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09KB ,
资源ID:84977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97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4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把图(a)知觉为四列正方形、把图(b)知觉为三行正方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邻近原则2 把右图知觉为三列“”和两列“O”而不是三排形状不同的图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邻近原则3 图(a)中是一些随机排列的小圆圈,有人却能如图(b)所示,在图(a)中知觉出字母“M”,此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共同命运原则(B)对称原则(C)线条朝向原则(D)简单原则4 我们往往把右图知觉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而不是一个

2、复杂的 11 边图形,此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A)共同命运原则(B)对称原则(C)线条朝向原则(D)简单原则5 孩子们在看天上的白云时,经常会说看到了各种小动物。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6 人们知觉时经常遵循接近律、相似律和连续律。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7 良好图形原则反映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8 一个人穿的是蓝色的衬衫,我们带上红色眼睛仍然觉得他穿的是蓝色衬衫。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9 在形状知觉中,将各种特征整合起来起重要作

3、用的心理过程是(A)感觉(B)表象(C)注意(D)记忆10 从右图的图形(b)中分辨出图形(a)比较困难。不能对此现象合理解释的是 (A)个体认知风格的影响(B)图形 (a)的轮廓在图形 (b)中遭到破坏(C)知觉中整体优先效应的影响(D)知觉定势的影响11 深度知觉时个体所依赖的单眼非视觉线索是(A)眼的调节(B)双眼视差(C)运动视差(D)双眼视轴的辐合12 仅在几米范围内有效的深度线索是(A)眼的调节(B)双眼视差(C)运动视差(D)双眼视轴的辐合13 远处物体显得模糊,近处物体显得清晰,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A)眼的调节(B)线条透视(C)空气透视(D)纹理梯度14

4、对声音的方位定向不起作用的是(A)听觉(B)动觉(C)视觉(D)平衡觉15 判断时间精确性最高的感觉通道是(A)听觉(B)触觉(C)视觉(D)味觉16 在暗室内,如果我们注视一支点燃的熏香,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17 知觉的理解性体现的加工方式是(A)“全或无 ”加工(B)颉颃加工(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18 从网膜水平上解释错觉原因的错觉理论是(A)眼动理论(B)神经抑制作用理论(C)常性误用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二、多选题19 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A)权力动机(B)交往动机(C)成就动机(D)认识性动机2

5、0 强调期待在动机中作用的心理学家有(A)托尔曼(B)阿特金森(C)斯金纳(D)赫尔21 动机的认知理论包括(A)诱因理论(B)归因理论(C)自我决定理论(D)成就目标理论22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23 人们在意志行动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行为目标的冲突类型有(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三、简答题24 以唐德斯反应时为例阐述反应时减数法的基本原理。25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26 反应时实验的因变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它们为因变量的指标要遵循什么原则? 如

6、何对这一原则进行检验 ?27 以唐德斯反应时为例阐述反应时减数法的基本原理。28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29 反应时实验的因变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它们为因变量的指标要遵循什么原则? 如何对这一原则进行检验 ?30 简述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基本步骤。31 简述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感觉比例法的基本步骤。32 简述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基本步骤。33 简述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感觉比例法的基本步骤。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4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闭合原则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图形。

7、连续原则是指个体在知觉中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相似原则是指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邻近原则是指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织在一起的。我们对左图知觉为四列正方形,右图知觉为三行正方形,是因为左图中,在纵向上各个正方形比较接近,右图中,在横向上各个正方形比较接近。因此符合邻近原则。故本题选 D。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闭合原则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图形。连续原则是指个体在知觉中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

8、线。相似原则是指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邻近原则是指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织在一起的。我们对左图知觉为四列正方形,右图知觉为三行正方形,是因为左图中,在纵向上各个正方形比较接近,右图中,在横向上各个正方形比较接近。因此符合邻近原则。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共同命运原则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知觉对象中具有共同命运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对称原则是指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线条朝向原则是指线条方向相同的图形容易知觉在一起。简单原则是指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本题

9、中,能够在随机排列的小圆圈中知觉出“M”,是因为这些小圆圈具有共同命运,同属于“M”中的一部分。因此本题选 A。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共同命运原则是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知觉对象中具有共同命运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对称原则是指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线条朝向原则是指线条方向相同的图形容易知觉在一起。简单原则是指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本题中,能够在随机排列的小圆圈中知觉出“M”,是因为这些小圆圈具有共同命运,同属于“M”中的一部分。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不可能同时把接触到的外部事物纳入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

10、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和说明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的特性。本题中孩子们的知觉依赖了过去的经验,因此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故本题选 C。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不可能同时把接触到的外部事物纳入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知

11、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和说明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的特性。本题中孩子们的知觉依赖了过去的经验,因此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不可能同时把接触到的外部事物纳入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2、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和说明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的特性。本题中孩子们的知觉依赖了过去的经验,因此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不可能同时把接触到的外部事物纳入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

13、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和说明的特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的特性。本题中孩子们的知觉依赖了过去的经验,因此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形状知觉中人脑需要将不同的特征联合在一起,研究表明,注意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因此本题选C。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个体从复杂图形中分辨简单图形时,受到个体认知风格的影响。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容易分辨出简单图形,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分辨出简单图形的难度较大。轮廓是图形

14、及其背景的分界面,能够帮助个体识别图形。简单图形的轮廓在复杂图形中遭到了破坏,因此难以辨别。个体对事物进行知觉时,存在整体优先效应,影响个体对于部分的识别。知觉定势指的是发生在前面的知觉影响后来的知觉,是个体在后续知觉时产生的准备状态。在本题中,知觉定势可帮助个体在复杂图形中找出简单图形。因此本题选 D。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非视觉线索是指由其他感觉(主要是动觉)而不是视觉提供的判断深度、距离的依据,包括眼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调节是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准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这样看近

15、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眼的调节属于单眼非视觉线索。辐合则属于双眼非视觉线索。因此本题选 A。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调节是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准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调节的作用受到个体生理结构的限制,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它只在几米的范围内有效。因此本题选 A。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单眼深度线索有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 、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线条透视指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是趋于接近的知觉线索。运动视差是指当观察者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

16、在视网膜上的运动范围将出现差异,近处物体运动范围大,远处物体运动范围小。运动透视指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空气透视是指透过空气看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度不同。纹理梯度,又称结构极差,是指随着视野向远处延伸,客体的物理分布密度有规律地递缩变化。眼的调节是单眼非视觉线索,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准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因此本题选 C。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声音的方位定向主要依赖听觉,动觉和视觉也影响声音的方向定位。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17、,它不影响声音的方向定位。因此本题选 D。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听觉能分辨出 1100 秒的时间间隔。因此本题选 A。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动景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会发现刺激点飘忽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自主运动现象,也叫游动效应。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

18、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运动后效。因此,本题选 C。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上而下的加工,又叫概念驱动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由此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自上而下的加工反映了知觉过程中个体已有知识、经验、期望对于知觉的影响。自下而上的加工又叫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

19、释。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则完全强调刺激物特征在知觉过程中的作用。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涉及“全或无”加工的论述。黑林的色觉理论颉颃加工理论涉及颉颃加工的论述。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个体在知觉时对个体已有经验的依赖,这体现了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因此本题选 C。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对错觉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眼动理论,把错觉归结为刺激取样的误差;第二种是神经抑制作用理论,从网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错觉;第三种是常性误用理论,从认知的观点解释错觉。因此本题选 B。二、多选题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人有权力的需要、社会

20、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认识性动机等。因此本题选 ABCD。2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也强调期望在动机中的作用。斯金纳强调诱因在动机中的作用。赫尔则是从驱力的角度关注动机。因此本题选 AB。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动机的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视角探讨动机,归因理论(强调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影响动机)、自我决定理论(基本观点是当个体认识到自己是行为的原因时,个人愿意执行该行为)和成就

21、目标理论(强调对目标的知觉影响成就行为)都属于动机的认知理论。诱因理论强调外部强化物对个体动机的影响。因此本题选 BCD。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马斯洛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类为缺失需要。此类需要是人类所必需的,如果缺失,将会促进人们为满足这些需要而努力,如果这些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它们的推动力将下降甚至消失。因此本题选ABC。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双趋冲突涉及两个目标,两个个体都想要的目标。双避冲突也涉及两个目标,是两个个体都不想要的目标。多重趋避冲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对个体都有吸引力和排斥力。趋避冲突只有一

22、个目标,这个目标中有吸引个体的因素,又有个体厌恶的因素。因此本题选 ABD。三、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减数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减数法是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以此为例我们可看到减数法的上述原理:他把反应时划分为三类:即简单反应时(A 反应时)、选择反应时(B 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C 反应时)。简单反应时是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唐德斯把它称为 A 反应时,由于这种反应时间是感知到刺激就立即作出反应,中间没有其他

23、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也称为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任何复杂刺激的反应时间都是由基线时间和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合成的,这就是采用减数法测量认知加工过程的一个基本假设。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作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唐德斯把它称为 B 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即基线时间)和选择时间(即选择不同刺激的加工时间)。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的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作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

24、应时,唐德斯把它称为 C 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间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和被试辨别时间(即在若干个刺激中辨别出目标刺激的加工时间)。根据 A、B、C 三种反应所包含的操作过程以及所得到的反应时,运用减数法原理,能够推算出辨别和选择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辨别时间=C 反应时-A 反应时;选择时间=B 反应时 C 反应时。【试题解析】 反应时的减数法在逻辑上不难理解,多个反应组成复杂的反应,多个反应时之和等于复杂反应时,各个反应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各个反应独自操作时的反应时和它在复杂反应中的反应时是一样的。而要通过反应时减数法计算各个心理操作的反应时,是因为有些心理操作的反应时不能进行直接测量,例如唐德斯

25、反应时中的辨别时间和反应时间,他们需要减法运算计算出来。25 【正确答案】 加因素法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69)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此方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

26、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根据此逻辑,如果事先可以发现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对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有所影响,那么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的时间变化,进而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的影响是恒定的,即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

27、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就不能使用加因素法。【试题解析】 理解加因素法实验要明晰该方法的侧重点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在加因素法实验中,通过对影响每个加工阶段的因素进行操作处理并观测反应时的变化来探究这一加工阶段是否存在。26 【正确答案】 (1)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分别是速度和准确性。(2)速度和准确性具有反向的关系,即速度快,准确性低;准确性高,速度慢。(3)反应时实验以速度和准确性为指标,应遵循速度

28、一准确性权衡的原则。即要求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尽可能避免以牺牲正确率为代价提高反应速度,或者是以降低反应速度为代价提高正确率。(4)检验速度 -准确性权衡的方法是:根据反应时数据将被试划分为快速反应组和慢速反应组,并对两组的错误率进行检验,如果快速反应组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慢速反应组,说明可能存在违背速度一准确性权衡的原则的问题;如果快速反应组和慢速反应组的错误率差异不显著或者快速反应组的错误率显著低于慢速反应组,说明没有违背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原则。另一种情况是当反应时差别不大时,可能通过全距、标准差等指标和画数据图等方式考察正确率的波动情况。【试题解析】 在反应时实验中,

29、显而易见反应时是因变量,但是反应时往往受到准确性的影响,因此反应时实验除了反应时这一当然的因变量外,还有准确性这一因变量。27 【正确答案】 减数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减数法是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以此为例我们可看到减数法的上述原理:他把反应时划分为三类:即简单反应时(A 反应时)、选择反应时(B 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C 反应时)。简单反应时是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唐德斯把它称为 A 反应时,由于这种反应时间是感

30、知到刺激就立即作出反应,中间没有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也称为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任何复杂刺激的反应时间都是由基线时间和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合成的,这就是采用减数法测量认知加工过程的一个基本假设。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作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唐德斯把它称为 B 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即基线时间)和选择时间(即选择不同刺激的加工时间)。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的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作出

31、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唐德斯把它称为 C 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间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和被试辨别时间(即在若干个刺激中辨别出目标刺激的加工时间)。根据 A、B、C 三种反应所包含的操作过程以及所得到的反应时,运用减数法原理,能够推算出辨别和选择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辨别时间=C 反应时-A 反应时;选择时间=B 反应时 C 反应时。【试题解析】 反应时的减数法在逻辑上不难理解,多个反应组成复杂的反应,多个反应时之和等于复杂反应时,各个反应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各个反应独自操作时的反应时和它在复杂反应中的反应时是一样的。而要通过反应时减数法计算各个心理操作的反应时,是因为有些心理操作

32、的反应时不能进行直接测量,例如唐德斯反应时中的辨别时间和反应时间,他们需要减法运算计算出来。28 【正确答案】 加因素法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69)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此方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

33、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根据此逻辑,如果事先可以发现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对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有所影响,那么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的时间变化,进而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的影响是恒定的,即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

34、工阶段。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就不能使用加因素法。【试题解析】 理解加因素法实验要明晰该方法的侧重点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在加因素法实验中,通过对影响每个加工阶段的因素进行操作处理并观测反应时的变化来探究这一加工阶段是否存在。29 【正确答案】 (1)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分别是速度和准确性。(2)速度和准确性具有反向的关系,即速度快,准确性低;准确性高,速度慢。(3)反应时

35、实验以速度和准确性为指标,应遵循速度一准确性权衡的原则。即要求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尽可能避免以牺牲正确率为代价提高反应速度,或者是以降低反应速度为代价提高正确率。(4)检验速度 -准确性权衡的方法是:根据反应时数据将被试划分为快速反应组和慢速反应组,并对两组的错误率进行检验,如果快速反应组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慢速反应组,说明可能存在违背速度一准确性权衡的原则的问题;如果快速反应组和慢速反应组的错误率差异不显著或者快速反应组的错误率显著低于慢速反应组,说明没有违背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原则。另一种情况是当反应时差别不大时,可能通过全距、标准差等指标和画数据图等方式考察正确率的波动

36、情况。【试题解析】 在反应时实验中,显而易见反应时是因变量,但是反应时往往受到准确性的影响,因此反应时实验除了反应时这一当然的因变量外,还有准确性这一因变量。30 【正确答案】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1)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给该物理刺激赋予一个主观数值(比如 100),然后让被试以该主观值为标准;(2)变化物理刺激的强度,然后根据标准刺激的物理强度所赋予的主观值,对该强度的物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量进行主观估计,并赋予一个主观感觉量的数值。(3)通过上述标准刺激对应的感觉量的数值和一系列物理刺激强度变化所引起的主观感觉后赋予的感觉量的数值,就可以得到

37、一个物理量与感觉量之间关系的心理物理量表。【试题解析】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就是直接对物理刺激值赋予主观值,在给物理刺激值赋予主观值之前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31 【正确答案】 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呈现一个阈上物理刺激作为标准刺激,然后让被试调节另外一个变异刺激,并随时判断该变异刺激所引起的感觉量是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量一半、一倍还是指定的某一比例,这样可以获得某一强度的变异刺激所引起的不同感觉量的关系的量表。(2)在比较完毕后,可以变化标准刺激的强度,然后再选择一个变异刺激进行调节产生不同物理刺激强度所对应的不同比例感觉量的关系量表。(3)通

38、过上述的比较,就可以建立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关系的量表。【试题解析】 感觉比例法又称分段法。这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逻辑是:通过物理量所引起的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按照某一特定的比例变化来建立的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32 【正确答案】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1)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给该物理刺激赋予一个主观数值(比如 100),然后让被试以该主观值为标准;(2)变化物理刺激的强度,然后根据标准刺激的物理强度所赋予的主观值,对该强度的物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量进行主观估计,并赋予一个主观感觉量的数值。(3)通过上述标准刺激对应的感

39、觉量的数值和一系列物理刺激强度变化所引起的主观感觉后赋予的感觉量的数值,就可以得到一个物理量与感觉量之间关系的心理物理量表。【试题解析】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就是直接对物理刺激值赋予主观值,在给物理刺激值赋予主观值之前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33 【正确答案】 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呈现一个阈上物理刺激作为标准刺激,然后让被试调节另外一个变异刺激,并随时判断该变异刺激所引起的感觉量是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量一半、一倍还是指定的某一比例,这样可以获得某一强度的变异刺激所引起的不同感觉量的关系的量表。(2)在比较完毕后,可以变化标准刺激的强度,然后再选择一个变异刺激进行调节产生不同物理刺激强度所对应的不同比例感觉量的关系量表。(3)通过上述的比较,就可以建立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关系的量表。【试题解析】 感觉比例法又称分段法。这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逻辑是:通过物理量所引起的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按照某一特定的比例变化来建立的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