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 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什阳对立面转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意识具有反作用2 丝瓜俯视南瓜说:“ 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 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
2、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 9 币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 本土化 ”,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并为人类利用(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 气象学家
3、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 表明 (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5 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
4、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 )(A)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6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7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 ,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8 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
5、、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9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D)反腐要“ 老虎” 、“苍蝇”一起打10 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突破 4 亿人,其中青少年占大多数。网络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这是主要方面,但网络中不健康内容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长时间沉溺网络也会损害身心健康、妨碍学业
6、。这里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道理是(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事物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A)(B) (C) (D)11 下列名言中,与“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12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豆
7、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B)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13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的观点,反映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14 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 北极熊减肥 ”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水集鱼
8、聚,木茂鸟集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B) (C) (D)15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16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17 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 14 种酶、1 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 32摄氏度左右的水“ 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
9、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8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刻舟求剑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画龙点睛 重视解决主要矛盾见仁见智 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胸有成竹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B) (C) (D)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1995 年起,由于受到
10、世界性“消除碘缺乏运动”的影响,中国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每公斤食盐中的碘含量从 1995 年的 6 毫克增加到 40 毫克左右。结果,中国人尿液含碘量从起初的每升不足 5 微克,迅速增加到 1999 年的 306 微克,远远超出正常值。碘摄人过多,也可能导致疾病。由于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实行有区别的食盐加碘政策,停止在非碘缺乏地区和碘过量地区供应碘盐,各地区要根据自然碘情况制定食盐加碘标准。即使在碘缺乏地区补充碘盐也应该根据碘缺乏程度补充不同浓度的碘盐。二是有关部门应强化各地区的防治碘缺乏病的监测系统,严格控制居民的尿碘中位数在 100 至 200 微克升
11、之间,根据尿碘中位数的监测情况,调整该地区的碘盐浓度。三是召开有关食盐加碘法规 T 作的听证会,由地方病学界和内分泌界专家共同参加,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有关法规。上述事实说明了(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加碘政策(B)要把握“度”(C)要尊重科学的规律(D)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20 “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模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同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
12、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意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瘦西湖之所以“ 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 ”“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A)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B)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同林的整体风格(C)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D)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21 蟾蜍有毒,蟾衣却可人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
13、用光照吸引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取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A)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B)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C)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D)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22 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
14、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便降低 06。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 1200 米,比平地气温约低 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 芳菲尽” 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A)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C)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制约24 “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
15、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成良机。” 这句话说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可有可无的(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5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且是一种特殊物质26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
16、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27 我国每年生成的 8 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A)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B)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D)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28 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
17、裁衣 ”这两句谚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B)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29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A)一分为二的观点(B)绝对统一的观点(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D)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30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
18、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 ”。上述事实表明 (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B)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D)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31 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A)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C)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32 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
19、味着( )(A)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B)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C)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D)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33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B)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20、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诗句的大意为:诗人来到泾溪,看到这里水急溪险,使人望而却步,但因为水路难行,人们都百倍警惕,故而年复一年几乎没有人在这里翻船,于是想到“平流无石处”,却因为人们麻痹大意,常常出现“倾覆”的事故。据此意,体现了哲理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故选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寓言的哲理是指事物各有自己的优势,说明不同事物各有其特点。A 项指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C 项是指要全面地看问题;D 项是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只有 B 项符合矛盾的特殊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21、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利用规律。A、B 选项观点错误,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D 选项观点错误,只要是规律都是客观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部分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题干可以看出,发现了事物发展之间的联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属于记忆型知识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关
22、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旋风”、“瞬息万变”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垃圾和资源既对立又统一,即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选项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B 选项只包含两点,没有重点,体现了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C 选项体现了全面的观点, D 选项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选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分为二看问题,因此选,网络的消极一面,即次要方
23、面也对事物发展有影响,因此选,长时间沉迷,量变引起质变,损害健康,因此选。综合选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涉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这一哲学原理,考核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说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选项反映了这一原理,A 强调的是抓主要矛盾原理;B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 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2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考核考生的识记能力、再认能力。紧紧抓住题干“变”与“不变”的分歧,B、D 首先可排除,因为从字面看,不是分歧与对立,而后在 A、C 中进行比较,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 C 项,因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标准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则是唯心主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北极熊减肥”现象体现的是根据气候变化,主动作出调整,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体现了联系的有条件性。、符合。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
25、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产活动作为解决人类生存第一需要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在人类活动中居于最
26、重要的地位,人类的其他一切活动都是由物质生产活动派生出来的,为物质生产活动服务,并要受到物质生产活动所制约。因此选项 B 是正确的。选项 A、C 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谈不上人的历史活动。而选项 D 又属于社会意识第二性的东西,也不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哲学是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科技创新则不是,故 A 排除;B 明显错误,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材料没有涉及 C;氢气的制作过程揭示了材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故选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错误。承
27、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理解正确。理解错误。见仁见智,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没有否认真理,这里不否定真理是客观的。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答案选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加碘政策不能搞“一刀切”,中国各地情况不一样,要重视特殊性。缺碘会导致疾病,超过一定量的碘摄入也会引起疾病,因此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度,尊重科学。因此此题应选 ABC。题干反应内容与 D 选
28、项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题干问为什么瘦西湖“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这主要是因为园林艺术家:(1)利用自然的地形,经过人工的整理(即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使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即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3)使很多小园互相“因借”(即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故本题选 ABC 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A 观点错误,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
29、用。D 选项观点错误,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选项 BC 符合题意,观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C 选项表达福与祸之间相互转化, D 选项表达进步与落后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原理,考核考生的理解能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由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属矛盾特殊性,故 AB 两项不合题意,应排除。花开花落受地势、气温等因素影响,说明事物存在的发展的状况受具体条件制约,因此,D 项正确,应人选。【知识模块】 马克
30、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B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本题考查内外因之间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选项“意识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说法错误。运动才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据此 D 选项说法错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区分谁是第一性和谁是第二性时才有意义。也就是说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正确答案是 A、B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D
31、【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关于矛盾观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和以往曾命制过的有关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选择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中国古代辩证法家的原命题作题干,而以矛盾学说的有关观点作备选项,此题的难度也就在于此。一般考生选择此题的思路是,先读明白题干中文言文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干的意思去选择答案,如果这样回答该题是难以得分的。遇到这种题型,可以先不考虑题干文言文的含义,直接抓住主句“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然后将所给出的 4 个备选项中所有有关辩证法的观点都提炼出来,一股脑把它们都选定即可。这样一个思路分析各个备选项,A、B、C、D 都是关于矛盾学说亦即辩证法的观点。【知识
32、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从材料所给出的“深入研究”、“材质特性”、“板材”、“经济效益”、“商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公司能够根据“秸秆”和“效益”的固有联系,通过“另辟蹊径”突破了事物的现象联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AB 选项正确,CD 选项说法本身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作为民间俗语,通俗易懂。它启发我们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来确定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AC 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33、论2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太极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B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事物没有绝对的同一,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状态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考查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难度较大。抗生素由治病良药转化为产生“超级病菌”的推手,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种转化是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这种转化是一种倒退而不是发展,C 选项
34、错误,病菌的前后变化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A 选项说法符合题意,茶叶的味道和产区具有特殊性,这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B 选项说法错误,客观事物不能自觉反映。只有人才具有自我反映的特性。C 选项说法正确,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才能根据茶的味道品出茶叶的产区,体现了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原理。D 选项说法错误,不合题意。“不在人的意识之外”就是在人的意识之中。客观事物的联系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主观联系是人主观臆造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考古遗物能够让人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从而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说明了对个体的认识对整体的作用,A 正确,B 不符合题意;通过对考古遗物的考古实践活动认识历史,符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理,C 符合材料主旨,D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AC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题中平面与圆锥曲线的交角变化是量变,引起截口几何特性的变化是质变。CD 符合题意,故选。题干的限定性要求是“这一变化过程”,A 强调发展方向,B 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