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16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凯末尔改革的总特点在于它是一次以( )为中心的现代化改革。(A)民族化(B)民主化(C)世俗化(D)穆斯林化2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3 明清时期的“ 三法司” 指 ( )。(A)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B)刑部、都察院、大理寺(C)通政使司、大理寺、刑部(D)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二、名词解释
2、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4 普莱德清洗5 伦敦工人协会6 神圣同盟7 “十四点计划 ”8 东方会议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却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布克哈特材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 世
3、纪到 17 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三:“ 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叮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升 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基督教的正道”。“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买赎罪卷,也同样可得以赎罪或全部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材料四: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
4、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五: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仍然还能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9 材料一中所说的“ 纱幕”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反映了中世纪思想领域怎样的特征?在意大利 “最先烟消云散 ”的背景和条件是什么?10 材料三是针对什么事件提出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哪些主张? 这些主张和他以后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1 据材料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格局有怎样的影响?四、
5、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2 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矛盾。13 简述四月提纲的内容及其意义。14 简述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其特点。15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过程及其意义。16 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五、填空题17 17 世纪,使化学开始从炼金术的影响下解放出来,并提出了化学元素这个科学概念的化学家是_。18 1950 年 5 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煤钢共同市场的_。19 20 世纪_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格局正向_发展。综合练习试卷 16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6、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4 【正确答案】 英国第二次内战期间,议会里的长老派仍然企图使国王在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复位,这引起军队士兵和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不满,他们要求审判国王。军队还通过了一项“ 军队抗议书 ”,要求解散议会,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但议会反而通过决议,准备接受查理一世的要求,准许他回到伦敦。于是军队决定在1649 年 12 月 2 日进军伦敦。军队进人伦敦后,下院的许多议员仍坚持同国王谈判的立场,
7、并通过了相关决议。军队对此不能忍受,12 月 6 日,普莱德上校率军占领了议会,把 186 名议员清洗了出去,另有约 200 个议员自愿退出议会,这就是所谓“普莱德清洗 ”。此后议会里剩下的议员大约有 200 人左右,称“残余议会”。在残余议会里,长老派大势已去,独立派占据统治地位。【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1836 年在伦敦成立的英国工人组织,主要由手工业者组成,领导人为木匠洛维特。其宗旨是:用一切合法手段废除统治阶级的各种反动立法,争取人民的自由权利,使社会一切阶级处于平等地位,争取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该会于 1838 年颁布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在各地建立地方协会,出版刊
8、物二便士快讯( 后改为伦敦快讯),积极领导了宪章运动前期的斗争。但其上层领导人日趋妥协和改良,1840 年,协会的大部分成员均加入了奉行改良主义路线的伦敦宪章联盟。【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组成的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 年 9 月 26 日,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以基督教教义作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并指出要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神圣同盟”提出的所谓原则并非是各国遵守一定义务的列强协定,但它所表现的强烈的君主主义和教权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仍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切实执行“神圣同盟“的任务,同年 11 月,英
9、、俄、奥、普缔结“四国同盟” 。同盟条约声明,同盟国的任何一方如受到法国攻击,各同盟国将出兵相助,并规定定期召开会议。1818 年法国加入这一同盟。“神圣同盟” 和“四国同盟”的共同目的是从原则和具体行动上来巩固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反动秩序,旨在镇压一切革命运动。“神圣同盟“并非维也纳会议的直接内容,但与维也纳会议相连,它是亚历山大一世提议的产物,在这个同盟中多个欧洲君主同意维持基督教原则。到二三十年代,革命风暴席卷了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俄国、法国及比利时,沉重地打击了各国反动势力,“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走向瓦解。【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1918 年 10 月 1 日,美国总统
10、成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所谓争取世界和平的“十四点 ”计划,集中反映了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意图。“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废除秘密外交;实行航海自由,拆除经济壁垒;公平处理殖民地问题,尊重殖民地人民的公意;限制军备;协助俄国自由发展;建立国际联盟等。“十四点计划”是一个虚伪的和平纲领,它的目的在于反对苏俄和镇压欧洲革命,对抗和削弱英国、法国和日本,确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日本统治集团为制定侵略政策而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在首相田中义一亲自主持下,会议于 1927 年 6 月 27 日7 月 7 日举行。会议主旨是研究国际局势和制定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田中
11、提出的对华政策纲要强调:中国的东三省与日本“ 在国防以及国民生存上有重大利害关系” ,从而确定了日本分离满蒙、侵略中国、霸占远东的方针。并要将中国东北三省从中国分割开来,将它置于日本统治之下。“ 东方会议 ”的决定,在“田中奏折”中也充分反映了出来。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就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知识模块】 综合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在中世纪的思想领域,教会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是西欧封建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意大
12、利发展起来。意大利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产生了新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必然在思想领域里有所反映,因而在意大利首先出现文艺复兴运动。【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材料三是马丁.路德针对教皇兜售“赎罪卷“的事件提出的。在九十五条论纲中他痛斥出卖“赎罪券” 的做法,并且提出了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神权。1520 年,他又连续写了三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他的宗教纲领和政治纲领。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他建议组织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号召把
13、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实际上是德意志独立的宣言。他在论基督徒的自由一书中,宣传每个信徒都有读圣经的权利,可以直接同上帝交流,凭着虔诚的信仰可以得救,而神职人员是多余的。路德还主张简化繁琐的宗教仪式。无疑,这样做将使所谓“拯救人类 ”的教皇、教会和教律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罗马教皇维护封建制及其地位的神学理论支柱主要有三点即教皇最高权威论、“ 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教士特权论。正是这三根支柱禁锢了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而宗教改革时产生的新的宗教观则让人又重新获得自由。首先
14、,针对教皇最高权威论,路德提出了新的教皇观。他认为基督教的首领是基督而不是教皇。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另外,加尔文也以上帝的绝对权威论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其次,针对“圣礼” 得救论与 “善功”赎罪论,路德指出了圣礼观,主张减少和简化圣礼,而对“善功” 赎罪论,路德提出了 “唯信得救”;最后,否定了教士特权。由此,路德剥下了教士神圣的外衣,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这样,宗教改革就首先从思想上解除了当时人们的禁锢,而思想的解放则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使人们可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这个变化了的世界,并从思想上为人们接受新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提供了可能。宗教改革也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发动的反对
15、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在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同时,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摁意识方面的准备。【知识模块】 综合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2 【正确答案】 (1)19 世纪前期,美国通过购买、武装颠覆和发动战争等手段,实行领土扩张。从 1803 年开始,先后取得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佛罗里达、得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等地。到 19 世纪中叶,美国的领土已经扩展到太平洋沿岸。领土扩张和海外掠夺,加速了美国资本
16、主义的发展。在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本主义也有很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阶级的分化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少数富裕农民把积累起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通过扩大经营而成为农业资本家;另一方面,广大贫苦农民成为农业工人。不过,美国南部却是沿着奴隶制经济发展的。1793 年,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将清除棉籽的手工劳动变为机器操作,效率提高了。由于此时西欧一些先进国家以及美国北部都开始了工业革命,对棉花的需求量猛增,因而使得种植棉花有利可图。于是,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便拼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并大量贩人黑奴建立新的蓄奴州。(2)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北部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
17、,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北部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部奴隶制经济却具有殖民地经济性质,产品多数输往英、法及其他欧洲国家;北部需要南部作为商品销售市场,一贫如洗的黑奴却无力购买任何工业品;北部资产阶级需要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工业,控制联邦政府的南部奴隶主却极力降低关税,以购买廉价的外国商品。南北双方的上述矛盾,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领土的扩大、废奴运动的发展和黑人反抗斗争的加强而日益激化。(3)两种制度固有的矛盾在争夺西部领土的斗争中加剧了。在领土扩张中,不断有新州加入合众国,种植园奴隶主力图把每个新州都变为蓄奴州。从政治上来看,增加蓄奴州数量有利于奴 隶主增强在参议院中的
18、势力。北部资产阶级也力求把每一个新州变为自由州。在自由州里,小农经济可以避免奴隶制经济的排挤得到发展,有利于向工业提供粮食和原料,也有利于扩大工业品市场。从 19 世纪 20 年代起,双方争夺西部土地的斗争愈演愈烈。1819 年,密苏里申请以州的资格加入联邦。由于该州奴隶制存废问题对于南方在参议院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南方奴隶主疯狂地要求把密苏里确定为蓄奴州。1820 年 3 月,国会的南北方代表终于达成妥协:确定密苏里为蓄奴州,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分出一个新州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在1854 年国会讨论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建州时,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均位于北纬 36度 30 分以北,按密苏里妥协案规定应成为
19、自由州。但奴隶主却强迫国会授权新州居民自己决定奴隶制的存废。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一通过,奴隶主反动武装便冲进堪萨斯,企图用武力强行建立奴隶制。奴隶主的暴行激起北部工人、农民、废奴主义者的极大愤慨,他们自动武装起来,在堪萨斯与奴隶主反动武装进行流血斗争。堪萨斯事件表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发展为武装冲突。(4)1860 年,美国举行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林肯的当选,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索。在 1860 年的竞选纲领中,共和党明确宣布坚决反对奴隶制的扩张。因此这次大选的胜利意味着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大到西部去的希望完全破灭,这也意味着奴隶制面临灭亡的前景。为了挽救自己的灭亡命运,奴隶主决定在林
20、肯就职以前发动叛乱,内战由此爆发。【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俄历 1917 年 4 月 17 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著名的四月提纲。主要内容:(1)规定了革命发展的总方向和性质,指出俄国的民主革命已经基本结束,俄国革命应立即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2)确定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治形式,即工兵代表苏维埃。(3)制定了过渡阶段的经济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把一切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当地的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实行银行的国有化,把所有资产阶级银行合并为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对银行和社会生活实行监督。(4)提出了
21、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方针,并论证了这个方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5)指出临时政府所进行的仍然是帝国主义战争,布尔什维克党反对继续进行战争的政策,要求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布尔什维克党要向群众说明战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要想以民主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就必须夺取政权,把政权交给苏维埃。(6)关于党建和国际共运,提出立即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取消社会民主工党,建立共产党,建立新的共产国际。意义:四月提纲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回答了俄国革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证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为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无产阶级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实
22、现了党在思想和政治上的统一,在全党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和方针。【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日本国内的法西斯势力蠢蠢欲动。1931 年发动“九一八” 事变。 1932 年 5 月 15 日,部分少壮派军官与法西斯右翼团体“血盟团” 成员一起发动政变,内阁被迫辞职。 “五一五”事件进一步提高了军部的政治地位。“五一五” 事件意味着日本政党内阁统治时代的结束。自此,日本开始向军部独裁政权过渡。1936 年 2 月 22 日,少壮派军官率领1400 余名士兵发动军事政变,袭击了首相官邸。最终结果是广田弘毅组阁,广田内阁的建立标志着以军部
23、为核心的军人法西斯专政的初步建立。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与德、意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相比,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是:第一,与德意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明显不同,它不是由一个统一的法西斯政党及其独裁者通过夺权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第二,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政变逐步加强对政权的控制而确立。第三,伴随着对中国的侵略扩张的过程而确立。第四,它是天皇制度下的军部法西斯专政。【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1)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参战后,苏、美、英三国政府多次商讨这个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首要战略问题,它们之间意见分歧,矛盾迭起。一是在苏联和英美之间,主要表现为
24、在什么时间开辟;另一方面是在英美之间,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什么地点开辟。有时两者又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争论激烈,甚至因难于协调而有动摇反法西斯联盟的危险。这些分歧是苏、美、英之间不同国家利益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然而,大敌当前,又促使他们在几经周折后求同存异,互相妥协。正是这种根本利益的一致和共同努力,使第二战场经过 1942 年、1943 年和 1944 年 5 月几次延期后终于开辟。(2)为了准备这次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盟军在物资、军备方面作了精心的准备。此外,还计划从地中海向法国南部进行另一次有 10 个师兵力登陆的配合作战;在美
25、国还有约 41 个师整装待发。为了迷惑敌人,盟军在英吉利海峡最窄部分制造主攻的假象。(3)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 3 个空降师先在诺曼底的德军防线后方空降,德军统帅部对盟军的主攻方向判断失当和指挥错误,没有及时投入援军,使登陆的盟军站稳了阵脚。诺曼底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6 月 6 日7 月 24 日),双方争夺滩头阵地和集结必要的后备部队;第二阶段(7 月 25 日到 8 月 25 日),盟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并解放巴黎。在土伦和戛纳之间登陆后,与诺曼底滩头出击的盟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时,战局已定。德军为了避免覆没,仓惶后撤,持续了近 2 个半月的诺曼底战役,终于以法国首都巴黎的
26、光复而胜利结束。这次战役计划周密,规模宏大,行动巧妙,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光辉的一页。(4)第二战场开辟后,欧洲反法西斯联盟的武装力量就从东、西、南三个方面向法西斯收缩罗网,使战争进入了粉碎纳粹德国的最后决战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法西斯立即崩溃。面对盟军的攻势,希特勒又进行总动员,增强了西线的防御力量。不仅如此,他还乘 10 月以后东线战事暂时的相对平静,把原来打算用来对付苏军冬季攻势的预备队精锐的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作为主力,集结了一支约 28 个师的突击力量,在阿登地区进行孤注一掷的反扑,指望突破美军防线中的薄弱地段,强渡马斯河,夺取安特卫普,重演四年半前的历史,再次把盟军赶下海去,然后回过
27、头来再对付东线苏军以扭转战局。12 月 16 日,德军兵分三路,突然出击。经过盟军的顽强抵抗,次年 1 月 16 日反攻的盟军会师,28 日终于恢复了原来的战线。希特勒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在西线的冒险未能得逞,却加速了其在东线的失败,而东线的惨败又促使德军在西线迅速崩溃。可见,第二战场开辟后,反法西斯联盟东西配合,互相支援,使德军腹背受敌,无所适从,屡战皆北,终至败亡。【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两极格局指由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1)由于战后初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立,美苏之间的冷战气氛骤然加剧。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
28、向国会宣读一篇咨文,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 、“援助”某些国家“ 复兴”、“ 防止共产主义渗透” 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既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提出后不久,针对战后初期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 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这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实际运用。它以“复兴欧洲” 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2)1947 年 7 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正式成立。1949 年 1 月,经互会成立。1949 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 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两极格局的形成,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知识模块】 综合五、填空题17 【正确答案】 拉瓦锡【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 舒曼计划 ”【知识模块】 综合19 【正确答案】 90,多极化【知识模块】 综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