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2 有研究者将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状态学生,一类是消极状态学生。研究发现,对积极状态的学生使用教师讲授的方法教学效果好,对于消极状态学生使用电影教学的方法教学效果好。这种现象被称为(A)学与教相互作用(B)以学定教(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3 下面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习惯化和去习惯化(B)图式改变(C)形成条件反射(D)视觉适应4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结构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A)知识学习和
2、技能学习(B)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5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某教师学习如何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属于(A)连锁学习(B)言语联想学习(C)规则学习(D)问题解决的学习6 在桑代克以猫作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中,当猫开始的动作无效时,会通过改变动作设法逃出去,桑代克认为猫的这种反应符合的学习规律是(A)选择反应律(B)类化反应律(C)联结转移律(D)多重反应律7 在连续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8 海明威曾说,他每完成一部分创作之后
3、,就奖励自己一杯咖啡,然后继续写作,这在班杜拉看来,属于(A)外部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9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先教最一般、最抽象的概念,然后教较为具体的概念,最后教最为具体的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教师贯彻的教学原则是(A)综合贯通原则(B)渐进分化原则(C)直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10 在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含的结构是(A)信息流程(B)中央执行系统(C)期望事项(D)执行控制11 程序教学依据的理论是(A)试误学习理论(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12 小明看到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奖学金,大受激励,觉得明年自己也能获得奖学金
4、,学习更加努力了。这说明小明受到了(A)外部强化(B)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13 某学生对于某门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但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能够及格而熬夜学习,此时这个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是(A)内在动机(B)正确的动机(C)近景的、直接陛动机(D)一般动机14 根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期望和价值之间具有的关系是(A)正相关的关系(B)负相关关系(C)互补关系(D)没有关系15 小明为了探明某个数学原理而去学习,推动他学习的动机属于(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错误学习动机(D)远景性学习动机16 根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选择的任务是(A)难度
5、适中的(B)难度大的(C)难度小的(D)难度大或小的17 在遇到众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此时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形式是(A)图式(B)命题(C)表象(D)产生式18 “举一反三 ”这个成语中蕴含的学习心理是(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迁移(D)学习过程19 在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实验中,一只在一个笼子中经过训练能够迅速逃出的猫被放人到另一个笼子中,该猫能不能迅速逃出,取决于(A)猫是否具备逃出笼子的能力(B)两只笼子是否相似(C)猫是否饥饿(D)猫是否认识到笼子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20 小明为了今天的教育心理学考试一个晚上
6、都在一句一句地读笔记本上的内容,他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二、多选题21 下列观点,属于维果茨基提出的有(A)心理发展的工具中介说(B)心理发展的社会起源说(C)心理发展的同化说(D)心理发展的内化说22 具有行为主义思想的心理学家有(A)华生(B)斯金纳(C)班杜拉(D)苛勒23 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原则包括(A)渐进分化原则(B)直观性原则(C)综合贯通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24 概念获得的方式包括(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三、简答题25 什么是先行组织者? 简述它的类型和功能。26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并
7、分析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发生的作用。27 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论述及其教育意义。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4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互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故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就是指学习因素与教学因素的交互作用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使学习因素与教学因素达到最优配置,使教学效果最佳
8、。考生可结合心理统计学中“交互作用”这一属于理解“相互作用”的含义。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了。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根据新旧学习内容之间
9、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问题解决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旨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教师学习如何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即灵活运用多种规则解决问题,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桑代克通过学习实验提出三种学习主律和五种学习副律。五条副律分别是多重反应律、定势律、选择反应律、类化反应律、联结转移律。多重反应律是指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将进行另外的反应,直到有一种反
10、应最终导致满意的结果为止。选择反应律是指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选择性反应。类化反应律是指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境中的反应。联结转移律是指逐渐地变化情境中的刺激,直至使反应与新情境形成联结。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关于强化程式的研究。在连续强化条件下,行为建立快,消退也快。间歇强化条件下,建立慢,消退也慢。【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强化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人们对达到
11、自己预期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激励自己,这是自我强化。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了两种教学原则,一种是渐进分化原则,一种是综合贯通原则。渐进分化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先教最一般、最抽象的概念,然后教较为具体的概念,最后教最为具体的概念。综合贯通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先教具体的概念,随着学生对具体概念的掌握,再帮助学生将这些具体的概念联系起来。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加涅总结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信息流程、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信息流程描述了个体对于信息的加工过程。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
12、到的目标,即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负责调节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并将该理论运用到动物训练、企业管理、课堂管理等各种情境,程序教学即是该理论在教学中的系统运用。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较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影响学生近期学习活动的动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
13、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期望值和价值之和为 1。也有学者认为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当个体认为某种学习任务成功的概率高的时候,乐意投入这个学习任务中,并认为该任务有较高的价值。【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为了学习内容本身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为了学习内容以外的目的则属于外部学习动机。为了探明某个原理而去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期望一价值理论中,期望是指完成一个任务的概率,即
14、该任务的难度(P),价值是指完成一个任务给个体带来的价值(I) ,P 和 I 是互补的关系。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公式是 T=MPl=P(1-P),T 是指一个人做某事情的倾向,M是指一个人固有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强的人 M 是正值,成就动机低的人 M 是负值。对于成就动机高的人,当 P 为 05 时,T 值最大。因此成就动机高的人愿意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人,他们最不愿意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他们更愿意选择难度大或低的任务。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图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表征。图式中包含的信息可以是知觉性的(表象) ,也可
15、以是命题性的。图式中既包括范畴的必要性特征,也包括范畴的特点性特征。这是图式与概念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例如,“鸟”的概念中不含“鸟会飞”这一属性,但鸟的图式中可以包含这一特点性特征,以帮助者学习对大部分鸟进行了解。【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学习者能够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的时候,学习迁移发生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情境和反应的联结,对应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即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是两种学习情境是否相似。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试题
16、解析】 麦可卡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是指针对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即通过多次重复的方法掌握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材料进行修饰、补充、举例子等方法掌握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组织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归类、联系的方法掌握学习材料的学习策略。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选题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维果茨基(18961934)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原则,要求从历史的观点而不是抽象的观点,在社会环境之中研究心理的发展。首先,他提出了心理发
17、展的工具中介说,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和结构的变化是由语言系统等特殊的“精神生产工具”为中介,人的心理由于受到精神工具的中介而产生了高级心理机能,使人能够在改变环境的同时,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其次,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活动说(社会起源说),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是从个体的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进而,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内化说,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转移至内部,“内化”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因此本题选AB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斯金纳是新行为主
18、义的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虽蕴含了认知的思想,但仍以行为的形成为研究重点。苛勒等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心理学家是早期认知观点的持有者。【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教学原则。渐进分化原则要求教学时从一般和抽象的知识开始教,渐次教那些更为具体的知识,保证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的顺利进行。综合贯通原则则是在学生学习了具体的知识之后,再去学习抽象概括性水平较高的知识,以保证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进行。【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概念获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概念,被称
19、为概念形成。一种是通过间接经验即通过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被称为概念同化。加涅提出的具体概念、奥苏伯尔提到的初级概念、维果茨基提到的日常生活中的概念的获得方式是概念形成。与此对应的定义性概念、二级概念和科学概念获得方式是概念同化。【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总的来说,组织者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给新的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陈述性组织者使新的学习可以有类属者,当学习者不存在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认知
20、结构时使用。比较性组织者使新旧知识得以辨别清晰,当学习者对新旧知识无法辨别、容易产生混淆时使用。【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的内容。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但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有条件的,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拥有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如果学习者没有拥有同化新的知识的认知结构,就需要教师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之前先给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以使学生拥有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斯金纳使用强化理论对学习本身的论述就是对学习动机的论述。个体的行为因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概率增加就是动机增强
21、,个体的行为因受到惩罚而发生的概率降低就是动机减弱。(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作用当个体缺失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个体具有强大的内在学习动机时,使用强化原理奖励学生的学习行为,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强化物联系起来,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内容。在分析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时,要联系到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分类的内容,既看到强化对外在动机的激发作用,又要看到它对内在动机的削弱作用。强化原理是一剂良药,但要对症下药。【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1)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活动
22、的五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活动的定向基础阶段。第二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第三阶段,有声言语阶段。第四阶段,无声的“ 外部 ”言语阶段。第五阶段,内部言语阶段。(2)加里培林心智活动五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这一理论强调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内化过程,因此在心智技能教学中要注意心智技能的“ 内化 ”过程的实现,要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性,不能越过某一或某些阶段。【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内容。心智技能的学习有两个难点,一个是它发生在头脑内部,看不见摸不着。一个是它属于技能的范畴,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而获得。因此加里培林的理论很有启示意义,要求教师通过可视化的手段首先使学生能够看到心智技能的操作,然后逐渐内化。【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