尔.符拉索夫,文学史上英雄人物的演化过程是不完整的。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被具体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获得了艺术生命。第四,这部小说的艺术构思,显示出传统与创新的密切结合。高尔基成功地运用了托尔斯泰写复活的结构模式。作品侧重从政治生
47、活层面,表现他们心灵的复活历程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高尔基的艺术视野,关注的不是政治事件本身,而是处在历史事变中的人。由于这种构思,在母亲中我们看到,工人从事政治斗争的过程就是人尊严的复归过程,就是树立新人生价值观的过程,就是新道德面貌的形成过程。第五,从小说叙事理论的角度也可以看到高尔基小说艺术的当代精神。巴赫金认为,小说中除了作者的视点以外,还应当建立起小说人物的视点。小说人物的视点越明显,小说人物的主体性就越能得到加强。在母亲中,高尔基十分突出地建立起了尼洛夫娜的视点,母亲成了叙事的中心。作家调动了一切艺术手法,借助她的眼神、面部表情、语言声调、用词方式、举止步态、心理情绪、与周围人的关系
48、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描绘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场面。【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20 【正确答案】 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欧洲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传统,但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首先,对真实的认识。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客观的现实,强调再现生活中本来的样子,追求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对艺术真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表现出向内转的趋势。其次,对人物的塑造。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重视典型人物的塑造,将社会环境与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主人公对社会制度的反抗;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则更加关注普通人的塑造,将主人公
49、置于平庸的社会风气或堕落的文化环境中予以表现,以此反映人物的不幸,较少将其塑造成高大的英雄形象。第三,在表现内容方面。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描写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社会各个方面;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因为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强了对战争的反映,表现了反战和反法西斯的主题。第四,在艺术表现上。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以叙事、描写、抒情为主;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更多地吸收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方法,大量运用象征、意识流、变形等表现方法,在结构和叙事上都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变的特征。小说体裁方面也具有创新性,创作了多卷本“长河小说” 、音乐小说等形式。【知识模块】 20 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俄苏文学21 【正确答案】 第一,他把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由强调外部世界转变为注重内部世界。第二,在典型性格塑造上,他不注重细节描写,笔下人物的性格不是在对环境的依存关系中而是在跟环境的双向碰撞中得以展示的。第三,他树立了正面性格结构的典范:人物是多重性格的合成体。把握住人物形象正面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