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学概论(绪论、互联网与新媒体)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新闻学2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3 “观点的自由市场 ”(“意见的公开市场”)4 社会责任论5 发展传播学发展新闻学6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7 “观点的自由市场 ”8 社会责任论9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10 报刊的四种理论11 公民新闻12 新媒体13 IPTV14 政务微博15 简述世界新闻学的几大主导性理论?16 简述观点的自由市场17 报刊的四种理论18 谈谈对网络新闻的理解。19 关于“手机是第五媒体” 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20 什么是公民新闻? 怎样理解公民新闻对于自由主义论和社会责任论的修正和延续?21 谈谈“建立世界新闻新
2、秩序” 论争提出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论争双方的主要理论分歧。22 微博在公共管理和社会舆论方面的作用,请结合实例加以分析论述。23 人民日报2013 年 4 月 30 日头版发表评论网络舆情并不完全等同现实民意,你怎么看待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网络世界的“ 众声喧哗”?如何改善网络舆论生态,使其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24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主体结构的变化以及对职业新闻传播的影响。新闻学概论(绪论、互联网与新媒体)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
3、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该学科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新闻学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等,狭义的新闻学专指理论新闻学,即通常所说的新闻理论。【知识模块】 绪论2 【正确答案】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诞生于 17、18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主要内涵是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政府必须保护新闻自由;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坚持“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坚持对事实的信念,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反映事实,让公众对外部世界形成独
4、立见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提出了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缺陷是存在片面性和空想成分,新闻自由强调传者绝对自由,只有自由而没有责任是不现实的,同时新闻业的自由竞争所带来的“自由而公开的观点市场” 被少数利益集团所垄断,传媒资源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知识模块】 绪论3 【正确答案】 “ 观点的自由市场 ”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最早由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各种各样的观点都应该表述出来,让真理去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 ,在这一过程中,真理会自我修正并保留下来。观点的自由市场主要包括:(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2)除人身攻击以外
5、,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 谬误” 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此观点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同封建专制主义的对抗,是新闻思想的进步,缺陷在于过分强调自由和权利。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垄断扼杀了意见的自由市场,严重威胁到报业的多样化。【知识模块】 绪论4 【正确答案】 社会责任论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 于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代表性著作是 1947 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主要原则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公共性,自由并非绝对自由,媒体应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
6、定责任和义务,在现有法律制度范围内自我约束;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正确、客观、公正等专业标准;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该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和资本对媒介的控制问题。【知识模块】 绪论5 【正确答案】 发展新闻学又称发展传播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核心内容是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十
7、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具体包括: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是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姿态;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知识模块】 绪论6 【正确答案】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诞生于 17、18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主要内涵是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政府必须保护新闻自由;报刊拥
8、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坚持“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最早由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提出;坚持对事实的信念,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反映事实,让公众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见解。理论的意义在于提出了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缺陷是存在片面性和空想成分,其主张的新闻自由强调传者的绝对自由,但只有自由而没有责任是不现实的,同时,新闻业的自由竞争所带来的“ 自由而公开的观点市场 ”被少数利益集团所垄断,传媒资源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知识模块】 绪论7 【正确答案】 “ 观点的自由市场 ”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由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各种各样的
9、观点都应该表述出来,让真理去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 ,在这一过程中,真理会自我修正并保留下来。主要观点包括: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此观点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同封建专制主义的对抗,是新闻思想的进步,缺陷在于过分强调自由和权利,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垄断扼杀了“观点的自由市场” ,严重威胁到报业的多样化。【知识模块】 绪论8 【正确答案】 社会责任论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于 20 世
10、纪 40 年代提出,代表作是 1947 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主要原则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公共性,并非绝对自由,应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正确、客观、公正等专业标准;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该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和资本对媒介控制的问题。【知识模块】 绪论9 【正确答案】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大众传媒的集中和垄断趋势日益
11、加剧,新闻自由遭到不断破坏,并逐渐放弃新闻的公共责任。新闻自由委员会(又名哈钦斯委员会)于 1947 年发表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为传媒的“社会责任论” 打下基础,要求报刊(报刊界在当时就是新闻界)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 5 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要求报刊担负起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观点的责任,为社会中所有重要思想观点提供公开表达的机会;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各集团的冲突,确保社会稳定;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职责;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
12、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知识模块】 绪论10 【正确答案】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由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传播制度的理论,认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有不同的传播控制方式,不同的新闻传播制度。书中总结出四种传播制度(理论),分别是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苏维埃理论。这一提出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和广泛影响,不足之处在于:四种传播理论的概括与划分是根据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提出来的,对其他传播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认识存在极大片面性,带有“冷战” 色彩。传播制度处在不停变化中,传统的带有冷战思维的划分已经不能适应传播制度发展的现实,需要得到修正
13、和发展;这四种分法忽略了垄断性商业力量和利润等经济因素对媒介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绪论11 【正确答案】 公民新闻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事件的新闻实践,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传播技术进步,公民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摄录、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计算机网络等)将所见所闻直接传递给大众,或者自己创办小众媒介,为广大受众选择、撰写、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公民新闻本身是对主流新闻媒体生产新闻的权力的解构,为更多公众参与新闻活动和发出声音提供渠道,丰富报道形式,具有高度的去中心化思想、个人化及民本特征。【知识模块】 绪论12 【正确答案】 从时间角度来看,新
14、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每一种新出现的媒体对现有存在的媒体而言都属于新媒体。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主要指的是利用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形态,包括卫星电视、数字广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包括传统媒体借助数字化技术、网络传播途径直接衍生出来的新媒介,例如电子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电视等,本身就是媒介融合的成果,还包括各类新媒体应用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 等。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传播即时、海量信息、互动性、个人化、融合性(媒介形态、媒介功能、经营方式等融合)。【知识模块】 互联网与新媒体13 【正确答案】
15、IPTV 即网络电视,指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 (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一种崭新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因此也被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的实现形式主要有:通过上网的个人电脑;通过网络机顶盒+ 普通电视机。国内 IPTV 发展还远未成熟,商业模式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知识模块】 互联网与新媒体14 【正确答案】 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是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与公众的良性
16、互动,搭建一个社会化参政、议政、问政的网络交流模式与平台。关注的对象分为两类:一是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相同部门的微博,及时获取同行的信息,借鉴经验,改进工作;二是与自己所分管业务和行业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微博。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政务微博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功能和定位不明确,部分党政干部对微博的认识不全面等问题。【知识模块】 互联网与新媒体15 【正确答案】 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包括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诞生于 17、
17、18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主要内涵是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的唯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监督政府,且最主要、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报刊。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坚持“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最早由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地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坚持对事实的信念,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反映事实,
18、让公众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见解。该理论的意义在于提出了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缺陷是存在片面性和空想成分,其主张的新闻自由强调传者的绝对自由,但只有自由而没有责任是不现实的,同时,新闻业的自由竞争所带来的自由而公开的观点市场被少数利益集团所垄断,传媒资源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2)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于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代表作是 1947 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社会责任论的主要观点:大众传播具有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正确、客观、公正等专业标准;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
19、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该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和资本对媒介控制的问题。(3)发展新闻学理论发展新闻学又称发展传播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核心内容就是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包括: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状况,尤其要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
20、人民把眼光放在现在以及将来的生活形态;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4)党报理论该理论最早起源于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知识模块】 绪论16 【正确答案】 (1)意见(观点) 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最早由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各种各样的观点都应该表述出来,让真理去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
21、争” ,在这一过程中,真理会自我修正并保留下来。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在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集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强调新闻自由,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2)“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 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基本观点: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不对法律和社会负责,唯一职责就是保护新闻自由;报刊拥有对
22、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除司法、立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坚持“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各党派都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意见;坚持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事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4)评价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同封建专制主义的对抗,是新闻思想的进步,它促进了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缺陷在于:过分强调自由和权利,而未意识自由并非绝对,权利是伴随着义务产生的。片面强调媒介对政府的监督权,而未指出由谁来监督媒介;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发生蜕变,新闻业的自由竞争所
23、带来的自由而公开的观点市场被少数利益集团所垄断,传媒资源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资本取代政府控制了报刊,导致低俗、煽情新闻泛滥,垄断扼杀了意见的自由市场,严重威胁到报业的多样化,更多人的自由和权利缺失。【知识模块】 绪论17 【正确答案】 (1)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由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传播制度的理论,认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有不同的传播控制方式。这些规范理论经历了逐渐演变的过程,每个新理论的提出都是对旧理论的修正和发展。书中指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种传播制度理论,分别是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苏维埃理论。(2)主要内容集权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是对 16、
24、17 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这种集权主义理论完全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集权主义理论逐渐被自由主义理论所代替。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产生于 17、18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在同集权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内涵是阐述和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
25、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是坚持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政府必须保护新闻自由;坚持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坚持“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 ”;坚持对事实的信念,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反映事实。自由主义的新闻理论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相适应,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并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但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过分强调媒体自由而忽视对社会与公众的责任与义务。同时,报业的自由竞争后来发展为报业的垄断,报业的垄断破坏了观点的自由市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陷入了困境,并逐渐被社会责任理论所代替。社会责任理论这一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强调媒介具有公共性,自由并非绝对,媒介应对社会
26、和公众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在现有法律制度范围内自我约束,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主张政府应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社会必须保护公众“ 获知的权利 ”以及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名誉不受损害的权利。社会责任理论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与具体措施,在调节政府、媒介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方面产生了一些效果,因而在西方各国甚至在世界范围普遍受到重视。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和资本对媒介控制的问题。苏维埃理论施拉姆认为,苏维埃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国家和政党的工具,并且是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 指示” 的工具;它
27、们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核心就是党对新闻事业的集体管制。(3)评价施拉姆等人对四种传媒理论的总结和划分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和广泛影响,但也有不足之处:四种传播理论的概括与划分是根据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提出来的,更大程度上是在为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作辩护,对其他传播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认识存在很大片面性,带有“冷战” 色彩。如“自由主义”和“ 社会责任论”蕴含褒义,而“集权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西方是贬义的;传播制度处在不停变化过程中,即使是社会制度相同,传播体制也大相径庭,而
28、有的国家社会制度不同,传播体制却显示出某种一致性,因此传统的带有冷战思维的划分已经不能适应传播制度发展的现实,需要得到修正和发展;这四种分法忽略了垄断性商业力量和利润等经济因素对媒介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绪论18 【正确答案】 (1)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的优势是它以网络为载体,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具有传播速度快、全球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快等特点。传播快速,时效性强。相比于传统新闻,网络新闻随时发布,在第一时间报道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和产生有限影响,而网络新闻的传播则是
29、全球性的。新闻和信息容量上的无限性,呈现出“ 海量信息”。网络新闻可以提供详尽的背景材料,还可以随时刷新播出的最新消息。传播符号和形式的多样性。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的传播形式更灵活多样。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为受众带来视、听、感方面的全新体验。沟通的交互性。受众不仅能随着新闻事件进程参与到网络新闻的评论、转发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新闻。(2)网络新闻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权威性和可信度。由于发布来源广泛不受限制,追求快速发布而把关环节缺失,网络新闻出错较多,虚假新闻频发。数量和质量。目前网络新闻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数量不重质量,一味追求快速新闻发布,往往缺乏有深度
30、、有力度、高质量的报道。原创性和严肃性。大部分网站目前尚未形成一支完备成熟、训练有素的新闻采编队伍,转载复制普遍,原创不足,网络新闻的重复率高。【知识模块】 互联网与新媒体19 【正确答案】 (1)手机媒体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在通信与收发短信的功能之外,衍生出手机视频、手机上网、手机频道等诸多产品形式,从而将通信功能、新闻功能、娱乐功能和金融功能集于一身,成为一个新的大众化媒体,被人们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2)手机媒体的特征移动性媒体。轻便易携,只要有手机信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发送信息。互动性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他人进行人际传播、双向交流。这得益于智
31、能手机技术与新媒体技术发展,用户也可以在手机端自由选择信息,参与评论、互动和转发。传播形式多样。手机媒体可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页、电子邮件、实时语音、实时影像等功能,具体而言有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视频、手机电视、手机小说等传播形式。(3)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手机媒体依托于无线网络和数字技术等手段,使手机用户能随时随地地使用手机媒体上网获取信息,加上手机小巧便于携带,实时数据传输和即时的交互性信息传递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受传交互。手机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发送双方兼备传者、受者双重身份,始终处在不断转化的过程中,传受主体多无变化。分众传播的
32、信息更具有针对性。手机媒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定制各种服务,如手机报、新闻资讯、股市行情等。手机内容服务商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传播模式发生改变。过去的手机功能仅限于语音通话和短信,传播方式是一对一或是一对多,而具备上网功能的手机,其传播模式增加了多对多的大众传播,从而使手机从单一的人际交流向大众传播领域进行拓展,开启了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相互叠加、有机结合的多维传播时代。【知识模块】 互联网与新媒体20 【正确答案】 (1)公民新闻是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传播科技进步发展到全球。公民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摄
33、录、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计算机网络等)将所见所闻直接传递给大众,或者自己创办小众媒介,为广大受众选择、撰写、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公民新闻本身是对主流新闻媒体生产新闻的权力的解构,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为更多公众参与和发出声音提供渠道,丰富了报道形式;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过程。公民新闻具有高度的去中心化思想、个人化及民本特征。(2)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强调传者的绝对自由,只有自由而没有责任是不现实的,同时,新闻业的自由竞争所带来的自由而公开的观点市场被少数
34、利益集团所垄断,传媒资源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更多人自由和权利缺失。于是,社会责任论应运而生,它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修正与更新,强调新闻媒体在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3)社会责任论对媒介履行责任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过于乐观,虽然大部分媒体机构和从业者能遵守并努力实践社会责任论理念和相关职业道德规范,但一旦受到利益驱动等其他因素的压力,就极可能不会报道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新闻事实。(4)公民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媒体新闻生产的权力,全民参与的方式塑造了受众的责任意识,对社会责任论起到了修正与发展的作用。提高媒介监测能力,强化媒介责任。社会责任论中的责任更多的
35、是指大众媒介自发的负责,公民新闻是一种公众主动参与的新闻,始终把公众的利益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公众发表观点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渠道,有利于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提高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批判意识和解决能力,倒逼媒介机构强化媒介责任。民主参与培养受众责任意识。自由主义理论的自由是传者的绝对自由,必然导致后来对“自由” 的扭曲。公民新闻的“公共性”强调公众去关注和报道公共生活,解决公共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公众的自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解决公共问题的意见和能力。不同于社会责任论所倡导的自由和义务只是局限在传者和利益集团的手中,公民新闻强调新闻自由和责任为普通大众所拥有,这就遏制
36、了“自由权利” 的单方面的倾斜,平衡地分布社会权利和义务。(5)公民新闻使报道内容深入到普通大众的层面,感受到大众的疾苦,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同时,作为受者的大众也开始参与新闻的制作和传播,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话语权和传播权,这是对自由主义所提倡的传者的绝对自由的补充和修正。这种全民参与制作新闻的方式,不仅强化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更培养了普通大众对国家事务和所处环境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下,必然会创造出一个有责任的和谐的社会。因此,公民新闻是对自由主义论和社会责任论的修正和延续。【知识模块】 绪论21 【正确答案】 (1)历史背景“二战”后,亚非拉等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但由于旧
37、殖民体系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传播力量仍存在较大差距,世界信息传播领域存在着明显的西方强势问题。传播力量的不平衡,导致了信息流向和传播内容的不平衡。一方面,从信息流向来看,基本上都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新闻传播的内容存在着不客观、不公正现象。西方新闻机构往往按照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来筛选、采制新闻,播发的新闻报道往往带有严重的主观偏见,他们有意渲染发展中国家的阴暗面,以较多笔墨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危机、暴力、灾荒、动乱。播发的新闻评论,往往包含明显的政治倾向,常常干涉发展中国家的事务。新闻传播所带来的文化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带来不利影响。
38、(2)发展过程1948 年 34 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通过了“ 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美国提出的 “国际新闻采访及传递公约 ”,法国提出“国际新闻错误更正权公约”,英国提出 “新闻自由公约 ”。1968 年,在南斯拉夫的卢布尔雅那召开的“ 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的新闻和信息传播不均衡和不平等的问题。会议讨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的必要性。从 1970 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届大会和一些国际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新闻信息传播不均衡和不平等的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指责西方四大通讯社的国际报道忽视了第三世界,
39、对第三世界国家抱有偏见和不负责任。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则强调新闻媒介有在任何地方自由搜集、传递和发表新闻的权利,坚持新闻的绝对自由。1976 年,不结盟国家举行传播问题研讨会,首次提出了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同年,教科文组织第 19 届大会设立了“世界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 ,委员会于 1979年发表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报告,认为在传播问题上各国根据不同的传统、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格局以及需要和可能,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应当高度重视消除传播及其他各种机构中,特别在消息情报流通中存在的不均衡和悬殊状态。(3)理论分歧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强调新闻媒介有在任何地方自由搜索、传递和发表新闻的权利,而发展中
40、国家提出的建立国家信息和传播新秩序,是为了禁止外国信息入境,打击新闻自由,阻碍信息自由流动而寻找借口。发展中国家则认为,西方国家垄断国际信息流通,对第三世界报道不够准确、客观、全面及至严重歪曲,对其政治文化及国家形象的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求平等、均衡的信息流动。(4)争论实质争论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西方国家根本目的是通过信息在全球自由传播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控制,从而依附于西方国家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力图打破这种被控制的局面,争取文化和信息传播自主权,维护本国意识形态稳定和文化安全。【知识模块】 绪论22 【正确答案】 (1)微博的含义:微博(micro-blog) 是一种非正
41、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 Web20 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消息的系统。微博可使用户通过网页、手机、软件(如 QQ、MSN 等)和 API 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传播特点有: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准入门槛较博客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 2006 年,源于美国的推特。国内第一家微博网站是于 2007 年 5 月成立的饭否网。201O 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2)微博在公共管理方面的作用微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不可或缺的舆论工具,尤其是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从提供
42、公共信息到为公众服务,政务微博为社会及时提供了许多公众迫切想要了解的公共信息,促进了公众对法律、政策、制度以及政府运作等方面的了解,解答了公众提出的事关切身利益的一些疑虑,比如房价、养老金发放、医疗福利等。通过微博这一官方网络互动平台收集意见、倾听民意,解释、疏解、及时沟通信息,引导公共舆论。利用微博解决社会实际公共事件或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社会公共事务、主动介入社会事务的解决处理,满足社会公众中某一群体的合理诉求,促进社会公共事务的解决与社会的和谐,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有利于政务微博在更深层次、更广的范围实现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3)微博在社会舆论方面的
43、作用微博的即时性使其成为触发舆论的先锋。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微博用户无需经过传统媒体发布新闻时的审批环节就能将身边发生的事情即时、动态地传播出去,进而引发评论、转发,使消息在人际网络中迅速扩张,呈现出病毒式的传播,成为触发舆论的先锋。微博的集成性使其成为酝酿舆论的广场。a微博的集成性使其形成广泛的舆论圈。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用户可任意关注其他用户,而且对方发布的信息会自动在关注者的页面上显示,关注者可任意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评论和发布,最终形成“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多对一”等多种传播组合方式。通过转发和回复,容易形成“滚雪球” 效应,使与这一事件相关和不相关的人都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来,微
44、博就形成了广泛的舆论圈。b微博的集成性使其形成多元的舆论圈。在微博的传播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发声,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到意见讨论中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己的思想倾向形成自己的舆论圈。普通大众越来越有能力影响他人的意见选择和舆论走向,而曾经处于舆论报道主导地位的主流媒体则受到冲击,难以成为绝对的“意见领袖” 。c微博的草根性使其成为舆论集散的中心。微博降低了对用户的技术要求,因为微博的草根性、易操作性等特征,使它成了网民意见的集散中心,也成为普通老百姓表达民情的有效窗口。【知识模块】 互联网与新媒体23 【正确答案】 (1)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之间的关系网络舆论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民意表达。网络舆论是在互
45、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的总和。首先,网络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充分表达意见和看法、充分沟通的平台,是网民观点态度的集中体现。其次,网络由于传播范围广、进入门槛低,吸引了更多人参与事件,从各人不同的知识、需求出发进行深入讨论,往往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判断,推动事件真相的揭示和传播。我们可以认为,网络舆论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民意表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网络舆论所反映的民意是有偏差的,并不完全等于现实民意。一方面,目前中国网民在年龄、地域、职业等方面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即使网民群体在趋向多元化,但尚未覆盖社会的所有阶层,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社会阶层,同时又由于“沉
46、默的螺旋”导致网络舆论表面一致性仍然广泛存在,因此,网络舆论显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个人在网络中的态度表达和观念陈述往往会扩大情绪性和非理性,带来行为主体的非理性倾向。因此,网络舆论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民意。(2)网络世界的“ 众声喧哗”现象分析网络世界的众声喧哗,是因为网络促使传播权力发生转移,重新构造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的沟通模式。传统体制下的信息沟通和利益表达基本是从上到下的垂直性、从传者到受众的单向性。高层信息落实到基层,也有可能会发生执行面上的扭曲。反之,基层的利益表达,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存在由下到上利益表达的困难和高成本。网络使
47、普通公民个体可以自由使用表达观点的传播工具,降低了话语表达的准入门槛,使得民意往往能够突破传统体制、突破空间场地等有形世界对利益表达的限制和约束。网络基本上实现了超越空间性和跨越层次性的可能,有助于社会结构从纵向金字塔形态向横向的扁平化改变,由下到上的信息渠道促进了基层社会利益的直接表达,从而出现了网络世界的众声喧哗。(3)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的措施网络舆论虽然为民意表达提供了一种有益渠道,但也伴随着网络谣言、侵犯隐私、群体极化、网络人身攻击、网络暴力等非理性、不文明现象。因此,在未来应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能量,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使之真正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4)构建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网
48、络管理层要依法、科学有效地管网用网。要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完善网络舆论的政府参与机制。政府要转变“ 控制”“ 删除” 的网络舆论管理观念,寻求平等对话机制,建立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快速回应机制,发展政务微博,打通体制内和民间“ 两个舆论场”。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把党和政府的决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等传播到微博或其他新媒体平台。完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网络舆论话语,打击不良信息。制止和管理制造虚假信息甚至是恶意散播谣言的网民,约束网络群体极化现
49、象,制裁恶性的网络暴力事件。特别要警惕别有用心的所谓“水军都督” ,在网络上肆意传播虚假信息,操纵舆论,严重践踏社会底线和公众道德良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加强互动与协作,强化媒体责任,传播社会“正能量”,共同打造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多元舆论场上,传统媒体需要发挥“专业队”角色,权威性言论的第一时间发布,有利于避免谣言、流言等泛滥、影响社会稳定。培养能够把握舆论导向的“ 意见领袖”,要鼓励专业人士理性建言,让更好的智慧、见识引导大众,让普通网民的“沉没之声” 发声,形成具有建设性的 “真”民意,树立网络舆论良好风气。【知识模块】 互联网与新媒体24 【正确答案】 (1)对新闻传播主体的影响:多元化、集传受于一体。互联网等新媒体打破了社会分工、意识形态、经济条件的种种限制,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表达观点以及传递信息的平台。普通公众不再只是被动接收传统主流媒体选择提供的信息,而是通过点击、评论、转载或直接发布信息等方式参与到公共事件的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不再是新闻机构的“专利” ,更多的机构和个人进入新闻传播者的行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