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A)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C)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2 在世界历史上,19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当时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总是不一致的(B)社会意识不由社会存在决定(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 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原因在于它(
2、 )(A)纯粹是主观臆想,其内容与客观实际毫无关系(B)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C)落后于客观实际,不能对实践产生影响(D)脱离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为多数人所接受4 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 )(A)科学技术(B)人(C)生产工具(D)生产对象5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6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分配关系(C)生产力(D)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7 上层建筑的
3、核心是( )(A)政党(B)政治法律思想(C)道德、艺术(D)国家政权8 在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中,上层建筑属于( )(A)思想关系(B)物质关系(C)经济关系(D)财产关系9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0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 ,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社会的“ 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
4、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11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在于( )(A)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B)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C)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12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是指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这个“ 可能性空间 ”( )(A)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B)是由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多种随机现象构成的(C)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偶然因素的重要作用(D)体现了历史发展中必然因素的重要作用13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
5、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劳动(C)思维(D)语言14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D)自由理性的外化15 “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 ,这是(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辩证法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机械论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
6、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7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D)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18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生产关系的
7、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C)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D)任何一种新生产关系都是在旧社会中建立起来的19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 ,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社会的“ 血肉系统 ”是指( )(A)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20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道德、宗教(C)国家政权(D)社会风俗习惯21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A)
8、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B)可以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C)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D)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22 根据唯物史观,我们寻找对于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 )(A)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寻找(B)到人们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C)到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D)到相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23 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的意思是( )(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
9、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历史的选择、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选择表现出来(D)多数人的意愿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2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A)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C)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5 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社会发展过
10、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发的(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26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A)社会发展是“ 历史合力” 运动的结果(B)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发展(C)社会发展完全是由必然性支配的,与历史主体的作用无关(D)社会与自然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27 2008 年 10 月 8 日上午,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这段话揭示的哲理是( )(A)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
11、能与客观规律相背离(B)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C)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D)人类不能创造但可以改变自然规律28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因为科学技术革命( )(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B)对解决社会基本制度产生直接影响(C)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D)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29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有( )(A)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30 “时势造英雄 ”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
12、观(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D)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 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共识,这几年已在世界出现,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
13、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 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最值得注意的发展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苏联、中东与亚洲,强固的政府都在这二十年间动摇了。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唯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材料 2 从 1978 年到 2007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3645 亿元增长到 95 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 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 3 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 206 亿美元提高到 21737 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达到 10 亿美元,提高到 15 万亿美元左右,成为
14、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343 元增加到 13786 元实际增长65 倍。农民人均纯收人则由 134 元增加到 4140 元,实际增长 63 倍;农村贫困人口从 25 亿减少到 1400 多万。摘自胡锦涛 2008 年 12 月 18 日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 3列宁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材料 4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 3
15、 卷(1)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 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 的观点。(2)说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3)结合已有的实践,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改革。32 以下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组材料:材料 1爱因斯坦认为:“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 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材料 2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失业、战争,以及人们的精神危机、享乐主义极度盛行等,都是科学技术的罪过。要解决人类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回复到前科学状态中去。材
16、料 3科学乐观主义认为,科学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乃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人类可以依靠科学技术去解决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 2 和材料 3 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2)材料 1 与材料 2、材料 3 的根本区别所在。(3)简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论点。33 以下是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一组材料:材料 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孟子 尽心下苟况认为:“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苟子王制材料 2梁启超说:“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
17、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摘自 饮冰室合集 胡适说:英雄人物,“ 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 胡适论学近著 材料 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拿破仑代表了 “世界精神”,他 “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 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材料 4“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社会历史过程本身正是 “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
18、”过程。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摘自 毛泽东选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 1 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异同。(3)材料 4 的哲学倾向是什么? 材料 1、材料 2、材料 3 与材料 4 有什么区别?(4)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观点。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前提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但
19、地理环境对社会的这种作用和影响,既不“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也不“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更不能“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而是“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其首要表现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恩格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出第一钢琴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当然是歪曲的反映;归根结底,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它也
20、会对实践产生影响,当然是产生消极的影响。D 是唯心主义观点。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能动的、主导的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还是落后,即是否优越,归根到底就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相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就是落后的生产关系。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
21、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三项内容。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分为两部分: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其中,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断定一种社会现象是物质关系还是思想关系,不是看它是否有物质载体,而是看它是否依人的意志、在阶级社会是否依阶级的意志为转移
22、。以此为据,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思想关系,因为它是依人的意志、在阶级社会中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对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起阻碍的消极作用,上层建筑还为这样的生产关系服务,则这时的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即社会发展就将起阻碍的消极作用。反之,如果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对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起推动的积极作用,上层建筑为这样的生产关系服务,则这时的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即社会发展就将起推动的积极作用。所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
23、的性质,而不是取决于它自身的性质。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自身,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A 是社会存在,CD 是上层建筑。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都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的角度出发的,只着眼于统一性,没有涉及多样性,与题干的“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根源”不符合。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
24、到自己目的的驱使和制约;另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这个“可能性空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等既定条件决定的。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决定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通过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应人类的需要,这就是人类的劳动实践的最根本形式;动物通过改变自身适应世界,这就是动物的本能活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
25、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即所谓的善、恶、自由等。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要真正达到对于现实的人的认识,应该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领袖等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相结合也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正确答案】 B,C,
26、D【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同时,社会意识又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即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恩格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出第一钢琴曲。”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1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
27、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需注意的是,生产关系只能反作用于生产力,不能决定生产力的水平高低;反而是生产力水平高低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这是马克思的名言。D 是错误的,因为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能从旧社会申直接产生和建立起来。19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即与一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是社会的“血肉系统”。C 项属于生产力,既不是骨骼系统,也不是血肉系统。B 是“骨骼系统”。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分为两部分
28、,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属于经济基础。D,社会风俗习惯属于社会心理。在其之上的社会意识形式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
29、物;从服务的方式上看,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调控的手段有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从服务的效果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根据唯物史观,我们应当把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变革的原因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经济的因素,即生产方式的发展史。AB 是唯心史观。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历史选择性是在可能性空间里的选择,不是自由选择,即使是多数人的意愿也要与社
30、会发展的规律性相统一。D 是唯心史观。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会出现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题干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马克思所说的社会运动的“自然规律”,是指社会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即也是合规律的,因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但人们可以探索
31、到社会规律,并利用它来“缩短和减轻”新的社会形态产生的痛苦,这又说明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说明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当然,社会规律是自觉的,即通过人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但自然界演变过程是自发的,可以脱离人的实践活动而独立存在。2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之所以是必然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其根源在于“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发展”,还由于“社会与自然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2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人类能动地认识自然规律,在尊重自
32、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造福人类,这是人类能动性的重要表现。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和消灭自然规律,只能认识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2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革命不可能对解决社会基本制度产生直接影响,对社会制度生产直接影响的是生产方式。2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马克思指出,研究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关系,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的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3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属于存在主义的唯心主义观点。30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反映在哲学历史观上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二者是不能相互补充的。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1 【正确答案】 (1)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的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后形态。在这
34、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这些事实说明,福山的观点是错误的。(2)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严重的挫折。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没
35、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社会主义能够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中走向辉煌。(3)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32 【正确答案】 (1)科学技术悲观论和科学技术乐观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表现形式相反而已。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技术决定论,即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爱因斯坦的观点根本区别于科学技术决定论,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强有力作用的同时,更看到了人的作用,社会制度的作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
36、使用科学技术的人及其社会制度。(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及其变革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科学技术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及其变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方向不起决定作用。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全球问题 ”的出
37、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其一,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二,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其三,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其四,要变革当前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形态中不合理的社会运行体制。33 【正确答案】 (1)材料 1 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孟子具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
38、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的,它就君民关系讨论人民群众的作用,十分狭隘。孟子的思想不仅没有形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而且还表现出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2)材料 2 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 3 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两者的本质都否认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3)材料 4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观点。材料 1、材料 2、材料 3 与材料 4 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历史观,即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区别。(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39、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把“以人为本”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