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 )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图形(B)封闭性(C)刺激间的关系(D)以上都对2 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世之时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努力。其中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 ) 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 心灵” 的思想; ( )则首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A)费希纳 冯特 艾宾浩斯(B)费希纳 艾宾浩斯 冯特(C)冯特 费希纳 艾宾浩斯(D)冯
2、特 艾宾浩斯 费希纳3 进行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操纵自变量(B)测量因变量(C)控制无关变量(D)增加实验被试4 不能排除成熟等因素影响的设计是( )。(A)单组前后测设计(B)时间序列设计(C)双组前后测设计(D)双组后测设计5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式为( )。(A)R X O 2 R O2(B) R O1 X O2 R O3 O4(C) O1 X O2 O3 O4(D)O 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O9 O10 O11 O12 O13 O14 O15 O166 如果自变量是连续的量的变化,则要求所选自变量的检查点,一般( )为宜,只有这样,
3、才能足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A)23 个左右(B) 35 个左右(C) 57 个左右(D)以上都不对7 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 )。(A)作用于不同加工阶段(B)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C)独立的(D)可以相加的8 Sternberg 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 ( )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A)系列(B)同时(C)个别(D)独立9 理想的评价量表是一种制作( )的直接方法。(A)成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10 根据信号检测论,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到信号的存在是因为( )。(A)人自身生理局限(B)被试反应不认真(C)有背景噪音的干扰(D
4、)A+B11 注意的衰减模型和单通道模型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B)都认为一些在非追随耳中呈现的重要信息受到激活后被识别(C)都认为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D)都认为非追随耳的信息被彻底过滤掉了12 下列实验中没有为无觉察知觉提供证据的是( )。(A)加掩蔽的 Stroop 启动实验(B)阈下词汇确定(C)盲视实验(D)内隐联想测验二、多选题13 选择被试样本的方法有( )。(A)随机分层取样(B)完全随机取样(C)个案样本取样(D)等组匹配取样14 适合于小样本实验的方法是( )。(A)ABA 设计(B)匹配(C)多基线设计(D
5、)随机化15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A)恒定法(B)平衡法(C)抵消法(D)随机化16 在复杂任务的行为中,反应时间常包括( )。(A)基线时间(B)一个或多个认知加工过程的时间(C)反应键的延迟反应时间(D)其他随机因素导致的反应时间误差17 下列关于 ABC 三种反应时说法正确的是 ( )。(A)A简单反应的反应时最短(B) B选择反应的反应时最长(C) C 一辨别反应的反应时最长(D)A、B 反应的反应时可以根据减数法计算出来18 恒定刺激法的变式有( )。(A)分组法(B)单一刺激法(C)极限法(D)最小可觉差19 人
6、类的感知系统好比是一个信号觉察器。我们把各种刺激看作是信号,噪音则( )。(A)感觉器官(B)刺激的随机物理变化(C)感官信息处理中的随机变化(D)中枢神经20 负启动效应的起因有( )。(A)反应压制、认知去活化(B)编码协调、认知阻塞(C) SR 映射、情景恢复(D)观察频率三、简答题21 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些?22 什么是内隐联想范式?23 举例说明无觉察知觉实验要考虑的变量。四、综合题24 请设计一个单因素多水平组间设计。25 现有 100 克和 108 克外观和体积相同的重要物若干,以前者为噪音,后者为信号,采用信号检测实验的有无法,在同一先验概率下,多次测量不同被试的辨别率d和判断
7、标准 。现在假定在同样条件下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这一群被试的重量辨别差别阈限 DL。请从理论上分析:(1)d、DL 三者两两之间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存在何种关系,请做出定性解释。(2)恒定刺激法和信号检测法之间有何区别?解释并说明之。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7 【正确
8、答案】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二、多选题13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A,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A,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9
9、【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实际需要。实际的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实验研究来解决。例如,有的研究工作者在从事语文教学时发现,有一些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经常添字漏字或颠倒字的顺序,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好地完成朗读呢?是他们不够认真仔细吗?是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其他同学差吗?(2)理论需要。从理论或学说中推演出的某个假设是否符合实际,这就需要实验来检验。(3)个人经验。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学问题。例如,为什么男孩的攻击性高于女孩?(4)前人的研究与文献
10、资料。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实验研究虽然不一定要从文献出发,但在确立课题前,系统地查阅有关文献是必要的。阅读文献可以发现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什么问题尚待研究从而得出可研究的课题。【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内隐联想测验是继序列学习之后,反应时新法向高级心理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1998 年,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联想测验成功实现了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量化的梦想。内隐联想测验的成功促进了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蓬勃发展,同时内隐联想测验本身也在改进完善,不断丰富着反应时实验范式的解释能力。(1)内隐联想测验是由格林沃尔德在 1998 年提出的。(2)内隐联想测验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
11、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 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3)依据唐德斯减数法的原理,反应时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加工过程,反应时越长,心理加工过程越复杂。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由子所呈现的刺激多具有复杂的社会意义,刺激所暗含的社会意义不同,被试的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就不同,从而反应时的长短也会不同。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两者联系紧密,此时辨别任务更多的依赖于自动化的加工,因而反应时短;不相容任务中,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度不一致,这往往会导致被试的认知冲突,此时辨别任务更多地依赖于复杂的意识加工,
12、随而反应时长。所以,两种联合任务的反应时之差可以作为概念词和属性词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相对一致性的指标,即上述的内隐联想测验效应。(4)内隐和外显测试间的高相关表示内隐联想测验结构效度较高,内隐联想测验效应与单反应时的相关应尽可能低。【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知觉可以是意识层面的加工,也可以涉及无意识层面的加工,这就是无觉察知觉,是指刺激没有被个体的意识觉察,却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即个体无意识地对刺激进行了加工。无觉察知觉实验中要考虑的变量如下:(1)自变量。无觉察知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刺激不被意识觉察,为了达到这一点,通常通过两种方法来控制自变量:一种是通过注意分
13、配控制意识,即将刺激呈现在不被注意的位置;另一种是通过刺激条件控制意识。对于前一种方法,以盲视病人 D、B 的研究为例,被试的病理特征实际就是一个可操纵的自变量,将刺激呈现在盲视野,即将刺激呈现在不被注意的位置,就是对被试自变量的一次操纵,通过这一操纵我们可以排除知觉的意识成分,将因变量(D、 B 的知觉判断能力)上出现的效应归结为无意识加工的结果。对于后一种方法,我们以马塞尔的斯特鲁普启动实验为例,其中的启动词和掩蔽刺激间的间隔时间就是一个可操纵的自变量,通过操纵掩蔽间隔时间,可以控制被试对启动词的觉察(意识) 水平,从而影响最终的因变量(启动效应)。除此之外,对于无觉察知觉和有意识知觉的区
14、分,我们还可以应用实验性分离,即纳入其他的自变量,使这一自变量对无觉察知觉和有意识知觉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从本质上区分两者。在上述的一系列实验中,研究者选用了启动词意义和色块颜色一致试验的概率、单词或非单词测验作为自变量,对无觉察和有意识知觉进行实验性分离。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我们会发现更多类似功能的自变量,为无觉察知觉的独立存在提供更坚实的基础。(2)因变量。在一般的知觉研究中,言语报告是我们常用的因变量,因为言语报告通常反应人们的经验、体验,然而言语报告是人们有意识对主观体验的反应,而现在我们所要研究的无觉察知觉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显然,言语报告不能作为可靠的因变量指标。经典分离假设
15、人为,间接测验对无意识具有完全的敏感性,虽然经典分离假设受到质疑,但是它所提出的间接测验仍是无觉察知觉研究中很重要的因变量指标。比如,在斯特鲁普启动试验中,我们使用反应时作为因变量,反应时的减少被认为是启动效应所导致的,因为相对于正确率,反应时的变化更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它是对无意识的较好的间接测验。再如,威尔逊和伊翁茨的实验用偏好测验这一间接测验作为因变量。因为在偏好测验时,被试绝不会意识到这是在测量他们先前对 10 张不规则几何图形的知觉。(3)控制变量。无觉察研究中的控制变量和其他知觉研究中差不多,除了诸如刺激强度、亮度等物理环境的因素外,还有诸如情感和动机等个体因素。以马塞尔的斯特鲁普启
16、动实验为例,在确定觉察阈限时,必须对每个被试单独测定,而不是对所有被试确定一个恒定的启动词和掩蔽刺激间隔,因为对不同被试而言,同一个启动词和掩蔽刺激间隔会产生不同的觉察水平,这种方法事实上就是在控制个体差异这一无关变量。再如,我们知道网膜是具有累积效应的,即只有当到达网膜的光量子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产生神经冲动,向大脑传递,所以在进行无觉察实验时,刺激的光亮就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向每个被试以同样的亮度呈现刺激,这才不致于在如此短暂呈现刺激的情况下,使得刺激达到每个被试皮层的时间不同。这样,我们才算是有效控制了亮度这一无关变量。【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四、综合题24 【正确答案】 举例:从某一高校
17、中随机抽取 36 名学生,考察这些学生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光的反应时是否存在差异。【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辨别力 d比较稳定,不会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也不会受到情绪、期望、动机等变数的影响。而判断标准 被试者的动机、态度、利害得失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判断标准来分析被试的心理因素。若在辨别力 d固定的情况下,判断标准会出现三种情况:(1)宽松的标准;(2)中等的标准;(3)严格的标准。若被试的辨别力越大,也就是被试的敏感性越高,被试就越容易分辨出两个不同的刺激,所以此时的差别阈限就降低。若被试的辨别力越小,那差别阈限就相应地提高,所以辨别力与差别阈限之间呈反比。同样
18、,若被试的判断标准提高,被试就较不容易报告信号,此时差别阈限也会增大,所以判断标准与差别阈限之间呈正比。恒定刺激法是由 57 个刺激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它的特点是:(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 57 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 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 5左右。(2)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确定几个特定值。(3)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一般每种刺激呈现 50200 次。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几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的次数。(4)恒
19、定刺激法所使用的刺激数目少,且不需要随时调整刺激的强度,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所以可以避免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但是,刺激的改变是有一定方向的,所以被试在实验中的猜测成分比较多,因而构成较大的误差。而信号检测论以统计决断理论作为数学基础,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被试者对有无信号出现的判定,可以有四种结果:击中、虚惊、漏报和正确排斥。信号检测论在应用中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有无法、评价法和迫选法。该题目中采用的是有无法,也就是当被试呈现刺激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并予以口头报告,被试的反应很简单。但是信号检测论与恒定刺激法在测定被试的差别阈限时,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是,恒定刺激法并不能测出被试的反应标准,也不能将被试的判断标准和辨别力分开。所以也无法弄清反应标准和所测的差别阈限之间的关系。虽然一些实验采用了一些措施,使影响阈限的估计因素在一个当中前后保持恒定,但对于各个被试各自所掌握的标准,究竟是否一样,很难检验。而信号检测论运用到心理学中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