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恩格斯指出:“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 基础”指的是(A)价值(B)认识(C)实践(D)事物2 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表明人的才智(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
2、:(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4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 ,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先验论(C)辩证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5 2009 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这件事说明(A)世界的不可知性(B)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摹写(C)认识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6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为(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
3、(D)主体、客体、中介7 “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 ,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A)唯物论(B)可知论(C)形而上学(D)辩证法8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9 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A)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B)真理中包含着谬误(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标准(D)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10
4、实用主义鼓吹“ 有用就是真理 ”,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A)客观性(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11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17 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 ,17 世纪末惠更斯提出“波动说”,两种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 1922 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 ”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2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是(A)形而上学
5、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13 价值揭示的是(A)主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客体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D)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14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A)强调 r 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C)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15 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A)改造世界观(B)改造社会历史观(C)改造人生观(D)改造自然观1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6、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17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 “不相信。”庞葱说: “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 “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 “我相信了。”庞葱说: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三人成虎的成语体现的是什么观点?(A)实用主义真理观(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C)只承认真理绝对性的观点(D)只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7、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A)抽象的人(B)所有的人(C)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19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A)确立实践目的(B)制定实践方案(C)实践方案的付诸实施(D)反馈调节20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有(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1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在于(A)
8、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B)否定了世界的可知性(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D)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2 下列关于理性认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反映(B)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推理和理论(C)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23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利用 20 多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死后留下了丰厚的观测资料。他的助手开普勒利用这些观测资料,经过长期的分析、归纳、推算最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这件事说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C)发挥非理
9、性因素的作用(D)必须为群众所掌握24 列宁说:“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段话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A)诱导作用(B)指导作用(C)激发作用(D)解释作用25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认为“天圆地方” ,16 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圆形的,18 世纪巴黎科学院对地球进行了测量,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近几十年来,利用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人们对地球扁椭圆形形状的认识越来越精确,但并没有达到对其认识的终结。这表明(A)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B)世界是
10、不可认识的(C)人类认识是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D)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6 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能有一个(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D)真理具有客观性27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容为(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B)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C)真理的绝对性通过其相对性表现出来(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28 逻辑证明虽然不是与实践并列的标准,但却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理由在于(A)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B)真理一定符合逻辑,符合
11、逻辑的未必就是真理(C)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D)无法用直接实践进行完全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29 马克思说,人“ 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为人的食物。”这说明(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30 “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这件事说明价值评价是(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
12、动力(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D)实践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31 列宁说:“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C)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2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一观点说明了(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B)真理和价值的统一(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D)自由与必然的统一3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3、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4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B)数学和逻辑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古人讲,既要“ 读万卷书 ”。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
14、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代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仍然必须坚持这个正确方向、这条正确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摘自 2009 年 5 月 3 日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材料 2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苏东坡看见书桌上有一纸咏菊的诗稿,只写了两句:“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才高气傲的苏学士心想,这老夫子大概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傲霜,如何秋风
15、一吹便落呢?于是提笔顺口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不久,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心情不快,到了当年九月重阳,一夜秋风刚过,苏东坡邀友赏菊。走进花园一看,只见花瓣纷落,铺金满地。这时,他才猛然省悟,原来真有“吹落黄花满地金” 的事。摘自冯梦龙: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材料 3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牛顿请回答:35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试述“ 读万卷书 ”与“行万里路” 的认识论含义。36 材料 2、材料 3 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材料 3 的指导意义是什么?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
16、根结蒂由经验而来。”摘自洛克:人类理智论材料 2“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般真理的全部例子,不管数目怎样多。也不足以建立这个真理的普遍必然性。”“只有理性才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并指出它的例外,以补不可靠的规律之不足,最后更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定的联系。这样做常常使我们无需看实际经验到影像之间的感性联系,就能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见,而禽兽则只归结到这种影像的感性联系。”“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靠机缘把这些原则唤醒了。”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材料
17、 3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的构成、形成过程。摘自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请回答:37 说明材料 13 各自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作用的不同态度。38 运用所学知识,简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考研政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
18、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显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 A、D 为干扰项首先排除。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选择 C。【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列宁曾指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
19、感觉到物?唯物主义主张第一条认识路线,唯心主义主张第二条认识路线。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选项 A 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问题,选项 B 回答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选项 D 中的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认识的理解。人的感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但由此就得出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感官范围内,实质上不仅否定了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走向不可知论(A),而且也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由此排除 C、D。命题指出认识的对象是外界事物,显然属于反映论而非先
20、验论(B)。所以正确选项是 A。【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和意识作用实现的条件性。“没能做出准确预测”不等于不能做出预测(B、D),不等于世界不能被认识(A) 。只是因为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尚未作出准确预测。所以选择 C。【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选项 A 属于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选项 C 是辩证思维的重要方法;选项 D 是实践的基本构成。【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
21、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题干的内容意味着感性认识既有优势,同时也有其局限性,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同时也有着感性认识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是辩证看问题。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人的肉体感官所具有的直接感受力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某些特定的动物而表现出局限性,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感性认识能够获得关于世界各种现象的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正确选项为 A。【知识模块】
2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这不仅表现在特定真理的反映对象的范围上,也表现在其正确程度上,所以真理性的认识有待扩展和深化。选项 A、 B 否认了真理和谬误的严格界限,选项 C 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错误的观点,所以选择 D。【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对人有用。但有用的未必都是真理。“有用”中的“用”往往因人而异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如把“有用性”与“真理”等同起来,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所以选择 A。【知识模
23、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句话是讲认识问题,故选项 B 成为干扰项。题干中的每一种学说都是理性认识,都在试图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没有涉及感性认识问题,故排除选项 A、D 。这样,就剩下了选项C。做此题的关键是采取排除法进行选择。【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诡辩论和怀疑主义都是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首先排除选项 C、D 。选项 A 把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绝对
24、化而不承认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也被排除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选择 B。【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的定义。价值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题干中“先导”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导,显然,其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作用,选项 A、C 因不符合题意首先被排除。“在实践基础上”表明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有基础的,所以命题并没有否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没有夸大认识的作用,选项 B 也不符合题意,根
25、据排除法选 D。【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世界观是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因为选项 B、C、D 都包含在 A 中,所以选 A。【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A,D 两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属于能动反映的内在环节和必要途径,但并不是认识的本质,所以是错误的选项;C 项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原则,是错误的选项。只有 B 项是认识的本质。【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7 【正确
26、答案】 A【试题解析】 三人成虎没有从客观事实出发,而是从主观臆测出发去判定认识的正确与否,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有其客观内容的,而主观真理从主观出发,没有客观内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主体。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社会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选项 A 错误,选项 B 外延过大,正确选项是CD。【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
27、知识点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确立实践目标、制定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标和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改造客体、优化主体的功能。【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马克思的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B);“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理论的作用在实践中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A、D)。选项 C 错误明显,应该排除。【知识模
28、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认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既然是唯物主义的,就坚持可知论和反映论,故可以排除选项 B,选项D 也因不属于其缺陷而被排除掉。旧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是因为缺乏科学的实践观;把认识看成是对外界的直观反映,是因为其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考查认识问题。所以正确选项为 A、C 。【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理性认识的理解。理性认识是关于事物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反映,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29、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在反映内容上,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为深刻。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理论等,其中概念、判断、推理是其基本形式,而非形式的全部。基于此,正确的选项是 ACD。【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第一次飞跃的条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在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的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选项 CD 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各自的作用。理性因素的作
30、用是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试题考查的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所以选择 AC。【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因为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客观的矛盾,致使任何时代人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积累而呈螺旋式上升过程,从人类的角度上看,能最终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6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
31、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最高真理。【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证明的重要作用。由于实践检验的复杂性,在实践证明的过程中,逻辑证明成为重要补充。命题全部准确地反映了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都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及其特征。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但不是人的需
32、要单方面决定的,价值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也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价值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得到鲜明的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选项 D 夸大了价值性认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3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具体性。题于是列宁的一句名言,主要是讲真理的条件性。A 项明显是错误观点。B 项是说真理是发展变化的, C 项是说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D 项进一步说明了真理的具体性。 B、C、D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具有综合性。认识“自然规律”意味着认识世界、掌握必然,属于理论问题、真理问题。“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意味着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获得自由,属于价值问题。所以 ABCD 全选。【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3 【正确答案】 B
34、,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A 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部分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承认的,不符合题干要求;B 项是唯物主义观点,能够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正确选项;C 项是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承认的观点,只是唯心主义的经验和唯物主义的“经验”不一样,唯心主义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或是上帝赋予的。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产生的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仅从字面很难说出唯
35、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D 项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以只有 BD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两条基本路线。A 项概念和命题由经验来证实,即认识通过认识来证实,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 项概念和命题源于理性,即理性来源于理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强调认识源于实践。CD 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5 【正确答案
36、】 上述材料反映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直接经验是经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从书本或向他人学习获得的知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 源” 与“流”的关系。“读万卷书” 属于间接经验,“ 行万里路”属于直接经验。【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6 【正确答案】 材料 2 侧重说明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材料 3 侧重说明间接经验的重要性。指导意义是: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学习间接经验非常重要,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7 【正确答案】 在感性认识
37、和理性认识作用问题上,材料 1 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因而属于经验论;材料 2 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而忽视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属于唯理论;材料 3 的观点则正确地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8 【正确答案】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另一方面,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