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 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 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这一“ 多元决定论 ”是(A
2、)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3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4 恩格斯指出:“ 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表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载体(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5 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
3、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6 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哲学(B)宗教(C)政治法律思想(D)国家政权7 下列关于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阐述正确的有 (A)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B)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C)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劳动资料的性质(D)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改造、调节、改善和保护的能力8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
4、)管理方式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普遍,但它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政治法律关系(B)血缘关系(C)宗族关系(D)生产关系10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C)分工协作关系(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11 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表明(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反作用12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
5、它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1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特点有(A)一方面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异己的力量(B)总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C)总是通过暴力的形式进行调解(D)总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4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或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先导(
6、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思想15 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16 列宁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7 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
7、生产和消费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这一观点的主要缺陷为(A)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B)没有研究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否认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9 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凸显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地理环境自在自发地影响社会发展(B)地理环境通过社会生产转换为社会的内在要素而对社会发展起作用(C
8、)劳动是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物质转换器(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程度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20 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从事实践活动的人21 物质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理由在于(A)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B)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C)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D)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归根到底
9、是由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的22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_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下列观点中,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基础的有(A)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10、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24 下列关于生产力的内涵,阐述正确的有(A)注重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把物的发展放到人的发展中来理解(B)在现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生产力既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改造能力,也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调节、改善和保护的能力(D)生产力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25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下列现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A)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B)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26 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说明(A)社会发展过程没有决定性(B)
11、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形态,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C)社会发展不是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演进的(D)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处于历史转折点时,社会发展往往显示多种可能的途径27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它决定生产力的水平(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28 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A)基本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力29 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有(A)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组成(B)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C)政治上层
12、建筑是思想、意识的“物质的附属物 ”(D)政治上层建筑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30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上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31 哲学家孔德认为:“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A)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B)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
13、性的统一(C)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倾向(D)他没有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2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B)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决定力量(C)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33 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B)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C)社会基本矛盾
14、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4 马克思说:“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这说明阶级是一个(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历史范畴(D)意识范畴35 马克思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不同之处在于(A)改革属于社会形态的量变,革命属于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不解决社会基本矛盾,革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C)改革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D)改革适用于解决社会体制问题,革命适用于解决社会基本制度问题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
15、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6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材料 2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材料 3 河南有个“ 博士村”(
16、 节选 ) 近代以来连出 20 个博士、23 个硕士 在古老的湍河岸边,一座大桥将一座城和一个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个城就是邓州,而这个村就是犬丁村。你可别小看这个人口不足 2000 的村庄,它从近代以来,出了 20 个博士、23 个硕士、90 多个大学生,可谓人才辈出,声名远播,被称为“博士村”。 人才辈出的奥秘是“ 文风鼎盛,好学成才 ” 接连出了这么多博士、硕士,而且不乏学界名流,这在全省乃至全国恐怕都是很罕见的。那么,这个村里人才辈出究竟有什么奥秘呢?大丁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其中的奥秘就是文风鼎盛,好学成才。“很多村民的祖上就是举人,还有不少秀才。正是祖辈们这种好学成才的传统,为现在
17、人才辈出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在这种浓厚文化氛围熏陶下,村里一直都有重知识、重教育的浓厚氛围。在我们村,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大家都会一起庆祝。村民再苦再累,也不会让孩子辍学。”“遗子黄金满赢 (读 ying,竹笼的意思) ,不如一经。 ”意思是给子孙后代留下钱财,不如留下一部经书。朱子家训里有这样一句话:“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大意是,做人修身要品质淳朴简约,教育子孙要用好的方法。这正是丁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原动力。“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在很多有志气的青年头脑中都存在。” 大丁村历来有很多成功的榜样,这无疑让一代代年轻人受到很大很深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摘自郑州晚
18、报2014 年 4 月 28 日(1)阐述材料 13 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2)研读材料 3,结合材料 1、2 所阐述的原理分析,当前倡导良好家风有什么重要意义。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
19、的知识点是对唯心史观的认识。阿尔都塞思想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发生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是等价的,经济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否认经济因素即物质因素的决定作用,必然滑向历史唯心主义。这是一种企图“超越”历史观基本问题的错误观点。此题的正确选项为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作为社会存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 【正
20、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的意思。题干的意思是:只有理解了一切理论观念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真正理解理论观念本身。其蕴涵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构成。选项 A 是从意识的主体角度作的区分,选项 B 是从意识的层次角度作的区分,选项 D 是从意识的指向性角度作的区分,只有选项 C 是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作的区分,所以正确答案是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政权是政治
21、上层建筑的核心。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生产力的理解和相关概念的辨析。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表示生产中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方式;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22、筑的统一体。正确选项为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要素,另一类是智能性要素。实体性要素中的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但不是判定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但也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智能性要素中的管理方式,同样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是全
23、部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其中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正确选项为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构成。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可用排除法解答此题。选项 A 是科技决定论的错误观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两者首先排除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生产工具是区分
24、不同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但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不是生产关系而是社会基本矛盾,选项 C 也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四个选项中,B 项“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 项“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和 D 项“它具有历史继承性”是社会意识,既包括先进的社会意识也包括落后的社会意识,所共有的特点。而A 项“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所独有的特点。也正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
25、律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目的是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排除异己的力量。至于其作用的性质,则主要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形式,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正确选项是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变革和发展方向。选项 BCD 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
26、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题干原文的中心词是“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即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选项 B、C 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辩证法的正确思想,但与列宁这段话的意思不符。选项 A 观点本身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27、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根本。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史观。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梁启超。他把少数英雄人物的心理动机看做是历史变化、发展的最终原因,这就根本否认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否认了物质生产的基础地位,否认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所以正确选
28、项是 A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但地理环境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起作用(B),劳动是社会同自然最直接、最密切的“接触点”(C),而且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个变数,这种作用本身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D)。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这一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
29、也包括人口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选项 C 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外延过大,其中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生产方式的重要作用。作为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方式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相应的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社会面貌和社会结构(B、D),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历史的发展,说到底就是生产方式更替、变革的历史(C)。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30、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选项 A 夸大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作为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础(A),进而把生产关系的发展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B),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1、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所以以上选项全部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生产力概念的全面理解。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的水平是生产力的量的规定性,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力的性质是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主要是劳动资料的性质;生产力状况是这两者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分为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既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改造能力,也包括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调节、改善
32、和保护的能力。生产力是由各种实体性要素和渗透性要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所以以上选项全部正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交换和消费等诸多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可见,选项 A、B 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A 项明显不正确,因为主体选择性必须以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为前提。选择是在既定历史条件下的选
33、择,是在客观可能的时空条件下的选择,它受社会规律制约;人们不能选择生产力,也不能任意选择和变革生产关系;人们不能改变人类历史的总体进程,故排除B 项,选 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它决定了人和物在生产中的结合方式;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和消费方式。据此分析可知选 ABD。【知识模块】 人类
34、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的内涵。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实质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选项B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而不是经济基础本身。选项 D 不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上层建筑的内涵。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但不同于意识,它是思想、意识的“物质附属物”。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影响并制约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但
35、并非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基础。【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故答案为 ABD。C 错误,因为一定历史时期人民群众也包含剥削阶级,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抗日战争时期的官僚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等。再者,C 选项说得太绝对,请考生朋友记住选择题的重要规律
36、之一:“绝对的项不是解。”【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更替问题上的辩证法。孔德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看成是严格按照固定顺序进行的,而没有看到历史主体应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及由此而来的社会形态更替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具有典型的形而上学倾向。【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马克思的论述说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B)。如果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特定的
37、社会形态就不会变;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就会促成社会形态的改变。社会形态是具体的(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C) ,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所以,正确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阶级概念的理解。
38、“同生产发展”联系在一起,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联系在一起,说明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 A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区别。革命是对原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属于社会的质变,国家政权问题是其根本问题。改革只是改变原来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而非制度,改革不是社会的质变,其目的之一是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无论改革还是革命,都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所以正确选项为 A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6 【正确答案】 (1)人在实践中,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创造自身劳动创造人本身。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力量。(2)正因为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亚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成才具有濡染作用,因此应当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