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2 人的主观世界是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心世界。它的核心是( )。(A)世界观和人生观(B)劳动态度(C)思想情操(D)道德风尚3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的把握(B)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的把握(C)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具体的把握
2、(D)哲学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系统的把握4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5 下列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 。(A)不可知论都是唯心主义的(B)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的(C)唯心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D)辩证法都是唯物主义的6 张载认为:“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这一命题观点( )。(A)属于唯物主义(B)属于辩证唯心论(C)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D)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7
3、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心外无物(B)世界是意志的表象(C)物是感觉的复合(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9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0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发展由量变过渡到质变(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
4、内部矛盾(D)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11 中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物论观点12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 。这种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B)唯心主义的(C)形而上学的(D)相对主义的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最主要的区别是( )。(A)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B)强调意识的能动性(C)坚持世界的可知性(D)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了(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B)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统一(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反映论
5、与先验论的统一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统一(C)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A)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B)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C)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代替人生观(D)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17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沦关系的有(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世
6、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18 做任何事情都要“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C)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D)实际经验是唯一可靠的19 恩格斯在其经典著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构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7、的区别(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D)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20 唯物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是( )。(A)一元论哲学(B)决定论哲学(C)坚持物质第一性(D)能动的反映论21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22 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 )。(A)片面地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辩(D)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23 下列关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8、 )。(A)具有朴素性(B)缺乏有力的科学论证(C)往往是和古代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D)没有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24 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A)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B)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C)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主义,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25 下列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C)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D)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
9、争26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坚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B)前者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C)前者认为事物的内在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后者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D)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2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为( )。(A)变“科学之科学 ”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把旧哲学变革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把抽象的原理变革为具体的哲学原理(D)把仅仅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变革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28 马克思的两大贡献是创立
10、了( )。(A)剩余价值学说(B)辩证法(C)唯物史观(D)阶级斗争学说29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提出的理论有( )。(A)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唯物主义历史观(D)科学的实践观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 )。(A)它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B)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C)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D)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11、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选项 B 正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
12、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故选项 A 不能选。唯心主义也是哲学,但并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故选项 C 错误。选项 D 的说法把哲学的概念缩小了,哲学并不仅仅指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故选项 D 不能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既不能盲目地扩大哲学的内涵,也不能轻易地缩小哲学的内涵。【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观世
13、界的核心。人的主观世界既包括意识活动的过程,又包括意识活动过程所创造的观念,即意识活动的成果。主观世界不仅起于主体的心意以内,而且表现为主体的心意状态。人的欲求、愿望、情感、意志、目的、观念、信念、思维等,都是主观世界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表现。人的主观世界的核心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着人的主观世界的其他一切方面,故选项 A 应选。选项 B、C、D 都属于人的内心世界中的因素,但人的劳动态度、思想情操、道德风尚都决定于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故选项 B、C 、D 不能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世界观和人生观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其他部分的关系。【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
14、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选项 C 是对自然科学特征的把握,不是对哲学特征的把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宏观、总体和系统的把握,是从整个人类知识角度而言的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是和具体科学有区别的。选项 A、B、D 是对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的正确解释。故不能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哲学
15、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关系。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涉及本体论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涉及认识论的问题,就两方面的关系而言,认识论是以本体论为前提的,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的过程上来讲,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所以说在这两方面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A、C、D 说的都是认识论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故不能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16、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把握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不同的派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哲学除了么样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
17、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康德、休谟) 是不可知论者,所以,我们可以说坚持不可知论的都是唯心主义者。故选项 A 正确。但反过来说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就不正确了,因为彻底的唯心主义者是可知论者。故选项 B 不正确。唯心主义也不都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也有辩证法,如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故选项 C 不正确。唯物主义有辩证法的,如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但也有形而上学的,如形而上学唯物
18、主义或叫机械唯物主义。故选项 D 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选项具有迷惑性,要认真仔细地排除不正确的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掌握。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从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来看,张载认为客观物质世界以气为本原,是由气的变化形成和发展的,属于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因此,选项 A 正确。既然是唯物主义观点,那就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故选项 B 不正确。唯物主义最根本的就是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故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 牵扯到了认识论的
19、问题,而题干主要是问张载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先验论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先验论把认识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以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它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的认识路线,它是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对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者分歧的根源和焦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故选项 D 不能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解答本题时一要牢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根本观点,二要注意推测出题人的意图,题干没有涉及的
20、内容一定不能给它强加上。【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的真实存在和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如上帝、天、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选项 D 很明显把理念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的存在都归因于理念的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项 D 正确。选项 A、B、C 分别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
21、心、意志、感觉,这些都是人的主观精神,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项A、B、C 不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都坚持唯物主义,而一旦到了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都坚持唯心史观。没有哪个哲学家或哲学派别发现并提出唯物史观,所以也就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创立了唯物史观,才开始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A在以往的历史上都存在,比如说近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
22、的唯心主义的斗争。故选项 A 不选。选项 C 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存在,古代就产生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奠基人之一,他以主张“万物皆流,无物常住”的哲学观点而闻名于世,他有两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到近代产生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中说道:“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这说明他用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所以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
23、生之前就已出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故选项 C 不选。选项 D 在马克思产生之前也是存在的,所有的唯物论者都是可知论者,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一直都存在。故选项 D 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不同哲学派别的斗争在哲学史上存在的阶段。【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但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历
24、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在: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题干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时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观点。旧唯物主义(主要是近代唯物主义)在物质本原问题上,只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由于它
25、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人,因此,它不懂得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认识物质世界的作用,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具有形而上学性。故选项C 正确。题干说“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说明它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而不是物质,直接从意识出发去理解世界的万事万物。故选项 A、B 不能选。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承认意识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是否承认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区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标志。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解答本题的关键
26、是了解马克思主义著作。【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形而上学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27、,当然也就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了。故选项 C 正确。选项A、B、D 虽然也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但却不是两者的根本分歧。故选项 A、B、D 不选。故正确答案为 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所问的内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将来;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
28、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题干中董仲舒的观点就是说事物是不动不变的,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故选项 A 正确。题干的观点没有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不是辩证法的观点。故选项 C 不选。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是世界本体论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认识论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系即“两个对立”的关系,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状况问题的不同回答。题干讲的是认识论的问题。故选项 B、D 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几种不同
29、的哲学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任何事物的性质和状况都不受周围环境的制约。形而上学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形而上学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片面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陷入片面性和绝对化。形而上学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当然也就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了。形
30、而上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故选项 D 正确。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是世界本体论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认识论的问题。题干讲的是认识论的问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故选项 A、B 不符合题意。选项 C 的说法不确切,如果没有选项 D也可以选 C。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题干所问内容涉及问题的范围。【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31、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贡献。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认为意识是对物质的完全被动的反映。故选项 B 不能选
32、。选项 C、D 是唯物主义的共同点,所有的唯物主义都坚持可知论,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万事万物起源于物质。故选项 C、D不能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解答本题时一是要看清题干问的是什么,二是要注意区分选项中哪些是某一哲学派别的共性,哪些是不同哲学派别的区别。【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
33、法的有机结合。故选项 C 正确。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是机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两者是不可能实现统一的。故选项 A 错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首先,它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这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其次,它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认为物质这种客观实在是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感知的,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这是认识论的问题,故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而不是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故选项 B 不正确。选项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者分歧的根源和焦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反映论和先验论是无法
34、实现统一的。故选项 D 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从理论上全面地、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并把实践范畴看作是自己哲学的基本范畴,坚持从实践出发来论证自己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科学的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关键和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全部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才能转化为改造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理论自身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往的哲学不懂得人民群众革命
35、实践的意义和作用,不能正确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无法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最根本的含义就是通过人的能动的活动,特别是通过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实现对旧世界的改造,并用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去代替它。正是基于这一特点,马克思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发展成果的基
36、础上,真正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在理论内容上具有客观真理性,而且在逻辑形式上也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具有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以上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选项 C 正确。选项 A、B 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故选项 A、B 不能选。选项 D 概括得不完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已经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所以,阶级性相比较而言不是
3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故选项 D 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选项内容之间的关系。【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正确的世界观对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方法上的指导意义。历史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一部分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之一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
38、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世界观范围最广,层次最高,观察整个世界;历史观范围其次,处于中间层次,观察“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一一社会历史;人生观范围最小,层次最低,观察“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人生问题。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世界观尤其是历史观对人生观有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在唯物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指导下树立的人生观,必定是从集体主义出发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尤其是唯心史观基础上的人生观,必定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也对世界观、历史观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人生目的和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对社会历史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
39、度。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主体都是人,是人对整个世界和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里面就交织着、渗透着人对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从上可知,世界观包含着对人的看法,历史则是人的历史,所以,历史观中也包含着对人生的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体现,世界观、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故选项 A、B、D 正确。世界观和历史观不能代替人生观,人生观也不能代替世界观和历史观。故选项 C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有
40、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一定的世界观决定一定的方法论,一定的方法论反映一定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观点就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两者是统一的,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选项 A、B、C 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直接的联系。故选项 D 错误。故
41、正确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论及其方法论要求。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不同的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42、是物质的反映,它是物质的产物。它的方法论要求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这里的“不唯书”是说做事不要只看书本,不要犯本本主义的错误;“不唯上”是说不能盲目地听从上级命令;“只唯实”是说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事实出发。故选项 A、B 正确。但“不唯书 ”绝不意味着书本知识不重要,“只唯实”也不是说实际经验是唯一可靠的故选项 C、D 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选项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
43、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不同的派别。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首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都曾探讨过和提出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伟大意义,因此都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并且
44、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和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故选项 A、C、D 正确。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分,则来自对哲学另一个重要问题即“世界是怎样的?”的回答,所以选项 B 不能选。故正确答案为 A、C、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不要把哲学基本问题和其他哲学问题混淆。【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的认识。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45、心主义两个基本不同的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是物质的产物。从上可知,唯物主义的这三种形态都是一元论哲学,即都坚持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即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从而它们都承认客观规律和必然性,都是决定论哲学。故选项A、B、C 正确。由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辩证法思想,坚持形而上学的思想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它认为物质完全地决定意识,意识不能够反映物质,不是能动的反映论。故选项 D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
46、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的真实存在和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如上帝、天、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作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选项 C 中的“绝对观念”和选项 D 中的“上帝意志”都是客观唯心主义中以某种虚无缥缈的存在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创造者的观点。故选项 C、D 正确。选项 A 是杜林折中主义二元论观点,“世界统一于存在”这里的“存在”区别于“
47、思维存在同一性中的“存在 ”,也区别于“存在主义”的“存在”,它既可以指物质存在,也可以指精神存在。这句话是杜林的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二元论哲学命题。选项 B 是英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观点。故选项 A、B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旧唯物主义的缺陷:(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缺陷在于混淆了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把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在于,用形而上学否定了辩证法。它的缺陷主要是: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全部运动,人也成为机械;形
48、而上学性: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3)旧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不一致,即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少辩证法,在解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就陷入了片面性,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又由于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实践和认识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两个方面,相互之间不能产生联系和影响,因此不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故选项 A、B 、D 正确。唯心主义的思想中有辩证法思想,这是合理的思想,不是狡猾和诡辩。故选项 C 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49、】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从世界的“本原”、“基始”、“统一性”等问题,引出物质概念,并认为水、火、原子构成了世界的本原,这说明它具有朴素性,也说明它缺乏有力的科学论证。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往往是和古代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西周末年由吏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他们把世界的本原归为水、火、气、土等一些原初物质,并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哲学史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在古代社会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故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对于唯物论产生的积极作用。唯心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根源,它是人类认识之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其认识根源在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