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5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鉴定测验不涉及确定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与区分度(D)测验量表与常模2 在编制测验时,要使测验结构的各种行为的比例与测验者所认为的比例相当,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使用的技术是(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测验等值技术(C)效度分析(D)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3 甲在 A 智力测验中获得 85 分,乙在 B 智力测验中获得 80 分,现欲比较两人智力水平的高低,首先需进行(A)测验等值转换(B)导出分数转换(C)独立样本 t 检验(D)相关样本 t 检验4 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
2、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A)标准化测验(B)效标测验(C)锚测验(D)等值测验5 以标准分数相等作为等值依据的测验等值关系计算方法是(A)全距等值(B)等百分位等值(C)线性等值(D)方差等值6 进行心理测验时,施测者的做法不恰当的是(A)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B)避免受测者产生过度的焦虑(C)告诉被试要快,这样才能完成测验(D)要及时和清楚地记录被试的反应7 小明进行了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分数为 90,现在欲了解小明的智力水平在同龄人中的位置,需要参照(A)测验常模(B)测验量表(C)测验等值系统(D)测验标准分系统8 T 分数的实质是(A)标准分
3、数的变式(B)百分等级分数的变式(C)变异系数的变式(D)标准差的变式9 将非正态分布的分数转化成正态分布,需要(A)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B)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C)将原始分数转换为 T 分数(D)将标准分数转换为 T 分数10 在对测验分数合成时,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获得结论或预测的方法是(A)临床诊断法(B)加权求和合成(C)多重回归(D)多重划分11 与编制测验常模无关的选项是(A)确定常模团体(B)对常模团体施测,获得测验分数(C)鉴定测验(D)制作常模分数转换表12 将一个学生的教育成就与其智力作比较,得到的是(A)教育商数(B)智力商数(C)成就商数(D)
4、发展商数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常模参照测验的是(A)教师资格认定考试(B)艾森克人格测验(C)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D)韦氏智力测验14 想要了解个体在所规定的测量内容上的行为水平,应该使用的测验类型是(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最高行为测验(D)预测性测验15 下列选项涉及的各种情况中,适合使用标准参照测验的是(A)选拔性考试(B)诊断性考试(C)总结性考试(D)安置性考试16 标准参照测验的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的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直觉分析法(B)专家评定法(C)因素分析法(D)实证效果分析法17 对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进行解释需要参照的是(A)分数分界点(B)分数的分布
5、(C)测验常模(D)受测者的水平18 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为了防止受测者回答问题时做出防卫性反应,测验编制者会使用(A)疑问量表(B)说谎量表(C)诈病量表(D)态度量表19 被试在回答心理测验题目时,有时会因为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造成能力相同的被试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这种影响测验成绩的因素是(A)反应定势(B)应试动机(C)应试技巧(D)练习效应20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属于的测验类型是(A)学绩测验(B)能力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人格测验21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编制于(A)1895 年(B) 1905 年(C) 1908 年(D)1911 年22 关于中国比内
6、测验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进行团体施测(B)智商类型是比率智商(C)测验题目随机排列(D)适用于 218 岁23 首先使用离差智商概念的是(A)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C)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24 不属于 WAISRC 言语量表的分测验是(A)算术测验(B)数字符号测验(C)背数测验(D)类同测验25 下面各选项都是心理测验的简写,其中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A)EPQ(B) 16PF(C) CRT(D)MMPI26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检验防卫反应的效度量表是(A)说谎量表(B)疑问量表(C)诈病量表(D)校正量表27 人格测验 MMPI 常模表
7、中的导出分数是(A)标准九(B)标准十(C)标准二十(D)T 分数28 根据 MMPI 中国常模,病理性异常表现的区分标准是量表 T 分数大于(A)40(B) 50(C) 60(D)7029 16PF 中,有正确答案的分量表是(A)A 因素量表(B) B 因素量表(C) G 因素量表(D)N 因素量表30 SCL-90 评定的症状应该发生在(A)一年内(B)一月内(C)一周内(D)任何时间31 内隐联想测验属于(A)人格测验(B)态度测验(C)焦虑测验(D)兴趣测验32 利克特(RALikert)提出的态度测量方法是(A)核检表法(B)等距量表法(C)语义差异法(D)总加量表法33 瑟斯顿提出
8、的态度测量方法要求受测者对由专家评定等级的全部项目进行“是”或“否”反应,最后对“是”反应的项目求(A)中位数(B)平均数(C)总和(D)标准差34 关于飞机和汽车驾驶员资格证书考试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是标准参照测验,也可以是常模参照测验(B)只能是标准参照测验,不能是常模参照测验(C)只能是常模参照测验,不能是标准参照测验(D)不能是标准参照测验,也不能是常模参照测验35 首创“心理测验 ”这一术语的学者是(A)比内(B)詹姆斯.卡特尔(C)爱德华.桑代克(D)高尔顿36 对人才进行系统分类的中国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刘邵37 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是(A)明尼苏达
9、人格测验(B)自由联想测验(C)比内一西蒙智力测验(D)推孟的智力测验38 最早提倡测验运动,并应用等级评定和自由联想法的学者是(A)比内(B)卡特尔(C)伍德沃斯(D)高尔顿39 最早利用智力测验量表对智力进行科学测量的学者是(A)比内(B)推孟(C)韦克斯勒(D)高尔顿40 当被试为年龄很小的儿童时,最好选用(A)个别测验(B)团体测验(C)速度测验(D)纸笔测验41 当被试人数较多,测验时间和经费又有限时,最好选用(A)个别测验(B)团体测验(C)操作测验(D)投射测验42 下列常模分数中本质上不属于标准分数的是(A)比率智商(B) T 分数(C) Z 分数(D)离差智商二、多选题43
10、中年人智力发展重要特点包括(A)社会认知(B)学术认知(C)成就认知(D)伦理认知44 影响中年人认知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A)社会历史因素(B)职业因素(C)遗传因素(D)生理因素45 关于老年人思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A)已无创造性(B)具有自我中心化的特点(C)老年人在解决问题时深思熟虑,但又缺乏信心(D)老年人思维的灵活性变差,想象力减弱46 1913-1914 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A)人的本性(B) 学习心理(C) 教学心理(D)心智运作、疲劳、个体差异及其原因47 梅耶(REMayer)从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的角度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A)单向道(
11、one-way street)时期(B)死胡同(dead-way street)时期(C)双向道(two-way street)时期(D)高速道(high-way street)时期48 在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对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有(A)卢梭(B)华生(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奇49 下面的研究主题属于学习心理范畴的是(A)学生差异(B)学习动机(C)学习策略(D)知识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三、简答题50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51 简述行为主义的言语发展理论。52 简述托马斯和切斯提出的各种婴儿气质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儿童抚养的启示意义。53 简述鲍尔比关于依恋发展阶段
12、的观点。四、综合题54 比较情绪的外周理论与情绪的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5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测验编好后,要对测验进行鉴定。对测验的鉴定,主要是确定其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同时,还要实现测量结果的数量化,用一定的量表作为标准化的记分制度。如果将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与相应的某一或几个测验量表分数一起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测验的常模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都在测验手册中提供可供解释测验分数的常模表。难度与区分度是鉴定测验之前对测验项目进行的分析。因此本题选 C。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编制心理测验时,需
13、要确定每一类行为的项目比例。此时通常使用测验内容分类和目标分类两个维度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明晰各个分类组合的比例。因此本题选 D。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两个或多个不同测验形式分数系统的转化是测验等值转换。一个测验不同分数系统的转换是导出分数转换。因此本题选 A。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测验等值设计中,有时会采用同一组测验试题来关联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以便寻找两形式的等值关系,这些测验试题被称为锚测验。锚测验在采集等值数据时,必须分别伴同两个待等值的测验形式向不同被试群体施测。因此本题选 C。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线性等值是求取测验等值关系的一种计算方法。线
14、性等值依据的原理是:两个分数,一个在测验形式 x 上,另一个在测验形式 y 上,如果这两个分数在各自测验中的标准分数相等,这两个分数就被认为是等值的。因此本题选 C。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告诉被试要快会使被试产生过度的焦虑,因此是不恰当的。因此本题选 C。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或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和结构模式是常模。要了解受测者在某一群体所有成员中的相对位置就需要参照这个测验的常模。因此本题选 A。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T 分数就是将标准分数进行线性转换,是标准分数的变式。9 【正确答案】
15、 A【试题解析】 当原始分数的分布不是正态的时候,可以进行非线性转换,将非正态的分布扭转成正态分布。具体做法是将每个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然后使用正态分布表,找出所对应的 Z 值,这个 Z 值叫做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因此本题选A。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分数合成的方法有临床诊断法、加权求和合成、多重回归和多重划分。其中,根据经验进行直觉合成的方法是临床诊断法。因此本题选 A。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编制常模包括三个步骤:(1)确定常模团体。(2)对常模团体施测,并获得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及分数分布。(3)把原始分数转换成量表分数。鉴定测验是编制测验涉及的程序。因此本题选
16、C。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是智商。教育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是教育商数。教育年龄与智力年龄的比率是成就商数。其中教育年龄是指某岁儿童所取得的平均教育成就。因此本题选 C。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重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关注某个考生在整个考生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本题选 A。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常模参照测验只能描述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无法说明他对测验内容所达到的绝对水平,而标准参照测验旨在考查个体本身的绝对水平,了解个体在所规定的测量内容上的行为水平。最高行为测验是和典型行为测验对应的测验,最高行
17、为测验要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典型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按照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因此本题选 B。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标准参照测验的目的在于了解和界定个体在测验内容上达到的绝对水平,因此能够了解受测者是否掌握了该领域中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在这一领域中的所存在的缺陷,因此诊断性考试适合使用标准参照测验。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进行分析一般缺乏客观的统计分析手段,通常采用专家评定的方法。因此本题选 B。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标准参照测验是对受测者的绝对水平进行测量,因此标准参照测验没有测验常模,也不考虑测验分数的分布,对其分数
18、进行解释要参照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这一标准就是测验分数的分界点,亦称切割分数线,或称及格线。因此本题选 A。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有的被试在无意识中会产生防卫倾向,会不知不觉选择与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选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测验编制者会插入说谎量表,假如受测者在该量表上得分过高,则说明受测者没有真实回答,所以其他方面的分数也就不能作为评价他的人格特征的依据。因此本题选 B。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体回答问题的习惯被称为反应定势或反应风格。常见的反应定势有:求“快”与求“精确”的反应定势、喜好正面叙述的反应定势、喜好特殊位置的反应定势、喜好
19、较长选项的反应定势、猜测的反应定势。因此本题选 A。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绩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它的特点是,经过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学绩测验的分数就高,没有经过训练,其测值应该几乎为零。科举考试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古代经典典籍的掌握,属于学绩测验。因此,本题选 A。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是比纳和西蒙出于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需要于1905 年编制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该量表分别于 1908 年和 1911 年作了修订。因此本题选 B。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24 年陆志韦在 191
20、6 年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1936 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发表第二次修订本,1978 年吴天敏主持第三次修订,1982 年完成中国比内测验。该测验共 5 1 题,由易到难排列,每题代表 4 个月的心理年龄,这样从 218 岁,每个年龄段有 3 道题。但最后智力评定的指标并非智龄(比率智商),而是离差智商,这与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不同。中国比内测验必须个别施测。因此本题选 D。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首先使用智龄(即比率智商)概念的是比内一西蒙量表,首先使用离差智商概念的是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因此本题选 B。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82 年,在
21、龚耀先主持之下修订出版了 WAIS 的中国修订版,简称 WAIS-RC,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言语量表包括常识测验、理解测验、算术测验、类同测验、背数测验、词汇测验。操作量表包括数字符号测验、填图测验、积木图案测验、图片排列测验和拼图测验。因此本题选 B。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EPQ 是艾森克人格测验的简写,16PF 是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量表的简写,CRT 是联合型瑞文测验的简写,MMPI 是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的简写。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有四个效度量表,说谎量表分数高表明回答不真实。诈病量表分数高表明诈病或确系严重偏执。
22、校正量表分数高表示一种自卫反应。疑问量表不是单独的量表,指的是被试对问题毫无反应及对“是”或“否”都进行反应的题目总数。因此本题选 D。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MMPI 常模采用 T 分数,平均分是 50,标准差是 10。因此本题选D。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MMPI 的解释主要考虑各量表的高分特点,如果那个分量表的 T分在 70 以上(美国常模) ,或在 60 以上(中国常模) ,便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因此本题选 C。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6PF 涉及的 16 种人格因素中,只有 B 因素(聪慧性)量表有正确答案。因此本题选 B
23、。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SCL-90 要求被试报告现在或最近一周的情况。因此本题选 C。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内隐联想测验的理论依据是双重态度模型,其目的是测量人的内隐态度,属于态度测验。因此本题选 B。3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利克特(RALikert) 于 1932 年提出利克特量表,要求受测者对每一个项目的态度强弱按五级或六级反应,最后计算受测者在所有项目中评定等级的总和。因此本题选 D。3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瑟斯顿 1929 年创立了等距量表法来测量态度,这种方法又叫瑟斯顿量表。他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某一态度主题,选取能代表该方面的态度
24、语或项目若干,由专家对这些项目进行等级排列,并把专家排列的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保留有效的项目以及根据专家的反应确定项目的等级。要了解某个受调查者某方面的态度,只需看其对该量表的反应,最后运用对全部项目的反应结果(等级)求中位数,以中位数表示该受调查者的态度状况。因此本题选 A。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某种情况下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必须严格区分,二者不可混淆。如飞机和汽车驾驶员资格证书考试就纯属于标准参照测验,其中不能含有常模参照测验的成分,也就是说,被试必须达到标准才能发给资格证书,而不能采用事先规定好的,考试成绩在前百分之多少之内的人发给资格证书的常模参照测验的办法。因为,
25、要胜任飞机驾驶和汽车驾驶,必须在该方面具有绝对的行为水平。因此本题选 B。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卡特尔,于 1890 年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次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一术语。故本题选 B。3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三国时期的刘邵在其人物志一书中,对人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故本题选 D。3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比内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故本题选 C。3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首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英国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他最早试图用各种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来推断个体智力的高低,也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自由
26、联想法的先驱。因此本题选 D。3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比内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故本题选 A。4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适用被试群体的问题。团体测验适用于正常成人群体;个别测验适用于特殊群体,如:文盲、年龄很小的儿童等。故本题选 A。4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团体测验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群体,节省测验时间和经费,具有较高效率。故本题选 B。4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比率智商是通过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计算得来,不具有标准分数的特点。故本题选 A。二、多选题43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中年人认知
27、加工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信息,根据诸如自己与别人的行为、社会交往、社会规则和集体组织间的关系等社会信息开展认知加工活动。因此,社会认知与伦理认知是中年人智力发展的重要特点。因此本题选 AD。4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影响中年人认知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历史因素和职业因素。中年人经历的历史事件较多,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年人的认知发展会产生同辈效应,对中年人的认知影响较大。同时,中年人各自都从事特定的职业活动,这是儿童青少年没有的,鉴于此,职业因素对于智力活动的影响亦不可忽视。因此本题选 AB。4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虽然人的创造能力有高峰年龄,但创造的年龄间距宽广,老年人
28、的思维仍然具有创造性。尽管如此,老年人的思维表现出衰退的趋势。选项 BCD 是老年人思维衰退的表现。因此本题选 BCD。4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1903 年,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 年将其撰写的教育心理学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分别是教育心理学:第一卷,人的本性(191 3)、教育心理学:第二卷,学习心理学(1913) 、教育心理学:第三卷,心智运作、疲劳、个体差异及其原因(1914),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故本题选 ABD。47 【正确答案】 A,BE【试题解析】 梅耶(REMayer) 将西方科学心理学与教
29、育实践的关系比作三条道路,分别是单向道时期(20 世纪初期)、死胡同时期(20 世纪中期)和双向道时期(20 世纪后期) 。在单向道时期,心理学应用于教育,教育接受了心理学知识。在死胡同时期,心理学忽视了教育,教育忽视了心理学。在双向道时期,教育影响了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影响了教育实践。故本题选 ABC。4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科学教育心理学以 1903 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卢梭(1712 1778)、赫尔巴特(17761841) 和裴斯泰洛齐(1746 一 1827)的著作中都蕴含了大量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促进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华生(18781958)对
30、心理学的影响是在 1910 年代以后。因此本题选 ACD。4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作为活动的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不同类别的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学习动机(研究愿不愿学的问题)、学习策略 (研究会不会学的问题)等。学生差异把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属于学生心理的研究范畴。因此本题选 BCD。三、简答题50 【正确答案】 (1)动作是心理发展的组织者。动作使个体获得更多的经验,经验促进了个体的发展。(2)动作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动作促进了运动知觉和深度知觉的发展。(3)动作促进了空间认知发展。动作使婴儿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定位
31、策略,发展为以客体为中心的空间定位策略,通过明确客体、自身及环境的关系来判定客体位置,搜寻客体,从而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更为精确。(4)动作促进了儿童社会性发展。个体的社会性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动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随着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并参与到更多韵活动中去,他们动作技能的发展会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试题解析】 动作使个体与周围世界联系了起来,动作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皮亚杰认为动作图式是婴儿认知结构的基石,个体心理既不起源于先天遗传,也不起源于后天环境,而是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与动作的发展关系密切,当儿童的动作技能发展起来,
32、他们活动的空间变大,与他人交往的形式丰富起来,从而社会性得以发展。51 【正确答案】 (1)斯金纳认为语言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条件作用获得的。(2)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形成的。【试题解析】 关于语言发展有三种典型的理论,分别是行为主义者的观点、先天论的观点和交互作用的观点。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完全解释语言的发展,可以通过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理解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52 【正确答案】 (1)托马斯和切斯提出的各种婴儿气质类型的特点托马斯和切斯提出儿童的气质可以从 9 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活动水平、节律性、注意的转移
33、、趋近与退缩、注意的广度和坚持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反应阈限、心境质量等。在此基础上他们聚类分析出 3 种气质类型的儿童:“容易型”(easy) ,大约占 40。这些婴儿性情温和,有满足感,快乐,对新的经验(比如接触陌生人) 非常开放并具有适应性。他们大体上表现出积极的倾向,有好奇心。他们有定时吃东西和睡眠的习惯,他们也能够忍受挫折和不适。“困难型”(diffiCult),大约占 10。这些婴儿活跃,易怒,习惯没有规律。他们常常对生活常规的变化做出消极反应,对新的人和环境的适应较慢,并倾向于退缩。他们经常大声哭啼,遇到挫折时常常发脾气。“慢热型”(s1ow-to-warm-up),大约占 15
34、。这些婴儿相对不太活跃,有点闷闷不乐,每天的生活有一点规律。他们像困难型的婴儿一样,对新的人和环境的适应较慢,他们的反应也是消极的,但是相对温和。这些婴儿最终会适应新的事物、人或地方,只不过其方式是表现出安静的兴趣。剩下 35的婴儿则是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并不符合某一种典型的气质类型。(2)启示意义在几种类型气质的婴儿中,困难型气质的婴儿非常可能出现适应问题,在儿童期早期和中期可能会出现焦虑退缩以及攻击行为。相比之下,慢热型气质的婴儿在早期则很少出现问题,然而,他们在上学前后往往表现出过分的恐惧、迟缓而拘谨的行为,因为这时候在课堂上和同伴团体中老师和同伴会期望他们积极一些、反应快一些。根据婴儿
35、气质类型的不同,成人必须接受婴儿的独特的气质,并根据婴儿的气质抚养他们,这样才能使每种气质类型的婴儿都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试题解析】 成人能够影响婴儿,婴儿也能影响成人。例如,容易型的婴儿可能会使父母心情愉快,父母之间关系和睦,相反困难型的婴儿可能会使父母烦躁不安。这些相互影响使托马斯和切斯提出了“拟合度模型”来解释气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如何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婴儿,父母应创设不一样的养育环境,使婴儿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父母不应由于受到孩子的影响而对孩子的抚养不当。53 【正确答案】 鲍尔比认为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前依恋阶段 (出生至 6 周)发出先天的信号有助于新
36、生儿与其他人建立密切的联系。这时候婴儿能够辨认自己母亲的微笑和声音,但是还未对她形成依恋。(2)依恋建立阶段 (6 周至 68 个月)婴儿对熟悉的照料者和陌生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当他们知道自己的活动会影响周围人的行为时,他们会开始发展出一种信任感,即自己发出信号时照料者会做出响应的期望。(3)清晰的依恋阶段 (68 个月至 18 个月)对熟悉的照料者的依恋已经很明显。婴儿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在他们依赖的成年人离开时会变得不安。但是分离焦虑并不是一定会发生,这有赖于婴儿的气质和当时的情景。(4)交互关系的形成阶段(18 个月一 2 岁及以后)表征能力和语言的快速发展让儿童能够理解某些影响父母的来与
37、去的因素,并能够预测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因此,分离焦虑就会减弱。这时候儿童开始与照料者谈判,会提出要求,会劝说他(她)改变目标。鲍尔比认为,经过这四个阶段以后,婴儿会建构起一种与照料者的持久情感联系,他们会把这种联系当做父母不在时的“安全基地” 。【试题解析】 依恋是我们对生命中特殊的人所感受到的强烈的、充满感情的联系,当我们与他们交往时,体验到快乐和喜悦,在有压力的时候,通过与他们的接近得到安慰。鲍尔比关于依恋的研究持习性学的观点,即认为婴儿与照料者的情感联系是一种促进生存的进化反应。鲍尔比认为,婴儿与父母的关系开始于一套先天的信号,这套信号召唤成人到婴儿身边,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实的感情联结形
38、成。四、综合题54 【正确答案】 (1)情绪外周理论的观点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 1884 年和 1885 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被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的观点,即詹姆斯一兰格学说。他们都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詹姆斯看来,人们由于哭泣而悲伤,由于打斗而愤怒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与血管变化有关。植物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于是产生愉快的情绪;植物神经系统作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于是体验到了恐惧。因此,他认为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詹姆斯和兰格理论的基本观点相同,他们都
39、认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生理变化在情绪产生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2)情绪的认知理论的观点情绪的认知理论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 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阿诺德的 “评定-兴奋 ”说。阿诺德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该理论认为刺激的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评估 -情绪。同一刺激,由于人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对刺激情境评定的结果,是大脑皮层兴奋的结果,因此她的学说被称为评定-兴奋学说。该学说认为,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通
40、过内导神经传送至丘脑,在此更换神经元,之后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刺激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被评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该理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情绪经验来源于对刺激情境和自身生理唤醒的两方面的认知。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生理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 决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环境中的信息对自身的唤醒状态做出
41、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情绪的产生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拉扎勒斯(1970)认为在情绪活动中,人需要对刺激事件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不断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三个层次:初评价:确定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认为对自己有贬低和攻击性,就会出现发怒的情绪。这对个体的生存和适应很重要。次评价: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反应行为,在做出反应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怎样做出合适的反应。再评价:评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这是一种反馈性的行为,必要时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应。(3)情绪的外周理论和认知理论的比较詹姆斯和兰格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因而受到批评。总的来说,情绪的认知理论强调大脑中枢的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其中阿诺德的 “评定 -兴奋” 说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的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的影响,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二因素理论强调对情境和生理唤醒的认知影响主观体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强调情绪反映了刺激事件对于个人的意义。【试题解析】 不同的情绪理论探讨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