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2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
2、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的集中体现是( )(A)论十大关系(B)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双百”方针3 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墼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这里,毛泽东认为 ( )(A)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要适当地调整三者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B)中国应该走以轻工业、农
3、业为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C)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应该让轻工业、农业的投资比例超过重工业(D)从长远来看,应该彻底扭转农轻重的发展重点,向农业和轻工业方向倾斜4 “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 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还是按老章程办事。”毛泽东在此论述了( )(A)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C)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 1956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讲话时,提出了促进社会
4、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即(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D)“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6 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C)把我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D)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7 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还有阶级矛盾,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根本任务已经是( )(A)保证无产阶级的领导(B)实现国家工业化(C)建立新的生产关系(D)保护和发展生产力8 在经济建设上,中共八大坚持的方针是( )(A)反对“
5、左 ”倾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反对 “右” 倾保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9 1956 年 12 月,被毛泽东称作“新经济政策” 的是 (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的思想10 1957 年整风运动采取的形式是( )(A)闭门整风(B)开门整风(C)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D)批评和自我批评11 认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在( )(
6、A)中共八大(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中共八届三中全会(D)中共八届六中全会12 人民公社实行的体制是( )(A)“一大二公 ”(B) “一平二调”(C) “政社合一”(D)队为基础、三级所有13 决定从 1961 年起在两三年内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八届八中全会(B)中共八届九中全会(C) “七千人大会”(D)中共八届十中全会14 提出“四个现代化 ”宏伟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一届人大一次会议(C)二届人大一次会议(D)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5 邓小平曾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
7、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 ”的或右的错误, “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 “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 “文化大革命”(D)农村人民公社化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C)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D)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
8、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1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A)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人民大众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B)属于社会主义体系(C)具有过渡性质(D)资本主义社会19 以下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有(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B)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
9、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C)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D)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 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主要是三类,它们是( )(A)国营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21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有(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现有工商业的调整(D)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22 新中
10、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为此,新生的共和国着重抓了的任务有 ( )(A)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D)加强党的自身建设23 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 )(A)解放贫苦农民(B)完成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历史任务(C)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D)废除土地私有制24 没收官僚资本,对于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A)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B)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C)建立了稳定的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D)为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提供了条件25 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
11、)“不要四面出击 ”(B) “另起炉灶”(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26 以下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有( )(A)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C)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D)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加强执政党建设,在全党范围开展的重大举措主要有( )(A)整风运动(B)整党运动(C) “三反” 运动(D)“五反”运动28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12、轨道、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的重大举措。这些措施的实行表明( )(A)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B)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D)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实际上已经开始了29 建国初期,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原因有( )(A)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B)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C)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
13、识发生了变化30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以后,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因为(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D)当时的国际环境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2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毛泽东说过:“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 195
14、6 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从 1 956 年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论十大关系是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故B 正确。 C 是毛泽东的原话,但与 AD 的评价一样,并不符合后来的历史发展,均不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从 1956 年 2 月到 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计划等 34 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
15、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毛泽东的论述强调: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适当注意平衡问题,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但这样做并不是要改变国内建设的重点。所以,BCD 都不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研制原子弹属于国防建设,降不降低军政费用涉及到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讲话中,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
16、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确立,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党租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中共八大以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在三届人大上提出的;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八大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也即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
17、代史纲要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已经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D 是 1958 年 5 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八大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56 年 12 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陈云在八大上提出的。【知识模块】 中国
18、近现代史纲要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反右派斗争采取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整风运动的方法。整风运动中,各级党组织纷纷召开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真诚地希望通过开门整风的形式,加强党外人士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批评、监督,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共八大认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然而,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
19、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对人民公社制度的一些重大政策界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59 年 8 月,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错误批判彭德怀,随后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斗争;1 961 年 1 月,中共
20、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是党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的重大转变。以此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从“大跃进”轨道转入全面调整。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 962 年 1 月至 2 月召开的又称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七千人大会”,对纠正“左”倾错误、贯彻八字方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1962 年 9 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54 年 9 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9 年 4 月召开的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是在努力纠正“左”倾错误期间
21、。1964 年年底到 1965 年初召开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宣布调整国民绎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这次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
22、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
23、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所以,以上答案均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的,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的,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在这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
24、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所以,D 不可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
25、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它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主要是三类,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提出的。【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
26、代史纲要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紧迫问题有:完成解放全中国、巩固新生政权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在国际上应对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威胁,共产党自身经受执政考验。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 ABCD 四个方面的工作。【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没有消灭土地私有制。【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没收官僚资本削弱了中国资本主
27、义经济力量,旧中国官僚资本占80,没收了官僚资本,也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就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建立了稳定的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没收官僚资本不是毛泽东提出的国民经济恢复的三个条件之一。【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BCD 为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A 是党的战略策略方针。【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打击了美军,支援了朝鲜,保卫了中国,提高了
28、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了国际局势和地区格局,增强了国内的民族信心,推动了国内各项改革和建设的发展。以上【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1950 年和 195 1 年,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1 951 年年底到 1952 年 10 月,又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五反”运动是为了配合“三反”运动而开展的打击不法资本家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所以,D 不可选。【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新民主主
29、义社会是一个具有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在此期间,我国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实行了。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9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内时机的理解。建国初期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的彻底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分别带来了两大变化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的重要变化。这两大变化致使“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的时机成熟,因此要即刻明确提出开始过渡,而不再等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变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原因主要在于:向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经济条件的具备和国际环境条件的促使,这些涉及的是改造方向的选择问题。【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