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国民生产总值(武汉大学 2003 研)2 国内生产总值(武汉大学 2001 研;南京大学 2001 研;人大 2001 研;东华大学2006 研;上海交大 2006 研;天津财大 2006 研)3 社会福利制度(山东大学 2002 研)4 三次产业分类法(武汉大学 2003 研;南京大学 2004 研;中央财大 2006 研)5 通货紧缩(南京大学 2002 研;武汉大学 2003、2004、2005、2009 研;华中科大2006 研;首都经贸大学 2006 研;武汉理工大学 2006 研)6 社会总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武汉大学
2、 2003 研)7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东北财大 2008 研)8 产业结构(武汉大学 2009 研)9 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的缺陷是什么?( 华中科大 2006 研;南京大学 2006 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研)10 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中央财大 2005 研)11 简述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与作用机制。(西南财大 2005 研;北京工业大学 2006 研)12 简述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 2006 研)13 试论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采取的一般政策。(武汉大学2001、2006 研)14
3、产业结构变动的阶段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浙江大学 2000 研)15 筒述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中央财大 2007 研)16 论国民经济总量失衡的可能性及其政策选择。(山东大学 2001 研)17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革的理论与实践。(北大 2010 研)18 如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西南财大 2013 研)19 结合现实问题,试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南开大学 2003 研;财政部财科所 2006 研;东北财大 2006 研;中央财大 2006 研)20 试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影响和对策。(武汉大学 2003
4、研)21 试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目标取向。(西南财大 2003 研;四川大学 2006 研)22 试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调整对策。(山东大学 2001 研;华中科大 2006 研;武汉大学 2006 研)23 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当前内外均衡的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南开大学2006 研)24 怎样防治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首都经贸大学 2006 研)25 试论改革以来收入差距问题。(东北财大 2007 研)26 随着工业化进程,农业在产业中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我国却提出了“建设新农村”和“工业支持农业”,谈谈你的认识。(北大 200
5、7 研)27 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是怎样注重效率和公平的。(北大 2007 研)2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方针,请回答:(1)为什么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2)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出,注重社会公平应从哪些方面入手?(3)注重公平和提高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人大 2007 研)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国民生产总值(简称 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 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6、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本国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把握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需要注意下列几点:(1)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时限通常为一年。凡是当年生产的商品和劳务,都应纳入它的计算范围;凡是往年生产的商品,即使转到当年来出售,也不能列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不包括各种
7、中间产品(c)消耗的价值。(3)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因此必须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以便真实反映当年的国民经济活动水平。【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2 【正确答案】 国内生产总值指扣除了国外要素净收入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即不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通过在本国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利用在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也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将各部门生产的产品或获得的营业收入的增加值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将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税金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将
8、个人购买的物品和劳务、政府及团体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互相验证。【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3 【正确答案】 社会福利制度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 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是其具有象征性、记忆性、心理性、结构性以及实际性。社会福利制度的定位是界定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媒介,具有相互关系与角色期待的特性,也就是价值基准的提高与综合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体系。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三者之间既有区别、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各种社会保
9、险,以“防贫” 为目的,是社会福利中最基本的制度;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救灾、救济、扶贫等,以“济贫”为目的,是社会福利中最基础的制度;社会福利服务主要为优抚对象,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特殊群体提供福利和服务,以扶老、助残、救孤为目的,是社会福利中急剧发展的事业。【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4 【正确答案】 指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划分产业顺序的办法,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运输、通讯、商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业
10、、文教科研、卫生保健、乃至政府机关等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变化的一般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但是,由于研究产业结构的角度和目的多种多样,各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不完全一致,归纳起来有三种分类办法:(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分类办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矿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运输业;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和保险、不动产、个人服务业。(2)日本 1947 年经济白皮书的分类办法。第一产业包括林业、渔业、水产养殖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包括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煤气、自来水
11、、运输业和通讯;第三产业指服务业,包括质量、金融、不动产、个人服务、商业、家务、职业服务、政府和国防。(3)在我国第一产业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指工业(含矿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则指商业、服务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及科研、文教、卫生等行业。另外,现已出现第四产业的说法。所谓第四产业,即对传统产业通常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基础上生产生出来的某些新兴产业的概括称谓。它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对产业结构的一种划分。主要包括:设计和生产电子、计算机软件的部门,应用微电脑、光导纤维、激光、遗传工程等新技术部门,以及高度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产业部门等。【知识模块】
1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5 【正确答案】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地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碍于统计上的局限性,一般在国内用全国零售物价上
13、涨率,在国外用消费价格指数(CPI) 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 6 个月,人们通过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影响:加剧了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不公平,使消费总量下降。 使资源大量闲置、浪费。加重债务人负担。 形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 市场信号失灵,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货紧缩的对策建议: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防止信贷紧缩。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国内需求。 消除体制性退出壁垒。建立高效的产业组织。 刺激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 扩大政府合理支出,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6
14、【正确答案】 社会总产值,是社会各个物质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总量。它可分为三个部分:(1)在生产过程中已消耗并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C);(2)劳动者在为自己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V);(3)劳动者在为社会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M)。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通常用 GNP 表示。两者共同之处:都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数。两者不同之处:第一,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的用货币表现的物质产品的总和。这里讲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指工业、
15、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含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社会总产值就是这五类物质生产部门中所有独立核算企业的产值之和。在各个企业的产值里面,计入了全部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不但包含了固定资产折旧费,而且包含全部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以此为基础而计算出的社会总产值含有不少重复计算的部分,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重复计算的部分越来越大。而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经济社会最终产品的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合。所以,相比之下社会总产值和工农业总产值指标不能真实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的总成果和总水平。第二,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
16、。【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7 【正确答案】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指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国民收入分配,参与收入分配的主体主要有三个:政府、企业和个人。(1)政府的收入。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其来源有:各种形式的税收、各部门上缴的利润,以及政府凭国有产权获取的收入,如国有企业上缴的折旧基金、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费等。(2)企业的收入。初次分配中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销售收入减去各种成本,再减去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收和利润。初次分配中企业的收入加上企业从政府获得的各种财政补贴形成了企业的可支配收入。(3)个人收入。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劳动或由于提供各种要素所得的收入减去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如纳税后
17、的工资、利息、利润、经营所得、知识产权所得等等。经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后,形成了政府集中的纯收入、企业各类基金和要素所有者的个人收入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出发点。【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8 【正确答案】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换句话说,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质的组合和量的比例。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9 【正确答
18、案】 国民生产总值 GNP 是现代国际社会用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准。虽然 GNP 概念被普遍运用,但是它在衡量各国经济活动时,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标准。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标准,GNP 有以下几个缺点:(1)GNP 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因为 GNP 的统计数据基本是根据市场交换而获得的,那些虽没有经过市场交换,但却对人们生活水平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就不能通过 GNP 反映出来。例如,在一个自给自足程度较高的经济社会,其 GNP 数据一定低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所以,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GNP 便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衡量标准加以比较。另外,人们的休息、
19、娱乐也是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NP 却对此不能进行反映。假如 GNP 的下降幅度不至于严重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那么当减少劳动时间造成 GNP 下降时,人们可能会因获得更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感到幸福。 (2)GNP 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结构比如两个国家的 GNP 相同,其中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多在于制造导弹、武器等军用品;另外一个国家却主要在于建立学校教育设施、文化体育中心以及公园等娱乐场所,则 GNP 无法对两者差别作出反映。而这两个国家在产品和服务上结构的不同,对各自国家人民的生活影响很大。(3)GNP 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进步由于 GNP 的数据是根据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统
20、计而得,而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可能会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因而 GNP 不能反映出这种技术水平的进步。例如现在生产出来的汽车要比半个世纪以前生产的小汽车质量、性能都好的多,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现在的生产成本可能比过去低的多,而 GNP 对此却无法进行反映。(4)GNP 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NP 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有些是根据人们的申报得出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申报时往往、年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此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政策规定不同,统计出来的 GNP 并不基于同样的标准。【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0
21、 【正确答案】 收入分配政策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而制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社会上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第二,通过财政预算的方式,对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和工资总水平进行调节,使工资总量保持在合理的幅度内,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提高工资水平,在通货紧缩
22、下降低工资水平。第三,税收是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手段,在实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的分配政策的同时,对个人收入征收累进所得税,征收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可抑制一部分人收入过高,有利于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拉大。同时,将征收的税收用于公共投资,也有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第四,采取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如对失业者、待业者和低收入阶层发放失业、待业补助金和救济等,以改善低收入者的处境。针对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收入分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运用收入政策进行调控时,要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即要尽可能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在初次分配上更多地体现效率,又要在
23、再分配时更多地体现公平;既要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又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特别是要防止由非劳动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悬殊。收入政策常常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联合运用,以达到综合调节经济运行的目标。【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1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指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会,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1)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公
24、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投资上升,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上升。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大,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
25、行贷款准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府债券作担保。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贴现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贴现率降低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提高;贴现率提高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降低。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或
26、提高贷款利率。改变银行准备率。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如果要突破法定准备率的最高限或最低限,就必须请求立法机构授予这项权力。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
27、、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银行准备率,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也还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从而减少了贷款能力。不过,目前西方国家一般不主张提高银行准备率。除了上述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三种重要政策手段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时还采用一些次要手段,例如,道义上的劝告、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的控制,以及分期付款信贷控制和抵押信贷控制等。(2)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的伸缩来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进而引导资源流向效益好的领域。与财政政策
28、相比,货币政策则更多地偏重于效率。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通常有三个:信贷配给途径、利率途径和国际经济途径。这三种途径在整个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开放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的变迁。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主要依赖信贷配给和利率途径。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国际经济途径在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中的作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调节国内利率水平后,一方面,国外资本的套利活动能够影响国内货币总量;另一方面,利率波动引发的国内供求状况变化会导致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国琢收支的变化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套利活动、国际收支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调整和国内货币供求变化。当前,
29、国际经济途径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专导的重要性趋于上升。从货币供应的扩张的角度看,开放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促进了本币资金运行“ 时滞” 的缩短。在对外开放程度有限的笼观环境下,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从投放到扩张要经过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一系列信贷活动 以及从银行体系到企业体系的存款一贷款转化过程,具有较长的时滞。开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 1994年汇率并轨,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而外汇占款能够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将基础货币迅速转化为企业存款,这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张速度的加快和调控时滞的缩短。【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2 【正确答案】 通货膨胀最初指因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
30、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中才会出现,因为金银本身具有价值,做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量中的货币量。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主要指价格与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要视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而言,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三二投资的增加,而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尤其是恶性通货膨胀)会使投资减少。(1)温和的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影响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实际利率:一般而言,实际利率较高,则企业借贷资金的成本较高,投资的机会成本较高,企业
31、就可能会减少投资;反之,实际利率较低,企业会增加投资。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因此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实际利率较低,这会有力地刺激投资需求,从而增加经济中的投资量。(2)恶性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恶性通货膨胀(尤其是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会造成经济中的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作用,这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给债务人带来收益。因此,债权人有可能会减少对债务人的借贷,从而使债务人获得的资金减少,投资也就减少了。此外,恶性通货膨胀也会增加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减少投资需求。【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3 【正确答案】 (1)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货紧缩,
32、即相对于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而言,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地下降。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通货紧缩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自1997 年后,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持续几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社会消费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净出口 (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如果一种经济长期陷于这样的通货紧缩状态,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企业,由于供给过剩,企业的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而造成积压,并由此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甚至不得不停产或减产;要么就将产品降价销售,那么企业就会减少盈利甚至发生亏损,严重者可以
33、导致破产。其次,居民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企业的停产或减产,整个经济陷于不景气状态,社会就业机会明显减少,一部分劳动者将从就业的岗位上被排挤下来,陷于失业或待业,其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即使仍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者,也会由于企业的不景气而使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最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由于供给大于需求,生产将被迫缩减,经济将陷于停滞状态,而一旦陷于这种状态,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则都无从谈起。(2)政府应采取的一般政策结构调整。通货紧缩的物质基础是过剩经济产生大量的“ 多余”产品。这些产品由于超过了正常的社会消费以及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储备而成为多余的,从而形成
34、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在供需总量矛盾的背后,通常隐含结构性矛盾,这在我国的宏观经济中表现的就更为突出。因此治理目前的通货紧缩也必须从调整结构入手。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通过所有制结构的战略调整,对那些长期亏损的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彻底清理,收缩国有企业的战线,把主要力量放在提高质量、提高水平上,而不是放在外延型的规模扩张上。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会有大量的产品无市场的国有企业退出竞争领域,将有助于减轻市场积压产品的压力,减少一部分无效供给。其次,调整行业结构。应果断地减少对煤炭、纺织、制糖等传统行业的投入,加大电子、航空、新材料、计算机等代表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也必须向
35、高新技术产品倾斜,以求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再次,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就是要将那些假冒伪劣商品淘汰出局,特别是对那些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和生命的产品,要通过工商、技术监督、卫生防疫、公安等部门的联合行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强制收缴、销毁,对那些制假、贩假者予以严厉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达到净化市场、减少无效供给的目的。最后,调整技术结构。虽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其技术结构都存在高、中、低三个基本层次,但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低技术在整个技术结构中占有比重过大,不能单纯为解决就业而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技术。调整技术结构就是要顺应资本有机构成不
36、断提高规律的要求,不断增加新技术在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减少落后技术提供的产品在市场的比重,从而减少部分无效供给。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条件,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两项内容: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所谓货币政策目标是指货币政策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即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等。在发生通货紧缩情况下,政府应当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回升,例如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投放
37、货币,降低贴现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使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三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调节经济,增加投资的目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说,在经济中存在通货紧缩,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米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通货膨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首先,它会使经济陷于过热状态,损害经济增长。在供给既定并合
38、理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几种可能:或者是消费适中而投资膨胀,或者是投资适中而消费膨胀,再或者是投资消费双膨胀。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损害经济持续增长机制并导致结构扭曲,劳动浪费。其次,还会导致经济超常波动。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经济过热状态难以维持时,国民经济运行就会由热变冷,由此形成经济超常波动。再次,还将导致价格扭曲,使资源配置非合理化。由通货膨胀所造成的价格上涨,使价格既不能反映价值,也不能反映供求关系,从而形成市场的扭曲信号,在这样信号的引导下,资源的流向也将是扭曲的。最后,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物价上涨还会使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通货紧缩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种经济长期陷于
39、这样的失衡状态,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企业,由于供给过剩,企业的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而造成积压,并由此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甚至不得不停产或减产;要么就将产品降价销售,那么企业就会减少盈利甚至发生亏损,严重者可以导致破产。其次,居民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企业的停产或减产,整个经济陷于不景气状态,社会就业机会明显减少,一部分劳动者将被从就业的岗位七排挤下来,陷于失业或待业,其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即使仍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者,也会由于企业的不景气而使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最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由于供给大于需求,生产将被迫缩减,经济将陷于停滞状态,而一旦陷于这种状态,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人民生
40、活的改善,都无从谈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所造成的经济后果虽然有很大区别,但都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和不平衡发展,造成社会经济总量和结构的难以平衡,这也说明了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4 【正确答案】 产业结构变动的阶段社会生产门类的划分,形成产业结构。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问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关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地区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动大致经过了以下儿个阶段:第一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为进入现代经济增长准备条件的阶段,即工业化初期积蓄能量的阶段
41、。由于总体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水平较低,不可能形成稳定的、较高的资本积累率,也就不可能形成完备的工业物质技术基础和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群这一时期主导产业是农业,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时工业化刚刚起步,各个国家一般采用农业支持工业化的方法来发展工业,也即通过农业和工业的剪刀差来为工业积累资金。农业一工业 (矿业和轻纺工业 )为主导产业的阶段,即以投入活劳动为主的产业,产业结构处于由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向工业化结构转化时期。基本特征包括:a第一产业在 GNP 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人口中仍占绝对份额;b第二产业处于建立和初步发展期
42、,成长速度有加快趋势,但基本是指轻加工工业,制造业远未成为主力军;c带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即趋向现代化的非农产业与十分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先进城市与落后农村并存,少量现代技术与大量传统技术并存;d资源密集度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不仅资本:曾长率与劳动增长率相比只占微弱优势,几乎无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呈粗放型,产业结构低度化。同时,产业间关联作用弱,产业组织形式是小型化和分散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工业化处于中期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同时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得到飞速发展,大大改变了产业结构。而且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农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第二产业的地位得到
43、加强,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三大产业的基本结构已经形成。信息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即后工业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时代。这是信息业、高科技制造业与其他新兴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以知识为根基的信息化导致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一阶段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三导产业群发生质的飞跃。主导产业知识化与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现代制造业与高素质新兴服务业一体化而成为主导产业群。b产业结构性质趋“软” 。从经济增长依靠提高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的方式转变成以智力劳动者的知识生产率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先导产业;知识与技术创新在产业间的传递全方位化;制造业生产方式由大批量、少品种和不稳定的低效率型转向它的反面
44、,社会生产从机械化制造,发展到信息化制造。c 知识的使用具有非极限性和非独占性,知识复制越多,成本越低,边际效益越高;以知识产业为结构主体的知识经济增长具有连续性,衰退周期被知识与技术创新的连续性、扩散性和产业化所淡化。d工业经济步入知识经济,知识产业取代传统的制造业居于产业结构的核心地位,知识和人才资源成为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经济向低消耗型、资源循环再利用型和绿色经济转变,整个社会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5 【正确答案】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有:(1)我国城市化起步晚,起点低,波动
45、大。在新中国成立的 60 多年中,由于受政治形势、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影响以及人口与资源特征的限制,城市化发展起伏不定,波动较大。(2)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滞后,城市人口绝对数大。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城市人口的绝对数也很大。我国城市化滞后主要表现在: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与产业结构变化相比,城乡人口结构变化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落后。(3)我国城市化进程是渐进式的发展态势。建国 60 多年来,城市化出现过几次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城市化进程的缓慢和波折。但从总体上看,城市化是渐进式的推进。渐进式的发展,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4)我国城市化
46、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中国由于受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城市化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叠加及不同地区之间在发展阶段上的交叉,使得中国城市化问题变得更为复杂。(5)我国城市化以乡村经济发展和繁荣为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都是以农民破产,工业化迅速发展来实现的。而中国的城市化是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基础上的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一大特点,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结果。【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6 【正确答案】 (1)国民经济总量失衡的可能性纸币流通规律下存在国民经济总量失衡的可能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分散的,其决
47、策是按照各自的利益和意图进行的,它们的活动不可能完全同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目标相适应;同时,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人们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货币发行量要达到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完全相适应,也是极其困难的。纸币流通情况下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导致国民经济总量的失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会总是相等的,不相等便会出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失衡。假定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亦即社会总供给处于正常状态的前提下,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意味着社会总需求绝对不足而社会总供给相对过剩,其主要表现是:a经济停滞,即经济零增长、负增长或只有少量增长;b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就
48、业水平下降;c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实际存货水平上升。作为上述几种表现的综合表现即通货紧缩。所谓通货紧缩,即相对于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而言,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地下降。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种经济长期陷于这样的失衡状态,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企业,由于供给过剩,企业的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而造成积压,并由此导致资金周转不灵,甚至不得不停产或减产;要么就将产品降价销售,那么企业就会减少盈利甚至发生亏损,严重者可以导致破产。其次,居民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企业的停产或减产,整个经济陷于不景气状态,社会就业机会明显减少,一部分劳动者将从就业的岗位上被排挤下来,陷于失业
49、或待业,其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即使仍处于就业状态的劳动者,也会由于企业的不景气而使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最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由于供给大于需求,生产将被迫缩减,经济将陷于停滞状态,而一旦陷于这种状态,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则都无从谈起。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的原因不仅在于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和买卖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离,而且还在于社会能否有效地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社会总需求持续地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时,这种状态便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简称为需求膨胀。需求膨胀有如下一些表现:a 经济增长过快,超过资源的供给能力和国民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由此引起结构失调,效益下降,短线制约突出。b投资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呈现“双膨胀” 的态势。c信贷支出额大于存款额,出现信贷膨胀。作为以上几种状态的综合表现,发生了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持续地大于社会总供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首先,它会使经济陷于过热状态,损害经济增长。在供给既定并合理的情况下,社会总需求持续地大于总供给有几种可能:或者是消费适中而投资膨胀,或者是投资适中而消费膨胀,再或者是投资消费双膨胀。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损害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