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练习试卷 26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历史地位的是( )2 世界古代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A)埃及人(B)阿拉伯人(C)印度人(D)印第安人3 联共(布) 十四大通过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C)开展农业集体化(D)实施第五个五年计划4 新航路的开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主要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B)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C)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
2、求(D)地圆学说的提出5 商王为最高统治者,自称( )(A)余一人(B)朕(C)寡人(D)孤6 标志着统治重心的内移,也是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王朝首都是在( )(A)宋(B)辽(C)金(D)明7 下列政权中不属于“ 五胡 ”建立的有( )(A)北燕(B)冉魏(C)前赵(D)南燕8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中华民国约法(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宪法9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 )(A)新中国的经济恢复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3、 分。10 高卢战记11 靖难之役12 四时捺钵13 冯太后14 官厂商办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5 简述第二国际建立的社会历史条件。16 简述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综合练习试卷 26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综合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教材内容的再现能力,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C【知
4、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金朝海陵王夺位之后,扩建燕京城,迁都于此,定名中都大兴府,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作为王朝首都。【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西晋灭亡之后,黄河流域成为各民族争权夺利的主战场,这一时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但是还有一些在“五胡”之外的民族参与了斗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包括代、冉魏和西燕。考生应能准确地掌握十六国的建立民族和时间顺序。【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参照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改而来的
5、。其约法范本的参照是美国的宪法,也就是强调:人的权利与自由、三权分立、总统制等等,是一部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得到全面实施。【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建立起了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填补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多项空白,初步建成了我国工业的布局和架构。考生应对“一五”计划期间的一些代表性项目有所了解,可能在细节题中考到。【知识模块】 综合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0 【正确答案】 罗马共和国时期恺撒记录其任高卢总督时的所见所闻。其中不仅介绍了高卢的情况,还详细记载了
6、日耳曼人的生活情况,根据其描述,日耳曼人生活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制度之下,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而农业并不占主要地位。恺撒还提到日耳曼人的公社土地所有制,占用土地只限一年,以后便转到新的地段。是研究共和国末期历史以及高卢和日耳曼人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各王拥有卫甲士 3000 人至 19 万人不等,北边各王握有兵权,势力更大。惠帝即位后,为了解除诸王“尾大不掉” 所带来的威胁,采用齐泰、黄子澄之策,先后废削了周、齐、湘、代、岷等内地诸王。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于北平,以讨伐齐、黄为名,号称“靖难” 。建文四年,燕兵破京师,惠帝死于宫中(一说逃
7、亡)。燕王即位,是为成祖,历时四年(13991402 年)的内战结束。【试题解析】 靖难之役的结局有一定的偶然性,斗争双方领导者的个人政治、军事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成为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中绝无仅有的一次地方藩王叛乱成功之例。【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辽实行的一种制度。捺钵,契丹语,意为行营,辽虽建立了汉族模式的王朝,但其皇帝始终保持着先人的游牧生活传统,居处无常、四处转徙。四时捺钵又分为“ 春水”“秋山”“坐冬”“ 坐夏”。大部分贵族和官员皆随同皇帝而行,捺钵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又称“行朝” ,禁卫森严。皇帝通过捺钵进行军事训练,并笼络归属民族酋长。冬季捺钵还要举行北、南臣僚会议
8、,商讨国家大政,决定重要人事任命。可见捺钵体制在辽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辽虽仿照中原王朝的模式建立了国家,但是由于本民族的游牧传统,实行的这种制度,可以说这是由于他们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同时要看到这种制度弊端它使得辽没有固定的政治中心,到了后期显得更加明显。【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冯太后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北魏太和元年至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谥文明。和平六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皇兴五年献文帝禅位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自己仍过问大政。承明元年冯太后毒死献文帝,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她
9、在位的时期,主持了一系列的改革。冯太后主持制定的三长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三者配合实行,为孝文帝迁洛以后的繁荣富庶打下了基础。【试题解析】 冯太后是北魏时期重要的决策人物,北魏多项政治制度改革是在她的主持下进行的,并通过努力让其得以贯彻。为后来的孝文帝改革和汉化的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考生应注意对重要改革人物的掌握。【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官厂商办是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官员管理的商业组织方式。在官厂商办的模式中,政府和商人是庇护人与受庇护人的关系。洋务运动时期,引进新式企业需要巨大的资本。清政府拿不出巨款直接投资,结果还是引用纲法的老法子,向私人募集股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派
10、员管理,这种方法称为官督商办。【试题解析】 考生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出资办企业的大商人,往往与官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职位,所以后来他们也成为了官僚资本主义的一部分。【知识模块】 综合三、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15 【正确答案】 (1)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是建立新国际的客观基础。巴黎公社运动后,一度转入低潮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高涨起来。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和平环境里,随着各国自由主义改革的实行,工人阶级获得了长期以来争取的最基本的政治民主权利。工人改变了以往习惯于采取暴力、起义等斗争手段,积极参加
11、议会选举、开展各种斗争,充分利用合法地位,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2)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迫切要求加强国际间的团结和联合,是建立新国际的客观要求。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马克思的学说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并广泛传播开来。形成了许多根本上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这些政党学习利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创办自己的日报,建立自己的教育机关、自己的工会和自己的合作社。面对这种新的客观形势,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热切希望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迫切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3)马克思、恩格斯从第一国际解散后,就密切注意着建立新国际的问题。显然,要建立这样的一个组织,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由于客观条件
12、的不成熟,马克思、恩格斯拒绝了一切为时过早的关于建立新国际的倡议。(4)法国的“可能派”等组织企图夺取国际工人运动领导权的阴谋,加速了新 “国际”的建立。马克思逝世后,以马隆、布鲁斯等人为首的法国的“可能派” 、英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联盟” 和英国工联、美国的 “劳动骑士团 ”等组织,决定于 1889 年 7 月在巴黎召开由他们发起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企图建立该组织,夺取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使日益发展的国际工人运动,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在这紧要关头,年迈的恩格斯毫不迟疑地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积极地投身于反对“可能派” 和领导建立新国际的斗争。1889 年 2 月在海牙召开预备会议,决定同年
13、7 月即“可能派” 开会的同时,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两个大会对照之下,让工人群众自己识破“可能派 ”的阴谋和实质。恩格斯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工作,保证了第二国际得以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1)背景: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从而兴起了以宣扬技术决定论、技术统治论和科学中心论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论。世界大战的促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使一些重要科学研究延缓和推迟;但是,一些与军事有关的项目和领域则得到了加速的发展,许多
14、新技术首先是由于军事目的而受到重视和得到优先发展。在敌对双方激烈的竞争中,各个国家往往不惜工本不计代价地投入某些关系到军事实力的技术研究。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特别是军备竞赛刺激了新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美苏竞相发展军事科研,推动了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现代化,使得各种新式尖端武器不断涌现。与此相适应,新兴工业部门也得到迅速发展,新技术成果在民用工业上也广为应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生产关系,特别是普遍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能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规模大、耗资大、利润低而风险大的尖端科研项目及基础研究项目,从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二战后,各国政府均大力支持和推进新技术的研究和
15、开发,从而为战后技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是战后技术革命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高额利润是资本永恒的追求目标,是扩大再生产的内在动力。而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企业之间必然展开日趋激烈的竞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各企业间及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空前激烈。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均不惜财力、人力和物力进行技术革命的竞赛,其战略目标就是要占领更多的世界市场份额,使其经济得到生存和发展。另外,二战后全世界基本上未发生过大的战争;资源的短缺迫使人类开发新的替代产品,战后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培养高科技人才也是重要原因。(2)特点:这次技术革命
16、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诸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如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构成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生产力,如生物工程这一综合性科学技术的兴起。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进步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3)影响:使生产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生产率显著提高。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主要不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而是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和劳动对象与劳动手段的改进。它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
17、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酝酿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战后由于一系列新技术工业的兴起,使发达国家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第三产业兴起,而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和社会各阶层的巨变,出现了生产组织和管理体制的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的趋势。由于科技的发展,大大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加速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当代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的日益加深,使一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充分适应和利用世界经济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大提高,从 60 年代起美欧日等国进入“ 丰裕社会 ”,同时也出现了现代化和贫困化共生现象,
18、推动福利保障社会化的发展。它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趋势;导致了经济大国地位的调整和不平衡发展的加剧;并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国际化趋势表现为各国经济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加强。它促进了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重大调整。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常规武器而且战术和战略核武器都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军事战略也相应发生决定性调整。它也推动文化艺术和教育现代化的急剧变化。文化艺术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教育手段从掌握知识为主发展到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新知识能力为主。由于学科界限渐趋消失,要求专业设置与综合性发展相适应。产业革命的酝酿和兴起,要求优先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以适应结构性调整,提高劳动力和民族素质的要求。它还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源泉,新技术革命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它使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情况、新形势下需要作出新的解释和发展。【知识模块】 综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