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2KB ,
资源ID:84884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88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简要谈谈你对“ 叙事学”的理解。2 如何理解叙事的涵义与特征?3 举例谈谈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的关系。4 叙事由哪些方面构成?5 试述事件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6 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7 简述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8 简述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9 小说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请你举例分析两种。(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10 如何解释叙事性文学文本的虚构的叙述?(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11 叙事学12 文学的叙事13 叙事的构成14 事件15 情节16 人物17 场景18 结构19 行动元与

2、角色20 文本时间21 情节和故事。(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22 叙事学。(厦门大学 2002 年)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23 叙事类文学中的三要素是指:( )(南京大学 2002 年)(A)结构,情节,人物(B)人物,语言,环境(C)人物,情节,环境(D)语言,结构,情节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叙事性作品)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自 20 世纪以来,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俄国学者普洛普于 1928 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

3、上看纷繁离奇,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结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 31 个功能中。普洛普的思想传播到法国学术界后,引起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即“叙事学” 。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有的叙事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它发展了传统的叙事理论,但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具体作品的特殊性,太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2 【正确答案】 叙事性作品是文学作品

4、中与抒情性作品相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在原始文化中就存在着通过口头讲述或吟唱而流传的关于神祗、英雄或祖先事迹的故事,即早期的神话和史诗。这就是最早的叙事文学。我国古代的神话也包含一部分属于叙事性质的神话,如后羿的传说。叙事的特征有二:其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对象是社会的人,这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现象。而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它直接传达的不是主观的思想情感,而是客观的事件。文学都是对现实的把握,但把握的角度不同:抒情表意文学所要把握的是社会现实的精神或情感意义,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领悟与认识,因而其内容主要是对内在的

5、思想情感的表现。叙事文学则是讲故事,即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叙事的兴趣不在于静止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其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行,无须到生活中去求证,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所指对象不同。一般话语的所指对象是在话语之外的世界中,叙事文学是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这是叙事从街谈巷闻或实用记事转化为艺术的关键。一部小说如果不能使读者根据小说

6、中世界的逻辑去思考和感受,而总是使人把它当作实际中已经发生过的人和事,读者的兴趣便从书中转移到了身边的现实,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只有当读者紧紧被叙述逻辑的合理性以及描写、抒情和解释所吸引时,才会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优秀的叙事文学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然而又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偶然事实,是用话语重构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不等于现实本身,但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解释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3 【正确答案】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其一,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从最早

7、的叙事作品神话、史诗、英雄传奇来看,所讲述的事件多出自想象和附会,目的是为了对当时人们还无法解释的宇宙、人类、民族的起源或灾变等自然现象做出解释。叙事对世界的解释与一般哲学、伦理学、历史等意识形态话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解释不是概念,而是包含着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态度。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包含着对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文化的解释,然而这种解释是通过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性格的描绘而感染读者,让人产生对社会历史的审美体验、感动和领悟。这就是说,叙事内容中所包含的是审美意识形态。其二,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例如,

8、19 世纪的西方叙事观念中兴起了“ 写实 ”的主张,追求客观、冷静的写作风格,试图表现事物本来的“真实 “面目。当时法国作家从司汤达到左拉,都倡导这种看起来似乎没有意识形态倾向的主张。然而,写实主义所主张的客观与真实,恰恰典型地代表了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再如 20 世纪,新的叙事观念崛起,19 世纪客观观察描写、无所不知的叙述人、严密的故事逻辑都受到挑战,其叙事观念被斥为矫饰、不真实,而“ 意识流 ”等主观化的叙事风格表现的内容才被认为是地道的心理真实。其实,叙事由客观走向主观,并未因此而从意识形态走向真实,不过是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形态现代主义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形成的以幻灭感

9、、唯我主义、非理性为核心的审美观念在叙事中的表现而已。【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4 【正确答案】 法国叙事学研究者热奈特提出,人们谈论的叙事学中的“叙述“这个词,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就是叙述行为。我们可以借用这三个概念来分析叙事的构成。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等。第二方面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如果认为叙事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向读者告知一些生活事件,而这些生活事件本身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叙述话语,那么叙述话语就只不过是传达故事内容信息的被动载体,不

10、会具有能动的意义,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其实,叙述话语直接影响叙述的效果和文本价值。第三方面是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 活动本身。【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5 【正确答案】 不同的事件作为叙述单位在故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具体来说可分三类。一类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类是显示人物性格,第三类“一身兼二职”,既推动情节,又显示性格。缺少了推动情节的事件,故事的连续性就会被破坏;缺少了塑造形象的事件,故事的生动性和意义内蕴都会受到损失。有些作品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事件居于突出地位,因而故事情节进展快,悬念迭出,这就是情节性强的故事,如民间故事和情节性强的小说中的侦探、武侠、惊险、言情故事等;

11、有些作品中故事情节不是很紧张,叙述以塑造形象的事件为主,故事中的情境具体、性格生动,或心理描写细腻,如 19 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注重心理分析的小说等。此外,在具体分析事件时还应注意到,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可以同时兼具两种功能。如红楼梦中黛玉焚稿断痴情的事件既推动了情节(结束了宝黛爱情故事),又起着塑造黛玉形象的作用。【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6 【正确答案】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情节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用以表现人物的行为冲突,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和性格。由此可见,其一,事件是情节的单位,而情节是事件的组合。其二,两者讲述的目的不同,有的

12、事件重“事” ,有的事件重“人”,即显示人的命运性格,而情节的讲述目的只是揭示人物的命运与性格。所以,情节不仅是按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而且要求事件的展开要能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7 【正确答案】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见不出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来。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从不同角度看人物,会发现人物同时具有“ 行动元 ”和“角色”两重属性。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表现为人物“做什么”;角色是形象的

13、基础,表现为人物 “怎样做”。如西厢记等才子佳人小说,总由几个相似的行动元构成:张生一类故事结局的追求者;莺莺一类被追求的对象;红娘一类帮忙者;老夫人一类有权势的反对者;郑恒一类的小人、破坏者。角色指人物特征的各方面统一而形成的独立的性格,在故事中“怎么做” 。成功的角色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角色就是常说的“形象 ”,成功的角色即 “典型人物”)。人物具有“ 行动元”与“ 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如西游记中,许多妖魔,角色、性格不同,但同属一个行动元,即取经的阻碍者,而唐僧师徒四人构成一个行动元,即“ 取经者”。

14、反之,一个角色也可能包括几个行动元,如猪八戒、白马等,都先是取经的阻碍者,后来又变成取经者。【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8 【正确答案】 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中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表层结构,后者称为深层结构。(1)表层结构。从叙述层面来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的单位叫做叙述句。每个基本事件的结构特征可

15、以通过句法关系而显示出来。当我们把故事化简到极致,有时可用一个单句来概括一个故事。一般情况下,对故事结构化简提炼的结果是形成若干叙述句,这些句子之间是不可任意错乱的结构关系,即序列。很多作品中的序列远为复杂,不仅表现为叙述句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若干序列的组合。比如在一个基本序列中嵌入一个或若干个次级序列,故事套故事;或一个序列接一个序列,形成连环;还可以几个序列交织并行,等等。重重组合方式使故事结构复杂化,从而给阅读活动带来更多的乐趣。(2)深层结构。深层结构是作品隐含的文化意义,植根于一定文化中的深层社会心理,因而往往呈现为多义的状态,造成译解的困难和歧义。因此,对同一部作品深层结构的分析常常

16、会得出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种结果。深层结构存在的依据是相信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话语字面的深层意义关系。当代法国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在研究神话叙事的意义时采用一种打乱叙述顺序,而将各个神话要素按照某种相似特征重新组合的方式进行译解,从中寻找支配具体话语的深层文化关系。【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9 【正确答案】 小说结构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1)情节结构,这种结构主要表现在故事体小说中,其特点是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结构线索,遵循自然时空顺序,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结构。虽然其中也有插叙、倒叙,但插叙和倒叙都不影响情节的线性进展,所以作品呈现出一

17、种线式结构形式。在这种结构形式中,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空间总有其连续性,作家依循着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连续性来结构小说。比如蒲松龄的促织从宣德年间宫中斗蟋蟀之风盛行、因此征蟋蟀开端,继而描写成名一家的遭遇,一步步地将得促织、死促织、再得促织、斗促织、贡促织等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层次分明地显示出来。情节结构有单线式结构形式、复线式结构形式、变形式结构形式等多种。(2)性格结构,这种结构主要表现在性格体小说中,其特点是以人物性格的成长发展为结构线索,人物性格及性格的鲜明突出占据结构的中心地位,情节和环境一方面退居次要的地位,一方面情节成为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历史,环境则是表现

18、和烘托人物性格的舞台。性格结构在结构上少有故事体小说那种情节线索,特别注意横断面的写法,即采用纵剖面的写法,也注意向横断面扩展。不仅写人物做什么,而且更加重视用充裕的笔墨写人物怎么做,从而使得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显得具体生动、细致入微,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心理显得更加荡人心灵、摄人魂魄。性格结构有“ 戏剧式“和“非戏剧式”( 或“反戏剧式”)两种。(3)心理结构,这种结构主要表现在意识流小说中,其特点在于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意识流程、情感轨迹作为结构的线索,以人物的内心作为结构的透视点,对于自然的时空观念有着大胆的突破,主观随意性较强。回忆、联想、梦境、幻觉、闪念、欲望以及潜意识是其主要内容,

19、时空交错、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心理分析是其主要表现手法。如王蒙的春之声写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春节前回家探亲,坐在条件恶劣的闷罐子车里,心情不快,但没想到闷罐子车里居然还有人放录音机,学德语,他感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转机,这使他快活起来。作者在结构这篇小说的时候采取“满天开花的写法”,以人物的所思所想所听所感结构作品,人物的内心是一个点,主人公的心理意识成为结构线索。心理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人物意识的外在流动来结构小说,二是以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心理意识来结构小说,三是以人物内心省察的意识活动为轨迹来结构小说。(4)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指小说在布局结构时一方面依循自然时空顺序,另一方面又

20、突破自然时空顺序,让两者交互错综,穿插往返,采取跌宕、逆入等艺术手法,使现实与历史、动作与回忆在作品中交织出现,使情节结构与心理结构有机融合。(5)小说中还有散文式结构形式。【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0 【正确答案】 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所指对象不同。一般话语的所指对象是在话语之外的世界中,而文学的叙事话语则仅仅存在于故事本身的叙述话语之中。我们不能也不必用作品话语之外的资料来验证真假,只能看人物与行为在整个话语中的关系如何,是否合乎生活逻辑与感情逻辑。这就是说叙事文学是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这只有当读者紧紧

21、被叙述逻辑的合理性以及描写、抒情和解释所吸引时,才会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优秀的叙事文学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然而又超越了个别的、已经发生的偶然事实,是用话语重构的世界。这个话语的世界虽不等于现实本身,但却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1 【正确答案】 20 世纪 60 年代,受俄国普洛普民间故事分析与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称为叙事学。【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2 【正确答案】 文学的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叙事有两个特征:(1)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

22、。(2)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只要符合生活与情感的逻辑就行,无需到生活中去求证,但却可能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揭示人生与现实社会的本质。【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3 【正确答案】 (1)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体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2)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3)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 叙述”活动本身。【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4 【正确答案】 事件是指相对完整的叙述单位,由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5 【正确答案】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性叙事作品中的世界作为对现实世界

23、的反映,是作者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出发对生活现象加以组织的结果,其中体现着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作者的局限和偏见。【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6 【正确答案】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但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不尽相同。在有些情节小说中情节是中心,人物不过是为了构造情节而设置的,本身不具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真实性格特征。这样的人物只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存在的一种工具。而在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人物是艺术表现的中心,情节则是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段,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7 【正确答案】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场景。一部叙事

24、作品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景,也就是说,故事的进展要把人物的行动放在具体的环境中以构成场景,这样才能显现为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没有场景的作品尽管可以有完整的故事线索,但在读者的理解和想象中只有抽象的过程而构不成生动的形象画面,这就无法产生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18 【正确答案】 叙事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表层结构)。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为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深层结构)。【知识模块

25、】 叙事性作品19 【正确答案】 行动元指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构成矛盾的一方,起推动整个事件发展的作用。角色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成功的角色(即“典型人物“) 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普遍的共性,并能揭示出社会的某种本质。人物具有“ 行动元 ”与“角色”二重特性,但二者不总是重合的。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20 【正确答案】 也称为“叙事时间” ,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21 【正确答案】 故事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延续中的具有因果联系的事件

26、。而偶然性的、相互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并不具有故事性;没有时间绵延和持续的瞬间场面、静态存在同样很难具有故事性。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定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情节与故事密切相关,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故事作为经过选择的、有因果关系的、顺时序发展的一组生活事件,为叙述提供了材料;而情节作为对故事的“叙述“,作为通过“叙述” 呈现出来的故事,则必须对故事本身进行艺术的加工和重构,使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为一个具有审美意味的序列。因此,情节与故事不同。一方面,情节要叙述故事本身,否则就不能构成故事,另一方面,情节并不是故事所包括的全部事件的讲述和“如实” 呈现,

27、而必然有所突出、有所强调,亦有所舍弃和忽略,以便通过对故事的加工和重构,获取某种艺术效果。【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22 【正确答案】 指 20 世纪以来由俄国形式主义与法国结构主义等形成的叙事理论。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俄国学者普洛普于 1928 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上看纷繁离奇,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结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 31 个功能中。普洛普的思想传播到法国学术界后,引起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即“ 叙事学” 。它不像传统叙事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共有的叙事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等。它发展了传统的叙事理论,但忽视了具体作品的特殊性,太重形式,因而不无偏颇。【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叙事性作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