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26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A)乔达摩.悉达多(B)释迦牟尼(C)穆罕默德(D)耶稣2 苏俄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控制国家经济命脉(B)建立强有力的集权制(C)赢得工人农民的支持(D)发展经济以巩固统治3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 。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 美洲所产玉米、烟草落户欧亚大陆 非洲所产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 东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
2、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B) (C) (D)4 夏启取得了对有扈氏的胜利,意味着夏王朝稳定了政权,站稳了脚跟的战役是( )(A)鸣条之战(B)甘之战(C)牧野之战(D)泓之战5 宋代教育行政最高机构为国子监,京师的学校皆隶属国子监,主要有( )国子学 四门学 太学 宫学(A)(B) (C) (D)6 我国灌钢法的发明是在( )(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7 中华民国的重要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B)实现了责任内阁制度(C)实现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D)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8 我国现阶段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3、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9 李维10 鱼鳞图册11 澶渊之盟12 坞堡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3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86 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的最高税率,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 16改变了 30 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
4、会保障制度。1983 年4 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 ” 的社会福利开支。材料二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 年)针对“ 英国病” 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其次,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 年度比 19791980 年度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美英两国在
5、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改革措施的异同。(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政府的改革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原因。(3)联系此时世界其他各国政府的措施,概括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由此谈谈你的认识。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4 简述阿克巴改革。15 试以英国为例分析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16 简述中古后期医学的伟大成就。17 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到 19 世纪60 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综合练习试卷 26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
6、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有经济政策的出台都是政府出于对当时状况的考虑,苏俄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统治。【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与 20 题都是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具体考查。“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世界市场的扩大、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其他各洲的商品开始在各洲市场上出现、人们的视野开阔、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等。另外,还应注意各大洲有哪些特产,此时并未与澳洲贸易等。“价格革命”主要表现在美洲的白银涌进欧洲,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知
7、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基本历史史实的掌握。有扈氏起兵反抗夏,与启的军队大战于甘,尚书.甘誓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可靠文献,记载甘之战开始前夏启的誓师词。选项 A,鸣条之战是商灭夏的战役;选项 C,牧野之战是周灭商的战役;选项 D,是公元前 638 年宋伐郑,楚救郑攻宋,发生泓之战。【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于宋代学校教育的考查。国子监管理的京师学校有国子学、四门学、太学,选项 A 正确,故选。【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炼钢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陶弘景的灌钢法就是把生铁
8、和熟铁放在一起冶炼,再加以锻打,就可以成为优质的钢。考生应注意对南北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成就加以掌握。其他方面如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和造纸业也有长足的进步。【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成果,它虽然还没有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规定的,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民主化的体现。【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
9、,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9 【正确答案】 (公元前 5917 年)古罗马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叙述始自罗马建城,止于屋大维时代末年。全书 142 卷,今仅存 35 卷及少数残卷。李维追述罗马历史发展之艰辛和伟大,进行道德说教,以激发爱国热忱。他的著作旁征博引,资料丰富,但内容过于庞杂,史料未经严格审别,有些记载明显有误。【知识模块】 综合10 【正确答案】 简称图册。南宋以后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绘制的土地簿册。南宋行经界法,有些地区按保甲绘制地形图,标出各户占有田地名称、顷亩、四至以及公共池塘、沼泽、山丘等,存于官府备查。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呈鱼鳞状,故名。随税粮多寡规
10、定粮区,每区设大粮长四人,使集里甲耆民,丈量田亩并绘制鱼鳞图,其法与南宋时接近而略详,有总图、分图,且依县、州、府分别汇集成册,浙江布政司首先编造成功,遂推广各地。后历时稍久,图册所记已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故自明中叶至清常加修订。清咸丰年间损坏很多,至同治五年苏南地区还曾重造。是为官府摊派赋税的重要依据。【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明清时期的赋役征收的基本制度。在回答此类名词解释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厘清制度的来龙去脉。另外,考生要了解:配合鱼鳞图册的是皇册。【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北宋与辽在澶州缔结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此次和议为“ 澶渊之盟” 。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
11、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被迫北上,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交换“誓书”,约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输辽银 lO万两,绢 20 万匹;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盟约缔结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试题解析】 澶渊之盟是个有争议的命题。如何正确、
12、客观地评价它,就必须对澶渊之盟宋辽双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事实上,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无论从大历史的角度,还是大民族的角度来看待它,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壁也称坞堡或壁垒。多选择既有山林险阻,又可进行农耕的宜守宜农之地设置。坞壁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十六国和北魏的统治者,往往按坞主的实力大小,分别给予官职,大小坞壁又成为各级地方政权机构的治所。北魏前期,推行宗主督护制,更全面地承认了宗主们及其控制下的大小坞壁的合法地位。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三长代替了宗主;邻、里、党等地方基层组织也取代了大、小坞壁组织。
13、【试题解析】 坞壁的产生是胡人入主中原后,本地的汉族人,依托本地的强姓大族,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被少数民族政权所承认,并允许其存在。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能够自给自足,由此产生的坞壁经济是北朝的一大特色。【知识模块】 综合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13 【正确答案】 (1)相同点: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削减税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不同点:里根政府强调改革税法,用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方法,调整经济结构;撒切尔夫人政府则强调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推行企业民营化。(2)原因: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问题实质,合理有效地运
14、用政府职能解决经济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共同特征:此时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以及第三世界一些国家适时调整改革,发展了经济,可见,此时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是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社会改革浪潮。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中应抓住问题实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加强国家的独立性,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是改革的有效保证。【知识模块】 综合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4 【正确答案】 阿巴克统治时期,帝国版图辽阔,各地规划不一,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很尖锐。为了统一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阿巴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方面,
15、阿巴克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皇帝独揽帝国军政最高统治大权,还兼管司法和宗教事务,是全国的最高教长。皇帝以下,除了宰相外,设四大臣辅佐皇帝统辖中央机关,分管财政、军需、司法、宗教事务,各部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宗教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调和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外来统治者与印度本地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宗教和民族歧视的政策。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下令丈量土地,按产定级,作为征收地租的标准,规定中央地区把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收实物税地区税率为收获量的 13;取消了包税制陋习。此外,除注意发展农业外,还特别支持发展工商业,重视修路,鼓励对外贸易。社会
16、风习方面,废除了许多陈规陋习,如寡妇殉夫、童婚等,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允许女子受教育。阿巴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宗教和阶级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了收税的舞弊行为,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巩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是改革并没有消除莫卧儿帝国的根本矛盾,阿巴克死后,矛盾再次激化,帝国也逐渐衰落下去。【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1)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产量都成倍成十倍的增长。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工业产值一直高于农业产值,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发展成英国五大
17、基本的工业部门。到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 618,英国已经以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的面貌出现了。(2)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经过工业革命,工业重心逐渐向北部推移,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也日益发展起来。(3)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工人严格地被组织在工厂中,成为依附于机器的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人同农业的联系被割断了,工人的劳动也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18、度在工业中迅速得到确立。(4)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了近代产业资产阶级和产业无产阶级及他们之间的对抗。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受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冲击,英国社会原有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新组合,人数众多的工厂主和投资于工业的商人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形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农民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手工业在大生产的竞争面前纷纷破产,被迫加入工人阶级的行列。到了工业革命完成的阶段,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已基本简化成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三个基本阶级的关系。(5)大大改进了英国的国际地位。18 世纪以前,英国落后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840 年,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 21,国际贸易
19、的 25。19 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6)超出英国一国范围具有世界影响。因人口流动,技术、产品输出向欧洲、美洲传播,国际范围内开始以英国、法国为标志,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以及向资本主义的转变,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及政治格局逐步建立。【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在科学革命中,医学与神学的搏斗也非常激烈。第一个杰出的人物是维萨留斯。他注意亲自解剖、观察人体结构而获得真正的知识,最终以观察和实验为依据,于 1543 年发表了解剖学专著人体结构论,总结了当时解剖学的成就,按系统分别论述了人体结构,为近代医学和解剖学奠定了基础,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开辟了道路。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经过多年的精心研究
20、,发现了血液在心肺之间的小循环,为全体血液循环的发现铺平了道路。之后英国生理学家哈维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于 1628 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一书,论证了血液在全身的循环运动,特别强调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这一发现使生理学发展为科学。哈维因此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1)中英相比: 政治上:英国在 17 世纪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衰落,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经济上: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掌握着海上
21、霸权,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而中国清王朝军队装备陈旧,操练不勤,纪律败坏。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虚骄自大。(2)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走向解体,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的封建闭关状态,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面对现实,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也使封建统治阶级产生分化,一部分官僚掀起了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3)进步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试题解析】 这是历来史学界关注的老问题,也是比较传统的题目。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全面把握要点,而不应只是集中在某一点上详细论述。全面而又有思想,最好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知识模块】 综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