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2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整个幼儿期,儿童大脑的重量占成人脑重的比率不断增加,具体为(A)由 30增长到 50(B)由 50增长到 70(C)由 70增长到 90(D)由 90增长到 1002 关于幼儿期脑电波变化的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 波与 波逐渐增加(B) 波与 波逐渐减少(C) 波逐渐增加, 波逐渐减少(D) 波逐渐减少, 波逐渐增加3 关于幼儿皮质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A)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增强(B)幼儿的兴奋机能在增强,幼儿的抑制机能在减弱(C)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减弱(D)幼儿的兴
2、奋机能在减弱,幼儿的抑制机能在增强4 彪勒夫妇(KBahle 和 CBtihler) 提出的游戏理论是(A)觉醒一寻求理论(B)元交际理论(C)认知动力说(D)机能快乐说5 格罗斯(KGross)提出的游戏理论是(A)精力过剩说(B)生活准备说(C)成熟说(D)复演说6 儿童喜欢爬树、爬高,喜欢小动物,喜欢采集果实,喜欢攻击他人,过家家等。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游戏理论是(A)精力过剩说(B)生活准备说(C)成熟说(D)复演说7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对世界的探索,是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下列关于皮亚杰对游戏中认知机能的看法描述正确的是(A)游戏中既有同化
3、,也有顺应(B)游戏中主要是同化(C)游戏中主要是顺应(D)游戏中既无同化也无顺应8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是(A)象征性游戏(B)练习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9 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A)婴儿期(B)幼儿期(C)小学阶段(D)中学阶段10 幼儿期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幼儿词汇发展所具有的特点是(A)词汇数量的增加(B)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C)词类范围的扩大(D)积极词汇的增长11 儿童最先掌握的句子类型是(A)陈述句(B)疑问 (C)祈使句(D)感叹句12 下面关于幼儿期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4、(A)从以使用简单句为主到复合句所占比例逐渐增加(B)从掌握陈述句到能够使用多种形式的句子(C)从开始使用无修饰语的句子到能够使用有简单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的句子(D)从不能把语法当做认识对象到能把语法当做认识对象13 弗拉维尔等人(Flavell et a1,1966)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使用记忆策略的过渡时期是(A)35 岁(B) 57 岁(C) 710 岁(D)1012 岁14 下面关于幼儿期记忆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A)幼儿的记忆容量增加迅速,到幼儿末期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水平(B)幼儿时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占优势(C)幼儿时期的儿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D)幼儿时期的儿童不能主动自觉地采用记忆策略
5、15 如果儿童能够认识到不同的个体在知觉信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各自不同的建构、解释而对情境持有不同的信念,那么说明儿童(A)能够理解二级信念(B)获得了复制式心理理论(C)获得了解释性心理理论(D)获得了人格特质的概念16 下面的各种道德发展阶段中,不是皮亚杰提出来的是(A)前道德阶段(B)他律阶段(C)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D)道德实在论阶段17 根据皮亚杰的看法,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A)前道德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后道德阶段18 心理学家通常用来测查婴幼儿自控能力的方法是(A)延迟满足实验(B)访谈法(C)调查法(D)观察法19 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
6、犯行为出现在(A)2 岁左右(B) 4 岁左右(C) 6 岁左右(D)8 岁左右20 关于幼儿期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表述错误的是(A)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B)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言语攻击(C)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关系攻击(D)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强21 研究者通过考察儿童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即儿童在传统的男性化项目(如有野心、竞争性和自我满足感)和女性化项目(如慈爱、体贴和温柔细语)上的得分来评价儿童的(A)性别认同(B)性别角色认同(C)性别角色标准(D)性别偏爱二、多选题22 在 420 岁之间,脑电发展存在明显的加速时期,包括(A)56 岁(B) 910 岁(C) 13
7、14 岁(D)1718 岁23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有(A)对话言语的发展(B)连贯言语的发展(C)独自言语的发展(D)内部言语的发展24 关于幼儿思维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A)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B)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C)直觉行动性思维开始消失(D)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25 下面属于“ 心理理论” 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范式的是(A)假装理解任务(B)对他人行为预测的任务(C)表征变化任务(D)意外地点任务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 2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虽然幼儿的体重大约只是成人体重的
8、30,但是在幼儿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由占成人脑重的 70增长到 90。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研究表明,在幼儿期, 波逐渐增加, 波逐渐减少。12 岁以后,除额叶外, 波基本上被 波所代替。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虽然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但是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增强,而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伯莱恩(DEBerlyne) 、艾利斯(MJEllisl)、亨特(CHutt)及费恩(G
9、GFein) 是游戏觉醒理论的提出者。他们认为游戏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状态觉醒有关。游戏是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人们之所以进行游戏活动,是由于机体需要寻求刺激,以维持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觉醒水平。贝特森(GBateson)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提出者,认为游戏是在个体能够理解交际时所蕴含的信息时发生的。认知动力说是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观点。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对世界的探索,是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同化。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所谓淘气行为,基本上是儿童的游戏行为,也就是认识行为。奥地利心理学家
10、彪勒夫妇提出的游戏理论是机能快乐说,强调儿童通过游戏获得机体的满足。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1900)提出了“复演说”,他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游戏形式重演着人类史前时代祖先们的生活至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重复着人类祖先的本能特征。德国思想家席勒(J CF Schiller)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HSpencer)把游戏看做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以使身心达到平衡。当儿童剩余精力越多,则其游戏就越多。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KGross)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对未
11、来生活的一种本能的准备,即“预演说”、“练习说”、“生活准备说”。儿童具有学习适应后天社会生活的本能,儿童把游戏看成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准备,他们在游戏中练习着未来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Buytendijk)提出的游戏理论是成熟说,他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认为游戏是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适应环境三种欲望所引发的。,引起游戏的三种欲望是: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游戏绝不是无目的的。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6 【正确
12、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1900)提出了“复演说”,他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游戏形式重演着人类史前时代祖先们的生活至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重复着人类祖先的本能特征。他认为儿童通过游戏引起快感的大小,往往和遗传的时代远近及力量强弱成正比,我们对某一种游戏感兴趣是因为它能接触、复活人类深切的、根本的情绪。比如儿童喜欢爬树、爬高,喜欢小动物,喜欢采集果实,喜欢攻击他人,过家家等。而读书则被认为是复制现代文明。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对世界的探索,是认识新的复杂客体
13、和事件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同化。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将儿童游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练习性游戏阶段(02 岁) 。这是个体游戏发展的第一阶段,也称感觉运动游戏和机能性游戏阶段。儿童主要靠动作和感觉来认识客观事物,游戏的动力在于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获得快感。儿童的游戏形式经常是反复性的动作。(2)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儿童在这个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但不能完全依赖语言进行思维。主要通过表象来进行思维。幼儿的象征游
14、戏主要是能过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假想的情景或行动,来将现实生活反映出来。如扮过家家、扮医生等。(3)规则游戏阶段(7 11、12 岁) 。当儿童的思维发展达到能破除“自我中心”后,就能学会用别人的观点来校正自己的观点。在游戏中,儿童在同伴之间会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如打球、下棋、玩弹子、打扑克等。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的词汇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4 岁词汇量的年增长率最高。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幼儿期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
15、和深化、词类范围的扩大和积极词汇的增长。其中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是指儿童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因此,本题应选 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儿童最先掌握的句子类型是陈述句,到幼儿期,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逐渐增加。但对某些较复杂的句子尚不能完全理解,如双重否定句和被动句。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幼儿期的儿童虽然已经能够熟练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但是并不能把语法当做认识对象。他们只是从言语习惯上掌握了它,专门的语法知识的学习要到小学才能进行。因此本题选
16、 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弗拉维尔等人(Flavell ,1966) 提出记忆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没有策略; (2)不能主动应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使用策略;(3)能主动自觉地采用策略。一般来说,儿童 5 岁之前没有策略,57 岁处于过渡期,10 岁以后记忆策略逐渐稳定发展起来。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79 个信息单位,而 7 岁之前的儿童尚未达到这一标准。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所谓二级信念的理解,是指认识到他人
17、具有关于另一个人信念的信念,它实际上也就是对他人心理活动的递推性思维。复制式心理理论是指儿童认为人们拥有的信念不同是因为他们的知觉经验不同。解释性心理理论是指儿童能够认识到不同的个体在知觉信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各自不同的建构、解释而对情境持有不同的信念。儿童对信念和愿望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的认知是儿童认识心理世界、解释和预测行为的重要内容,但是仅依据信念和愿望,或许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和解释行为。6 岁前儿童的心理理论中并不包括特质概念,但已有特质概念的萌芽。比如,在他们的个人偏好观念中,就包含着用稳定的人格特质解释行为原因的萌芽。6 岁后,儿童才发展起人格特质的概念,开始用人格特质预测和解释行为
18、。综上分析,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皮亚杰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道德发展阶段包括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2)他律阶段(又称道德实在论阶段) ;(3)自律阶段( 又称道德相对论阶段)。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正处于他律阶段,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因而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延迟满足实验中一般需要两种条件,一种是可以立即获得小的礼物,一种是可以在规定的等待时间之后可以获得更
19、多的礼物。该种方法常被用来测查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研究表明,1224 个月儿童的侵犯行为不指向任何特殊的人(即工具性攻击),为一特殊目的指向特殊的人的真正的侵犯行为(即敌意性攻击)出现在 4岁左右。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攻击行为包括工具性攻击(指向物品、权利或者空间)和敌意性攻击(旨在伤害另外一个人) 。敌意性攻击也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外显攻击(如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 破坏另外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外显攻击,女孩比男孩表现出更多的关系
20、攻击,但无法确定总体上男孩和女孩的攻击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性别认同是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对自己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性别角色标准是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或亚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适当性的期望。性别偏爱即性别角色偏爱,是指对与性别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有时,性别角色认同也称为性别认同,本题中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认同两个选项同时出现,故选 B。【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二、多选题22 【正确答
21、案】 A,C【试题解析】 研究表明,大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 420 岁之间,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第一次在 56 岁左右,表现为枕叶 波与 波斗争最为激烈, 波逐渐超过 波;第二次出现在 1314 岁左右,表现为除额叶外,整个皮层中 波与 波的斗争基本结束, 波基本被 波所代替。因此本题选 AC。【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婴儿期儿童的口语表达的形式主要是对话言语,幼儿期儿童的独自言语发展起来,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期儿童的情境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本题选 BC。
22、【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在整个幼儿期,儿童的思维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初期,儿童更多地运用直觉行动思维,幼儿中期以后,则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但是三种思维形式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出现并不能导致直觉行动思维的消失。同时在幼儿期,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具体表现为,最初言语只是行动的总结,然后能够伴随行动进行,最后才成为行动的计划。与此同时,思维活动起初主要依靠行动进行,后来才主要依靠言语来进行,并开始带有逻辑的性质。因此本题选AB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研究心理理论常用的实验范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用于探测儿童的错误信念发展的,另一类主要是用于探测儿童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意外地点任务和表征变化任务都属于错误信念范式。假装理解任务和对他人行为预测的任务则是用于探测儿童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研究范式。因此本题选ABCD。【知识模块】 发展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