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同步练习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有效管理是( ) 的管理。(A)效益好(B)效率高(C) A+B(D)以上都不是2 管理学上关于领导的概念,以下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A)领导是有职位的人(B)领导是有下属的人(C)领导是有影响力的人(D)领导是有很强判断力的人3 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社交需要4 下列观点哪一个属于决策理论中的内容?( )(A)决策是一个简单的过程(B)决策即是作程序性决策(C)决策的行为准则是达到最优(D)决策不是在最后一瞬间确定二、多项选择
2、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5 德尔菲法的要点是( )。(A)背靠背地征询意见(B)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归纳(C)要忠实于专家们的回答(D)沟通反馈意见(E)给专家们物质与精神奖励6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A)自然属性(B)实践性(C)科学性(D)社会属性(E)艺术性7 管理活动共有的职能包括(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8 系统与权变理论的追求是( )。(A)最大限度的生产率(B)最大限度的满意(C)不是最大,而是满意或适宜(D)是生产率与满意并重(E)经济发展高速化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9
3、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分别是_,其中,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技能是_。10 从决策起点看,决策分为初始决策和_。11 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的主要不同是_。预先控制(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相比,主要不同在于_。12 所谓创新,是任何创造_的_。13 斯金纳提出,行为塑造的四种方式是_、_、_、_。14 人员配备原则包括动态平衡原则、用人所长原则、因才器用原则和_。四、名词解释题15 例外原理16 一次性计划17 即时控制18 BPR19 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五、简答题20 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1 如何理解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2 法约尔的 14 条管理原则是什么?2
4、3 回归分析法的步骤。24 简述追踪决策的特征。25 简述战略计划的内容。26 影响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有哪些?27 简述战略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28 试述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随着战略从单一产品向纵向一体化、再向多样化经营转变,组织结构将呈何种变化?29 企业文化的特点决定它是不可以被移植的,你同意吗?30 简述人力资源计划的概念及人员配备原则。31 结合需要层次论谈谈公务员的积极性调动。32 管理活动为什么要控制?33 简述再造流程的核心目标。六、论述题34 简述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及相互关系。35 组织如何对环境作出反应?36 组织为什么要制定计划?37 简述波特提出的基本竞争战略的特点、
5、实现途径与适用条件。38 试述组织发展的阶段理论,并举例加以说明。39 简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异同。40 简述促进创新的组织文化特征。综合同步练习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领导的内涵可知,领导是有影响力的人,但不一定有职位或者下属,因此本题答案选择 C。【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最低层需要是生理需要,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综合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
6、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5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其具有一定的生产力状态所决定的自然属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属性。因此答案选 AD【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或发挥的各种作用。尽管对于管理职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比较普遍的是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体系。因此本题四个选项均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C,D【知识模块】 综合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
7、入恰当的答案。9 【正确答案】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慨念技能 技术技能。【试题解析】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分别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慨念技能。其中,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技能是技术技能。【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追踪决策【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过程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以未来为导向,防患于未然,而现场控制是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试题解析】 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的主要不同是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过程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预先控制(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相比,主要不同
8、在于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以未来为导向,防患于未然,而现场控制是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改变 程序【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积极强化 惩罚 消极强化 衰减。【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因事择人原则【知识模块】 综合四、名词解释题15 【正确答案】 例外原理指管理者越是集中精力对例外情况进行控制,那么他们的控制效果就会越好。这个原理认为,管理者应当只关心一些主要偏差(即那些最好的或是最糟的)。【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一次性计划又称非持续性计划,指为一次性行动所确定的计划,包括策略计划、工作计划、应急计划和预算。
9、【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即时控制也叫实时控制、同步控制或现场控制,指在工作进行中所实行的控制。即当组织活动开始以后,管理者亲临现场,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或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或与下属共同商讨改进工作。即时控制发生在系统实际的转换过程中,作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中,有点类似于自动控制系统。【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BPR 即业务流程重组,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
10、,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知识模块】 综合19 【正确答案】 人力资源绩效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员工的工作结果,另一方面指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所谓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正式活动。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为各项人事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知识模块】 综合五、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管理的目标性: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管理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构
11、成。(3)管理的组织性: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同时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的制约,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4)管理的创新性(灵活性) :管理的创新性既源于管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源于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更新。【知识模块】 综合21 【正确答案】 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另一方面,管理是人类的活动,因此必然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又具有社会属性。【知识模块】
12、 综合22 【正确答案】 (1)劳动分工原则。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属于自然规律。劳动分工不只适用于技术工作,而且也适用于管理工作。应该通过分工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2)权力与责任原则。法约尔认为,要贯彻权力与责任相符的原则,就应该有有效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即“应该鼓励有益的行动而制止与其相反行动” 。实际上,这就是现在我们讲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3)纪律原则。法约尔认为纪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与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和人们对这个协定的态度及其对协定遵守的情况。(4)统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原则,按照这个原则的要求,一个下级人员只能接受一个匕级的命令。(5)统一领导原则。统一领
13、导原则是指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对于这个原则,法约尔认为这是一些人们都十分明白清楚的原则,但是,往往“无知、贪婪、自私、懒惰以及人类的一切冲动总是使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忘掉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原则。法约尔认为,人员报酬首先“取决于不受雇主的意愿和所属人员的才能影响的一些情况,如生活费用的高低、可雇人员的多少、业务的一般状况、企业的经济地位等,然后再看人员的才能,最后看采用的报酬方式”。(8)集中与分权的原则。法约尔指的是组织权力的集中与分散的问题。(9)等级制度原则。等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到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而贯彻等级制度原则就是要在组织
14、中建立这样一个不中断的等级链,这个等级链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表明了组织中各个环节之间的权力关系。二是这个等级链表明了组织中信息传递的路线,即在一个正式组织中,信息是按照组织的等级系列来传递的。(10)秩序原则。法约尔所指的秩序原则包括物品的秩序原则和人的社会秩序原则。(11)公平原则。法约尔把公平与公道区分开来。(12)人员的稳定原则。法约尔认为,一个人要适应他的新职位,并做到能很好地完成他的工作,这需要时间。这就是“人员的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法约尔认为:“ 想出一个计划并保证其成功是一个聪明人最大的快乐之一,这也是人类活动最有力的刺激物之一。这种发明与执行的可能性就是人们
15、所说的首创精神。建议与执行的自主性也都属于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人们往往由于管理能力的不足,或者由于自私自利,或者由于追求个人的利益等而忘记了组织的团结。法约尔认为管理者需要确保并提高劳动者在工作场所的士气,培养个人和集体积极的工作态度。【知识模块】 综合23 【正确答案】 回归分析法指从被预测变量和与它有关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预测经济过程未来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当事物之间具有确定关系时,变量间就表现为某种函数关系。而有些事物,虽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能准确地用一个函数确定事物间的关系,这种事物间不确定的关系称为这些事物问具有相关关系。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虽不能用准
16、确的函数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然而却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各相关因素的内在规律,从而近似地确定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这是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回归分析法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非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法以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为基础,因而一般较准确。进行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预测目标和影响因素。根据决策目的的需要,明确进行预测的具体目标,分析寻找影响预测目标的相关因素,并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也就是决定因变量和自变量。(2)收集整理因变量和自变量观察样本资料。根据预测要求,通过市场调查,收集纵断面观察样本资料或横断面观察样本资料。纵断面观察样本资料
17、是指因变量、自变量的历史统计数据。它反映因变量、自变量所代表的同一地区或同一组织内经济现象随时间推进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关联形态。横断面观察样本资料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内不同地区或不同组织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统计资料。它反映的是预测对象事物特定时期内经济行为中的因果关系关联形态。(3)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模型。根据主要影响因素自变量的个数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关联形态,以及上面收集的资料,按照回归分析基本原理,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模型。(4)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是借用统计方法用计算自变量、因变量观察样本资料的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密切程度,并通过显著性检验指出这种线性
18、相关密切程度的显著性水平。方差分析是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相关关系对因变量的变异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显著性检验指出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式的显著性水平。只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和 F显著性检验,才能说明建立的回归线性方程有实际意义。(5)进行预测。经过相关分析与显著检验后,利用达到某一显著水平的回归方程预测模型进行实际预测,包括计算预测值和置信区域。【知识模块】 综合24 【正确答案】 追踪决策指当原定决策方案的执行表明决策目标将难以实现时,而对目标或者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追踪决策主要有以下特点:(1)回溯分析。回溯分析就是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条件进行客观分析,列
19、出需改变决策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措施。(2)非零起点。非零起点就是说环境已经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而改变,起点不再是零了。原始决策的实施已经带来很大的沉没成本,这些成本的投入已经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一些实际影响。(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初始方案,而且要在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效果的各种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或最满意的决策方案。“害中取小,即为大利”是优化过程中经常采取的对策。(4)心理障碍。所谓的心理障碍,是指原始决策所引发的各种利害关系给追踪决策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决策者和执行者会掩盖错误,怀疑者和反对者会幸灾乐祸,目标群中的既得利益者会强烈抵触,这些方面都会对追踪决策
20、的执行构成障碍。【知识模块】 综合25 【正确答案】 战略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 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和实现企业目标。战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战略计划的首要内容是远景陈述和使命陈述。(2)战略计划的第二项内容应是战略定位,即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研究,确定企业在行业中合适的地位。(3)战略计划的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
21、的发展途径。(4)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施。【知识模块】 综合26 【正确答案】 影响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组织的层次;(2)组织的生命周期;(3)组织文化;(4)环境的波动性。【知识模块】 综合27 【正确答案】 战略环境分析是为了使企业的内部能力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形成企业的效益,战略工作者对企业所处的战略位置和面对的战略态势所做的严密的分析。它是企业战略决策或战略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包括企业一般性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条件分析。(1)企业一般性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抓住机会,避免威胁。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企业
22、能够了解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制定出符合环境要求的企业战略。同时,企业可以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觉察到环境的各种变化,适当地调整战略,保证战略的稳定性,使企业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和法律因素,均为不可控因素。(2)行业环境分析是为了明辨企业所处行业中的竞争要素,如市场结构、市场规模、进入退出阻碍、市场变化、销售渠道、其他企业的竞争程度、产业结构、行业中战略群体的数量和构成,以及企业所处的产品寿命周期的阶段等。这些因素与企业关系最密切,影响也最大,是行业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行业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掌握主动性,避免盲目性。行业环境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
23、行业竞争结构分析,这可以用波特的行业竞争五力模型进行分析。(3)企业内部条件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内部因素是可控因素,所以进行内部条件分析的目的在于利用和强化优势,克服和改变劣势。其主要内容有企业绩效分析、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决策性因素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分析。【知识模块】 综合28 【正确答案】 (1)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职权结构。组织战略是组织的一种总体的行动方案,是为实现总目标而做的重点部署和资源安排。战略是一个总的方向,是对组织向何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
24、一个总体性的规划。(2)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组织结构要服从于战略。如果管理当局对组织的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就需要修改结构以适应和支持这一调整变革。组织战略的变化先行于并导致了组织结构的变化。简单的战略只要求一种简单的、松散的结构形式来执行这一战略。这时,决策可以集中在一个高层管理人员手中,组织的复杂性和正规化程度都很低。当组织成长以后,它们的战略变得更有雄心,也更加复杂了。(3)随着组织战略从单一产品向纵向一体化、再向多样化经营的转变,组织结构也从有机式转变为更为机械的形式。从单一的产品线开始,组织通常采取合并供货者或直接销售产品到顾客等方法,在既定的产业内扩大活动范围。这种纵向一体化战略使组
25、织单位之间的相互信赖性增强,从而产生了对更复杂协调手段的要求。可以通过重新设计结构,按照所开展的职能来构建专业化的组织单位来取得。当组织进一步成长进入多样化经营阶段,这时结构需要再次调整,以便取得高效率。这种多样化战略要求这样一种结构,它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控制工作绩效并保持各单位间的协调。而组建多个独立的事业部,让每个部门对一特定的产品线负责,则能够更好地达到上述要求。【知识模块】 综合29 【正确答案】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及由该观念决定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具有时代性与系统性的特征,从而导致了其惰性和刚性,也就决定了其不可移
26、植性。(1)从创建过程来看,企业的历史尤其是企业创始人及现任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移植时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都已不同,所以很难成功。(2)企业文化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其与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莫大的联系。一旦移植,由于员工不同,所以很难成功。(3)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部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这种系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移植的不可能性。(4)企业文化虽具有可塑性,不过是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长期塑造起来的,其最终的形态可能与最初设想有着很大差别,移植便是更不可行。(5)近几十年的企业文化研究也表明,进行企业文化的移植是不可行的。【知识模块】 综合30 【正确答案】
27、人力资源计划指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阐述在战略计划期内组织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各种人力资源配置的总的框架。其次,阐明人力资源方面有关的重要方针、政策和原则。如涉及人才的招聘、晋升、降职、培训与发展、奖惩和工资福利等方面的重大方针的政策。最后,确定人力资源投资预算。合理用人,用好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人力资源计划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编制和实施人力资源计划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重要的人员配备原则:(
28、1)因事择人原则。所谓因事择人,是指应以所空缺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选取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并能按照要求从事与该职务相对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圆满完成并卓有成效,首先要求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安排和设置职位,其次要求占据职位的人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因事择人是实现人事匹配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中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2)因才器用原则。所谓因才器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的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
29、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3)用人所长原则。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 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用这样的“通才” ,而应该选择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4)动态平衡原则。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地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协调平衡。所谓人
30、事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调整,最终实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知识模块】 综合31 【正确答案】 (1)需求层次理论内容此处略。(2)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一般在政府机构工作,这类工作的有以下特点:工资水平不是很高,但福利待遇一般比较好,工作比较安稳;国家公务员统一招考,可能岗位会和自己之前的学习专业和兴趣不相符合,会让人感到工作枯燥无味,千篇一律;晋升速度比较缓慢,一般按工龄进行提拔。(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务员有稳定的收入和比较丰厚的福利,前两个层次的需要应该基本得到了满足。着重从后三个层次的
31、需要出发,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激励:进一步满足其社交的需要,主要是要加强其群体归属感,部门应多组织集体活动,部门之间开展友好竞争,增加其团体合作意识,增进部门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丰富员工的生活。进一步满足受尊重的需要,可以多授权,让其拥有更多的权力,多给其有挑战性的工作。进一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公务员选拔录用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候选人的专业背景,以前的工作,尽量使工作岗位和其兴趣相符合;多授权,采用灵活的晋升制度,开展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加快晋升速度;适度地采取职务轮换的做法,避免员工觉得工作枯燥乏味。另外,尽管公务员的前两个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但薪资仍是强有力的激励工具,公
32、务员薪资低,福利高,可以考虑将一定的福利待遇转换为薪金,让员工自由处理薪资。提高薪资,高薪养廉也是避免腐败问题的很好的方法。【知识模块】 综合32 【正确答案】 (1)控制是管理的第二项职能,指由管理人员对组织的实际运行是否符合预定的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施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2)控制既是一个管理工作的终结,也是一个新的管理工作过程的开始。(3)控制是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管理者尽管可以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可以将组织的结构设计得非常有效,可以通过领导工作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这些往往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都按照计划进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都一定能够达到,而控制可以
33、通过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和组织环境的变化,保障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况保持动态适应。控制是使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保证。【知识模块】 综合33 【正确答案】 再造流程就是流程改造,指对企业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改造,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顾客的变化,谋求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有更高的效率,节约更多的成本,使产品或服务更能取得顾客的认可和满意。 再造流程的核心目标并不是流程本身,而是为了再造组织的核心能力。所谓组织的核心能力是指组织自己拥有的独特的足以导致与其他组织相比略胜一筹的技术、管理模式、经营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支撑了组织在市场上、在产业内享有特别的优势,支撑了组织能够提供更快、更好
34、、更能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换句话说,一个良好的组织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一般的组织往往尚未形成核心能力,或核心能力正在培养之中,也正是如此,会有一批组织在日常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被淘汰。 再造流程固然是为了使流程改造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更能够使顾客满意,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看高看远一层,那么,再造流程应该为塑造组织的核心能力服务,即以塑造和培育组织的核心能力作为再造流程的总体核心。为什么应如此呢?因为组织的流程与组织的核心能力有密切的相关性,组织的流程甚至就是组织核心能力的一部分。例如,小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作为生产流程,如果有其独特的优势便成为该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成为企业成功
35、的支撑。一般而言,组织的基本流程与组织的核心能力有密切的支撑关系,如图 141: 图中表明了这么一个过程:组织基本的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支撑了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则支撑了组织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则支撑和演化出众多的最终产品以供顾客选择消费。因此,基本流程的再造就有两种方式: (1)再造流程可以进一步强化或增强组织的核心能力,从而使组织保持更高的相对比较优势。这种方式下的流程改造是以现有的核心能力为基本条件而进行的,流程再造后并不改变原来的核心能力内容,只增加其力度。 (2)再造流程以建立组织新的核心能力为目标,重新构造流程以及由流程支撑的新的核心能力。这种方式下的流程改造可以说是全面的巨大的
36、改造,它将改变组织的整个面貌,包括它未来的市场相对优势。【知识模块】 综合六、论述题34 【正确答案】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1)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指有效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要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管理必须科学化。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也就是由经验逐渐走向科学的过程。人们通过总结管理中的大量成功经验、失败的管理教训,已经归纳、抽象出了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这些管理原则,较好地解释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两组或多组变量之问的关系,遵守这些基本的原理和原则,对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意义。其次,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
37、的。在管理中有着很多规律、原则、方法,这是大多数企业都要遵循的,没有了这些原则、方法,企业就很难经营成功。(2)管理的艺术性指的是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的艺术性,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创造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适用的方法。管理的艺术性是由这样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一是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的管理。而管理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管理的目的最终是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环境又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所以,就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不可能有适应一切环境的处理所有环境中出现的问题的包治百病的管理良方。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二是由管理的主要对象人所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感情
38、所决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是人能够积极地思维,能够自主地做出行为决定。管理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这种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地工作。此外,人还富有感情,感情是最难牧量化、模式化的东西,它的变化却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又带有相当的戏剧性。一个人感情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个人对同一种管理方式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会有完全不同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中,管理者处理问题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够收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管理的目的。所以,管理的原理与基本的原则必须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管理者只有根据具体的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管理
39、目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管理才可能是成功的。(3)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二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具有艺术性与管理的科学性之间并不矛盾。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管理艺术性的发挥必然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艺术性发挥。离开科学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性。但是,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实践活动所作的一般性的概括与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而在实际中,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管理,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成功的管理者与失败的管理者的差别表现在成功的管理者能够将管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管理中,而失败的管理者却不能。也就是说,
40、成功的管理者不仅能够掌握管理的科学性还能掌握管理的艺术性,失败的管理者可能只知道管理的科学性而不会灵活地加以应用。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性还表现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科学理论的发挥与延续,而管理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果在被普遍适用之后就逐步成为科学的理论了。只有真正精通了管理的原理,把握了管理理论精髓的人才可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得心应手地实现创造性的管理。【知识模块】 综合35 【正确答案】 组织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环境变化往往是导致企业进行组织变革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组织首先应该适应环境的要求,同时又要作出能动的反应,积
41、极主动地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分析如下: (1)组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组织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不断进行的各种投入和产出的交换。组织要从环境中获得投入,然后借助组织的功能将投入转换成产出,再把产出投入环境中,使产出成为其他组织的投入,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链一样循环往复(如图 3-2)。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实生活中的组织并不是一个绝对开放或完全开放的系统,组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与环境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 (2)组织要学会适应环境。组织要适应环境,是因为环境对组织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组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组织界线具有可渗透性特征,因此组织与环境之间必然会经常互相发生影响。 概括
42、起来,环境对任何组织都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影响: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首先,一个组织是否应组建,要根据所在的环境,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条件来决定;其次,组织要开展工作,就必须筹集各种生产要素人、财、物,但这需要从环境中获得。环境影响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环境对组织中的各种管理活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说,管理者必须对可能影响管理工作的各种因素加以识别,并作出反应。环境对组织的管理工作、效益水平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效益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取决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政策稳定,教育水平高,市场发育健全,法律政策完善,则会促进组织的管理工作和效益
43、的提高;否则,会造成管理工作的困难甚至混乱。二是取决于管理者是否重视环境、适应环境,是否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决策。作为管理者,要分析并把握环境变化的规律,认清环境中的机会和挑战,促进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由此组织必须学会适应环境的需要。 (3)组织要积极能动地改造环境,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环境对任何组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但是组织也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环境是多变的,如果组织单纯被动地适应环境,将永远无法跟上环境的变化。从环境发生变化到组织识别出这种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存在着时间差,也就是说,组织采取的措施往往要滞后于环境变化。很多企业发现市场上某种商品畅销,便立即
44、组织力暹生产,等产品生产出来,却发现市场已趋于饱和,结果造成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因此,组织必须设法主动地选择环境,改变甚至创造适合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新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实现生存与发展。一味地被动适应只能导致组织的消亡,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如果企业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不能将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控制在可管理的范围内,进行积极主动的选择和改变,那么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开放系统将无法保持其相对稳定的性质。实际上,企业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如果企业具备主动适时改变企业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邪么组织对环境的依赖性就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企业就可以在主动适应的战略措施保障下,
45、相对独立、相对稳定地组织其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活动。 组织可以反作用于环境,甚至可以影响环境,这并非单纯理论上的推导,现实中许多企业正是这样做的。为提高产品质量,它们往往不是坐等或毫不挑剔地接受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而是主动到众多的供应商中间去挑选,甚至主动向供应厂家提供技术管理人才,提供资金援助,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投入。目前,许多企业不惜耗费巨资作广告,目的是激起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改变市场环境。【知识模块】 综合36 【正确答案】 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一般地,人们在名词和动词两种意义上使用着“计划”一
46、词。制定计划,显然是名词意义上的计划,主要包括组织使命和目标的说明,以及战略、政策、预算等计划方案。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重要职能,领先于其他管理职能,具有首位性(如图 5-1)。 把计划工作摆在首位的原因,不仅因为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而且因为在某些场合,计划工作是付诸实施的唯一管理职能。制定计划对于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多方面的作用。 (1)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指挥的依据。管理者在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就可以依据计划进行指挥了。这种指挥包括依据计划向组织中的部门或人员分配任务,进行授权和定责,组织人们开展按计划的行动等。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都是依照计划进行指挥与协调的。 (2)计划是管
47、理者实施控制的标准。管理者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计划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指标,去对照检查实际活动结果与计划规定目标是否一致,如果存在偏差,管理者就必须采取控制措施去消除差距,从而保证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计划。没有计划,控制便无从谈起。 (3)计划是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手段。未来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在变革、技术在进步、观念在更新,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而计划就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在计划编制过程中,人们就必须对各种变化进行合理预期,以及预测各种变化对组织带来的影响。计划编制者在编制计划时,通常要依据历史和现状信息对未来的变化作出预测与推断,并根据这些预测与推断制定出符合未
48、来发展变化的计划。计划编制中的这些工作能够大大地降低未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4)计划是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工具。在计划编制过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进行综合平衡。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要使未来组织活动中的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负荷与资源占有都能够实现均衡或基本均衡。这种计划综合平衡工作可以消除未来活动中的许多重复、等待、冲突等无效活动,从而消除这些无效活动所带来的浪费。同时这种综合平衡工作还会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的合理安排,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5)计划是激励人员士气的武器。计划通常包含目标、任务、时间安排、行动方案等。由于计划中的目标具有激励人员士气的作用,所以包含目标在内的计划同样具有
49、激励人员士气的作用。不管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计划,也不管是年度、季度还是月度计划,甚至每日、每时的计划都有这种激励作用。例如,有的研究发现,当人们在接近完成任务时会出现一种“终末激发” 效应,即在人们已经出现疲劳迹象的情况下,当人们看到计划将要完成时会受到一种激励,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又重新上升,并一直会坚持到完成计划,达成目标。 正因为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方面的首要性,以及对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所以任何组织以及组织的各部门都要制定计划。【知识模块】 综合37 【正确答案】 基本竞争战略是无论在什么行业或者什么企业都可以采用的竞争性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提出来的。他把竞争战略描述为:进攻性或防守性行动,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