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59KB ,
资源ID:85114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511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的统一(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的统一2 实用主义鼓吹“ 有用就是真理 ”,把“有用”与“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真理的(A)客观性(B)相对性(C)价值性(D)具体性3 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来坚持真理、修正

2、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经得住思想的批判(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4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17 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 ,17 世纪末惠更斯提出“波动说”,两种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 1922 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 ”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历史事件所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5 2004 年年底,美国财富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称长期以来,美国的房价一直居高

3、不下,房地产陷入了一种“让人恐怖的” 非理性的狂热。这说明:(A)非理性因素有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B)非理性因素具有诱导作用(C)非理性因素具有解释作用(D)非理性因素具有更大的可靠6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7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8 价值揭示的是(A)主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B)主客体之间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4、C)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D)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9 价值评价的对象本质上是(A)价值主体的主观需要(B)价值客体的属性和功能(C)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事实关系10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A)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C)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11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要(A)坚持(B)继承(C)发展(D)创新12 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A)改造世界观(B)改造社会历史观(C)改造人生观(D)改造自然观1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5、根本要求是(A)实事求是(B)坚持真理(C)不断创新(D)尊重规律1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15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16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 “不相信。”庞葱说: “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 “如果三个人说街市

6、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 “我相信了。”庞葱说: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三人成虎的成语体现的是什么观点?(A)实用主义真理观(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C)只承认真理绝对性的观点(D)只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并不是所有的真理性认识都能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不同阶级、不

7、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18 逻辑证明虽然不是与实践并列的标准,但却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理由在于(A)逻辑证明有助于发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B)真理一定符合逻辑,符合逻辑的未必就是真理(C)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D)无法用直接实践进行完全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19 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 的多次反复,是因为(A)事物的矛盾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20 马克思说,人“ 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为人的食物。”这说明(A)在

8、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21 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A)对评价标准的正确认识(B)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C)对客体属性的正确认识(D)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22 “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这件事说明价值评价是(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D)实践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23 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

9、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础是(A)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B)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辩证统一24 列宁说:“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C)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5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

10、观世界的过程26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一观点说明了(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B)真理和价值的统一(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D)自由与必然的统一27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2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9 科学家

11、对 1994 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30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B)数学和逻辑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C)认识主体对客体信息选择、重构,是实现主体正确反映客体的必要途径(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31 “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只是把几个景物组合在一起就勾画出了优美的意境,这表明(A)人们的观念都是对现实的摹写(

12、B)人们的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C)人们的认识既具有摹写性又具有创造性(D)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32 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因为(A)构成实践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B)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变化(C)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实践的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支配33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认识在实践中形成34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

13、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5 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 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6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C)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D)真理是绝对的,价值是相对的,真理决定了价值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7 阅

14、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 2004 年初,54 岁的金文元从延边军分区副司令岗位上退休。当年 4 月 16 日,他来到安图县镜城村村外 10 多公里处的荒山脚下,找了几个村民,盖起一座简易房子,没有水、电,一个人开始了退休生活。10 年前的镜城村还是一片穷山沟,大片荒山无树可伐,当地人都说,谁承包谁吃亏。金文元不信邪,他包下 210 公顷荒山,拿出 10 万元购买树苗和药材。因为没经验,他当年就遭遇惨败:两万棵红松苗死光,15 亩水飞蓟和穿地龙中药都被暴雨冲走,10 万元投入打了水漂。金文元从不服输,他请来林业专家、农业专家到山上讲课,按照专家的办法反复尝试,不断投入。三年后,他的付出终

15、有回报:绿油油的树苗装点了荒山,山下的五味子引来药材收购商。10 年,金文元种了 17万棵树,面积 70 多公顷,是他承包山沟的三分之一。 看到他种树、种药材有了效果,村里人纷纷向他请教,金文元倾囊相授。“现在种树是投入,可你不能看眼前,15 年、20 年后,这些红松就会结出松塔,一个松塔就按两块钱一个算,一棵红松结 10 个松塔,就是 20 元,一万棵就是 20 万。”金文元给乡亲们算账。不少村民动了心,金文元花钱请专家给农民们讲课,十几户村民开始包山、种树、种药材,昔日的荒山如今满目青翠。 材料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

16、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摘自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 3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原理。(2)运用原理分析

17、,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运用原理分析当前应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真理或终极真理,所以,选项A、C、D 因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而直接被排除。真理具有客观性,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真理是个发展的过程,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就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知识模块】

18、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必然是有价值的,对人有用。但有用的未必都是真理。“有用”中的“用”往往因人而异而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如把“有用性”与“真理”等同起来,就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所以选择 A。【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句话是讲认识问题,故选项 B 成为干

19、扰项。题干中的每一种学说都是理性认识,都在试图揭示事物的本质,而没有涉及感性认识问题,故排除选项 A、D 。这样,就剩下了选项C。做此题的关键是采取排除法进行选择。【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理性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具有激发、动力和诱导作用。选项 A、C、D 都是理性因素的作用,且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诡辩论和怀疑主义都是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

20、,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首先排除选项 C、D 。选项 A 把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绝对化而不承认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也被排除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选择 B。【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干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本题选 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8

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的定义。价值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仅单方面考察价值主体的需要(A)或者价值客体的属性、功能(B),是无法做出价值评价的,价值评价一定以主客体关系中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所以选择 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题干中“先导”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导,显然,其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作用,选项 A、C 因不符合题意首先被排除。“在实践基础上”表明

2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有基础的,所以命题并没有否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没有夸大认识的作用,选项 B 也不符合题意,根据排除法选 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其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而坚持和继承则是创新的前提。【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世界观是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因为选项 B、C、D 都包含在 A 中,所以选 A。【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

23、律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实事求是,所以选择 A。【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AD 两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属于能动反映的内在环节和必要途径,但并不是认识的本质,所以是错误的选项;C 项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原则,是错误的选项。只有 B 项是认识的本质。【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

24、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领域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深化。A 选项说的是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不是真理的相对性。B 选项是主观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抹杀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本身就是错误的,而且说的也不是真理的相对性。、C 选项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 D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是有其客观内容的,而主观真

25、理从主观出发,没有客观内容。三人成虎没有从客观事实出发,而是从主观臆测出发去判定认识的正确与否,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观点。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标准不确定性的正确理解。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实践本身的历史性和不断发展性所决定的,所以选择 BC。选项 D 否认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把实践标准变成了主观标准。选项 A 否认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确定性,也是不对的

26、。【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证明的重要作用。由于实践检验的复杂性,在实践证明的过程中,逻辑证明成为重要补充。命题全部准确地反映了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都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无限发展和不断反复。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其矛盾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又由于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以及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的局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C【

27、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及其特征。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但不是人的需要单方面决定的,价值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也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价值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得到鲜明的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建立在对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只有

28、对客体和主体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评价标准是评价主体用于衡量价值关系的内在价值尺度,即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尺度,其以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而非主体需要自身,所以选项 A 排除。选项 D 虽然包括客体属性但又不局限于客体,指涉范围过大,也在排除之列,所以正确选项为 B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选项 D 夸大了价值性认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

29、,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题干内容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所以首先排除选项 C。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即遵循真理尺度、价值尺度,体现的是合规律性。人文精神要求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这也就是价值尺度,体现的是合目的性,所以选择 AB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具体性。题干是列宁的一句名言,主要是讲真理的条件性。A 项明显是错误观点。B 项是说真理

30、是发展变化的, C 项是说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D 项进一步说明了真理的具体性。 B、C、D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具有综合性。认识“自然规律”意味着认识世界、掌握必然,属于理论问题、真理问题。“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意味着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获得自由,属于价值问题。所以 ABCD 全选。【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

31、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题干是不同人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认识,A 项是指这种不同感觉是在不同理性认识指导之下形成的,是正确选项,B 是指意识的主观差异性,也是意识能动性,符合题意,C 项是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错误认识,不符合题意。 D 项是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正确认识。所以 ABD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人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A 项是马克思主义

32、认识论与部分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承认的,不符合题干要求;B 项是唯物主义观点,能够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正确选项;C 项是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承认的观点,只是唯心主义的经验和唯物主义的“经验”不一样,唯心主义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或是上帝赋予的,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产生的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仅从字面很难说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D 项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以只有 BD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33、。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们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认识是有待扩展和深化的。ACD 四个选项都符合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内容,是正确选项。人类没有办法预测一切自然现象,所以只有 B 选项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

34、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两条基本路线。A 项概念和命题由经验来证实,即认识通过认识来证实,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 项概念和命题源于理性,即理性来源于理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强调认识源于实践。CD 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是正确选项。 【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特点。A 选项忽视了意识的能动性和能动反映论的创造性,所以是错误的。BCD 都是符合意识能动性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中的创造性有对认识对象信息的选择、重组等,题干中的诗句就是对认识信息的

35、选择。 【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物质性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这由以下四个方面决定:(1)构成实践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2)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变化;(3) 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4)实践的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支配。所有选项均符合题意,因此全选。【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这体现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6、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选项 ABC 符合题意,而选项 D 说明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不合题意。【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具体特征。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

37、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也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D。 【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

38、基础。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统一,是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生动体现。党的思想路线,亦称“党的认识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应用。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成

39、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再者,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选项 D 割裂了二者的关系,并走向形而上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7 【正确答案】 (1

40、)违背规律、盲目实践只能导致失败,实践需要正确的认识来指导。但是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认识和实践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积累认识包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失败的教训。运用获得的知识指导实践,就能确保实践的科学性,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恶果。(2)传统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材料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只要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兼顾长远,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绿水青山同样能够带来金山银山。 (3)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意义。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同时,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通过人类积极的实践加以解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